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6.1.1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要求
传统模式的物流配送体系远远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高速度要求,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会大大降低。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要大力改革现有的滞后物流配送体系。电子商务对物流主要有以下要求。
1.信息化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为制造商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为最终用户的产品提供服务,为供应链的组织协调提供服务,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方式,了解物流服务需求,进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所有这些的实现都依赖于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它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商务物流的面貌。
2.自动化
电子商务条件下,要求物流配送要快速、准确、高效。而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并能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提高物流作业能力,延伸物流服务领域。因此,现代物流必须实现高度自动化,以适应电子商务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3.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信息的网络化和组织的网络化。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和各部门的联系是通过组织内部网进行,同样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并最终实现全过程调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
4.智能化
电子商务物流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时常会出现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物流智能化才能解决。所以说,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只有实现物流智能化,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
5.柔性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走向个性化,这使得商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出现了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即柔性制造。作为顾客和生产企业实物供给者的物流业也应根据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来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6.1.2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1)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部分企业(47%的生产企业和62%的商业企业)还没有考虑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成本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少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已发生了变化,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考虑过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标准的企业中,作业质量和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成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对物流能力开始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的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2)物流企业作为新兴企业,近几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少数企业能结合自身优势,与国际接轨,如中外运、中远物流、大田物流等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随意性较大;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配套物流服务。
(3)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
(4)由于我国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5)关于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实际管理比较滞后。对物流产业概念的界定、物流企业的界定、单个物流作业环节提供的服务与一体化物流作业服务的界定、物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体系的讲理界定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尚无章可循。
(6)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它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6.1.3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1.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物流企业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以及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2.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3.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4.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5.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加快人才培养
现代物流是一种高科技产业,企业需要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确保物流企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就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此外,还要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组织能力的决策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以确保现代物流企业的高效运转,而我国物流企业在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缺乏,这就要求我们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加紧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既要重视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又要重视电子商务方面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注意两方面的衔接、融合。除正规高校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外,对企业现有人员,还可以通过院校培养、社会教育或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物流企业全体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满足物流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
6.2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体系
6.2.1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概述
1.现代物流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在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枟物流术语枠(GB/T 183542001)中,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是对物流的计划-实施-评价反复进行的。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
(1)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内容。
从物流活动要素的角度出发,物流管理可分为:运输管理、储存管理、装卸搬运管理、包装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
(2)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
根据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组成,物流管理又可分为: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设备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管理。
(3)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
从物流活动职能上划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技术管理、物流经济管理。
物流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以实现顾客满意为首要目标,重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重视企业整体最优化,重视效率效果,以SCM 为中心,对商品运动一元化管理。
2.现代物流管理的划分
物流管理按管理进行的顺序可以划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三个阶段。
(1)物流计划阶段的管理:
物流计划首先要确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其次要分析研究在物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外界影响,尤其是不利因素,并确定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第三要提出贯彻和指导实现物流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措施。
(2)物流的实施阶段管理:对物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对物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对物流活动的调节。
(3)物流评价阶段的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物流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计划的物流目标进行对照、分析,这便是物流的评价。
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物流评价可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物流评价又可分为物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6.2.2现代物流管理的八大核心思想
1.商物分离(或商物分流)
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通过程中“实际流通”和“所有权转让”两种不同形式出现了明显的分离,逐渐变成了两个有一定独立运动能力的不同运动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商物分离”。“商”,指“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物”,即“物流”,是商品实体的流通。
商流和物流也有其不同的物质基础和不同的社会形态。在流通这一统一体中,商流明显偏重于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权力关系,因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物流明显偏重于工具、装备、设施及技术,因而属于生产力范畴。所以,商物分离实际是流通总体中的专业和职能分工,是通过这种分工实现大生产式的社会再生产的产物。这是物流科学中重要的新观念。物流科学正是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考察。
2.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
着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德·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黑大陆说法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和了解的领域,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的,他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比作“物流冰山”。物流是一坐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西泽修用物流成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德鲁克的“黑大陆”说,事实证明,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正是物流的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