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感体验与快感体验的文化心理机制
2.1.1美感体验与快感体验的心理结构及体验意志
从哲学意义上说,价值与审美价值,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就其共同性而言,必有对象性存在与主体性需要。对象性存在,既有生命存在形式,也有事物存在形式,它具有自在价值与交换价值。因其具有自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因其具有交换价值,对象性创造就成了生命活动中永不衰竭的目标。如果说,价值问题,更多的是从哲学与经济学意义上给予讨论,那么,审美价值,则更多的是从美学与艺术学上给予定位。审美价值体验,就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关系的建立,在意向性的反思视域中,体察生命与艺术的美感内容,领悟生命存在与艺术存在的自由形象,发现生命与艺术的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建立审美价值体验与生命和艺术之关系,是价值论美学的根本任务所在,事实上,审美价值体验,在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心理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自觉自由的生命感知活动,表现了主体的复杂精神状态,决定着主体的情感判断和价值选择。这种复杂的精神活动,通常由种种体验状态构成,例如,美感体验和快感体验,悲感体验与喜感体验,等等。
在体验过程中,美感体验与快感体验的感受阈限是不同的,因此,美感与快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共同丰富和调剂了人类精神生活;如果要分析这两种体验形态的内在差异,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考察。应该看到,美感与快感,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显着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历来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为了深入探讨美感体验与快感体验的相似性与不同文化心理机制,可以将这一问题纳入审美活动与价值体验的过程性理解中,通过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对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进行一些新的阐释,重新确立快感与美感在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就审美价值解释意义而言,美感与快感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离不开心理学的考察。既然美感与快感皆涉及价值体验的心理内容,那么,从心理结构方面来探求二者的关系,不失为有效的思想途径。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心理结构是通过人类生理、心理、文化和历史等现象的共同作用显示出来的认知方式与认知特征。人类的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与主体的心理结构密切相关。事实上,心理结构,是主体赖以与客体建立其审美关系的必要条件;离开心理结构这个中介,美感与快感的分析,就不可能从心理学上获得深刻说明。主体的心理结构,是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结构,在这个系统之中,各层次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体现和完成心理结构的功能作用。依据心理学的分类原则,主体心理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生理层次、心理层次、社会文化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美感与快感作为审美价值体验的两种心理活动或审美价值体验形态,在这三个层次上,都有具体的表现。应该承认,传统美学解释有其不足之处,即把快感仅放置于生理层次上考察,而忽视了从心理层次和文化层次上考察,因而,对美感与快感的比较也就不够完整,为此,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评价美感与快感在价值体验上的区别。
先从生理层次上来看。如果说,生理机能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那么,也可以说,生理机能正是审美活动的基础,这表现在审美活动的主体与外部对象构成刺激、传导和反应的关系。在生命感知与生命自由运动中,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人自然产生快适或不快适倾向,因为“假如我们的知觉,同我们的快感毫无关系,我们会立刻闭着眼睛不看这个世界”。
审美对象,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引起主体情感或情绪上的波动和震动。应该承认,生理感官是人体极其敏感的传递器,直接引导人们参与审美活动之中。在生理层次上,快感的表现是极为明显的,例如,闻到清香的气息,人的身心会感到振奋,生理层次上的快感与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有着直接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形态,是生理快适,主要是“生理感官的快适”。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快感的获得是暂时性的,因为快感实际上是情绪因素,往往容易消失。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低级感觉器官上,例如,味觉、触觉、嗅觉,由于快感是暂时性的,往往表现为不断的重复性。
第二,快感的获得,是本能的需要和满足。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世界中,人自身生存的机能,随着自然的发展不断趋向成熟。为了生存,人对自然有着不同的需求,一旦经过努力,需求得到满足,快感便产生。在这一自然循环之中,五官感觉所获得的快感,总是伴随着身心的快乐;本能的驱动带来生理的满足,引起心理的快适,这成为快感在生理层面上的主要特征。显然,生理快感与人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生理快感是不自觉的,是本能和经验作用的结果。美感虽然与快感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感有特殊的感官。从感官意义上说,美感与快感的感官是相同的,美感的获得也离不开人的生理感官,只不过触觉、嗅觉、味觉发挥着较次要的作用;视觉与听觉发挥着主要的作用,特别是视觉发挥的作用最大,因为视觉是空间性感觉。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五官感觉的获得”,是人类全部劳动的产物。事实上,美感与快感之间的联系,因此建立起来,因为“感情和欲望的满足,是我们人间幸福的主要寄托,它们本身就带有美感色彩”。视觉和听觉,开拓了美感的广阔领域。
大千世界,艺术史与文明生活中无数审美对象,皆可纳入主体的审美视野,主体的视野因而变得辽阔深邃。与快感相比,美感在生理层次上有两个特征:第一,美感的感官必须是无障碍的,它们必须不隔断我们的注意,而直接把注意引向外在事物。“心灵可以从中国走到秘鲁,而绝不觉得身体那部分有什么变化。”沉湎于肉体之中、局限于感官之内的快感,就使我们感到粗鄙和自私的色调了,在桑塔耶纳看来,肉体的快感是离美感最远的。第二,人体的一切机能,都对美感有贡献。美感的获得,主要借助于视觉和听觉这两种感官,但是,并非只有这两种生理机能才能决定美感,应该看到,要想造就完整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所有的生命机能都对美感有影响,对美感有过专门研究的桑塔耶纳,第一次提出了美感的综合性和总体性特征。他写道:“每当快感的金丝进入我们智力经常勤敏地织成的网络中,它就投给这万象世界以我们称之为美的那种神秘微妙的魅力。”从生理层次上看,美感往往是主体在感知审美对象过程中,感知对象激发主体的审美感官,从而引起全身心的震荡;快感则是单纯的,是不经判断而直接产生的愉快,易于消逝,并不稳定。美感与快感,离不开主体的感知活动,因为感官始终是敞开着的,本能还是起作用,“它将引导所有人各得其所”。
再从心理层次上看。快感不仅伴随着直接的生理刺激,更伴随着具体的心理反应。从动物的快感进化到人的美感,正是人成为有意识的存在物的重要标志,也是快感的心理运动所产生的直接后果。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外在物对人类来说不是死的,也不仅是单纯的刺激物,而是对象性存在,成为被主体意识到的对象,审美意识始终是指向对象的。在心理层次上,快感与美感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快感与美感对象上,而且表现在快感与美感的心理过程中。快感的对象与美感的对象不同,这正如审美与日常生活不同一样,前者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对象物或突发性事件,后者则主要是艺术以及具有艺术特性的对象物。不同的对象物,引起主体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伴随快感对象的是人类的快乐情绪,伴随美感对象的是人类的快乐情感;美感与快感的心理过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简单,一复杂。
快感的心理过程简单些,美感的心理过程则复杂得多,前者主要是本能因素参与作用,后者则需要知识与理性因素的自由作用。快感只需要感知和判断,以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快感过程表现为对象反映,即情绪感知和情绪判断。美感的心理过程要复杂一些,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感官的发展臻于完善,就产生感官的内在结构和本能与运用器官的外在机缘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就是不断的快感之根源。”心理功能,在认识过程中促进情感与知识构造运动,客观世界才成为属人的世界,成为审美的对象世界。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首先与周围世界发生感性的、自然的和直接的关系。审美感知,在美感结构的心意层次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激发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本质力量的感觉,不断发展起来和产生出来。知觉和感觉的分工合作,使主体的审美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感觉是对事物的各个不同特征: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甚至,还包括对这一完整形象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情感表现性的把握。
审美感知激活审美意识,使意识活跃起来,进行惊心动魄的美的历险。审美想象的参与如虎添翼,这样,审美世界扩大、泛化、弥漫、升腾,审美世界成为主体的旋转着的充满奇光异彩的空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审美活动使审美知觉变得更为丰富和具体。在审美感知中,意识只是被对象悦目的色彩、线条、形状,悦耳的音调和旋律所吸引,对其他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感觉所作出的自发的被动的选择。审美想象,既可以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又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不在场的对象召唤到眼前,脱离眼前的事物。在情感的驱动下,神思飞越,主体性审美情感,从现实回到充满辉煌瞬间的历史时代,从大地飞到那遥远、美妙、充满无数神话的苍穹。
审美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化和加强了审美想象的内涵,从对审美对象的顿悟中悟出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悟出了历史与文化中包容的真理。审美之悟,把审美对象和人生意义联系起来,起到了评价和判断的作用,美的价值因而呈现出来。从心理层次上看,快感是直接反映的结果,是单纯的被动的心理过程,认识因素大于审美因素;美感则是主体自觉的有意识的审美心理过程,是主体有意识地调动审美因素,唤起沉睡的潜在的意识,向审美方面转化。美感带有强烈的艺术化倾向,诗性伴随着美感的全过程;快感则处处表现为非艺术化倾向,它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意识活动之中。
最后从社会文化层次看。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是就其内容,还是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人生活在世界中,不再处于单纯的物理时空中,而是处于复杂的文化时空中,因此,快感和美感直接同价值、意义、反思判断等密切关联。由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快感和美感判断总是带有社会的印迹,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快感和美感带有社会的、历史的、个人的综合特点。在社会文化层次上,快感的特征是明显的:首先,快感是功利性愉快,因为快感的对象往往对主体是直接有用的。一件衣服、一顿美餐、一座住宅,只有在实际占有它时,主体才享用到它,才感到愉快。康德认为,凡是我们把它和对象的表象结合起来的快感,谓之利害关系,因此,这种利害感是常常同时和欲望能力相关的。
事实上,一切利害关系都是以需要为前提,或者,能够带给我们需要,它作为赞许的规定的根据,是不让我们对对象的判断有自由感,所以,快感的功利目的直接表现在利害关系上。其次,快感表现为成功的刺激和优越感的获得,这一特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在体育中,击败对手,获得的快乐,便是快感;在工作中,以熟练的技术完成工作,受到人们的夸奖,得到快乐也是快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人们羡慕的物质生活条件,荡漾于心胸的无疑也是快感。凡此种种,都表明快感与个人的荣誉、信念、地位、智慧、自我评价等密切关联,正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乐观情绪,激励人们不断地去追求和创造生活。与之相比,美感在社会文化层次上则具有新的内涵,美感价值体验过程,因为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参与,变得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