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价值论美学
49350500000037

第37章 康德美学与马克思美学的价值指向(10)

3.3.4自由作为最高价值:劳动的享受与审美的创造

马克思的美学革命,通过劳动阐明审美活动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无论是人的生命的自由表现,还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都是为了确立人的活动是自由自主的活动。人的自由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的美学革命服务于这一宏伟目标。马克思的美学革命,不再抽象地讨论审美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因为把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大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美学家还是西方美学家,大都能够把审美和自由联系起来。庄子的逍遥游追求“至乐”、“天乐”,而至乐和天乐的真实内容,乃是在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在自己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庄子以一个“游”字加以象征,庄子把审美自由发展到了极致,类似这样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不乏其人,用不着多举例。席勒把审美活动看作是游戏冲动,在席勒看来,只有是完整的人、游戏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审美能够使人得到自由,是人自己装饰自己,自由的欢乐被纳入人的需求之列,多余的东西不久就成了人快乐中的最好的部分。席勒也把审美与自由等同起来,因此,审美王国的建立成为最终目标。西方美学史,诸如此类设计的理想国,是不胜枚举的。无论是庄子、席勒,还是其他美学家,虽然都明确把美学与自由联系起来了,但是,到底如何才能真正获得审美自由?

他们自己也是一筹莫展,他们的审美自由只是理想,带有虚幻的性质,康德也难逃此劫。马克思的美学革命,把审美与自由联系起来,确立了获得审美自由的条件,探讨了实现自由的过程以及现实劳动追求所具有的价值。马克思的美学革命,寻求的是人的现实的自由,人必须从私有制条件下彻底解放。马克思美学双脚落地,从而使自由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奋斗目标。

在马克思美学的建构中,审美自由,不是通过感知体验对象而获得内心自由,而是指从现实禁锢中解放出来,达到行动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

于是,马克思美学所讨论的自由,不再局限于艺术,它扩充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特别是生产领域。如果说,审美自由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内心自由或者是短暂地忘怀得失,那么,这种审美自由是无关痛痒的,审美自由最终必须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地工作和享受。马克思美学革命的重要贡献就是在于:他不再只通过艺术的方式而求得精神自由,而是提出审美自由必须“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实现审美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明确自由的需要,不断地接近自由的目标。为了求得审美自由,必须求得自由时间的获得等先决条件,而且要使劳动转化为自主的活动,成为真正自由的劳动,因此,审美自由与自由劳动直接联系了起来,劳动必须成为人的生命的自由表现。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劳动与人的自由表现直接统一起来,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本身的性质发生了变异,特别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把劳动变成了仅仅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它是对劳动本来意义的彻底否定。只有扬弃私有制,扬弃极端的异化形式,以自然必然性为基础的劳动本身,其性质才能发生根本改变。即由被迫劳动转化为自主的活动,而被迫劳动转化为自主劳动,集中体现为劳动者个人主体地位的获得,他不再被当作某种驯服的自然力来驱使,相反,是作为支配一切的自然力的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这就不仅使劳动者个人和劳动资料、劳动成果的关系由原来的直接分离变成直接结合,而且,使劳动者个人对自身劳动能力的支配权利由原来的完全丧失变为重新占有。对劳动者个人主体地位的确证,更深刻地表现在劳动目的由原来外在强加变为劳动者个人自我提出,使自然能够真正按照人的内在需要得到改造,而这样的劳动,才能被看做自我实现的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

因此,真正的自由劳动首先是自主的活动,是完整的主体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生的创造性的生命表现;自由劳动获得的重要前提,即扬弃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同时,自由劳动的获得还必须克服旧式分工。

马克思主张必须在彻底改变旧的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劳动变换。这样,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全部能力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分得到自由发展。可见,实现真正劳动变换,是社会全体内部的分工发展根本性变革的标志,也是每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只要审美者从事自由的劳动,他的本质力量就可以得到自由地表现,就可以创造出审美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进一步看,审美自由总是与自由时间密切相关,只要劳动转化为自主的活动,自由时间就会由此增多。在马克思看来,用于发展个人一切爱好、兴趣和才能的自由时间,实际上,体现在人类活动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自由时间,是他们创造出自由艺术的根本保证。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腾出来的自由时间增多,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整个人类的发展,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创造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基础,但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并不等于用于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时间,因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性质,而这种时间的性质又为劳动所决定,生产力的增长,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的资本关系所束缚了,工人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以窃取他人劳动时间为基础的社会一旦崩溃,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不再是与工人相对立的他物,而变为他们可以直接占有的自由时间。”不仅如此,而且那时,一方面,社会的个人需要将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至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自由为目的,所有的人的自由时间还会增加。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成另一主体,于是它作为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的生产过程,因此,只有通过自由的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对于非艺术家来说,自由时间增多,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机会就会增多,人们就会享受自己的自由劳动和生命表现。一方面,自由时间和自由劳动创造出自由的艺术;另一方面,自由艺术进一步激励主体的自由劳动创造,两者是完全统一的。于是,审美自由直接促进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活动和自由时间的共同目的,以及自由王国的实际内容,最终都落实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上。自由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许多环节,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给个人活动带来了全面性,而这种全面性活动方式,则与劳动的自主性质相适应,由此,才能理解“个性的劳动不再表现为劳动,而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最终总是落实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上,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是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由于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态度,导致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不同。你长于音乐,他长于绘画;你长于文学,他长于舞蹈;你长于建筑,他长于戏剧。由于自由劳动和自由时间的确立,人的个性需要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在人人必须劳动的前提下,个人在普遍的交往中将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一切合理的需要成为可能,而且,可以将较低层次的需要作为直接满足发展自由个性最高层次需要的前提。自由是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个人自身中沉睡着的才能将被唤醒。个人能力,一方面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通过社会实践,日益积淀于个体之中,从而不断强化和拓宽个人的潜能素质;另一方面强化和拓宽了的潜能素质,在主客体的实际的相互作用中,得以释放出巨大力量,并升华为个人方面的实际能力。于是,个人的审美创造便会表现出巨大的力量。这样,个人进行对象性创造活动的全部才能都得到发展,而且自由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关系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人与人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人类的创造活动,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又反过来为人的自由个性而服务。这样,审美创造的价值便得到充分重视,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的全面发展和谐一致,这就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特点。共产主义社会,首先不是使一部分人或大部分人而是使每个人都自由地发挥和发展自己的全部才能。个人的自由发展,又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必须看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将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对自己发展的制约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每个人的发展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尊敬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的职责等等。”作为自由的人,他的全部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会被任何偶然性所压抑或泯灭。相反,作为自由的人,他的全部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将创造出美的产品,丰富美的生活。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审美自由理论,不再是空想的。人的精神自由活动,总是取决于人的现实自由,现实的自由又给人提供了自由想象创造的机会。

于是,人的创造不仅改变了自然,而且改变了人自身。自由的活动,自由的意识,自由的创造,一切都成为人的现实解放的条件。马克思的美学革命,超越了所有的审美自由理论,就在于:马克思一方面把个人精神自由与现实自由联系了起来,另一方面把工人的解放与人类的解放联系了起来。这种全面性,还表现在:马克思主张审美自由,不应只是人面对审美对象而获得的自由意识,而且是人的生产劳动和艺术劳动的自由自主性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审美的自由,就不只是某种理想,而成为现实的历史动力。马克思的美学革命把美学从空想中解放出来,美学成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审美活动可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之中。生产劳动的审美性质,使人从自然中获得解放,人的生产活动成为自由的表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成为价值创造的不竭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自由作为美学的终结点,不能不说是马克思的美学所进行的重大革命。

综观马克思的美学革命,可以进行这样的总结:马克思的美学,不仅超越了康德美学,而且超越了唯心主义美学和旧唯物主义美学,第一次把美学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联系起来,把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社会活动在基础上完整地统一起来,把人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社会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为此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马克思的美学建构,以劳动为核心,以自由为目的,这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视,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进行的充分肯定。马克思美学立足于现实,把人的现实解放置于首位,把劳动的自由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并且把审美活动与人类的解放事业直接统一起来,表现了马克思的审美理想,显示出崇高感和革命性。马克思第一次把精神和现实统一起来,对主体的人作了真正的肯定。马克思美学的总体性,又构成开放性,展示了马克思美学是开放的思想价值体系,所以,马克思美学的发展,必须充分吸收美学历史的一切优秀成果,从微观上丰富它、充实它。马克思美学,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细微的美学问题,并不是排斥它,恰好需要对之进行综合加工,这就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新方法论。应该理解,马克思美学关心的是人类的解放事业,关心的是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从事异化劳动的铁的事实。

它从宏观上指明了美学的发展方向,显示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与统一。马克思把精神的自由与现实的自由相统一,康德是无法实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美学革命才是根本的,彻底的。马克思把劳动概念第一次引入到美学中来,显示了美学的巨大力量,审美劳动不再是娱乐和游戏,而是对人类自由的最高追求。只有沿着马克思美学开辟的方向,才能真正揭示生命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的本质,所以说,马克思美学的发展也是价值论美学的现实抉择,因为只有关心现实社会实践,价值论美学才具有生机与活力。只有以这种价值论实践论美学为理论准则,才能战胜学院派美学的空洞性。面向未来的美学,必须具有这样的战斗力,必须具有这样的现实意义,因此,从马克思的理论认知出发,价值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将会显示出新的创造性活力。真正的价值论美学,就是面对生命现实存在,从自然生活的审美改造中,不断确证自我的生命本质,让所有的公民,在自由生活中理解生活的自由意义,通过共产主义社会的缔造,构造世界公民的自由生活美丽与文明生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