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提要:
即使在发达经济体的成熟市场,价值投资理念也仅适用于主板部分公司。
大多数A股公司有内在价值却无法放入价值投资框架估值。中国不存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沪深股市事实上混合着私募融资、风险投资、低门槛创业(高科技)板、主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及其变种。A股市场存有大量类似先已上市,后来才得到一座矿山,刚开采甚至尚在规划开采的公司。但不能说一家拥有铜矿只是尚未开采的公司没有价值。
QFII革命A股市场曾经盛行的跟庄胡炒歪风邪气有功,它们勾结基金宣讲的价值投资理念本身无大漏洞。但,令人厌恶的是它们基于自身利益,严重脱离A股市场实际,把价值投资意识形态化,用作对投资者进行洗脑的工具、攻击其他价值评估视角与方法的武器,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与此同时,OFII经理们说一套做一套。
市场主力竭尽所能争夺A股市场的主流投资与投机理念操纵权。参与市场博弈,与其抱定一种投资理念,不如同一个阶段的主流投资与投机理念共舞。
不妨动态看待价值投资,关注它的市场号召力,把它理解为一面猎猎生风的炒作大旗。在合法机构主导市场阶段,积极参与蓝筹股炒作。
多种原因令A股市场入市资金漂浮不定。巨量“社会闲散资金”和畸高储蓄大举出入令市场大起大落。政府既要利用股市功能,又要在不能接受的点位加以打压。熊市以政府喊话、让利、注资结束,牛市由政府油锤灌顶终结,股市在“诱多-暴涨-打压-崩盘-救市”中循环往复,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A股市场的客观现实是流动性为王、趋势大于估值、板块大于个股。迄今为止,A股市场趋势性上涨的显着特征是板块轮动,而非个股价格向价值回归。
在A股市场持股,最佳方式是阶段性持股而非长期持股,并且得换着板块持股,如若长期持股则要持有强势板块的龙头股。
技术指标在提示散户从市场癫狂中退出方面最有价值。K线组合的高位跳空缺口、高位十字星、高位吊颈线等,均是在向散户发出先于主力获利了结的信号。它们是有组织大资金撤退前不得不露出的狐狸尾巴,是大鱼吃小鱼的A股市场中散户们为数不多的朋友。
用作洗脑工具的价值投资理念
袁幼鸣:今天,我们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破除对上市公司价值的估值迷信。
在这个方面,你有什么感受或困惑?
文玮玮:我的一些朋友的确认同价值投资理念,花不少时间收集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但实践下来,他们发现持有这些股票,大盘低位时买入未必跑得赢指数,大盘高位时买入,一旦出现调整,照样跟随大盘下跌。
他们不敢买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觉得连睡觉都不踏实。
不给人提供安全感的绩差股反倒涨起来很猛,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似乎有点水土不服。让人感到两难。
袁幼鸣:如果把上市公司股票“价值”锁定在稳定的现金收益上,即使在发达经济体的成熟市场,价值投资理念也仅仅适用主板的一部分公司。
入围标准普尔的制造业公司和类似微软这样的成熟的服务业公司可以估值,符合价值投资理念。
信息技术热潮中,巴菲特没有买微软股票,国内一些人对巴菲特称自己看不懂的东西不买津津乐道,却不追问一下巴菲特为什么看不懂,是巴菲特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吗?
不是!是因为搞信息技术的公司太多了,巴菲特无法确定哪些公司最终能够生存与发展。
美国高科技公司死掉不少,退市清零是常事。美国芝麻绿豆的事都有人举着个牌子抗议,只要没有财务欺诈,上市公司垮台不见人游行示威。
人性是相通的。虽然美国人有宗教管着,照样盼着一夜暴富。
如何才能一觉醒来就成为大富翁呢?买彩票中头奖是个办法,下注压中尚处起步阶段的微软公司是性质一样的办法。
经过一些人蓄意误导与以讹传讹,国内股民误以为美国人都是搞价值投资的,都是长期持股的。
事实上,美国也有短线客且人数众多,国内所用的短线技术指标多数是美国人发明的。美国人敢于投资不确定性极大的产业与公司,否则无法解释风险投资在美国不差钱。
《财富》杂志上的故事说,美国生物制药公司的最佳股东组合是一个前沿科学家加一个投资银行家,投资银行家负责筹款,口才要好到在私人俱乐部一登台演讲,当场就有人写支票砸钱。
A股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玩的是有庄则灵。
庄家与上市公司勾结操纵股价,有的庄家直接控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没人信以为真,佯装相信也是为了跟庄捞一把。
2001年2月人间蒸发的超级庄家吕梁曾经达到控制上市公司、操纵二级市场股价、制造舆论环境“三位一体”的境界。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吕梁以“K先生”名义在公开媒体发表“讲政治、做大势”系列歪理邪说,粉丝们轰然叫好。
这样的主流市场心态被革命、被扭转,QFII功不可没。
在2003年QFII进入A股市场前,国内也有人呼吁价值投资,1999年夏天我曾在一个证券业论坛听深圳某小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大谈中兴通讯的成长性,当时觉得莫名其妙,因为论坛主题不是这方面。后来我明白过来,这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的目的是宣讲与倡导价值投资理念。
2000年有“海归”拿美国的风险投资在浦东办财经咨询公司,组织研究员撰写后来大家习以为常的标准格式的行业与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向基金公司和券商推销。
当时的机构几乎无人问津,该公司在钱烧光之前改行为财经公关公司,当起了“管道工”,迎合国情“改邪归正”比较及时才没有关门打烊。
是QFII真正在A股市场树起价值投资大旗的。
2003年7月9日,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来自国内外40多家媒体的记者见证了QFII在A股市场第一单指令的发出。
这天上午,瑞士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用结结巴巴的普通话电话通知申银万国证券,买入蓝筹公司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
在证监会大力扶持下,2003年同时是公募基金跨越式发展的一年。
以后,QFII与基金联手用资金扎堆推升蓝筹股,以赚钱效应教育习惯于“吹糠见米”的广大散户。
巧合的是,2003年土庄家们大批因资金链断裂垮台,信奉有庄则灵的跟庄者死则惨死、伤则重伤。市场主力此消彼长。
我当时也是价值投资吹鼓手,做2003年年终总结时,连撰两文《该是信奉沃伦·巴菲特的时候了》、《挥挥手,告别股市博傻时代》。文章写得情真意切,现在再读有点脸红,倒不是因为观点有什么大问题,而是把新兴机构写得几近德艺双馨,事实证明它们照样是吃人的老虎。
QFII革命A股市场跟庄胡炒的歪风邪气有功。就内容论内容,QFII伙同基金宣讲的价值投资方式方法没有什么大漏洞。
问题出在他们基于自身利益,严重脱离A股市场实际,把价值投资教条化、意识形态化,用作对投资者进行洗脑的工具、攻击其他价值评估视角与方法的武器,千方百计形成价值投资理念独尊格局,令广大散户中毒甚深,至今一些人没有翻然醒悟。
文玮玮:有这么严重吗?是不是言过其实了?
袁幼鸣:你这样说,是因为你对价值投资模型了解不深,且没有接触到它害人的实例。
投资品价格本身是一种货币现象。价值投资核心是为各个行业设置不同市盈率标准。这本身十分可疑。
在设置市盈率标准后,以市盈率、公司预期利润增长率等指标计算出一个数字,考虑市净率等因素做加减,得出一个公司的估值。
股价低于估值就是低估,高于估值就是高估。价值投资信奉者笃信股票价格一定会向计算得出的估值数字靠近,所谓的价值回归。
对价值投资的最大冲击来自流动性变化。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证明那些谆谆教诲投资者死抱价值投资理念的人既可笑更可恶。
一旦流动性枯寂,没钱了,值钱的东西也不值钱了。流动性充沛了,钱多了,不值钱的也值钱了。
在流动性变化的环境中,认定今天10元钱买进的股票是便宜的,过多少年后它一定该涨到什么价格,这根本不能成立。
计算估值建立在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深入掌握以及对行业前景与公司营收准确预测基础上,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国内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即使上市公司高管对前往调研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的全是实话,无一句假话,调研者也未必能获得满足基本要求的信息。只有少部分A股公司能放入公式计算出估值。
在股票操作上,基金、QFII等合法机构抱团取暖在股改前的熊市中推升出一些牛股,证明价值投资在实战中威而刚,一些散户深信不疑。说到底,上海机场等熊市牛股是资金催生的。
按照价值投资标准,另有一批公司同样有价值,但基金、QFII没有集中持有它们,它们的股价也就大幅低于估值、没有向价值回归了。
姑且不论A股市场特殊的操作行为,大多数A股公司有内在价值却无法放在价值投资框架下估值,且它在发达市场也仅适用于一部分公司的事实表明,“中巴(中国巴菲特)”的言辞蛊惑不可轻信。
今天我主张动态看待价值投资,关注它的市场号召力,更倾向于把它理解为一种“集体行动的逻辑”,一面猎猎生风的炒作大旗。
尤其是在合法机构拿出资金主导市场阶段,大家尽可以大张旗鼓打着价值低估的旗号,跟随机构炒作一波蓝筹行情。
在2009年8月4日开始的大盘调整中,最有估值优势的银行板块跌得惨不忍睹,第N次残酷地教育了价值投资理念中毒者。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与价值投资理念契合,搞价值投资才舒服,那就把资金放入“价值”可以清楚算出的贵州茅台、东阿阿胶等少数几个品种——不好意思,对价值投资者不能称品种和筹码,应该改称股票。
判断大盘会暴跌时卖出它们,大盘一旦走稳重新买入。
前几年一个“股神”就是这样干的,连波段都不做,一路持有。
后来,这个“股神”没声音了,因为机构抱团推升老牌绩优股的做法暂告段落。
不过,它们照样抱团推升股价达到令人惊恐的高度,只是另有品种,不属于“股神”能看得懂的范围。
A股市场其实是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
文玮玮:本币升值与技术革命会令一个经济体的股市进入泡沫周期,价值投资理念被挑战。
价值投资者,起码发达市场的价值投资者承认股票内在价值难以计算,需要通过对公司的充分了解,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出于规避风险需要,应该偏爱那些能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公司。
信奉价值投资的人并不死板,也有灵机一动的时候。
有美国旅游者在上海看见百事可乐饮料器遍布大街小巷,觉得公司进入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引起基本面突变,于是买进股票分享了公司业绩增长。
说大多数A股公司有内在价值却无法用价值投资框架估值是不是太夸张了?
袁幼鸣:从人的头脑中构造出的任何认知体系都有其边界,面对质疑与无法解释的现象,认知体系本能地要扩大自己的边界。
说主流经济学家把持的主流经济学不讲道德,他们会跟你急,说“我们主张把公序良俗纳入游戏规则啊”。但他们骨子里永远是效率优先的人,否则就不是经济学家了。
价值投资体系不断自我修补,尽可能扩大解释边界,但有一点它是不会放弃的,就是目标公司一定要赚真金白银,要有稳定的现金流。
这一点正是大多数A股公司做不到的。
赢利能力排名前10位的A股公司赚取的利润占1600家公司全部利润的70%。大多数A股公司的现金流不达标,价值投资吹鼓手称它们统统是垃圾股。
读过价值投资书籍的新股民看着没有现金流的公司挺害怕,但这些公司却又是有内在价值的。
我们家的股票账户中曾持有陆家嘴。按价值投资标准,我们不能持有这样的品种。
它的现金流完全不能支持股价,即使在熊市时,它的股价大幅下跌后。
陆家嘴是以商业地产经营为主业的公司,它是上海若干甲级商务楼宇的业主,陆家嘴的股东很大比重间接投资商务楼宇。那么,对陆家嘴这类公司就按市净率估值吧!
一些研究报告就是这样做的,但缺乏说服力。按市净率估值,陆家嘴的股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
家中账户为什么敢持有陆家嘴呢?理由有四个:
首先,国内会计制度有大问题,如果把陆家嘴的全部资产变现,得到的数字远远高出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其次,陆家嘴的土地与楼宇有可以预期的升值空间。
第三,陆家嘴是上海国资控股公司,它可能承接上海地方政府注入国有资产。
第四,陆家嘴可能被政府指派参与一些重大项目的垄断经营。陆家嘴是题材股,有值得期待的题材。
再以商业地产股张江高科为例,其2009年中期财报称,每股净资产为3.45元,这是按现行会计制度算出的,但市场比较一致地认为,张江高科实际每股净资产在17元以上。
这也是张江高科高管层敢于在其价格在19元以上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持有的原因。
张江高科2008年4月后长期在每股19元以下徘徊,是所谓的高管被套股。
价值投资要求充分了解目标公司,上市公司高管无疑最了解公司内情,如果张江高科净资产真的只有3.45元,它的高管层未必敢以超过净资产5倍的价格买入股票。
大量A股公司握有生产要素,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要素市场价格变动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