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会展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浙大城市学院在学校与政府、学校与行业协会及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了解到,会展企业希望会展教育院校培养的会展专业人才应拥有扎实的会展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就业后能独当一面。然而现实却是会展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扎实、实践匮乏”的通病,与会展业界的要求相差太远。当然在会展就业市场方面,有些会展企业甚至认为会展实际工作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来支撑,强调实际操作性,特别是对于会展产业支持型和辅助型人才而言,多半会展企业认为只需掌握相关操作程序就可。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展教育与市场需求间的匹配。
13.3.1加强会展专业师资团队对会展教育的使命意识
会展产业链具有多行业集成特征,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会展公司、会展教育机构、会展服务、会展专业组织、会展中心(展馆经营企业)、饭店酒店、宾馆公寓、旅游公司等。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上,行业与企业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
要有效解决会展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匹配问题,浙大城市学院在会展教育实施过程中认为可采取有效方法加快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引导的具体策略如下:
(1)加大会展科研经费的投入,创新会展科研管理机制。应优化会展学术研究环境,整合相关的会展研究资源,鼓励与强化会展教育师资团队对会展发展前沿理念、会展实务流程、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中的核心知识问题开展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提纯会展理论科研成果,优化应用型会展教学工作。
(2)专业建设要在培训基金、工作量化标准与制度上创造条件。要求会展专业教师放下架子,深入政府、行业协会或大型会展机构,与会展业界进行周期性与针对性的学习与锻炼。通过与业界的广泛接触与交流,会展专业教师不仅要了解整个会展活动过程与程序,且能做到能说会做,提高师资队伍的会展实践水平。
(3)专业教师需结合专业建设完成具体课题或教研任务。会展专业教师在深入基层锻炼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活动主体的会展人才需求特征,实现定性定量的会展专业建设的课题研究。如会展专业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会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使会展教育更好地切合会展企业注重结果导向型的实际。
(4)鼓励专业教师边实践边学习,编制会展专业的特色教材。会展专业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边实践、边学习、边研究,与会展界从业人员共同合作,在细分或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明确教学重点和人才培养重点岗位的指向性,从机制建设上鼓励会展专业教师摸索与编制真正符合会展企业需求的会展特色教材。
13.3.2加强会展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指导
在加强会展教育与会展市场或会展业界互动的过程中,会展教育院校对专业学生实践环节进行设计与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会展教育能否匹配市场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从根本上加强这项工作,除了会展教育本身要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更要深化会展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学团队一致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与健全院校与企业对话机制。会展教育在实习基地选择与建立过程中,需根据会展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程度、会展实习具体的目标等进行系统与合理的规划,定向定量地选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细分方向的会展专业学生去相关会展企业实习。同时也要针对不同会展企业的工作特征、岗位设置、用人诉求进行会展人才需求的摸查,将学校课程设置、学生特点、实习目的等与会展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要建立定期联络、专人负责(配合教学)的对话机制,充分利用会展企业的实践平台,消除会展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信息孤岛,提升会展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
(2)开设学生实习前的辅导课程。加强对会展实习学生的前期辅导,有助于实习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入地在实践的环境中带着问题去学,带着课题去做,提高专业学生的自觉性与实习热情。实习前的辅导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能力辅导,提升会展专业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如社会沟通能力、观察事物能力、职业技能运用能力等;二是业务辅导,介绍目标实习企业的一般业务流程,以及项目特点(如义博会、玫琳凯等项目);三是任务辅导,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实习学生布置实习期间需完成的相关任务并对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行辅导;四是资质辅导,进行会展从业资质的系统培训,使实习学生更贴近会展行业特点,成为会展企业的一员。
(3)实践策划与布置专业相关调查内容。会展教育应充分利用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实践环节开展社会调查,开展会展专业的课题研究,从更深层次剖析与解决会展企业乃至会展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重点与难点等问题,密切校企关系。会展专业学生通过参与会展企业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对会展业的更直观感受与理解,将大大地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会展教育在学生实践环节中应缜密策划社会调查内容与研究课题的设立,指导会展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很好地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这无论对会展行业的发展、会展教育的研究,以及帮助会展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全过程管理。会展教育要匹配会展业的社会需求,应从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着手,建立对师资参与的鼓励机制,加强对学生各实习阶段的管理,利用现场教学,委托会展企业从业人员对学生的定人、定岗辅导,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浙大城市学院在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机制,学校在实习经费、教师工作量、教学考核指标设置方面都进行了统筹的安排,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实习过程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会展学生实习的系统性与可控性,促进了会展教育、会展企业与会展学生间各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达到会展实习效果的最大化。
13.3.3加强会展学生的职业引导与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
加强会展学生的职业引导与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是一项将会展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重要工作。会展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突出表现在期望过高、定位不够合理。毕业生在薪酬预期、就业地域、企业规模等通常都会出现高估的情况。这也是目前会展教育院校与会展企业在互动中获得的一致结论。这种脱离现实的择业观容易导致与社会需求的失调。一些学生盲目攀比,造成多头应聘、毁约不去,既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就业,也往往给会展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浙大城市学院在与会展企业交流沟通中,会展企业针对“如何解决会展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致要求会展教育院校能在会展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会展专业学生良好择业心态的培养内容,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我们在会展教育过程中调整会展专业学生就业心态的基本做法如下:
(1)引导会展专业学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与专业相关的就业机会,明确我国会展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实际情况,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调整预期。
(2)鼓励会展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当前我国会展企业基本已实现了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会展专业毕业生应主动收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就业机会,积极努力地“推销”自己,在工作实习或入职后努力工作,“低调做人、高标做事”,最终将自己融入会展企业的价值观,从而被会展企业认可,获得相关的资质。
(3)邀请会展企业员工及企业家来校举办就业讲座,丰富就业知识、开阔就业视野、激发就业激情、提升就业水平,切实提高就业能力。通过企业家现身说法、现场交流等形式搭建与会展专业学生的互动平台,使会展专业学生对就业、创业有更深入、更客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座能让会展专业学生明白许多为人做事的道理,对会展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增添了对未来工作的信心。
13.3.4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增强会展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在一项会展企业参与的会展学生职业规划的调查中,浙大城市学院课题组发现,高达28.3%的会展企业认为目前会展专业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而另一项相关调查也显示:44.1%的会展专业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表明加强对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刻不容缓。
针对会展专业学生就业期望高,而就业自主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会展教育院校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比如大一新生为职业启蒙期,应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向学生传授会展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阶段一开始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为职业定向期,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拓展职业素质,细化专业主攻方向,明确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尽可能多地兼修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大三为职业参与期,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寻求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深度感受职业,了解职业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现状,培养“专业思维”的能力。大四为职业定位期,应辅导会展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调整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态调适、创业教育等培训,培养和提升会展学生的就业能力。
会展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此,会展专业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在将来就业岗位上迅速融入企业文化,并为企业文化增添新的活力。从会展业界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角度出发,会展教育需要更强调培养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心理承受能力等。在我国会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压力下,会展教育归根到底应是素质教育。由于会展业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隐性知识”的积累大大高于“显性知识”的学习。所以,会展教育的重点更应强调实践性,重点打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关键环节,加强会展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