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经济时代的四川产业发展战略
49351300000007

第7章 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6)

2.2.3科技创新

2006年8月,印度计划委员会起草了《能源综合政策报告》,作为印度“第十一个五年(2007-2012年)计划”制定能源发展政策的指南。其中明确了新能源的技术路线,以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最终解决自身能源安全和实现能源独立。报告指出,要鼓励接近商业化和有明确时间进度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包括太阳能技术、生物燃料技术、核能综合利用技术、混合燃料汽车技术和高能电池技术等。

2.3韩国发展低碳产业的政策与趋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韩国就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和新再生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等政策目标。

2.3.1战略目标

2008年8月,韩国公布《国家能源基本计划》,资源循环率将由1995年的5.5%提高到2012年的16.9%,能源自主率由2007年的3%提高到2012年的14%,2050年能源自主率超过50%。同时,要降低能源消费中煤炭和石油的比重,从目前83%下降到61%;扩大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的比重,从2006年的2%提高到2030年的11%,2050年达到20%以上。2009年7月,韩国公布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未来五年间韩国将累计投资107万亿韩元发展绿色经济。韩国政府还计划在大城市开展“变废为能”活动,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到2012年在全国建立14个“环境能源城”,到2020年建成600个利用农业产品实现能源40%自给的“低碳绿色村庄”。此外,韩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拥有200万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绿色家庭”。

2.3.2政策措施

韩国制定了《低碳绿色增长的国家战略》,确定了从2009年到2050年低碳绿色增长的总体目标,提出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产业、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能源自给率和能源福利,全面提升绿色竞争力。韩国提出了发展低碳产业的一些措施:一是减少能源依赖,提高资源循环率和能源自主率。二是提升绿色技术。2009年初,韩国公布了《新增动力前景及发展战略》,提出了17项新增长动力产业,其中有6项属于绿色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污水处理、发光二极管应用、绿色运输系统、高科技绿色城市。三是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扩大就业。根据韩国政府估算,发展再生能源产业比制造业多创造2~3倍的就业。尤其是发展太阳能产业、风力发电业,需要8倍于普通产业的就业人口。作为环保努力的一部分,韩国政府还将投资3万亿韩元用于扩大森林面积,并提供23万个就业岗位。

§§§第五节中国发展低碳产业的主要取向

我国发展低碳产业不仅是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如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低端、能源结构仍然以煤为主、就业压力巨大等。但也应看到,未来20年,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相对充足,正是我国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转型的有利时机。

1.中国发展低碳产业的战略思考

发展低碳产业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正处于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国必须根据国家根本利益,从实际出发,紧随时代潮流,冷静思考,慎重选择,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因此,我国发展低碳产业的战略思考体现在:首先,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利用未来20年全球化石能源供应相对充足、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其二,在循环经济的战略基础上,研究制定低碳产业发展战略,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并把低碳产业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其三,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坚持把提高能效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减少碳排放,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其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前提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先进技术,注重开发、示范和推广一批对低碳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其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势下,主动承诺符合国情和实际能力的自愿节能减排行动,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减排目标,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不同地区低碳产业的发展取向

我国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一些省、市也积极出谋划策,不断寻求适合本省、市的低碳产业发展之路。

2.1东部发展低碳产业的思路——以上海为例

2.1.1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根据上海能源资源与结构现状,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应突出两个方面。首先,加大低碳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针对上海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特点,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项目,推动主要低碳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鼓励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大力推广分布式供能系统;继续保持适度比例的外来电,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上海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其二,大力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减少原煤直接燃烧,应用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应用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减少污染和排放,实现煤炭及煤基产品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

2.1.2推进节能减排

首先,应用高效节能技术。重点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点工程、能量系统优化节能工程、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工程等。其二,建筑物节能。引入建筑物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开展节能改造,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造;推广节能施工新技术,降低建筑施工能耗;开展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空调和其他家用商用电器节电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等。其三,交通模式优化。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出行比重;提高运输装备技术等级,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促进城市轨道运输和水上运输等低耗能运输方式的发展;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2.1.3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上海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强化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核电要实现成套能力,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风电要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大型海上风机产业化;太阳能发电要重点发展薄膜电池,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要以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国内率先形成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其二,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主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两大重点,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降低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其三,健全节能服务业市场交易平台。积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培育完善环境能源交易所功能,不断拓展节能减排与环保领域的技术、资本和权益交易,开发创新碳交易、碳金融产品市场。其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大气污染整治、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发展,提高电子垃圾、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