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49351300000018

第18章 四川农业的低碳发展战略(4)

§§§第四节促进畜牧业结构升级

四川是全国最大生猪生产基地,2009年猪肉生产量达到452.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3%。四川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2009年牛羊肉产量达到5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5%,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六位。畜牧业在四川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四川畜牧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1.应对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四川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畜牧业收入占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3%以上,且不断有所提高。2008年与2005年相比,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四川由50.1%提高到52.1%,全国由33.7%提高到35.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正面对新的严峻挑战。

1.1甲烷排放的压力

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强至少23倍的全球暖化气体,直接来自于牛和猪的甲烷排放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有资料表明,全球18%左右的温室气体来源于畜牧业。有鉴与此,号召减少肉食消费的呼声日益强烈,对肉食消费和进口征收碳税的建议也不断出现。

1.2疾病防控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证实,在其本土新出现或者重新出现的动物疾病中至少有一种直接与气候变化相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对126个会员国家和地区的一项调查中发现,有71%的国家和地区对因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动物疾病表示“严重关切”和“极度忧虑”,有58%的国家表示在其本土已经发现了至少一种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动物疾病。随着全球变暖,畜牧业在疾病防控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1.3需求变化的压力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畜产品消费量的变化。

“十一五”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

资料来源:《2006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9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6中国农村生活与价格年鉴》、《2009中国农村生活与价格年鉴》

2008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93元增加到15780.8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由3254.9元增加到4760.6元,分别增长了50.4%和46.3%。而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实物消费量却呈下降趋势。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下降了0.89公斤,农村居民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下降了3.0公斤。随着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不升反降,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已趋于饱和。目前,畜产品之所以仍然有一定发展潜力,主要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畜产品消费能力较强的城镇居民比重大幅攀升所致。

2.调整发展战略

一方面应该看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仍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城乡内部的人均畜产品消费已趋于饱和。无论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畜牧业的发展都应该加快实现从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的战略转变。

2.1突出竞争优势

尽管占肉类消费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猪肉仍然是居民肉食消费的主题。无论从饲料来源、气候条件还是从生产经验看,四川畜牧业的优势也都集中在生猪生产领域。今后四川畜牧业的发展,应该继续突出猪肉生产这个重点。

2.2提升产品质量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消费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消费选择的重点,不再局限于瘦肉率等口感标准,而是更加关注绿色和有机等健康标准。为此,要大力发展不用有害添加剂的绿色畜产品。

2.3扩大沼气利用

鉴于畜禽的粪便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要大力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一方面有效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替代薪柴和化石能源,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4推动规模养殖

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集约开发利用沼气,必须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通过兴办大型养殖场,加快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的转型。

3.改善服务体系

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促进畜牧业结构升级,还必须大力改善畜牧业的服务体系。

3.1发展现代物流

畜产品有较高的保鲜要求,为此必须抓紧建立适应畜产品流通要求的现代物流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鲜活物流。根据国家2005年出台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鲜活农产品的范围主要包括: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5类农产品。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达到60%以上,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我国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为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建立完善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对提高食品安全、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鲜活物流就是鲜活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鲜活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上与其他农产品比如粮食的本质区别,这种生物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鲜活农产品由于采摘后仍有生命活动或类似生命活动的延续而造成易腐易损,这个特点决定了在流通过程中应减少搬运次数或尽量缩短流通时间;其二,单位产品价值低,且规格、形状,质量参差不齐,这个特点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中的运输成本较大,并对运输条件和在加工方面的规格化、标准化的要求更高。四川作为农业大省,鲜活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在鲜活物流的发展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才能有效促进畜牧业结构升级。包括:发展专营鲜活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扩大绿色通道和完善专门仓储设施等。

二是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四川是地处内陆的畜产品大省,更需在冷链物流的发展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3.2发展期货交易

猪肉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主体,稳定畜产品生产,关键是稳定猪肉价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粮比价发生过7次大的波动,对畜产品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价格供给弹性较大和价格需求弹性较小,是生猪价格波动大于粮食价格波动的三大原因。特别是由于消费者对鲜肉的偏好,进一步限制了通过吞吐库存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政府如果期望通过加大政策激励强行干预,不但代价较大,而且往往事与愿违,导致下一轮更大的价格波动。

理论与实践都一再表明,对大宗农产品而言,发展期货交易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建立玉米等粮食期货交易的基础上,生猪的期货交易更能发挥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双重功能。

四川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生猪大省,稳定猪粮比价,对四川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重大。为此,必须积极借助期货交易,努力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因此,首先应积极参与现有期货市场的期货交易。如果国家确定先在现有期货市场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四川应鼓励生猪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生猪期货交易,依托异地市场达到稳定猪粮比价的目的。二是争取新建期货市场。应努力创造条件,以生猪、油菜籽、化肥等大宗产品为重点,争取国家在四川建立西部第一家期货交易所,在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