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静地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女性绝经前后两年为更年期;男性没有标志性生理变化,一般在55~60岁出现。绝经前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会有巨大的变化,女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要从知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①学习有关更年期的知识,了解更年期生理、心理变化规律,从而避免因轻视、疏忽或妄加猜测而导致的焦虑不安。②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更年期的心身变化容易使个体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此时要善于自我宽解,适当调整情绪。③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日常饮食、睡眠,社会活动等按时而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使生活充实有乐趣。④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单位领导等要理解更年期综合征的脆弱和不稳定性,给予多方的体谅、关心、容忍和同情,建立更好的社会支持系统。⑤保持正常的性生活。虽然更年期性欲减退,但并不意味着更年期性生活就结束了,同时也应正视客观现实,不能采取反抗的态度。适宜的性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
(六)老年期心理健康促进
1.做情绪的主人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不无道理。老年人要善于喜乐,助人为乐。
遇难事不急躁,遇急事不惊恐,遇悲事不过分伤心,遇喜事也不过分高兴,使其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绪中生活和工作,焕发出“第二次青春”。
2.“动、静、乐、寿”相结合
“动”就是运动,老年人最好在早晨及晚饭后作适宜的锻炼。“静”就是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乐”就是乐观、开朗。老年人“动、静、乐”结合,才会健康长“寿”。
3.家庭幸福,夫妻恩爱
在老人生活中,一个和睦相处的家庭,与老伴互相体贴、理解、关心、照顾和鼓励,往往是他们应付不良刺激、增强生活信心的重要力量。同时,子女孝敬,对老人理解并照顾周到也是维护老人心理的重要因素。对丧偶的老人,只要有条件,应争取再婚,社会和家庭也应给予支持。
4.适应离退休后的社会职能和生活变化
离退休前要计划好离退休后的生活工作安排,淡化权力观和金钱观,以身体健康为最大安慰。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应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关怀,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而老年人也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融洽。
5.维护老人健康的社区职责
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关心老人生活,要求各级部门安排照顾好老人的晚年,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①广泛开展尊老的社会活动,形成尊敬、关心、照顾老年人的社会道德风尚。②普及老年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解决老年人精神卫生等问题,使他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6.社会关怀
政府和社会团体应建立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和福利设施,如老龄委员会、老年精神卫生中心、养老院、托老所、老人公寓、老年大学等。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使他们享受集体生活的欢乐,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第二节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指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原则和技巧,改善患者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心理治疗的实施方式
根据一次接受治疗的人数,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individual psychotherapy)和集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集体心理治疗又可进一步分为夫妻心理治疗(couplepsychotherapy)、家庭心理治疗(family psychotherapy)、以小组8~12人进行的小组集体治疗(small group psychotherapy)和多达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型集体治疗(largegroup psychotherapy)。
根据疗程的长短,可分为短程治疗和长程治疗。短程治疗一般不超过6个月,治疗次数少于25次;长程治疗一般在半年以上,有的长达数年,治疗次数在25次以上。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
心理治疗可分为一般性心理治疗、专门性心理治疗和特殊性心理治疗。
一般性心理治疗又称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适合于各类患者。
它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防御功能的特点,能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最常用的一般性心理治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解释
解释是一般性心理治疗最基本的方法。患者常常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缺乏认识和了解,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治疗者的恰当解释有助于消除病人的疑虑,帮助病人澄清疾病的性质,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者要注意在运用解释时,应在充分了解病情和患者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有充分的事实根据,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使患者能接受解释。解释起治疗作用的关键并不是解释的内容是否正确,而是能否被患者所接受。
2.保证
治疗者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用充满信心的态度和坚定的语调,向患者提出保证,可以消除患者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唤起其希望和信心,促进病情好转。但保证必须是在详细了解病史和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后作出,这样才能使患者接受,随便下结论,轻易作保证,是不负责的表现。
3.鼓励与安慰
鼓励与安慰主要在患者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心和具有强烈自卑感时实施,它能帮助患者振奋精神,建立信心,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但在鼓励与安慰患者时要真诚、具体和及时,一般化的、笼统的鼓励作用不大。
4.暗示
暗示就是通过言语使患者不经逻辑判断,直觉地接受治疗者灌输给他的观念来消除症状的方法。治疗者的权威性、知识与力量是进行暗示的重要条件,如果患者对治疗者比较信任,感情良好,就容易受暗示。暗示主要通过言语、药物和理疗来进行,其中言语暗示最为重要,如果还能结合药物或理疗,则将取得更大的疗效。
5.疏泄
患者常有苦闷和不快的情绪,治疗者要以同情和谅解的态度鼓励其倾诉,使患者郁积的不良情绪疏泄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专门性治疗是指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或技术,甚至使用特殊的仪器设备,治疗者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方法。专门性治疗包括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和认知治疗等。
特殊性治疗是指气功治疗和催眠治疗等。
二、精神分析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又称心理动力学疗法,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技术。它是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挖掘出来,并让患者对其有所领悟,从而使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病情得以治愈的治疗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
(一)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手段。治疗者在患者进入诊室后,让其非常舒适地躺在长椅上,然后要求患者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话,把积郁在内心的一切想法说出来。不管内容是否与疾病有关、是否重要、是否有意义或是否有伤大雅,总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治疗者要鼓励患者尽量回忆从童年时起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精神创伤,从中发现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特别是找到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即病的根源,把它逐渐带到意识领域,使患者对此有所领悟,从而建立起现实、健康的心理。
自由联想贯穿于整个精神分析疗法的过程,治疗时间较长,有的数月,有的则要数年才能完成。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发生阻抗、移情或反复现象,要鼓励病人竖立坚持治疗的信心。
(二)释梦
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是分析者对梦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潜意识的心理冲突的方法。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或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觉察,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精神分析者认为,梦的内容与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内容存在某种联系。患者有关梦的报告可以作为自由联想的补充和扩展,并认为有关梦的分析结果更接近病人的真正动机和欲望。但梦境仅仅是潜意识心理冲突与自我检查力量的一种妥协,并不直接反映现实情况。这就需要治疗者对梦境做特殊的解释,要求病人把梦中不同的内容进行联想,以便挖掘梦境的真正含义。
(三)移情
移情(transference)是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治疗者产生的一种特殊感情。
也就是说,把治疗者看作过去与其心理冲突有关的某一个人物,将自己对某人的体验、态度、情感活动或行为方式等转移或发泄到治疗者身上。移情有正移情和负移情之分。
正移情是指患者将治疗者当作自己热爱和崇拜的对象;负移情是指患者将治疗者当作自己厌恶和憎恨的对象。面对患者的移情,治疗者应做出恰当的反应,切记自己的身份,采取友善、克制、认真的态度对待患者讲述的内容,抓住患者心理上的本质问题,因势利导,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三、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和条件反射原理来消除和矫正异常行为,建立良好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关理论假设在第二章中已有所阐述,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由南非心理学家J.Wolpe(1958)所创的一种行为治疗的基本技术。现被广泛用于治疗恐怖症和强迫症等。Wolpe将条件反射方法与Jacobson的肌肉放松技术相结合,即当病人产生焦虑性反应时,让他产生与焦虑相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这样使焦虑反应的强度也随之减轻。经过多次刺激与肌肉松弛状态的结合,逐渐消除焦虑反应(脱敏),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步骤可分为以下三步:①患者学会放松技术。通过放松训练,最常用的是Jacobson渐进性放松技术,教会病人放松技术,使其能够做到放松自如。②患者与治疗者共同设计等级脱敏表。治疗者确定引起患者焦虑的刺激源,按照产生焦虑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列出等级脱敏表。③实施脱敏。让患者在深度放松的状态下,根据等级脱敏表逐级训练,从想象到具体接触,学会使自身在克服焦虑或恐惧的过程中保持轻松。
(二)满灌疗法接触
满灌疗法(flooding therapy)又称冲击疗法,其基本方法是鼓励患者直接接触引起恐怖或焦虑的情境,一直坚持到紧张感消失,因此也被称为“快速暴露疗法”。相对于系统脱敏疗法的缓慢暴露而言,满灌疗法既不结合放松技术,又不做想象练习,因此有些患者不能承受,特别是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
(三)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又称去条件反射法治疗,其方法是在某一特殊行为后紧接着给予一个痛苦刺激(如电刺激、催吐剂、体罚、厌恶想象等),经过反复训练,使特殊行为与痛苦体验建立条件联系,从而抑制和消除不良行为。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精依赖、药瘾和性变态等适应不良性行为。在实施厌恶治疗时要把握好痛苦刺激的量,量大患者不能承受,量小不足以引起患者的痛苦,且持续时间较长,否则难以见效。
四、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认知治疗方法有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
(一)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是由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ABC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认知治疗方法。我们在第二章已经介绍了ABC理论。艾里斯强调,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由不合理信念引起的,而不是外来事件诱发的,因此理性情绪疗法是以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以合理信念取而代之为治疗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不合理信念给人们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治疗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心理诊断阶段。确认问题所属性质以及患者的情绪反应,制定治疗所要达到的情绪及行为目标。②领悟阶段。让患者认识自己不适当或症状性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认识这些症状是由自己造成的,寻找并认识这些症状的渊源,找出造成这些症状的不合理信念。③疏通阶段。这是主要阶段,通过与患者争辩(dispute),使其放弃导致症状的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结构。④再教育阶段。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的不合理信念,强化合理信念,使合理信念成为习惯,从而取得治疗效果(effect)。
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和治疗过程可归纳为A-B-C-D-E,即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信念(Belief)——后果(Consequence)——争辩(Dispute)——效果(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