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的全程性深度参与
学生参与会展中心的项目运作是全程性的和深度的,包括前期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项目提案、项目的具体执行、项目的总结、教学案例的制作。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始终认为:志愿者性质参与的会展实践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在其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始终将学生作为正式的项目工作人员来使用和培养。为了让学生承担起正式项目执行人员的责任,除了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考核之外,会展中心也给予学生参与项目合理的报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拿报酬有责任的。在专职员工团队、专业教师团队的力量能够既保障会展项目顺利执行的情况下,在专职员工团队、专业教师团队强力指导下,将学生压到项目执行的一线,加速学生专业成长。而学生也通过组建学生项目小组的形式,加强相互协作和沟通,以确保各自岗位职责的顺利完成,这也很好地培养了会展专业学生十分需要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学生参与的专业性与研究性
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才是有意义的。学生参与会展中心的项目不但包括会展实务项目,学会实务项目操作技巧技能;还包括会展课题的研究,深化会展理论的掌握和会展问题的解决能力。
因为会展项目参与过程中,并非像有些学生想象的那样有趣好玩,往往表现为一种辛苦、简单甚至枯燥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以何种状态参与项目运作,决定着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和效果。浙大城市学院通过设立学生课题或者让学生参与教师的会展课题,要求学生带着眼睛、头脑参加实践,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实现在一个“点”上工作而达到对会展项目运作整个“面”的了解和掌握。带着问题、课题参与项目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专业思考,使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增加研究性等等,对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深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中心与专业的一体化互动
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育主要包括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会展与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艺术学会展设计专业方向等。这些会展教育与会展中心实现紧密对接,一体化运作,相互视对方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在会展中心提供理论指导,给会展中心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会展中心的项目参与为会展课堂教学提供案例教学,给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会展中心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开展项目运作,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项目运作的必要环节;专业人才培养紧密依托中心项目开展,将项目参与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形成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双向互动。
2.4对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4.1政府和学校的鼎力支持
会展业是一个政府主导色彩很强的行业。会展人才的培养与会展业的发展一样,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政府和学校的鼎力支持是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包括政府高校联办会展中心的机构磨合、会展项目资源的引入、企编专职员工团队的建立、柔性教学计划的设置等等,都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身体力行,付出大精力为之开拓出新路。否则,会展中心就可能因为机制问题,也可能因为无法承接到项目而名存实亡,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无从谈起。
在高校、政府合作方面,高校具有更多责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的学校的领导抱怨其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没有参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识。但是,其实这里很关键的是,学校领导需要发挥主动性,亲自为引入政府资源主动登门拜访相关部门,积极去沟通磋商出可行性的对接方案。被动等待,让政府部门找上门来是不太现实的,再说高校这么多,别人又为什么找你呢?学校领导要着眼于机制建设,在与政府合作初期乐意做些小事,积极地推进与磨合,协助政府完善和完成社会服务和政府工作,努力获得他们的支持,引入资源,做活做强学校的人才培养。
2.4.2刚性的项目运作与柔性的课堂教学
会展项目运作的时间性是十分强的,是刚性的,不能够改动。以往课堂教学似乎也是刚性的,这也许是传统保守观念作祟的结果,也可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和不图进取的状况等原因。根据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革是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而非墨守成规地拿僵化的东西去评价和管理教学。项目资源转化而来的教学资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宝贵资源。采取柔性教学机制,正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发现,学生利用一至两周的时间离开课堂参与项目执行,要比其整个学期17周都闷在课堂里听课效果要好得多,参与实践后学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些什么,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出去实践之前往往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判若两人。
学生离开课堂参与项目运作的时间是根据会展中心项目运作的需要来设定的,以保证学生实践有事可做、有专业的事情做,取得专业实践应该有的效果。
学生参与项目运作是部分学生,大部分不参与的学生照常上课;参与项目的学生落下的课,老师不再补课而由学生自学跟进。这里我们的理解是,参与项目实践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本来应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参与项目实践;大学专业学习自学是一种重要形式,专业学习不一定要全部在课堂内完成。
另外,我们不赞成集体停课让学生参与项目,这主要是与实际项目运作形态和人员需求不符合,大量学生进入会展中心往往没事可干,达不到实践的目标。在长效机制的运作中,浙大城市学院是根据项目运作的实际进行学生参与的选择;同时也不会在同一课堂抽调过多的学生,以免影响该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往往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会展与旅游管理专业方向、艺术学会展设计专业方向等课堂里进行平衡性的抽调和选拔,确保课堂教学和项目执行两个方面的平衡与共同发展。在这里,允许学生每学期有一至两周的时间离开课堂参与项目执行,需要跟进严格的学生管理、实践管理制度,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教学计划调整,使柔性教学机制下的教学课时数符合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
虽然是部分学生参与项目执行,但是如何通过会展中心项目达到整个课堂学生的专业提升效果呢?如前所述,我们将项目分为策划期、执行期、总结期。
策划期,项目进课堂,与课程对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参与项目策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策划和文案写作能力。执行期因为不需要过多的学生,整个专业的学生都参与项目执行不现实,但是展会往往都包含周末的时间,所以我们采取部分参与执行,部分观摩展会。教师参与其中,在参与项目执行中指导学生,同时积极积累素材,制作教学案例。最后阶段是总结期,这个阶段也进入课堂,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总结期,专职员工、专业教师都进入课堂,师生充分互动,对自己亲身参与的展会项目进行总结评价。
2.4.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案例的获得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会展专业面临着师资队伍不成熟、专业教材稀缺或者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每个会展教育院校面临的紧迫课题。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够使学生得到专业的锻炼,而且能够使教师的会展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为突破会展教育师资和教材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的成熟,浙大城市学院积极推进教师的项目参与,让教师深度参与会展中心的项目,获得会展项目的操作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会展教学水平。浙大城市学院要求会展专业老师必须进入会展中心参与项目,以此接触会展业界,将一线的所做所思所想结合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正面的经验和见识;要求专业老师表达出对专业所在行业的热情和激情,而且应该是高度的热情和激情,以带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通过进入业界,获得和积累丰富的会展操作经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超越书本,用自身特殊的经验和心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学案例的积累也是教师参与的重要工作,是浙大城市学院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成果。浙大城市学院对每一个项目都会派遣一位专业老师进行全程参与与跟踪,一方面指导学生,另一方面进行教学案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在项目完成后形成一个能够供教学使用的案例。在这里,浙大城市学院注重中小型会展项目的案例价值,因为这些项目是我们自己做过的,是鲜活的,具有很多生动的内容,不像一些从外界获得的国际大型会展项目的案例,运用到课堂很多时候具有空洞感;实际上学生毕业后是以组织运作中小型会展项目为主。教学案例是在当前会展教材不成熟背景下的良好补充教材,是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料。通过会展案例,实际上也延伸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也就是说项目驱动不仅包括现实的项目,还包括过往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积累越来越多,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会展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将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
2.4.3学生参与过程中专业化的注重
专业的学生参与项目,需要体现专业性和研究性,防止志愿者化,单纯地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和成为廉价劳动力。因此,在项目前期,我们首先让学生在项目竞标阶段就参与进来,参与动脑会议,参与项目策划书的写作与讨论;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讲授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讨论,组织策划小组,布置课内外作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在自己带着课题和制作教学案例任务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带着小课题(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进行项目参与,要他们结合课堂理论,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能不能进行提升?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完成小课题的研究,在项目结束后递交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此来促进会展理论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在项目后期,让学生参与项目的总结,讨论项目运作中的得失;并且老师还将在课堂里进行项目运作的总结性讨论,让项目以案例的形式回馈课堂。因为学生亲身参与了这些项目,他们的体会是很深刻的,对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随着会展项目实践机会的增加,会产生类似“会展执行参与都是做一些基础工作,不能学到很多东西”等消极的负面言论。浙大城市学院也曾经发生学生在网络发帖,对自己参加项目执行表示不满,认为是“打杂,工作很简单”、“自己交钱是来课堂听课的而不是去参加社会实践的”等等。在这个时候,学校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最不可取的是,学校方面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思路,停止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这实际上是对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否定。一些学校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应该追究相关决策者的责任。在这方面,浙大城市学院的态度是很明确的,第一是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国家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取向,学校大力支持会展专业教师团队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是答复学生:专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专业学习不可缺少的;专业实践中不应该满足于简单的工作,需要积极地得到老师的指导,开发好项目参与的价值;学生必须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提出参与项目运作的申请,但学校不强制和制定专业学生参与某一项目。第三是要求专业教师:做好学生参与实践中的专业指导,使学生通过项目参与获得更多专业能力提升的价值。
2.4.5市场强势和纯公司化倾向的防止
市场强势是指会展中心脱离和抛弃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一味地追逐经济利益的问题。不少学校原先定位于人才培养的机构,渐渐演变成纯粹追逐经济利益的现象并不少见,最后的结果还往往是参与经营的个别人获利而学校却最终为这些机构的亏损买单。
浙大城市学院通过人事安排和岗位考核为中心提供发展方向的保证。首先是人事安排。作为校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的会展中心,其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
所以人事任免上必须确保负责会展人才培养的管理者处于上位,能够决定会展中心的发展方向。因此,浙大城市学院在抽调学校教育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副主任负责项目经营的同时,更让传媒与人文分院院长担任会展中心主任,让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负责会展人才培养,主导和规划会展中心的发展方向,确保其人才培养基本职能的发挥。其次是岗位考核。对于会展中心来说,项目运作只是一个过程(当然也有专职员工团队养活的目的),人才培养才是根本目的。因此,学校对会展中心为学生提供的专业实践人次数、制作的会展教学案例的数量等都设定了严格的数量考核指标,促使会展中心在项目运作中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一环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