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49351300000030

第30章 四川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发展战略(1)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现代社会的命脉。同时,交通运输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几大来源中,交通运输榜上有名。在过去数十年间,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迅速增加。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在全球年5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交通运输的比重约为13%。而欧洲各国的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进一步占到碳排放总量的30%以上。

近些年来,四川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重新审视,四川交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能源消耗大。“十一五”前期,四川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5.6%,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0%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5.6个百分点。交通能耗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5.7%提高到7%,增加了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也从1.75吨上升到1.86吨,提高了0.11吨。在其他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都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单位能耗不降反升,成为全省节能减排的难点之一。

二是废气排放多。四川每年上千万吨的石油消费,一半以上是由交通运输耗用的。由于大量使用高碳的石油,交通运输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之一。汽车尾气污染,也已成为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三是运输成本高。由于地处内陆和交通建设滞后,四川工业单位总产值的运输成本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以上,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四川交通运输的现状,已难以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优化交通发展战略,具有客观必要性和时代紧迫性。

§§§第一节发展低碳交通运输是必然趋势

低碳交通运输是一种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系统,最终减少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高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

要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主要应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低碳化。交通运输发展是力求不断“减碳”的过程。由于运输工具必须依赖能源,除非全部使用非化石能源,否则难以实现无碳化,只能是不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是减排化。“节能”和“减排”都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应以运输工具尾气排放为重点,把“减排”上升到应有的高度。

三是体系化。低碳交通运输是一个体系化的概念,无论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运营、运输,还是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维护,乃至相关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人们的出行方式或运输消费模式等,都需要用“低碳化”的理念予以改造和优化。

四是综合性。一方面,低碳化的手段是多样的,既包含技术性减碳(如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也包括结构性减碳(如通过优化网络结构、运力结构等提高能效),还包括制度性减碳(如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低碳化的途径是双向的,既包括“供给”或“生产”方面的减碳(如提供一个更低碳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也包括“需求”或“消费”层面的减碳(如引导公众理性选择出行方式,鼓励乘用公交或骑自行车等)。

五是系统性。完整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应包括三个基本的系统。首先,是节能减排基础支撑系统,这是低碳体系建设的第一步,还需加大推进力度,把传统工作系统化提升。其次,是清洁能源优化利用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汽车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再次,是公众出行社会引导系统,要运用一切法律、经济、技术乃至公德力量,正确引导公众的交通消费。

伴随着低碳交通运输理念深入人心,交通运输业已出现低碳发展的迹象。

从汽车工业看,逐步推广节能驾驶、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辆成为趋势。上海世博会上,游客可乘坐逾1000辆新能源车在园区穿行。这些新能源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使园区内实现公共交通“零排放”。

从船舶行业看,将全面推进船型标准化进程,促进船舶业节能增效,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船型无法进入市场。例如,2002~2009年,重庆市船舶标准化率达35%,船舶平均单位能耗下降62%,成为全国内河航运的“低碳”标兵。

从港口建设看,各大港口将广泛采用集装箱轮胎式吊车“油改电”技术,促进节能降耗实现新的突破。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是节能环保长效化的典范。实施的轮胎吊“油改电”项目使作业机械单箱能耗下降40%以上,基本实现废气零排放。

从公路建设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将得到全面普及。据统计,一位普通用户使用此系统能在一年里节约汽油15.3升,和人工收费车道相比,每条ETC车道的通行能力能提高3~4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

从航空业看,我国民航将在航空代用燃油方面寻求国际合作,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十一五”以来,民航业能源消耗总体保持持续下降趋势,去年吨公里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9%,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铁路方面看,我国将大力推进电气化铁路建设,发展这一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显著的运输方式。预计2012年能以50%的电气化铁路完成70%以上的运输工作量,使铁路运输大步迈入低碳时代。

§§§第二节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目前,四川每万平方公里的铁路密度仅为61.9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81.2公里约低四分之一。四川铁路占陆地运输客货周转量的比重只有64.6%,比71.3%的全国平均水平低6.7个百分点。努力提高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

1.铁路运输的优势

不同运输方式间存在既互为补充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各自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土地占用和运输成本大相径庭。其中,铁路运输的优势最为突出。就四川实际情况而言,铁路运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能耗低。四川每万吨公里换算周转量的能源消耗,铁路仅为0.18吨标煤,只相当于公路0.99吨标煤的五分之一。

二是污染小。四川干线铁路已全部实现电气化,可以充分利用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完全不消耗短缺的石油,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占地少。每公里复线铁路占地仅40亩,与每公里高速公路占地120亩相比,前者占地只相当于后者的三分之一,运力却相当于后者的几倍。

四是成本低。铁路每吨公里的运费只相当于公路的四分之一,更多地以铁路运输替代公路运输,无疑是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的转变,更为清洁的铁路运输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替代效应日趋明显。

2009年11月3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宣布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BurlingtonNorthernSantaFe)。双方协议显示,伯克希尔将以每股10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北伯林顿约77.4%的股份,实现对后者100%的持股。此价格比北伯林顿11月2日的收盘价高出31.5%。伯克希尔还将承担北伯林顿100亿美元的债务,整个交易总价达440亿美元,为伯克希尔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

巴菲特之所以对铁路股青睐有加,除了北伯林顿的垄断地位(垄断美国货运量的43%,年运输煤炭可供10%的美国家庭使用,谷物运量相当于9亿人一年口粮)之外,铁路运输所具有的能源效率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独立研究机构莫尼塔认为,市场当前可能低估了铁路建设在发展低碳经济当中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铁路运输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铁路的低碳优势有可能导致政府出现政策性倾斜,带来新一轮铁路建设高峰。

事实上,的确也并非只有巴菲特看到铁路业的投资机会。随着油价的大幅攀升,欧洲早已制定2万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计划。美国预计未来5年将有超过13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铁路提速和建造新高铁。在铁路建设长期落后于公路建设的局面下,我国的铁路投资和建设正在全力推进,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12万亿公里,总投资达到5万亿元。

2.铁路建设的重点

2.1强化枢纽

一是成都主枢纽。建设西南最大的铁路集装箱和客运站,强化成都铁路调度中心,将成都打造为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

二是次级枢纽。依托泸州、宜宾、乐山、南充等港口城市,建设铁路水路联运的次级枢纽。依托遂宁、内江等盆地腹心城市,建设物流配送次级枢纽。依托攀枝花、广元、达州、广安等省际交界城市,建设省界次级枢纽。依托绵阳、德阳、巴中、资阳、眉山、自贡和雅安、西昌等区域性中心城镇,建设区域性次级枢纽。

2.2扩大通道

一是突出南通道。重点建设川滇、川黔之间的铁路通道,连接珠三角、北部湾地区,打开西南出海大通道,形成连接泛亚大铁路的对外开放捷径。支持川南能源化工基地和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带动川南、攀西城市群发展。特别是要以新建成昆复线和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为重点,使南通道与拟建的中缅铁路连接,使四川至印度和孟加拉的海上运输距离缩短4700公里左右,至西亚、北非和西欧的海上运输距离缩短3000公里以上。

二是扩大北通道。重点建设川甘、川陕之间的铁路通道,连接环渤海地区,改善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形成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大通道。支持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建设,带动川东北城市群发展。

三是强化东通道。重点建设川渝之间的铁路通道,连接长三角地区,改善与重庆、华中、华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形成通江达海的大通道。支持川东北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带动川东北城市群发展。

四是建设西通道。重点建设川藏、川青之间的铁路通道,连接西藏、青海,改善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联系。支持三江水电和三州旅游业开发,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3完善网络

加快巴中至达州、叙永至大村等支线铁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四川境内的铁路网络。特别是新建遂宁—内江铁路,在形成川东北和川南地区进出东南亚捷径的同时,为建设川中物流配送中心创造必要条件。

3.加快迈向高铁时代

以2009年底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为标志,我国铁路运输迈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3.1高速铁路的突出优势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交通工具,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是满足低成本快速出行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生活现代化,高速铁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低成本快速出行的需求。与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相比,高速铁路在运输能力、运输价格、运输安全和运输舒适等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一列动车组以载客600~800人计,等于10辆大巴客车或者3架客机。高铁的运价,明显低于航空运价。由于在陆地行驶、封闭运行和采用高技术自动控制,高铁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由于座位舒适宽敞,行驶途中旅客可以采用打牌下棋等方式休闲娱乐。在200~1000公里的距离内,旅客在途时间也最短。高铁的发展,不但是我国铁路自身的重大技术革命,高铁带来的巨大冲击,还促使航空和公路运输改革传统经营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旅客需求。

二是满足发展绿色交通的要求。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高速铁路能够充分体现绿色交通的巨大魅力。日本近年来的一系列统计表明,乘小汽车和飞机出行,每人每公里的能耗分别是高速铁路的5.8倍和5.2倍。由于高速铁路全部实现电气化运输,可以大量使用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依赖传统的化石能源,基本没有二氧化碳排放。传统的复线铁路占地只有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一,高速铁路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在切弯取直和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显著减少了土地占用。

三是满足大国内陆客运的需要。高铁在我国大规模崛起绝非偶然,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广阔内陆的大国,客运需求十分旺盛。高速铁路以其巨大的运力,满足了13亿人口的陆地出行需求。2010年以来,在客流继续大幅攀升的同时,全国铁路的春运压力却有所减轻,其原因就在于高铁的巨大运力得到初步发挥。

四是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能力。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些长途重质货物被迫采用公路运输,显著增加了运输成本,并导致一些高速公路的大拥堵。高速铁路的兴起,可以大规模分流一般铁路的客流。由于每少开一对旅客列车,即可增加1.3对货运列车的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的兴起,可以使一般铁路腾出较大的运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其对降低物流成本和加快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