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49332200000056

第56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精解(55)

(4)对肾功能的影响。呼吸衰竭患者可合并肾功能不全,随着呼吸衰竭的纠正,肾功能可以恢复。

(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急性呼吸衰竭二氧化碳潴留可使血pH 迅速下降;慢性呼吸衰竭因二氧化碳潴留发展缓慢,肾小管减少HCO+3排出,C1-重吸收导致血中C1-减少,产生低氯血症。

(6)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呼吸衰竭患者常合并消化功能障碍,可损害肝细胞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及时纠正缺氧,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二)急性呼吸衰竭

1.病因。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重症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自发性气胸、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等疾病,导致肺通气或/和换气障碍;急性颅脑病变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神经‐肌肉传导系统病变引起通气不足,均是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2.临床表现。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由急性低氧血症所致。

(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早期表现为呼吸增快,病情加重时可表现出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呼吸中枢病变或中枢抑制药物所致呼吸衰竭,可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如陈-施呼吸、比奥呼吸等。

(2)发绀。当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唇、指甲出现发绀。因发绀的程度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相关,所以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可发绀不明显。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也可出现发绀(外周性发绀)。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中央性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患者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4)循环系统。多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出现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进而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

(5)消化、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浆尿素氮升高;少数患者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因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甚至应激性溃疡,并出现消化道出血。

3.实验室检查。呼吸衰竭因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除根据原发疾病和低氧血症导致的临床表现外,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血气分析,尤其是PaO2和PaCO2的测定确立。

(1)动脉血气分析。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单纯PaO2<60mmHg 为Ⅰ 型呼吸衰竭;若同时伴有PaCO2>50mmHg,则为Ⅱ 型呼吸衰竭。pH 可反映机体的代偿状况,有助于判断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如PaCO2升高、pH 正常,则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如PaCO2升高、pH <7.35,则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2)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原发病及其严重程度。通常的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 )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这些检测有助于判断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在某些重症患者,肺功能检测受到限制。

(3)胸部影像学检查。X 线胸片、胸部CT、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等,有助于分析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

4.治疗。治疗原则:加强呼吸支持,包括呼吸道通.、纠正缺氧、改善通气等;针对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发因素治疗;加强一般支持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1)保持气道通.。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是治疗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主要方法有:①昏迷患者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分泌物及异物;③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考虑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内导管是保持气道.通最可靠的方法。支气管痉挛患者,需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如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等。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主要经静脉给药。

(2)氧疗。即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予氧疗。①吸氧浓度:确定吸入氧浓度的原则是在保证使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入氧浓度;②吸氧装置:鼻导管或鼻塞;面罩。

(3)增加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潴留。①呼吸兴奋剂:主要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不宜使用。原则上必须在保持气道通.的前提下使用,以免引起呼吸肌疲劳,进一步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对脑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的患者应慎用;当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恢复正常时,不可突然停药。②机械通气:用于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2;改善肺的气体交换效能,让呼吸肌充分休息,有利于缓解呼吸泵功能衰竭。

(4)病因治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5)一般支持疗法。急性呼吸衰竭较慢性呼吸衰竭更易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应积极纠正。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三)慢性呼吸衰竭

1.病因。胸廓、神经肌肉病变均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 肺疾病,如COPD、严重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

2.临床表现。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与急性呼吸衰竭大致相似,在以下几个方面略有不同。

(1)呼吸困难。COPD 所致的呼吸衰竭,病情较轻时表现为呼吸费力、呼气延长,急性加重时呼吸变浅快。并发二氧化碳潴留时,如PaCO2升高过快或显着升高导致发生二氧化碳麻醉,患者可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2)精神神经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随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可有以下表现: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肺性脑病患者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3)循环系统。二氧化碳潴留使患者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因心排出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多数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因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

3.实验室检查(详见急性呼吸衰竭)。

4.治疗。治疗原则: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恰当的氧疗,与急性呼吸衰竭基本一致。

(1).通气道。

(2)氧疗。①Ⅰ型呼吸衰竭的氧疗:给予高浓度吸氧(>35%),使PaO2提高到60mmHg或SaO2在90%以上;②Ⅱ 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应低浓度(<35%)持续给氧;③氧疗可用双腔鼻管、鼻导管或鼻塞吸氧。

(3)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①呼吸兴奋剂;②机械通气: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如合并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4)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①呼吸性酸中毒:改善肺泡通气量,一般不宜补碱;②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积极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纠正容量不足),适量补碱,使pH升至7.25即可;③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避免引起碱中毒的医源性因素,避免CO2排出过快,并给予适量补氯、补钾。pH>7.45而且PaCO2<60mmHg 时,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5)抗感染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应尽量保持气道引流通.,并根据痰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

(6)营养支持。气管插管后常规给鼻饲含适当比例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必要时作静脉营养支持。

(7)合并症的防治。对于常见合并症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应积极防治,对症治疗。

六、肺炎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以上。

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等为主要特征。X 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近年来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本病起病方式、症状及X 线改变均不典型。

1.临床表现。

(1)症状。多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常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急骤,寒战、高热,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

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厌食,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患者呈急性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可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2)体征。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音、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胀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2.并发症。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并发胸膜炎时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肺脓肿亦为常见并发症;偶尔发生脓胸。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10~20)×109/L,中性比例增加,可有核左移。

(2)痰液检查。痰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革兰染色阳性,可见成对或短链状球菌。痰培养见肺炎球菌。

(3)X 线检查。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

4.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 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病原菌检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应与以下疾患鉴别:

(1)干酪样肺炎。常呈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状,痰中易找到结核菌,X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2)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如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SARS等,病原学检查有助鉴别。

(3)急性肺脓肿。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X线显示脓腔及液平面,鉴别不难。

(4)肺癌。通常无显着急性感染中毒症状,血细胞计数不高,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必要时可行CT、MRI、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5)其他。伴剧烈胸痛时,应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死、气胸等鉴别。相关的体征及X 线影像有助鉴别。肺梗死常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咯血较多见,很少出现口角疱疹。大叶肺炎可能出现腹部症状,应通过X 线、B 超等与急性胆囊炎、膈下脓肿、阑尾炎等进行鉴别。

5.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者林可霉素;对青霉素过敏或耐青霉素菌株感染者,则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药物疗程常为14 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2)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鼓励患者多饮水(1~2L/d)。密切观察神智、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等变化,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烦躁、失眠可用地西泮和水合氯醛,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

(3)并发症的处理。高热多在应用抗菌药后24 小时内退却,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往往提示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肺炎治疗不当,可并发脓胸,应积极排脓引流并局部加用青霉素;慢性包裹性脓胸应考虑积极排脓引流。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补充血容量;应用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应用大剂量青霉素(400万~ 1000万单位/日,静滴);对于病情严重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控制输液,避免引发肺水肿、心力衰竭,如补液过多过速或伴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应及时减慢输液,酌用毒毛花苷K 或毛花苷丙静脉注射,注意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