书城经济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49324500000009

第9章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2)

3.3.2网络资源

节点之间的联结会生成一种被资源基础理论所忽视了的网络资源。事实上,有关网络资源的表述早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着名经济学家马歇尔(1920)就曾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会产生一种系统效果(systemiceffects),帮助企业获取成长能力,但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市场交易是在匿名条件下进行的,这种系统效果也就很容易被忽略了。Foss(1999)认为马歇尔所指的系统效果正好弥补了资源基础观无法充分揭示的网络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不足的问题,并将这种系统效果定义为网络能力。《国际商业》(BusinessInternational,1990)通过引入“可视资源”和“不可视资源”概念,区分了资源基础理论和网络理论对资源的认识差异,认为企业的社会认知资源、其他外部资源、不可视资源大多没有被纳入资源基础理论的分析框架,而它们会影响到企业的行为和绩效,所以,以往研究在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时过于微观或过于宏观了。Dyer 和Singh(1998)指出,企业之间特定的联结是竞争优势的一种关键资源,因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可能会跨越企业边界,嵌入于企业间的惯例和过程。Gulati(1999)将由企业之间纵横交错的联系视作一种不可模仿的资源,明确将其定义为网络资源,并认为主要包括网络结构资源、网络成员资格资源、关系链形态资源和网络管理能力资源。Rindova 和Fombrun(1999)也强调了人类释义(human interpretations)意义上的资源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这种资源在范畴上大于资源基础观下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从长期来看,正是这些不可视资源而不是那些有形的实物资产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虽然系统效果、网络能力、不可视资源和网络资源彼此称谓不同,但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因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结和互动而逐渐形成的、有助于增强节点(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但它没有被纳入资源基础理论分析框架,也就很少进入现有企业成长理论的视野,但对于分析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是一个关键性概念。

3.3.3网络资源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

(1)企业创造和获取网络资源的机制

许多学者对企业创造和获取网络资源的机制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现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强联结优势理论”、“弱联结的力量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结构空洞理论”等。①“强联结优势理论”认为企业间保持的紧密联系可以塑造和增强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为企业获取资源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的知识创造条件,所以,强联结将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Granovetter,1973)。②“弱联结的力量理论”则认为,虽然强联结可以通过传递影响力和信任感为企业获取资源提供条件,但强联结往往会形成信息的循环,造成信息通路上的重叠和浪费,而弱联结可以传递新鲜或异质性的信息和知识。③“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或组织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这些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资金、学识、机会和信息等等。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分不开的,依赖于与其有联系的所有行为者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源数量,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扩展与复制网络结构与特征来获取成长资源。

④“结构空洞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结构空洞是指网络中关系稠密地带之间的网络位置,虽然结构空洞中没有或很少有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但它为活动于其间的企业提供了获取新的信息和资源的机会,相对于其他关系稠密地带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Burt,1992)。

这些理论也可以归为关系维度和结构维度两个层次:在关系维度方面,强联结优势理论和弱联结力量理论分别从网络联结的模式和传递的内容视角分析了它们对企业获取资源的影响;在结构维度方面,社会资本理论将网络节点间关系的存在形态、结构上升到价值,指出节点间关系是网络的一种资本,是网络节点共同拥有、共同维护、共同享有的社会资本(林润辉,2004),而这种社会资本的大小要受到网络关系的规模以及节点资源状态的影响;结构空洞理论研究了网络结构对网络或节点发展机会的影响,暗含着网络空洞及与之相关的机会的动态性和演化性。对于复杂的现实问题,我们则需要同时运用这些理论观点。

(2)网络资源影响企业网络化成长的主要途径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网络资源对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影响企业成长:①提供成长资源。通过构建有效的外部组织关系,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边界之外多余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外部资源激活并提高企业内部冗余资源的利用率,打破了企业资源的边界障碍,为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②创造成长机会。企业通过与网络其他节点间的频繁交流互动,有助于开展创新协作,可以对捕捉到的市场机会作出更快更有效的反应,如提高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决策效率,加速产品开发速度,赢得理想的市场先行优势和技术优势,从而开拓新的成长空间。③增强成长愿望。

通过企业网络获取的研发能力、生产技能、技术、组织能力、市场知识等无形的知识资本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风险以及与生产技术相关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潜力,有助于激发企业家的成长欲望。④施加成长压力。通过加入网络组织,企业可以对自身的能力作出客观的检验和确认,为企业提升自身能力和逐步争取有利的网络位置提供依据,事实上给企业施加了不断提高自身成长能力的压力。所以总体而言,企业通过加入网络既可以保证自身能力的发挥与增强,还能够通过一定的网络联结从其他网络成员那里获取成长所需的资源,可以增强企业的成长能力。

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已经关注和研究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问题,但尚未形成较完善的理论分析框架,目前的企业网络化成长研究还至少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不足:①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以美国企业为对象的。虽然美国可能更具备企业成功实施网络化成长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但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国家,企业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不同的网络组织以应对商业环境的变革,企业网络化成长在其他国家也十分重要,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也无法揭示出其他国家中企业网络化成长的特点。

②目前的许多研究被网络概念的争论所纠缠,采用的大多是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网络概念很少是具体化的,描述网络特征的变量也很不统一和完善,研究者试图通过这种泛化的网络概念总结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研究结论,但网络组织的复杂性却极大地影响了这些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不同研究结论之间的可比性值得商榷。本书将企业网络化成长置于“网络-网络资源-企业成长”这一理论架构中,认为企业处于特定的网络之中,并由于企业与不同的节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联结而创造和获取了不同的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又通过影响企业的成长资源、成长机会、成长愿望和成长压力进而影响企业网络化成长结果。

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理论对我国各类企业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儒教传统的国家,网络化成长作为一种制度因素表现出了一种区别于西方企业的成长特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制度和文化因素使得企业网络化成长成为主导模式。显然,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具有儒教传统的中国,企业成长的特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用内部成长机制理论和并购成长机制理论对这种特殊现象进行研究是缺乏理论解释能力的,无法全面和深刻地剖析出我国企业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行为演变趋势,也就很难为我国企业成长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在我国沿海省份和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广大企业采用这典型的网络化成长模式,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既有的企业成长理论同样无法为这些企业的持续成长给予有效的理论支持。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如何构建起国际化网络实现快速成长的挑战,另一方面面临着如何在国内实现跨地域成长以协调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任。这都对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实现网络化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开展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3.4资源获取的网络关系机理

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网络分析方法,可以从Granovetter(1973,1985)的“弱联结的力量”、Bourdieu(1985)和Coleman(1988)为代表的“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和Burt(1993)为代表的“结构空洞”(structural hole)等不同视角可以分析资源获取网络关系机理。

(1)弱联结的力量

Granovetter(1973)发表了着名论文《弱联结的强度》( T he Strength o fW eak T ies),认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接触所形成的纽带联系在强度上是有差别的,将联结分成强联结(strong ties)和弱联结(weakties)两类,并用相互接触的频数进行定义,强联结每周接触至少两次以上,弱联结每周接触少于两次但每年不少于一次。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有名的“弱联结的强度”假说,认为在传递资源过程中的作用上弱联结更具力量,因为强联结的主体之间彼此很了解,知识结构、经验、背景等很相似,无法带来新的资源与信息,频繁互动所增加的资源与信息大部分是冗余的,而弱联结的主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可以相互传递增加新价值的资源。

(2)社会资本视角

社会资本概念是由法国学者Bourdieu(1985)首先提出的,Coleman(1988)在美国第一次明确使用此概念。目前较有代表性的社会资本概念指的是个体或组织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这些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资金、学识、机会和信息等等。这些社会联系包括两种:一是个体或组织作为社会团体或组织的成员与这些团体和组织所建立起的稳定的联系,可以借助这种联系从团体和组织中获取稀缺资源。

这也就是由“社会成员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资本。二是没有成员资格问题的、无须任何正式的团体或组织仪式,由于人际间的接触、交流、交往、交换等互动过程而发生和发展的人际社会网络,权力、财富和声望等社会资源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的,缺乏这些资源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而获取(Lin,1982,1990)。Bourdieu(1985)指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分不开的,这种网络是大家都熟悉、得到公认的和体制化的,特定行为者占有的资本的数量依赖于其所占有的网络的规模,依赖于与其有联系的所有行为者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源数量。当企业通过网络方式获取资源和收益时,由于认识到已有网络的价值,就会倾向于按既有网络的特征与规范去继续搜寻符合该特征与规范的合作者。这种自我增强机制构筑了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性,即一家企业的成长依赖于其成长之初的网络关系特征,因此对不同合作者的选择与搜寻对企业持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扩展与复制网络结构与特征来获取成长资源,如果企业能够在网络扩展过程中从关系稀疏地带转向关系稠密地带,那么该企业就更容易获取资源,更容易成长起来(姚小涛、席酉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