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文成县区域概况
文成,位于温州西南部,总面积1292平方千米,辖33个乡镇,37.37万人口。文成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侨领之乡,全县有近10万人侨居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名文成籍华侨华人分别担任华侨社团副会长以上职务。
3.1.1县名由来
文成县名取自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的谥号。明朝开国元勋、大明军师刘伯温死后,明武宗于公元一五一四年下了一道诰令,称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经纬天地为文,安民立政为成,合言之,文成就是经天纬地、立政安民的意思。文成自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二月立县,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
3.1.2地理位置
文成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总面积1292.16平方千米,辖8镇25乡。除汉族外,有畲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县城大峃镇距温州市110千米,从温州到文成境内只需一小时。文成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顶峰,海拔1362米,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平阳县进入文成县,东入瑞安市。河流绝大部分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飞云江(中上游),横贯县境南部,流经10个乡镇,流程43.5千米。文成对外交通便捷,距温州机场80千米,温州火车站70千米,距青田火车站70千米,距鳌江码头70千米。班车运行到杭州、上海、广州、南京等各大城市。56省道已经通车,到杭州只需4小时。
3.1.3气候条件
文成县境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刘基故里南田号称全国七十六福地之一,它和文成的石垟等地是夏日避暑胜地。年平均气温为14~18.5℃,常年无霜期285天;年平均降水量1660毫米。远离污染,是温州的后花园和大水缸,空气清新,空气负离子含量、空气质量、地面水环境都符合或高于国家标准,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3.1.4自然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10300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58万亩,森林覆盖率70.6%,建有4个国有林场,其中石垟林场曾为全国先进单位,有树龄百年以上、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250多株,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18种。境内有脊椎动物5纲34目97科379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7种,云豹、黄腹角雉、猕猴等稀有动物常在林间出没。可开采利用矿产18种,其中花岗岩储量达15亿立方米。铜铃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世界罕见的壶穴奇观。水利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居温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全国最高水头百丈漈水力发电厂坐落在县城北面,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为全国重点工程,截流形成的飞云湖35.4平方千米,面积相当于六个西湖。文成境内矿产资源分布面广量多,已发现的有锰、铜、金和铅锌矿等13种,其中尤以非金属矿花岗石、高岭土、萤石、叶腊石储量最为丰富。土特产遍布各地,现已规模经营的有柑橘、梨、柿、香菇、竹笋、蕨菜及干菜系列等。
3.1.5旅游风光
文成境内,山水似诗、风光如画。文成全境,山川秀丽,英气灵聚,奇峰耸峙,百瀑飞扬,峡谷幽幻,碧湖潋滟。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风光独树一帜。境内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百丈飞瀑,为全国最高的瀑布;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壶穴碧潭,属世界奇观;饱经沧桑的刘基庙(墓),系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驰名遐迩。还有那亿年河床,万顷碧波,千峰竞翠,百里竹海,无边丛林,如梦似幻。全国著名旅游学家、北大谢凝高教授称铜铃山为“壶穴奇观,华夏一绝”;全国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陈梦熊先生赞誉文成的天顶湖与台湾的日月潭相似,铜铃山的风光可与九寨沟相媲美。空灵的山水,荟萃的人文,使这片神妙的土地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3.2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概况
3.2.1国民经济
据文成县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86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农业总产值5.13亿元,同比增长15.1%;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农业企业6家、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6.88亿元,同比增长3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44.5%;18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56%;全县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9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5家;完成工业性投资3.76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新产品产值4700万元,同比增长2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9.3%;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景区门票收入393万元,同比增长29.4%;发展农家乐旅游经营户46家,从业人员300多人。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亿元,同比增长15.2%。新引进招商项目10个,协议资金6.7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3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4%;合同利用外资652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实际到位外资421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外贸出口总额3779万美元。全年回流侨汇资金4.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
3.2.2社会事业
2007年,文成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入学率分别达83.3%、100%、99.8%和83.3%;文成中学迁建工程顺利完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文成教学基地开工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广播电视大楼等县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百丈飞瀑引水工程进场施工。泗溪河治理工程(IV标段)、河滨公园、环城南路、凤溪花园市政工程、干部职工住宅楼、县经济适用房一期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城市道路、供水、供电、公交、通信、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和其他主要城镇的环境不断改善。文泰线峃珊段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57省道暨文青公路改建工程(二期)完成路基工程;56省道花园至西坑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批复,并被列入省重点项目。35kV百丈漈输变电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35kV巨屿输变电直接升压为110kV工程进展顺利;220kV输变电工程完成初步选址。大峃樟山生态产业基地、巨屿工业基地(二期)、百丈漈生态工业基地及玉壶、周壤等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进展顺利。实施全民创业计划,新增来料加工点40家,新增就业岗位1160个。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完成农民知识化培训10469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3325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招聘109名大学生到农村就职。加快实施“下山移民”和“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工程,新建续建下山移民点28个,完成整村搬迁迁移人口1545户5922人。完成99个行政村及321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1个,建成省级生态乡4个,申报市级生态乡5个、市级生态村35个。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重点加强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完成绿化造林1.45万亩。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企业养老保险936人、工伤保险7114人、医疗保险2100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现即征即保;全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651人实现应保尽保,并提高补助标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到95.0%;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2.3%和100%。
3.3文成县在温州市的经济地位
温州地处浙江省南端,滨临东海。全市共辖3个区2市6县,陆地面积1178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78万公顷,总人口756.48万。温州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温州虽然是沿海发达城市,但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自身差异性,温州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较为突出,部分山区和群众生活仍然相当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建设和谐温州的重大障碍。
3.3.1温州市欠发达地区概况
“139富民攻坚计划”实施三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2867元增加到2007年的4767元,三年年均增长18.5%,比同时期全市和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水平分别高7.0和6.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纯收入低于1200元的人口占乡镇总人口比例从2004年的8.7%下降到2007年的1.7%,累计减少7.7万人。根据省里圈定的新一轮扶贫对象范围,温州市贫困面占全省的比例从上一轮的三分之一减少到这一轮的五分之一,为全省扶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尽管温州市贫困面占全省的比例大幅下降,但由于区域大、村落多、人口多,并且扶贫的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温州市统筹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按照省扶贫办、省统计局核定给温州市的指导数,温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有23.88万户约66.43万人,其中139个欠发达乡镇有10.29万户约28.39万人;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都高于40%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有1078个,其中139个欠发达乡镇有627个。根据各县(市、区)自查的数字,温州市农村低收入农户约为20.96万户53.57万人,其中139个欠发达乡镇约为11.46万户29.44万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有1129个,其中139个欠发达乡镇有766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
2009年,温州市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实施农业开发项目1190个,培训农村劳动力7.8万人,启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试点50个,下山搬迁2.4万人。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731个。
3.3.2文成县在温州市的经济地位
与温州市和浙江省相比,2007年文成县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其中人均GDP位于温州市各县(市、区)倒数第一,也位于全省各县(市、区)倒数第一。文成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仍有29732户73130人,集中村138人,占全省1/5左右。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不到全市的一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文成县33个乡(镇)中欠发达乡镇就有30个,占全市的21.6%。全县农村低收入农户29732户73130人,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38个,占全市的12.2%。
从分县(市、区)情况看,温州市多数欠发达地区脱贫步伐加快,鹿城、瓯海、瑞安、乐清、永加、平阳六县(市、区)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而文成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85元,同比增长16.1%,位于温州市倒数第二。
近三十年间文成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但明显落后于全省,更明显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
(1)从绝对数量水平看,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全省,更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07年文成县、温州市、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85元、8591元、8265元,文成县比全省平均水平少了408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少了4406元。
(2)从增长速度看,文成县不但明显慢于全省,更慢于全市平均水平。1978年文成县、温州市、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7元、113元、165元,2007年分别为4185元、8591元、8265元,十年间分别增长3978元、8478元、8100元。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成县在温州市仍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贫富差距如此之大,选择文成县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