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49439600000027

第27章 绍兴(3)

二、健全教科研制度,为教育科研保驾护航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践行鲁迅“立人”教育思想,“适如其份,发展各自的个性”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旨在培养“独立”、“独特”、“独创”、“独秀”人才。教科室组建了“教科研发展中心”,除了原有的教科室主任、副主任3名人员之外,还聘请了不同学科的15名骨干教师作为教科员,与教研组、年段组构成职能互补,协调通.的教科研管理网络。为了保证充裕的科研经费,学校设立了“鲁迅小学教育科研基金”,以每年不少于15万元的教科研经费投入使用。5年中,学校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在原有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具体出台了适合集团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如教科研沙龙制度、协作研讨制度、小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文化进修奖励制度、星级教研组评比制度等,并为教师专业成长制定计划书。一系列教研教改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学校教育科研保驾护航,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教科研成效显着,成果斐然

在历任校长和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教风实、质量高、设施全着称全市。近五年来,学校共有17个课题在省级立项、结题,82个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其中2个课题获全国一等奖,13个课题获省一、二等奖,12个课题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小课题《传承发扬民族精神培养新一代鲁小人》荣获全国“民族精神代代传”优秀小课题一等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获全国一等奖;《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优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省推广奖、《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和《小学语文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2个课题也在绍兴市推广交流;《语文教学中审美个性差异研究》成果报告获绍兴市一等奖……学校课题《“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互动性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报告》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继2003年以来,学校连续两次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奖的荣誉。

五年来,学校教师有174项教学案例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有157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4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比中获奖,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中,有1000余人次获奖。

如今,充满自信的“鲁小人”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正迈开了“踌躇满志树目标,放眼全国争一流”的豪迈步伐,阔步向前!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一、学校概况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诸暨市唯一一所直属小学、诸暨市首批两所公立集团化名校之一。集团下辖城东、荷花、庆同3所小学,114个教学班,296名教职工,4955名学生。学校以“让学生拥有快乐充实幸福的童年”为办学宗旨,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文化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策略,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生态校园”三大特色校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规范意识与创业意识,全力锻造实小优质教育品牌。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短短十几年办学时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誉日益提高。能有这样的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科研。

(一)学校的办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厚重的教科研积淀史

实验小学的几任校长,都有强烈的科研意识。早在1991年学校创办初期,学校领导就以前瞻的目光,确立了《小学超前教育实验》的研究,这是国内最早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历经数年,该课题成果经省级专家组鉴定作出了“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的鉴定结论,同时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学校因此被誉为浙江省“小班化教育”的发源地。

2003年荷花小学建成,实验小学成为一校两区。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弊端开始显现,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先后开展了《反思性教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小学学科合作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技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培养专家型学习者》、《儿童文学教育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科研方向实现了“相对关注教师”向“重点关注学生”转变,也自然完成了由研究型向书香型学校的转型。

2006年城东小学建成,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面对新的办学体制,学校制定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彩虹计划》,这是一个完整、具体、全面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宏伟规划,学校希望通过“彩虹计划”的实施,使学校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名校。

(二)学校的教科研制度,是促进教科研深入人心的助推剂

1.科研经费先行制——以人为本聚内力。即把课题结题时才发放的经费提前到课题立项时就发。先发放课题经费,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信任,是学校对教师重视科研过程的一种暗示,这种尊重、信任、暗示会化作教师对自己的一种责任。

2.课题项目招标制——标新立异激活力。从2003年开始,学校就率先进行了课题项目招标制。主要程序是:(1)召开教工大会;(2)公布项目设置情况;(3)教师选择;(4)科室审议;(5)公布中标情况;(6)发放项目经费。这一做法改变学校过去的强势介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实现教师的自主参与,教师一旦中标,就会竭尽全力去实现自己对学校的承诺,主动履行各种应尽的职责。

3.小课题动态管理制——简化管理增实效。动态管理即利用校园网络优势,突破过去教师在课题申报、结题时受固定时间限制这一瓶颈,倡导什么时候酝酿产生就什么时候申报,什么时候研究成熟就什么时候申请结题。小课题动态管理制既简化了手续,节约了时间,又方便了管理,实现了共享。

4.教师专业发展积分制——持之以恒促规范。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果通过具体的量化标准,以“积分排行榜”的形式在校园网上显示,期末评出专业发展“最优秀教师”若干名。

三、教科研成效及影响

学校集体先进:学校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次)、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绍兴市教育科研基地、绍兴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4次)。

课题获奖: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评比一等奖2个,省级课题评比二、三等奖8个,绍兴市级课题评比一、二、三等奖13个,诸暨市一等奖16个。

教师论文获奖、发表:全国级一、二、三等奖10篇,省级一、二、三等奖19篇,绍兴市级一、二、三等奖6篇,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73篇。

名优教师:学校现有市级以上名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业务标兵等50人,绍兴市级及以上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3名。

嵊州市逸夫小学

一、学校概况

嵊州市逸夫小学创办于1998年9月,是嵊州市第一所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

校园占地面积2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怡人,教育教学设施一流。现拥有教学班37个,学生1673名,教职工130名。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集聚的优质师资,扎实的教学质量,丰富的校园生活,精细的寄宿管理,成熟的管理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命名为省示范小学、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绍兴市德育特色学校等。

二、主要工作成效

1.课题研究成果显着。先后承担了40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人格培育”、“仁爱教育”、“课例研究”等课题成果显着。《在优化学习行为中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于2007年8月获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绍兴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由此产生的成果《人格教育新视角》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爱心长跑——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探索》2005年1月获省德育精品工程,在全省德育精品工程现场会上作了专题介绍;《仁爱教育:小学生仁爱品性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被专家鉴定为在同类课题研究中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省第五届教科研成果三等奖,省实验学校课题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扬民族精神之魂,植校园文化之根——学校仁爱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2008年1月被评为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多项课题成果获绍兴市一等奖。

2.小课题研究蓬勃兴起。小课题研究自2005年下半年起开展尝试,至2009年共立项57项,现已结题40项。其中10项小课题在嵊州市立项,4项成为绍兴市课题,9项分别在嵊州市、绍兴市获奖。在小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创新做法多次受到省市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3次在绍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作典型发言。

3.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绍兴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绍兴市教科研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嵊州市唯一一所教科研五星级学校,2009年复评再次被评为五星级学校。是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省实验学校研究会成员单位、绍兴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三、主要工作特色

(一)制度建设上:出台新制度,适应新需要

1.出台小课题管理办法。办法对学校小课题研究立项申报、过程管理、结题评审以及奖励办法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2.出台校级创新成果推广奖评比制度。学校每两年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成果推广奖的评选。评选范围是学校教师在学校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教学评价改革、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由校学术委员会评定。

(二)科研与教学一体化上:开拓新途径,促进新发展

1.专家引领。2005年至2008年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签约,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工作坊式的培训;2009年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签约,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另外经常性邀请学科教学、科研专家来校指导。

2.教师博客与教师观点报告。形成了逸夫小学教师博客系统,教师们在博客中记录着自己的教学经历、工作思考以及生活感悟,创设博客群组,搭建反思、交流、探究的教科研平台。教师观点报告定期安排,由教科室进行考核与评比。

3.跨校教研和主题磨课。跨校教研能很好地促进两所及以上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共享教育智慧,改变校内校本教科研的单一模式,学校先后开展同类学校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式和送教下乡与锤炼教师并重的两种跨校教研模式。校内推出小课题研究主题磨课方案,促进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三)课题研究上:融合新理念,创造新成绩

课题研究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大课题,一手抓小课题。大课题求深、求精,小课题求面、求细。人格课题与仁爱课题是学校确定的大课题,这两个课题既有连贯性,又有所侧重。人格课题重在学习行为的优化上,通过优化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仁爱课题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和生活实践中培育儿童的仁爱品性,操作性强,对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通过以爱育爱,形成了学校仁爱文化。在小课题研究上,学校倡导并推行全民参与,把教研组与课题组合二为一,着力于教师知识的管理与创新,有效推进了教学科研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