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苍南县的来料加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
(1)促进了农民的增收。来料加工点的从业人员每月可增加收入600~1000元,最少的也有300多元。很多熟练技工月收入2000多元,缝纫熟练技工最多月收入达5000多元,特别是有一些经纪人的收入更是可观。
(2)促进了农民的创业和就业。来料加工业是没有污染、见效快、风险小、投资少、厂房小的产业,创业的条件不高,而来料加工点的从业者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或缺少创业意识和就业门路少及走不出家门而闲散在家的农民,相当部分是留守在家照顾小孩的妇女和老人,而大多来料加工具有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时间安排机动性大、加工地点分散等优点,非常切合上述人群就业需要。
来料加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极大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
(3)促进了农民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来料加工不仅带来了致富的源泉,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农民的创业观念,通过培训和实践,使从业农民也掌握了一技之能。
(4)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在从事了来料加工以后,使闲散农民充实了生活,还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留守在家的妇女从事了来料加工业,缓和了婆媳关系,也提高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对加快苍南县农村来料加工产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1)政府要成立县来料加工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苍南县扶贫办内。一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在扶贫资金中单列一部分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二要完善对来料加工扶持政策意见,在苍政发(2006)116号基础上继续完善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扶持政策。
乡镇政府要作为发展来料加工主体,建立来料加工服务站,为他们提供信息、牵线搭桥甚至当经纪人;乡镇政府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管、地方能人,通过在外苍南人信息等优势,把业务引进来。同时把乡镇来料加工作列入县政府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2)组织召开洽谈会。经贸、工商、妇联、扶贫、协作等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县内县域交流协作,促进灵溪、龙港等发达乡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欠发达乡镇转移,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开发欠发达乡镇的劳动力资源,同时还可以解决发达乡镇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瓶颈制约,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成立协会。以苍南县农村来料加工协会成立为契机,做好品牌文章,把协会打造成为苍南县来料加工“集团公司”,每个加工点成为“分公司”在业务承接、人员培训、政策服务实行信息、技术、人员、管理共享。
(4)利用三个结合,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强队伍素质。一是结合下山移民和村级场所建设,做好场地文章,把下山移民小区和村办公或避灾场所同来料加工点场地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下山群众就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结合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来料加工从业者培训。一是开展经纪人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重点加强对经纪人职业道德、市场营销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全面提升经纪人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对从业者业务技术、技能培训,通过专向定培训,提高加工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三是结合农村小额信贷,加大对来料加工经纪人的信贷与扶持力度,把来料加工企业视同农业龙头企业,在提高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提供信誉担保等方面为来料加工经纪人提供融资支持。
浙江省妇联一直致力于培育坦洪乡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加工者两支队伍,引导欠发达地区妇女参与来料加工,实现脱贫致富。在义乌市举办了欠发达地区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培训班,培训来料加工市场发展趋势、怎样做好经纪人、如何防范来料加工接单风险,以及优秀经纪人经验介绍。通过专家讲课、优秀经纪人现身说法、实地考察国际商贸城等方式,让学员更好地了解来料加工市场和运作情况,学习如何做一名优秀经纪人。通过培训,省妇联力争在坦洪乡培育多名优秀经纪人,继续扶持和发展来料技工专业村或基地,引领和带动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7.2.10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为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解决农产品难卖,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商务部于2006年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后,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改造升级,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农产品流通环境得到改善,食品安全系数增加,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农产品的连锁经营就是把大规模农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为了进一步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进程,整合资源的优势,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让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走进城市,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探索扶贫工作新思路,使欠发达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竞争能力,社会发展潜力得到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
楠溪江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以现有的“楠溪江菜园”56家连锁店为基础,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楠溪江菜园,是公司“CGF绿色食品产业化工程”连锁专业店建设的实验项目,公司投入试点经费200万元,现有“楠溪江菜园”连锁店56家,主要销售楠溪江原产农副产品,“楠溪江菜园”连锁店平均单店销售额达1000元/天,公司的配送率20%,年配送额达3000万元。目前,“楠溪江菜园”在温州已形成一定规模,知名度与日俱增,逐步被消费者所认可,随着公司配送系统的完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明显。同时,公司在楠溪江菜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分销业务网点近2000家,配送金额达1500万元,为温州市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开辟窗口,建立了流通渠道。
实践证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利于调整和改变楠溪江农产品流通方式,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生产资源,延长产业链,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有利于促进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加快推进永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贸工农一体化,壮大市场主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实现生产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规范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对欠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带动作用大,既为县乡两级财政增加收入,又是当地广大农户实现增收的新举措,可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实际问题,为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试点经验。
原料成本日益提高的大趋势下,如何带动农业生产,开拓消费市场?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缩小生产规模,而是用机制创新抓住了发展机遇。借助种植、加工、销售构成的农业产业链,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安徽省繁昌县的做法为此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当地一家米厂按照双方签订的水稻种植协议,农户所用的肥料、农药全部由农技人员专门配置。种地费用不仅由米厂全包,到了秋季,米厂还会上门收购。收购粮食后,米厂紧接着会和当地另一家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进行合作加工,制作成每袋2公斤装的大米,依靠这家食品企业的市场品牌和销售网络,统一品牌、标准化生产,售价大幅提高。
目前,繁昌县已形成粮食、油菜、蔬菜三条农产品产业链,全县农民平均收入比五年前增长206%,推广农业产业链建设使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值达到3687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多。
许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搞食品加工,往往原料成本低,销售成本高。
目前,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是,在原料成本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把流通的利润让给原料生产领域,让基地农户逐步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是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同时,人们对农产品有着更多、更高、更深、更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农业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对应消费者独特需求,选择合适的渠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的要求,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例如一家生产高档大米的企业,主攻开发糙米市场,对该产品进行多样化包装,针对减肥美容的女性、孕妇、商务人士、中老年人开发,并结合深度的食用方法和调理教育,在北京的高端市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政府要组织开展产销和基地对接活动,积极牵线搭桥,联系超市、农业龙头企业到江山市考察,开展订单基地和农产品进超市的对接活动。
7.2.11创新结对帮扶方式
结对帮扶工作既是善举,也是各单位责无旁贷的任务,既帮扶他人,也教育自己,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帮扶工作要突出增收、拓展内容、创新形式。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要目标,以产业帮扶为重点,发挥结对单位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帮扶成效。浙江省实行的团组结对帮扶工作经验值得借鉴。
新时期进一步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要把握好四点要求:一要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分类指导。根据“一类一政策”分类指导,开展“增收”、“救济”、“督教”、“引导”和“保障”五种帮扶措施,通过经济帮扶、产业帮扶、技术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精神帮扶等多形式、多途径的帮扶,积极为低收入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帮扶工作的中心。各单位要协助欠发达地区党委、政府,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