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大众服务类。如手机二维条码名片业务:通过二维条码名片的手机识读,条码所载名片信息可存入本机名片夹或发至他人,为移动商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联通。身份识别卡的应用也具备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持卡人的姓名、照片和其他个人信息被编成二维码印在卡上或直接存储在手机上。可用来作重要场所的进出管理及医院就诊管理等。该项应用的优点在于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低实施成本及防伪性。此外,市场宣传、广告业务、电子门票等也是大众服务方面的主要业务应用。
②商品信息类。如查询商品信息、验证商品真伪等。手机用户扫描商品上的条码,并将服务请求和条码所载内容发至条码业务管理平台,平台转发服务请求至商品条码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内容服务商的信息反馈,用户可查阅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可进一步获知该产品的真假。
③移动识读类。是指各种“离线/在线”移动条码识读,如证件管理、报表管理、行包、货物的运输和邮递、资料管理等。邮政函件或包裹上的二维条码包含有收件人的地址和联络信息,投递人员用手机识读该条码,在投递前可以调整定位导航功能快速到达投递地址,在投递后可以及时更新数据库中的邮包状态。
④行业应用类。例如运输业在单据处理前要进行数据的录入,人工键盘录入的方式存在着效率低、差错率高的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运输业的要求。二维条码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将单据的内容编成一个二维条码,打印在发货单据上,在运输业务的各个环节使用二维条码阅读器扫描条码,信息便录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既快速又准确。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通过手机可以快速将信息传递给买方,使得整个运输过程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4.1.2RFID技术及其应用
1.RFID概述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以无线通信技术和存储器技术为核心,伴随着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这一技术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由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共同编写的枟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枠于2006年6月9日在京公布,成为我国射频识别技术与产业未来几年发展的系统性指导文件。
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第一部分:电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且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ID),无法修改、无法仿造,提高了安全性。电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
第二部分: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即标签的数据信息。
第三部分:阅读器(Reader)。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RFID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通过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2.RFID的特点
和传统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有以下特点:
第一,快速扫描: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第二,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第三,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第四,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第五,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第六,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第七,安全性: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3.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1)RFID在邮政分拣中的应用。
国家863计划“无线射频技术研究与开发”邮政应用子课题“射频识别的应用”项目2006年3月28日在上海邮政局通过国家邮政局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
该技术应用后,总体运行平稳,有效解决了速递总包在交接和分拣等生产环节中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拒识率高等问题,缩短了邮件的传递时限,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邮件识读率和交接质量,进一步提升了上海邮政信息化的水平,促进了业务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在邮政的应用,标志着该项技术在邮政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有力推动了信息流与实物流统一化、分拣自动化、总包交接勾核(勾挑核对)便捷化的进程。
(2)RFID技术使得合理的产品库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术成为可能。
在物流行业,RFID技术使得合理的产品库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术成为可能。它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流程是:每个产品出厂时都被附上电子标签,然后通过读写器写入唯一的识别代码,并将物品的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此后装箱销售、出口验证、到港分发、零售上架等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读写器反复读写标签。
标签就是物品的“身份证”,借助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商品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RFID技术提高了物品分拣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差错率,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
(3)RFID在交通行业的应用。
RFID在交通行业的应用主要是在高速公路收费及智能交通方面。通过在汽车上安装射频识别卡,可使汽车被自动识别,在车辆高速通过收费站的同时完成交费,大大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效率,从而避免拥堵,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而将该系统与车辆信息数据库、缴费信息数据库连接后,还可自动对过往车辆实施不停车检查,通过与资料中心数据库进行对照,能在几秒钟以内查到车辆欠费情况和违规情况,通过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遏制车辆偷逃交通费用和违规营运的行为。
(4)RFID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由沃尔玛、麦德隆等大超市一手推动的RFID的应用,可以为零售业带来包括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商品的可视度,降低因商品断货造成的损失,减少商品偷窃现象等好处。可应用的过程包括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防盗等。
4.2自动化仓库技术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设备以及数据库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自动化立体仓库高效、可靠、操作方便的优点为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接受,应用也日益广泛。
4.2.1自动化仓库系统概述
自动化仓库系统(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AS/RS)是在不直接进行人工处理的情况下能自动存储和取出物料的系统。自动化仓库是由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控制,不需人工搬运作业而实现收发作业的仓库。有的自动化仓库可以直接与其他生产系统相连。
现代自动化仓库系统由高层立体货架、堆垛机、输送系统、信息识别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等组成。其中。信息识别系统能完成对货物品名、类别、货号、数量、等级、生产厂家甚至货位地址的识别。在自动化仓库中,为了完成物流信息的采集,通常采用条形码、磁条、光学字符和射频等识别技术。货位的虚实识别(即自动判断某货位上货物的有无)是信息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货位自动管理的基础,对于堆垛机和货物的安全尤为重要。
自动化仓库系统集成了机械、计算机、土建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是实现物流技术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自动化仓库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立体仓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4.2.2自动化仓库系统的特点
自动化仓库系统是人工不直接进行处理的自动存储和取出货物的系统,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近几年才设计的新型仓储设施。其主要特点如下。
1.高层货架存储
由于使用高层货架存储货物,存储区可以大幅度地向高空发展,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库房空间增大存储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自动存取
自动化仓库使用机械和自动化设备,运行和处理速度快,收发准确迅速,提高了入出库效率;机械自动化作业又解放了人力,减小了劳动强度。
3.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控制能够准确无误地对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自动打印各种报表,因此能减少货物处理和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差错。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自动化仓库系统的发展更加迅速。
4.高速化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体设备——堆垛机的运行速度每年都在攀升,目前其水平运行速度最大可达400米/分,垂直速度达100米/分;复合作业循环时间由15~20次/小时,提高到50~70次/小时。
5.准确化
由认址片加旋转编码器定位,到部分采用旋转编码器加激光定位,使定位精度从±10毫米提高到±3毫米。驱动由传统的调速技术发展为内置嵌入式计算机的矢量变频调速技术,从而获得更佳启动停止曲线图,减少循环时间,获得更佳启动扭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仓库系统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自动化仓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信方式从有线、电磁感应已过渡到红外无线通信技术,未来蓝牙技术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货位虚实探测技术已开始应用无线摄像传输技术。
4.2.3自动化仓库系统的发展
1.自动化仓库技术的发展阶段
自动化技术在仓储领域(包括主体仓库)中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工仓储阶段、机械化仓储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集成化仓储阶段和智能自动化仓储阶段。
(1)人工仓储技术阶段。
在这一阶段,物资的输送、存储、管理和控制主要靠人工实现,实时性和直观性是其显着的优点。人工仓储技术在初期设备投资的经济指标也具有优越性。
(2)机械化仓储技术阶段。
在这一阶段,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的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要求。
(3)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
在这一阶段,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人们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旋转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的行列,但这时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和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