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作态(mannerism):也称装相,指患者做出某些愚蠢而幼稚的动作和姿态,并不离奇,但使人感到好像是故意装出来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离奇行为、古怪动作:是指患者的行为离奇古怪,不可理解,常无故做些挤眉弄眼、装怪样、做鬼脸等奇怪的表情和动作。
第四节意识障碍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临床上,意识是人的清醒程度和理解自己与环境的完整程度,它包括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周围环境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清醒认识程度,也就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水平。自我意识又叫人格意识,是指周围环境意识清晰时肯定自我存在的体验。Jaspers将自我意识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①存在意识:人们对自己的存在能有一个现实、确切无误的体会。②能动性意识:意识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是受本人支配和控制的。③同一性意识:意识到在不同的时间内,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他人。④统一性意识:意识到在同一时间内,自己既是单一的人,又是独立的人。
⑤界限意识:意识到自己和他人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界限,是互相独立存在的不同个体。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意识清晰度的下降和范围及内容的改变,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意识障碍是由于脑功能抑制而产生的,脑功能抑制程度不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各异,如注意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定向障碍等。其中,定向障碍是临床上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一、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清晰度、意识范围以及意识内容的变化等三种类型。
(一)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
(1)嗜睡(drowsiness):指患者意识清晰度水平轻微降低,在无刺激环境中昏昏欲睡,被呼喊或推动可立即清醒,并能正确地进行交谈,但刺激一旦消失又马上入睡。此时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2)意识混浊(clouding of consciousness):指患者对外界刺激的阈值明显提高,只有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患者的反应。患者多处于半睡状态,其表情呆板、思维缓慢、反应迟缓,对时间、地点、人物可有定向障碍。此时吞咽、角膜、对光反射尚存在,但可出现一些原始动作,如舐舌、伸舌、强握、吸吮等。
(3)昏睡(sopor):又称浅昏迷或迷睡状态,意识清晰水平较前者更低,对周围环境及自我意识均消失。在强烈疼痛刺激下,如用手指压迫病人眶上缘内侧时,可引起其面部肌肉的防御反射。此时可见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反射减弱,但吞咽反射和对光反射仍然存在。
(4)昏迷(coma):患者意识完全丧失,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刺激不产生反应。吞咽、防御,甚至对光反应均可消失。可引出病理反射。见于严重脑部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垂危期。
(二)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指患者在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水平的轻度降低。患者只对集中于狭窄孤立的范围内的体验能够感知,对此外的事物感知判断均有困难,可伴有定向障碍、片段的错幻觉和妄想。有时可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产生攻击行为,一般呈发作性。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个别为数日,好转后不能回忆。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和癔症。
(2)漫游性自动症(ambulatory automatism):这是意识蒙眬状态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患者在意识障碍中可执行某种无目的性、且与当时处境不相适应、甚至没有意义的动作。
①梦游症(somnambulism):病人多在入睡后1~2小时突然起床,刻板地执行某些简单的无目的性的动作。例如到室外徘徊或做某些简单的劳动活动等。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其后又上床安睡。次日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不知,完全遗忘。多见于癫痫,也可见于癔症。
②神游症(fugue):多发生于白天,或在晨起后突然发生,病人突然无目的地外出漫游或长途旅行,有的把衣服、金钱赠送他人,或进入陌生人的住处,一般持续数小时、一日或较长时间,常突然清醒,对发作中的经历事件可有部分回忆。
(三)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谵妄状态(delirium):是指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同时,还存在记忆障碍和定向障碍,可产生大量的错觉、幻觉和行为障碍。幻觉内容多为生动而逼真的恐怖场面,如见到猛兽、毒蛇等,伴有紧张、恐怖等情绪反应。可有不连贯思维,定向力丧失,形成短暂的被害妄想。症状昼轻夜重,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意识恢复后有部分或完全遗忘。常由感染、中毒、躯体疾病所致急性脑综合征引起。
(2)精神错乱(amentia):与谵妄状态相似,但更严重,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患者言语极不连贯,偶见片段幻觉妄想和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无规则的伸展、抖动或翻转身子,动作单调。病程持续数天至数周,恢复后对病中体验全部遗忘。多见于严重感染、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3)梦样状态(oneiroid state):是指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同时出现的一种梦境样体验,病人如在做梦一般。患者常沉溺于这种体验的幻想世界中,而与周围环境丧失联系。迷茫状态、困惑状态和梦呓状态都可纳入意识梦样改变的范围。一般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见于感染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二、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自身精神和躯体状况的认识。而自我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对当前的主观状态不能正确认知,不能意识到自身是一个客观存在、独立单一的整体。
(1)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是指患者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一种不真实感觉。
对自我的不真实感觉即狭义的人格解体,而对周围现实的这种感觉又称非真实感。有的患者感到自己躯体和周围环境以及他本人产生一种似乎不真实的疏远感,有的患者描述自己丧失了与他人的情感共鸣。人格解体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可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2)交替人格(alternating personality):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内表现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体验,即两种不同人格在不同的时间内交替出现,是同一性障碍的一种表现。多见于癔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3)双重人格(dual personality):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是统一性障碍的一种表现。如在同一时间内既以甲的身份、言语、思想、行为出现,同时又以乙的身份、言语、思想、行为出现。有的病人出现两种以上的人格,称为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
(4)人格转换(transformation of personality):患者否认自己是原来的个体,自称是另外一个人或某种动物,却没有相应的行为或言语改变。这也属于统一性意识障碍。
第五节常见的精神疾病综合征
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几个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组成综合征。综合征可以在精神疾病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成为精神病临床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1)幻觉症(hallucinosis):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持久的幻觉,主要为言语性幻听,而幻视以及其他感官的幻觉则较为少见。言语性幻觉常可引发相关联的妄想以及恐惧或焦虑的情绪反应。在慢性酒精中毒性幻觉症的多数病例中,其特点是只有幻听而无妄想。这类患者一般并无个性特征改变,并且常可保持其原有的劳动能力。
(2)幻觉-妄想综合征(hallucinatory‐paranoid syndrome):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幻嗅等,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妄想,如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妄想一般无系统化倾向,主要特征在于幻觉和妄想密切结合,互相影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
(3)精神自动症综合征(psychic automatism syndrome):是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症状,包括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被控制感,以及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精神自动症的典型表现为,患者感到本人的精神活动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特性,而感到是由外力作用的影响所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或中毒性、感染性精神障碍。
(4)紧张综合征(catatonic syndrome):突出特征是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前者常有木僵、违拗、刻板言语及刻板动作、模仿言语及模仿动作、蜡样屈曲等症状,可持续数日或数年,也可无任何原因地转入兴奋状态;后者持续较短,往往是突然爆发的兴奋激动和暴烈行为,然后进入木僵状态或缓解。紧张综合征多发生于意识清晰状态,少数在梦样意识障碍基础上产生。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中尤为多见。
(5)遗忘综合征(amnes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或遗忘-虚构综合征。
临床特点为记忆能力障碍、时间定向力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症。多见于酒精中毒性障碍、脑肿瘤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Cotard综合征:又称虚无妄想综合征,指患者感到自己已不复存在,或是一个没有五脏六腑的空虚躯壳。多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7)Capgras综合征:又称双重错觉综合征、易人综合征、替身错觉、冒充者综合征。
表现为患者认为其亲友已被假扮者顶替,两者极其相似,但还是坚持认为他们是不同的,是有细微差别的(亦有人认为两者躯体不同)。其实质是偏执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神经衰弱综合征(neurasthenic syndrome):临床表现主要为疲劳、头昏、头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易集中、焦虑、烦躁、精神萎靡等。常见于神经衰弱、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早期及恢复期。
本章要点
本章从现象学角度对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异常进行了描述,内容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综合征。
认知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定向力等。
幻觉和妄想是临床上极其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是一种无对象性的知觉体验,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虚幻体验;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推理和判断,其内容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两种症状常合并存在。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丧失与否是临床上判断精神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又可作为判断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好转或痊愈的标准之一。
临床上,常见的情感障碍包括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波动性的改变和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意志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等;意志行为障碍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及其他行为症状。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意识清晰度的下降和范围及内容的改变,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和自我意识障碍两个方面。
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几个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组成综合征。常见的精神疾病综合征包括幻觉症、幻觉-妄想综合征、精神自动症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Cotard综合征、Capgras综合征和神经衰弱综合征。
(马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