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战胜政策市——A股套利秘诀十日谈
49434600000020

第20章 第五日乌鸡变凤凰:A股市场的ST现象与资产重组行情(3)

证监会设立有专门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资产重组方案。

证监会的基本立场是希望有更多优质资产以比较低的价格注入上市公司,且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注入资产作价偏低的方案,只要不过分离谱,引发舆论哗然,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反,对于评估价过高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倒是会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

上海就有公司出了这样的大洋相。最震憾的重组是ST金泰这类重组。

首富黄氏兄弟控制了ST金泰这个壳,拟以每股3.18元的价格定向增发80亿股,黄氏兄弟注入作价221亿元的房地产,其他特定对象认购剩余股份。

ST金泰有一、二级市场联动操纵股价嫌疑,利益相关者明显更看重手中筹码的二级市场可变现市值。ST金泰在停牌前已有多个涨停,2007年7月9日复牌后连续42个5%涨停,可谓飞龙在天翱翔于A股市场。

ST金泰风头健劲,明显违反和谐原则。结果,被爆炒的董事会注资重组预案最终连过堂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机会都没有。

ST金泰从1.81元起步,最高上摸26.58元。

之后黄氏兄弟双双出事,注入旗下房地产资产遥遥无期,2008年11月ST金泰股价跌回至1.87元。

既有市场实际是,一些能够比较准确计算出作价的重组像鸡肋一样。而暴利往往来自作价模糊的重组。

我以为,对重组注资作价的真实、准确定价来自二级市场,重组完成后复牌第一波股价异动结束,定价也就出来了。

你也许觉得我这样说没有什么意义,我的意思是,要么不参与重组股,要参与就参与明显可以占便宜的品种,其次是模糊性大的品种,鸡肋重组没有必要参与。

我这样说有现实针对性,鸡肋重组在媒体一再渲染的上海本地股重组中肯定会占相当大比例。

看盘付出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要让时间成本转化为暴利,市场是会给支付足够时间成本者机会的。

看出重组注资作价对股价有拉升作用的一个有效渠道是盘面异动。

一家重组公司,且是众多合法机构重仓持股不为游资庄家操纵的公司逆大势而动,透露出它的重组方案可能已经成型且对股价有显着刺激。

上实发展重组获得暴利就可以通过看盘捕捉。

2007年“6·20”暴跌造成一片恐慌气氛,机构争先恐后出货,存在明确重组预期的上实发展走势十分反常。

7月4日,上证指数下跌2.14%,上实发展却涨停。

7月5日,上证指数大跌5.25%,上实发展跌3.60%。这时仍可以说该股是一般性异动,看不出端倪。

7月6日,上实发展大涨5.48%,以后大盘横走,它继续大涨。这样的盘面表现已经充分说明,对股价拉升巨大的重组兑现在即。

即使在完全看清楚后,于7月10日以每股23元的价格追击进入上实发展,在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收益也将翻番。

上实发展重组行情是博弈蓝筹股资产重组的正面典型案例,参与其中只需要足够的勇气。

文玮玮:难怪一到大盘趋势转空时,总会有人说,唯有存在实质性重大资产重组题材的品种可以战胜大势了。

捧场上海板块重组谨防“倒贴”

文玮玮:你说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不予核准上海一家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是哪家公司?

说说为什么上海本地股重组中肯定会有相当大比例是鸡肋重组。

袁幼鸣:2009年6月18日,被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驳回的是三爱富向控股股东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定向增发,承接上海焦化100%资产方案。

上海焦化净资产被评估为63.73亿元,证监会对这样的评估价无法容忍。

上海焦化资产评估基准日为2008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78.35亿元,总负债为27.18亿元,净资产为51.17亿元。评估后总资产为89.73亿元,总负债为26亿元,净资产为63.73亿元。比较实际净资产,评估增值超过了12亿元,增值率约25%。

2008年是大熊市,最后事态发展到汇金公司都必须拿真金白银回购中、工、建三大行股票,此时上海国资大股东竟然搞注入资产高溢价,对这样的“政治不正确”行为,证监会心中光火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2009年6月18日,三爱富公告披露,2008年上海焦化营业收入67.96亿元,净利润1.1亿元。

但在2008年8月披露的赢利预测中,上海焦化2008年净利润却是5.3亿元。对此,相关人员的解释是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焦化的赢利能力大幅下降。

既然上海焦化利润大幅下降,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至1.7%,那就应该对2008年6月30日所作净资产63.73亿元的估价进行调整。

三爱富控股股东居然把原评估数字报上去,遭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断然否决在情理之中。

按照潜规则,证监会是可以在上会前提出异议的。这一次,证监会没有打招呼,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专家之手扇出大头耳光,上海相关人等颇感“突然”。

在我看来,证监会有树个反面典型示众的意图。

上海本地股重组中出现鸡肋重组甚至损害二级市场股价的“倒贴”重组,根本原因是控股股东自我感觉良好,直至故意摆出一副精明强干模样,把注入资产评估价搞得太高,让二级市场没有溢价空间。

2009年7月31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注资重组上海建工给上海本地房地产股重组带了个坏头。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的重组方案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只有蝇头小利。

当日上海建工碰了两下涨停板就滚了下来,下一个交易日竟然4次跌停。

上海建工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价是14.52元,很快二级市场股价就跌破了定向增发价。

有的股市“黑嘴”称股价躺在向大股东增发价之下安全性高。如果大股东拿出的是现金增持股份,没得说。如果大股东拿出的是资产作价,在大盘没有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股价跌破增发价往往说明资产作价很抠门甚至有水分。

资产重组注入房地产,评估价一般是有较大弹性的。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把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注资重组也搞成了鸡肋,对摩拳擦掌要捧场上海本地股重组的各路资金打击沉重。

给你讲一个投机性较强的思路,以后你是否灵活运用视情况而定。

三爱富重组吃证监会大头耳光后,我觉得它的同门兄弟、上海华谊集团控股的双钱股份极其可能被爆炒,因为双钱股份同样是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的资产重组平台。

或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会吸取教训,把注入资产的评估价压低,这样做也是有理由向地方国资管理部门交待的,因为三爱富那边出洋相了嘛。

或许干脆就是有组织资金自作多情,以注入双钱股份的资产评估价会被压低为题材,把它炒将起来。

果然,在2009年8月的大跌之中,双钱股份被逆势爆炒,走势凌厉,快速翻番。

股票市场就是这样不可思议。

一家公司吃监管部门“耳光”,反倒促成它同门兄弟的明星之旅。

没有道理,又有道理。

文玮玮:上海好像没有出过大牛股。

站在“该怎样”角度看,从地方经济竞争考量,让地方板块股价坚挺、人气旺盛,不是可以争取到更多资源配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