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49377000000054

第54章 心境障碍(5)

2.双性恋

有些人把双性恋(bisexuality)归为同性恋的一种,患者可以在两种性别的对象中获得性满足,在特别的自我认同上也倾向于双性别,常伴有生理性别缺陷,矫治比较困难。

诊断标准为:(1)符合性指向障碍的定义。(2)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和异性两种成员均持续表现性爱的迷恋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

(3)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第三节性功能障碍和性变态的原因分析

一、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研究发现,性功能障碍只有很少部分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绝大部分是由心理上的原因造成的。由于本章主要讨论心因性性功能障碍,因此本节只从心理因素对性功能障碍进行分析。

(一)早期经验

1.不良的性经历

对性的态度是从文化背景、家庭影响、个人体验以及配偶的性反应各方面积累而来的。宗教信仰、父母性观念的影响,与性有关的书籍和窥见的性事件也构成各种各样的性经历。

早期性体验对个体似乎起异常的作用,对手淫史的负疚感和早期性行为受到嘲弄后的羞辱感,构成创伤性性经历,某些人因此而难以自拔。曾经有过被强奸、乱伦等经历的女性,也容易产生性功能障碍。Fritz(1968)研究发现,在儿童时期被成人性骚扰过的女子中23%的人发生性功能障碍。这是由于女孩子通常把性活动看成对个人的一种玷污,这种经验会带到成年后的性生活中去。第一次性交时发生早泄或阳痿的男性,由于心理创伤,即使在温馨的气氛中也不会主动,哪怕是亲吻。

2.早期的教育不当

早期的性教育对于发展正常的性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性是一个隐讳的话题,很多家庭从不谈及,并且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性是一种不健康或令人羞愧的事情。也有些父母公开地对性欲望持否定态度,这也导致了孩子的否定性观念。不难想象,这些观念对孩子成年后的性生活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果女性错误地认为性交是可耻、痛苦的,那么在真正的性交中她就体验不到快感,甚至还可能出现阴道痉挛或性交疼痛。

3.不良的性习惯

有些男性在青少年时期手淫时害怕被家人或他人发现,急于求得性高潮的发泄,兴奋性极高,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射精,多次重复便形成了快速射精的习惯。成年结婚后,即使是在放松从容的性生活中,也改不掉早期建立起来的快速射精的习惯,导致早泄。

(二)情绪情感因素

研究发现,引起勃起障碍的心理因素还包括压力、焦虑和抑郁因素,如工作、家庭、经济压力和继发情感的影响等。

1.压力

有人会把性交的成败或是否让对方愉悦看作是自己魅力的体现,若性交失败或对方不能满意便会对自己性行为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否定自己,由此产生压力。男性在性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他们认为他们的名誉、男子气魄和地位取决于自己的性行为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性活动时,他们会感到较多的担心和恐惧,其结果有可能引起早泄或者阳痿。不成功的性经历将会加重其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性功能障碍。女性可能更多的是由于自己的体型而产生压力,例如有些女性认为自己乳房太小,不足以引起丈夫的兴趣,从而引发性功能障碍。

2.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被认为是心因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焦虑是性功能障碍的诱因之一,指害怕不能正常发挥性功能,害怕失败。焦虑常常造成应验自己愿望预言的恶性循环,害怕失败→ 引起失败→加重畏缩心理→再次失败……如酒醉偶致阳痿,导致焦虑,从此接二连三地失败,自认为是永久性病理改变,这一阴影始终困扰正常性表达,预言不幸得到应验。同样,焦虑可以阻断一个女子的性唤起,结果影响到阴道润滑,最后造成性交疼痛,寻找借口回避性生活,进一步的性抑制反过来又加重焦虑。

抑郁引起心因性性功能障碍的机理纷繁复杂。伴有焦虑时,抑郁的存在会导致性兴奋功能障碍和性欲障碍。焦虑和抑郁同时存在时,更易促发性兴奋失败,造成失望→抑郁→性回避的恶性循环。有些人则因离婚或丧偶而发生性冷淡和性兴奋功能障碍。

3.内疚

这是性功能障碍患者所经历的一种常有的感觉。它可能反映出由于严格教养导致的对性欲产生长期的抑制。因此,患者不可能尽情地享受性生活的欢快。由于觉察到自己性功能障碍对配偶的影响,也可能感到内疚。例如,分娩后丧失性欲的女子,由于拒绝丈夫的性要求或勉强应付丈夫而感到内疚,虽然性交,但她感到这只是义务而无快感,从而慢慢阻碍正常性欲的恢复。

(三)个体因素

1.性知识缺乏

性知识主要包括对性的态度,对男女生理、生殖器官的了解,对性交过程的了解,对性操作的了解等。一些人由于性格内向,过于害羞等,从不去接受有关性方面的知识,造成性知识的极度贫乏。例如,有些成年女性都不知道阴蒂的存在,这样容易患性高潮障碍。而有些男性则不知道女性阴道和尿道的区别,这容易造成第一次性交失败,进而诱发性功能障碍。

2.不重视性活动技巧

性活动技巧将有助于正常的性功能的发展,如果不重视性活动的技巧,过分粗暴或鲁莽,动作生硬等,有可能会造成对方或自己性的焦虑与恐惧,从而丧失正常的性功能,产生性功能障碍。

3.设置性感受体验的屏障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旁观,也叫参观,即有些人在进行性行为时有种超脱的感觉,只是充当一个未卷入的旁观者的角色来评价自己或对方的性表现,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而是停留在性行为之外,而充分的性反应需要丰富的感受经验。这种禁不住的有意识的评价过程,显然抑制了受植物神经自然调节的性反应过程,得不到满意的性反应。

(四)夫妻关系

夫妻间的关系如何,对性生活本身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夫妻间怀有敌意、不满或彼此讨厌等,都会以性冷淡来表现他们的情绪。另外,由于大多数男性习惯了自己在性活动中的支配地位,一旦女性表现得主动或者积极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恐惧,这都有可能会造成性功能障碍。

1.夫妻关系不协调

夫妻之间关系失和是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良好、和谐的性关系是满意婚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反过来,夫妻关系的好坏程度也会对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例如,丈夫对妻子怀有敌意但又必须尽其义务时,就有一种急速射精的念头,这样往往会造成早泄。妻子厌恶丈夫时,也会拒绝其性要求而抑制自己的性欲,久而久之容易患性冷淡或性欲减退。此外,对对方的过于尊重也会导致性功能障碍。例如,男性对妻子过于尊重,觉得妻子圣洁无瑕,在进行性行为时小心翼翼,容易导致阳痿。

2.不忠实的性行为

发现夫妻一方不忠实的性行为是导致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对于秘密的不忠实行为的内疚感也可导致性功能障碍。例如,有婚外性行为的丈夫面对妻子时会有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因急于满足妻子以弥补自己的不忠而造成早泄或阳痿。不忠实性行为本身常反映家庭关系中的其他问题,比如夫妻间的性生活不如意。当夫妻中的一方与一个新的伴侣发生一次满意的性行为后,才承认过去的性功能障碍。

3.配偶性功能障碍

夫妻一方的性功能障碍可引发另一方产生性功能障碍。例如,男性的早泄或阳痿容易诱发女性的性高潮障碍或性欲减退。夫妻双方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例如,一男子的妻子性欲减退,或对性交失去兴趣,他容易早泄;一个女子的丈夫发生早泄或阳痿,她可能逐渐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关于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心理分析家们认为造成性功能障碍的常常是并未意识到的内心冲突。他们认为,人在具有强烈的性表达欲望的同时,也对性具有无意识的焦虑并害怕因性接触而受到责罚,于是便产生了内心冲突,这种冲突来自儿童时期,特别是在恋父或恋母情结之时。儿童在这一时期会认为自己与同性别的父母是同一性的,并对异性父母表达出一种近似于乱伦性质的性渴望。解决好这种情绪,是获得心理成熟和良好调节所必要的条件。如果不能摆脱这种显然具有乱伦色彩的幻想和父母的辖制时,在其后成年期往往会产生性功能障碍。

二、性变态的原因分析

性变态患者对于正常的性活动通常没有要求,甚至心怀恐惧,他们的变态性行为常具有强迫性和反复性,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往往较差,但并非时时发作。他们只是在歪曲的性冲动支配下,在特定的情景和处境下突然付诸行动,当时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他们在事前并无周密准备,案发后又能供认不讳,常常感到痛心疾首,无限悔恨。有些人强烈要求医治,希望摆脱这种令人痛苦的状况,但也有些人不认为自己是病态。目前,性变态的病因还不明确,但据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它们可能涉及生物遗传、心理学、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一)理论观点

1.遗传假说

早期的理论学家通常认为性变态是先天遗传的,具有生物学基础,如同性恋。支持遗传假说的学者是卡尔曼(Kallmann)。他发现,同卵双生子中其中一人若为同性恋,另一人也一定是同性恋;但在异卵双生子中,其中一人为同性恋,另一人是同性恋的概率只是平均水平。这个发现无疑支持了遗传假说。后来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研究,却得出了许多不支持遗传假说的结论,因此直到目前,这一假说也没有得到公认。

2.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幼年和早年性心理发展中的挫折或冲突与成年后的性变态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因果关系。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男孩由于爱母亲而把父亲当作情敌嫉恨,又怕父亲生气会割去他的阴茎而心怀恐惧,这种叫阉割焦虑。当其年龄再大些,男孩将放弃对母亲的爱恋而仿同其父,这样男孩的俄狄浦斯爱恋便得到正常解决。

否则,这种爱恋就会凝固并在无意识中形成俄狄浦斯情结,对以后的性格形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成为日后性心理变态的根源。

我国心理学家钟友彬先生吸收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人们可能不自觉地会应用幼年期的性取乐方式,来解除成年人由于心理困难而引起的苦闷。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主动参加过与同龄异性伙伴的性游戏,并有过快感经验,这些经历虽被遗忘,但印象并未消失,已进入无意识领域。某些个性腼腆的人成年后在应激因素作用下,可能不自觉地用幼年期的性取乐方式,来解除成年人由于心理困难而引起的苦闷,或满足成年人受到挫折的性欲,即演变成性变态。

心理动力学理论可解释许多性变态行为。例如露阴症,患者通过露阴行为来证明本人在实际上并未被阉割。这类患者无意识的阉割焦虑通过露阴这种象征行为而表现出来。再如恋物症,心理动力学者认为性冲动通过置换作用转移到异性所有物上。当患者还是儿童的时候,性适应固定在了某一性心理发展阶段,在固定的过程中,将性感受加在了某一物体上,对这个物体产生积极的情感,由此形成恋物症。心理动力学理论对儿童时期心理发展阶段对成人后的性行为的影响提出重要见解,但是仅仅以儿童时期的经验来解释性变态是远远不够的。

3.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性变态是后天习得的,是性兴奋偶与无关刺激物通过条件性反射结合在一起形成性变态行为。与性兴奋相关联的刺激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某种行为。例如,一次偶然,女鞋与性兴奋连接在了一起,多次强化以后便形成了恋物症。

又如露阴症,暴露自己这样一个行为因为激发起性兴奋的快乐而被强化。如果这些偶然连接发生在儿童早期,由于个体年纪太小,自控力不强,使得这些性变态行为得以发展。

性变态行为可通过学习他人,如父母而获得。例如施虐症,幼年时偶尔看到父母等成人性交,会认为是虐待对方。到了青春期,生理发育迅猛,生活中缺少引导和关爱,封闭单调,性情孤僻自卑,就可能用幼年习得的性变态方式来排解性生理、性心理的欲望和精神压力。

行为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拉彻曼(Rachman,1966)曾做实验来证明行为主义理论。他在一位男性志愿实验者面前反复呈现一种女靴的图片,紧接着呈现一种易于引起性兴奋的妇女图片。配对呈现重复数次以后,只出现女靴图像实验者也产生了性兴奋。这一实验充分提示和证明了恋物症的条件反射原理。由此许多心理学家运用行为主义疗法来治疗性变态行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

由于心理动力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各有可取之处,近年来,有些心理学家(J.Meyer &;G.Abel,1986)认为可以把这两种理论部分地整合起来解释性变态行为。

(二)影响因素

1.个体早期的生活环境

个体早期的生活环境主要指父母或主要抚养者对儿童性观念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无不对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性教育启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