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生产系统必须具备更高的柔性,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和速度。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既能按照订单生产,按订单组装包装,又能按配货方式进行不同的优化配置。延迟技术强调企业产品生产加工到一定阶段后,等待收到客户订单以后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完成产品的最后加工、组装,这样企业供应链的生产就具有很高的柔性。
为了达到与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企业必须采用适当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提供与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很好的接口,达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达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这些都需要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本阶段企业采用销售点驱动的同步化、集成化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它集成了客户订购数据和合作开发计划、给予约束的动态供应计划、生产计划等功能,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步化,从而进行供应链管理。
3.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在完成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和外部供应链集成之后,已经构成了一个供应链共同体,它的战略核心及发展目标是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共同体必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淘汰。供应链从而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企业通过网络商务软件等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旦客户的需求小时,它也将随之解体。而当另一需求出现时,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又由新的企业动态地组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求生存,企业如何成为一个能及时、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的信息技术是Internet和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8.5绩效评价与合作机制
8.5.1供应链绩效评估概述
供应链绩效是指供应链各个节点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协调和共享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物流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信息开发等活动,增加和创造价值的组合。所以,供应链绩效评估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确定供应链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提高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绩效评估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判断各个方案是否达到了目的,想预订的性能指标能否在满足各种内部约束条件下实现系统的预定目标;二是按照预定的评估指标体系评出参评方案的优劣,做好决策支持,为进行最优决策选择实施方案服务。
相对于单个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会涉及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供应链环节和更大的区域。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应区分这些差异,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设计出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步骤,从而达到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的。
8.5.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含义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个环节的运作状况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关系等进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评价。其目的一是判断绩效计划的实施是否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达到了预定目标;二是分析绩效计划与实际结果的差距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的绩效改进奠定基础。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是围绕供应链管理的目标进行的,其评价客体是供应链整体及其组成成员,其评价范围涉及供应链内部绩效、外部绩效和供应链综合绩效,其内容涉及反映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和运作关系的各种指标,其时间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
1.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
供应链绩效评价侧重于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评估。它是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和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立的评价某一节点的运营情况;它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电企业的运营绩效对其上下节点企业或者整个供应链的影响。例如,某一供应商所提供的某种原材料成本的价格尽管很低,但是其加工性能较差,不能满足该节点企业生产工艺要求,这势必增加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率,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
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一般是基于职能的绩效评价,评价对象是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或者职工个人,供应链绩效评价一般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其目的不仅是要获知企业或者供应链的运作状况,更为重要的是找出优化企业或者供应链的流程。
供应链绩效评价难度较大。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供应链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有关实施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成熟体系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单一企业相比,供应链的运作是非常复杂的;供应链绩效因某些方面的指标难以量化,很难建立简便、合理的绩效标准;供应链之间因差异较大而难以建立可供比较的标准。所以,供应链绩效评价尚需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2.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
为了能够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给企业群体带来的效益,就得对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必要的度量,并根据度量的结果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在于:
(1)供应链绩效评价具有统一客观的参照体系,有利于消除和减少由于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公正、不全面、不客观现象。
(2)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供应链管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
(3)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有利于帮助供应链节点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尽可能减少供应链总成本。
(4)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有利于监督和控制供应链运营的效率,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做出评价,可以反映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和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状态。通过评价,管理者能够充分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并通过分析找出不足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改进供应链营运奠定基础。
对成员企业具有督促和激烈的作用。供应链绩效评价对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企业的行为及其成绩作出评价。据此,可以通过吸收新的相关企业加盟,剔除不良企业,督促和激励各个成员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或者服务。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促进供应链的各级企业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服务水平。
总之,供应链绩效评价是对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和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进行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获得企业或供应链的运营状况,更重要的是优化企业或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它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8.5.3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运作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内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就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对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消极作用,提高整体适应能力,增强竞争力。一个可行的框架分析包括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的影响。这个框架反映了环境和供应链运作本身的变化。需要通过优化成本、提高服务以加快对市场需求和机遇的响应,同时通过技术优势的不断提高来支持供应链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外部两个同心圆表示影响供应链绩效的驱动首先来自供应链外部,其次来自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战略的产出是这些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1.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外部因素
(1)行业。供应链涉及的行业不同,供应链的绩效管理重点也就各不相同。
例如,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与以零售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在供应链管理的侧重点和具体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所以其绩效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竞争者。企业竞争对手的战略变化、技术优势、产品和流程的革新、人力资源的整合等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成本等,从而影响企业及其所在的供应链绩效。如果能够及时找出竞争者在可能的领域对供应链的潜在威胁,就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3)技术。技术主要通过产品/服务和信息流对供应链的绩效产生影响。
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并能够使供应链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提高供应链绩效。此外,应用先进技术还可以使过去难以实施的绩效测评变得容易和可行。
(4)客户。客户需求是影响供应链绩效的重要因素,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消费偏好发生变化,会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在运作成本和生产周期上的压力。
如今,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为自身带来的价值增值或者成本节约,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
(5)经济和社会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变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必然影响企业以及供应链的产品供应和经营成本。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开拓产品市场、降低经营成本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伙伴关系产生影响,这将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企业及其供应链绩效。
2.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内部因素
(1)运作流程。不同的供应链因其产品、服务和客户的分布性特点,其业务流程的设计会有所不同。制造型企业的营运一般可以分为分散采购集中制造和集中采购分散制造两种类型,它们的业务流程设计和运作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会影响到供应链及其管理绩效。
(2)伙伴关系。供应链中的伙伴关系是影响企业及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伙伴关系紧密,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效果就好,这将促进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高。反之,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不充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协作,因此也就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成员企业的资源,供应链绩效就不可能提高。
(3)组织结构。如果将供应链流程分为采购/供应、制造、交付三个大的环节,那么按照产品模块化水平和流程的延迟原则,供应链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刚性型是典型的纵向集成的供应链,目标是以满足库存为目标的大量生产,追求的是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而另一个极端就是柔性型的结构,通过大量的外包、外协运作制造差别化组件,同时装配完工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顾客需求。而模块化类型的结构则有大量生产的组件/部件的供应商,最终分销少量完工产品,这是最典型的供应链结构。而延迟型结构的供应链则以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追求的是规模经济。不难看出,这四种不同的供应链结构在产品制造和业务流程上的差异,直接决定着供应链绩效目标的要求。
刚性型供应链追求的是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柔性型供应链则是通过大量的外包和外协运作,制造差别化组件,分散装配,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模块型供应链中存在大量生产组件/部件的供应商,最终分销少量完工产品,这是最典型的供应链结构;延迟型供应链以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追求的是范围经济。四种不同的供应链结构在产品制造和业务流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直接影响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标、战略和范围等。
(4)战略。供应链绩效是供应链战略的执行过程或者结果,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必须以供应链战略目标为标准。史蒂文斯(Stevens)(1989)将供应链集成归结为四个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功能形成阶段、内部集成阶段和外部集成阶段。通过四个阶段的运营,实现从单一组织向多组织协调集成,从市场反应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化。
(5)位置。供应链中的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各个企业在链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供应链的运作和供应链绩效。不同位置的企业对供应链营运的绩效评价不同,供应商注重交货质量和交货的可靠性;而地区分销商注重产品的品种、类型和价格;当地分销商注重产品送货速度和服务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