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会展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实践与探索
49461100000037

第37章 会展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特色专业建设(1)

12.1会展专业实验室项目的建设理念与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会展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加速,社会对会展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会展专业毕业生,成为我国会展教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优化会展专业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与理论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外,还必须加强会展学科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学的会展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12.1.1建设会展专业实验室的必要性和作用

1.建设会展专业实验室的必要性

(1)实验室建设是复合型会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面向新发展机遇的会展专业人才,必须是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融汇贯通起来,难以培养出复合型会展创新人才。会展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将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会展专业学生通过实验室以环境模拟为主要呈现形态的实践教学方式,可以把专业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通过会展专业教师案例教学、会展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专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专业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2)实验室建设是会展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高度渗透与应用,会展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会展学科系统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会展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正是会展专业与相关技术应用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会展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3)建设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展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拓宽了会展专业的研究空间。会展专业传统的以定性的、单纯思辨式为主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会展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会展相关实验室为会展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会展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会展专项课题的研究从分析现状演变为预测未来。同时还可以多方联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会展企业的科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承接会展企业解决方案研究,指导会展企业实践,达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4)实验室建设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近几年会展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反映了目前会展教育院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会展教育面临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计划等教育改革问题,需要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在现有课程中广泛引入会展实务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设计,来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会展专业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因此,会展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是会展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也是会展专业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的重新组织与安排的客观要求。

2.建设会展类实验室的作用

如何在基础原本比较薄弱的会展专业建立专业实验室,以便在会展学科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调研。实践证明,会展专业实验室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中心,更是会展教育过程中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会展类实验室应具备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归纳起来,建设会展专业实验室有以下作用:一是培养会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培养会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使会展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四是加强会展学生自我导向型学习的能力;五是有利于会展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12.1.2会展专业实验室建设误区与风险

1.观念和认识的不足

将会展专业误认为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误认为会展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会展教育所在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能够“立竿见影”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在人员配备上,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人员不能给予同等的重视,严重伤害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会展类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院(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会展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一方面,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会展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如某些高校原经济管理系,由于专业细化,又分出经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等院(系),这些院(系)建立了各自的实验室。由于实验室之间不允许跨院(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这样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浙大城市学院的会展类实验室建设充分考虑到多学科与多专业的资源共享的因素,会展类实验室建设导向规定需满足多层次的使用要求。

3.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领导认为实验教学是辅助教学、实验教师是教学辅助工作人员,从而导致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编制不同,待遇不同。实验教师很难有机会进行深造,很难“走出去”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尽管实验教学环节很重要,但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得广大教师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甚至还有不少教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实验教学和设计实验内容,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4.实验内容和教材与学科建设脱节

由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会展专业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会展类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自行开发能力不足,购买经费受限,致使会展类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与现代信息技术和会展学科建设的内容脱节,建立起来的会展专业实验室最终沦为提供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知识和上网查阅资料的设备,根本无法开展会展专业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12.1.3树立会展实验室项目建设的正确理念

1.指导思想

浙大城市学院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建设误区与风险,紧紧围绕杭州市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这条主线,按照会展经济与管理特色专业的总体发展布局,将会展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确定为:(1)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会展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2)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职业理念融入到会展实践教学环节之中;(3)以项目为导向,在会展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拟建三个实验室:

会展项目实验室、会展信息管理实验室与会展展示实验室。会展相关实验室建设是以提供培养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条件为目标,不断加强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项目管理、会展信息化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要求做到:实训教学特色鲜明,实践技能超前,岗位定位明确,能力培养有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带有项目策划、信息管理、顶岗实习为目的的实训基地。

2.发展定位

根据杭州市特色专业建设责任书,浙大城市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分三个项目开发,其中会展项目实验室与会展信息管理实验室进行合并建设,会展展示实验室将引入境外资金并联合会展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三个实验室建设是根据特色专业所明确的培养定位和发展定位: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辐射全省。根据会展行业的发展态势,三个实验室服务重点将对应区域性城市会展的发展趋势,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为根本的方向,针对目前的市场和会展企业的需求,深入调研会展企业,为会展市场培养具备一定的创意理念和管理思维,又能熟练动手操作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

浙大城市学院的会展综合实验室建设是按照“足够、配套、先进、高效、共享”的原则,通过几年建设,逐步地将三个实验室建成集教学、培训、模拟、项目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教育特色的省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实验室。

12.1.4会展项目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目标

1.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目标

会展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基本目标:一是符合特色专业设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会展专业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结合课程相关内容);二是为会展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必备的场地和其他的资源条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项目驱动任务;三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前瞻性地强化会展信息化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培养会展专业学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会展产业发展观与全新的知识结构。实验室建成后将与校内会展中心相结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全面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

2.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要素

(1)教学目标。会展特色教育的形成应该聚焦以能力为重点的培训过程,对会展专业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是以全面素质和综合策划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训练,使会展专业学生具备“关键能力”——包括项目策划能力、角色决策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能力等。

(2)教学方案。会展类实验室的教学方案包括:特色专业责任书明确的教学计划,并参照我国会展行业的动态发展趋势,适时调整相关的教案以帮助会展专业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技能。特别是会展信息管理实验室将动态地结合最新的会展业信息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最新的行业教学软件来达到培养会展专业学生的目标。

(3)教材建设。会展类实验室的实验类课程开发基本与课程设置一致,也应及时反映会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注重实例的操作训练,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观念和技术,并随时将新的技术和知识补充到会展教学过程中来。实验室专用教材建设将根据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研究,逐步归纳与总结并配合实验室的功能开发进行。

(4)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会展特色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的建设也应从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出发。结合会展特色专业建设与杭州地区会展发展实际进行大胆探索,建立模块式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促进会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会展专业技能训练入手,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会展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根据会展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策划技能、专业技能、信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三大模块,提出不同要求,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实施。

2)精心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项目,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突出实验内容的应用性和实施性。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各种仿真软件,模拟会展职业岗位的实际环境,让会展专业学生在可控制状态下完成有关会展策划与管理的训练。

3)实验室将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特点,把基本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会展策划与组织及会展项目管理等),既突出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会展特色专业所要求形成的综合性策划与管理职业素质的培养。

12.2会展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功能

会展类综合实验室建设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全面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浙大城市学院在会展类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强调采用以下基本原则与功能。

12.2.1会展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仿真性原则

仿真性是会展专业实验室的根本特性,会展专业学生只有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得到训练,才能适应未来真实岗位的工作。因此,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要尽可能体现对现实会展经济活动及其管理环境的模拟仿真。

2.综合性原则

会展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实验室硬件设备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共性,在计算机及相关附属设备等共同的硬件基础上,依靠不同的应用软件即可模拟出大部分专业和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条件。因此,会展专业实验室应具备综合性,尽可能做到建一个实验室,就能满足会展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经费,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又利于各专业、学科的交叉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