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的基本症状是指常见心理异常的个别症状以及由多个症状同时存在构成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和意识障碍等。症状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不健全的大脑产生的歪曲反映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症状丰富多彩且相互关联,对这些症状进行严格区分和描述有时很困难,但它是临床上诊断心理异常的主要依据,因此临床工作者需要准确识别。本章将从现象学角度,根据临床分类方法,对常见的几类心理异常进行描述和讨论。
第一节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感觉(sensation)是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其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经过综合、借助于以往经验所形成的一种整体印象。感知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感知障碍常见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它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一)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1.感觉过敏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是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限降低。
例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风吹的声音特别震耳,普通的气味感到异常浓郁而刺鼻,轻微地接触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此症多见于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或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是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限增高。例如,对于强烈的疼痛或难以忍受的气味,都只有轻微的感觉。严重时,对外界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即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多见于癔症。
3.感觉倒错
感觉倒错(paraesthesia)是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例如,对凉的刺激反而产生了热感,用棉球轻触皮肤时产生麻木感或疼痛感,此症多见于癔症。
4.内感性不适
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又称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这种不适感常引起患者不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
1.错觉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蛇。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但经现实验证后可以纠正和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2.幻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无对象性的知觉体验,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虚幻体验。幻觉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常见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1)根据感觉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较少出现。
①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又称听幻觉,即病人所体验到的声音缺乏外界和体内真实的起源。幻听分为两种: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言语性幻听包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说话的方式有个别、几个人或一群人在议论他,说话的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因而病人常为之苦恼、愤怒和不安,并产生兴奋、自伤和伤人等。若听到的声音是命令患者做某事,如让患者拒绝服药、自伤身体的某个部分,则为命令性幻听。
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音乐、鸟鸣声等,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
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②幻视(visual hallucination):又称视幻觉,是常见的幻觉形式。幻视内容多种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各种形象到人物、景象、场面等。意识障碍时的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常有恐怖性质,可引起病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视,如见到闪光、火花等。
③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又称嗅幻觉,患者闻到一些使人不愉快的难闻的气味,如尸臭、轮胎烧焦后的气味等。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可见于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
④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常引起拒食。常继发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⑤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患者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一种奇怪的麻木、刀刺、电击、虫爬等异常感觉。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⑥内脏性幻觉(visceral hallucination):患者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如感到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感觉昆虫在器官内爬行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
(2)按幻觉体验产生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
①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病人坚信这些幻觉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因而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②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不同于客观事物,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患者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得到的,例如患者说闭上眼睛能看见东西、人像,不用耳朵就能听到头脑里的声音。
(3)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可分为机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思维化声等。
①机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指某个感觉器官处于机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常见的是机能性幻听。例如,患者从自来水的流水声中听到了人们的窃窃私语,流水声一停,窃窃私语随之消失。流水声是真实存在的声音,人们的窃窃私语是幻觉,两者同时为患者感知,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互不融合。与错听不同,机能性幻觉对现实刺激并无歪曲,而是和幻觉同时感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
②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指某个感觉器官处于机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例如,当病人听到关门的响声,便看到一个人的形象;病人听到别人打喷嚏声时,感到自己头部某一部位产生疼痛。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思维化声(audible thoughts):又称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thought‐echo),是指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例如,病人想喝水,即出现“喝水!喝水!”的声音;想看书即出现“看书去”的声音。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幻觉,是知觉障碍而不是思维障碍。如果思维同时伴随声音出现,病人觉得声音是自己的,被称为思维化声;如果觉得自己的思维内容由别人大声讲出来,则称为读心症(mind‐reading),两者应加以区别。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感知综合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感知,但是对这一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颜色、位置等)或某些部分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视物变形症
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psia)是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事物在大小、形状、体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若感到外界事物与实物相比变大,则称为视物显大症(macropsia),如病人看到家里养的小猫像动物园里的老虎一样大;视物比实际变小,则称为视物显小症(micropsia),如看到自己父亲的身高比他七八岁的弟弟还要矮小。
2.空间知觉障碍
空间知觉障碍是指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事物变得接近了或远离了。
例如,在候车时汽车已驶进站台,但病人仍觉得距离自己很远,而把汽车错过;病人想把杯子放在桌子上,但由于实际上桌子距离尚远,因而使杯子掉在地上。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世界的变化异乎寻常的快;或者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
4.非真实感
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是指患者对周围事物和环境感到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像舞台布景,周围人似乎是没有生命的木偶,对此病人有自知力,有恍如梦中的感觉。
二、思维障碍
思维(thinking)是人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正常的思维活动通常具有连贯性、目的性、实践性和逻辑性等特点。临床常见的思维障碍(disorders of thought)主要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大类,而思维形式方面的障碍以联想过程的障碍为主要表现。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联想数量和速度的障碍
(1)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意念飘忽,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转变快速。病人联想过程异常迅速,表现为语量增多,语速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像连珠炮似的接二连三产生,因此患者口若悬河。并且患者思维内容十分丰富,诙谐幽默,常为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移话题,可有随境转移。患者话语中上下句间常有音韵的联系,或有意义上的联系,称为音联、意联。但思维过程的逻辑联系非常肤浅,缺乏深思,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多见于躁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患者,男,27岁。在病房医生集体查房时,患者主动问站在其身旁的医生姓名。这位医生告诉其姓“粟”,患者听到后就说:“啊!西米西米,东西南北,东风压倒西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此时病房门口走过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其他病房的医生。患者的注意力立即被这个陌生人吸引过去,并自言自语地说:“她来干什么?我熟悉这儿的情况,我能帮她忙。”患者在离开众多医生,欲转而向这位陌生人走去之前连声说:“对不起,我得问问她有什么事。”
(2)思维迟缓(inhibition of thought):又称联想抑制,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以联想速度显着缓慢、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
临床上常见于抑郁症、情感性抑郁状态发作、反应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木僵型患者。
(3)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指患者联想过程迂回曲折,混杂有许多不必要的枝节材料,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描述,以致一些无意义的繁文细节掩盖了主要的内容,表现为回答问题啰嗦,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多见于脑器质性、癫痫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个案5‐2
患者,男,45岁。医生问:“上次我给你开的药吃完了吗?”
患者答:“医生,上次你给我开了两种药,一种叫鲁米那,一种叫苯妥荚钠,这两种药你让我每天吃三次,每次各一粒。我为了治好病,我是完完全全按照你说的做的,既不多吃,也不少吃。我每天吃三次,每次一样吃一粒。今天正好吃完了。”
(4)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指患者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单调。患者自感脑子里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可想,也没有什么可说,且常以“是”或“不是”回答问题,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2.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1)思维松弛(looseness of thought):又称思维散漫,是指患者思维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对所问问题的回答不很切题,使人感到答非所问,对其主题及用意不理解。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情感性障碍的躁狂发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