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分别探讨了四种不同的危险人格,基本对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个危险人物往往是至少两种危险人格的合成体。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每个人都兼具多个人格的特点,也正因为这样,人类才会那么复杂。但是,若是一个人身兼两个以上的危险人格特点,你面临的危险就大多了,有时候危险性甚至会急剧上升。
此外,正常人的行为会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危险人格的行为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说,情绪不稳定型人格不会总是停留在朝孩子大吼大叫这个层面,也许某天他们突然开始抓着孩子推搡,或者将孩子摔在墙上;冷淡自恋的单身男人也许会结婚,变身为一个专横的丈夫,挑剔和贬低行为与日俱增……我们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种人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越发不稳定、毒害更大,也更危险。所以,我们就得时常对其危险特征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的变化,千万不要假设或心存幻想——危险人格绝不可能出于自愿突然间改过自新。
人的个性复杂而微妙,其分析难度非常大;并且,对所有人格进行全面分析也超出了本书的范围。因此我才设计了“危险人格清单”作为本书正文的补充。我们在评估某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的毒害性、不稳定性和危险性时,一定不能忽视这一点:这个人可能是某几种危险人格的合成体。在评估过程中,要将其行为符合的人格特征梳理清楚,这样我们就能对此人有较为清晰的了解,此举还能时刻提醒我们:当某些危险人格特征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时,无异于火上浇油,可能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
每天我们都能从新闻中看到很多有关犯罪的报道。2013年,在“警察杀手”、前警官克里斯多夫·多尔纳仍然在逃期间,我相信心理学家和洛杉矶警察局的犯罪侧写员一定在想:“他是哪种人格?他下一步会怎么做?”幸运的是,多尔纳在网上发表了数千字的宣言,在其人事档案之外,给了我们一份有用的分析材料。通过这份宣言,我们可以得知:他的心中满是情感伤害,想要除掉他的敌人(妄想型人格),以及为了“修正”他认为需要修正的事,他觉得自己有权对警察同事及其家人采取暴力行动(自恋狂)。
多尔纳的宣言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解释了多尔纳的行为动机,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预测其下一步行动。他是一个极度自恋、蔑视执法人员的妄想狂,所以,在逮捕他时一定会有暴力冲突(枪战)。事实果然如此。
并不罕见:综合型危险人格
在前几章的“危险人格清单”说明中,大家已经了解了如何对危险人格保持警惕:细心观察,留意其言行举止,想一想自己对此人是什么感觉,对其过去有什么了解,以前与其打交道的人曾经历过什么,他们对这些人怎么评价……客观地评估自己及他人对此人的观察结果,寻找其毒害性、不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关键迹象。这些都是对其进行审查的内容,在本书第六章还将详细阐述。这是一种对自己和亲人负责任的做法,也是明智之举。
基于搜集起来的各种信息,我们得以进一步判断此人是否满足多个“危险人格清单”中的特征。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深入了解其人格类型和潜在的危险性。
举例来说,我们注意到某个名叫哈利的人,其言行都表现得好像自己非常特殊一样。这一点符合三个“清单”中的危险人格特征:自恋型人格、妄想型人格、掠夺型人格。但这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接下来我们要继续细心收集信息:他对我们怎样?我们对他是什么感觉?他还有什么特殊的言行举止……然后再将这些信息放到“清单”中进行筛选辨别。
比如说,我们又发现哈利的控制欲很强,报复心很强。这样他的人格特征范围就缩小了,其人格特征多数分布在“清单”中的妄想型人格和掠夺型人格里。
然后,在经过相处和观察之后,你最终发现,哈利在“妄想型人格清单”和“掠夺型人格清单”中符合的特征条目都在45个以上,那么最终结果就出来了:同时在以上两个“危险人格清单”中得分如此之高的人,就不是令人讨厌那么简单了,他非常危险。
要想对某人了解得更加细致,就不能在一开始就将其归到某个危险人格类型中去,而是仔细观察其言行;否则的话,就很容易忽视关键的信息。有时候甚至连专业人士都会犯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我在前面已经强调过了: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人的言行,而非数据和可能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其行为特征逐一分配到“危险人格清单”中,最后再进行总结。
再举个例子,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他魅力非凡、自信满满,满嘴的宏伟计划和远大志向,个人成就却寥寥可数,然后我们就把他归到自恋型人格中了。稍等片刻,退后一步再重新思考一下。他也许的确符合自恋型人格的某些特征,但太早对其定性会让我们忽视其他重要信息。比如说,他是突然出现在这个城市里、其工作履历和资历证书存在可疑之处、他频繁变换生活方式、他的收入来历不明……这都符合掠夺型人格的特征,会给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犯这种错误。飞行员们将这种现象称作“目标固着”:眼里只有某个目标,反而看不到近旁的目标;或对某个特定的任务、地标、情况过于专注,一不留神撞到山上。
从理论上讲,具有任意两个(及两个以上)危险人格的类型非常多。比如说,某人非常聪明,但同时具备妄想型人格和自恋型人格的特征。比如世界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迈克菲”的创始人约翰·迈克菲,看看他最近在伯利兹1的行为,人们就不禁会问:这是真的吗?他搬到国外(伯利兹)定居,然后——据某次采访时说的——觉得自己天赋神权,要“清理”那个地方。这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但是他又对当地的警察和邻居心怀恐惧,这又符合妄想型人格的特点。所以他应该是自恋型人格和妄想型人格的综合体,但我们尚不能对其妄下定论,因为对其了解还不够全面。所以我们就得继续搜集新的信息,将其逐一放到“危险人格清单”中进行对比分析。
最终,根据其行为方式,我们会对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也许这种危险人格多一点儿,也许那种危险人格少一点儿,这种综合类型人格是不断变化的,因为他们身上的人格特征不止一类。人是复杂多变的。某一天他们是浮夸、以自我为中心,另一天也许就表现出掠夺型人格的样子。这也是人类的复杂有趣之处:我们与生活相互作用,不会永远固定在某个类型上一成不变。危险人格也是如此。
那么,在这些综合型危险人格的人身上,了解其各种危险人格所占的比重有意义吗?有意义,也没有意义——这要因人而异,因其特征而异。但是请大家务必记住:我们不是犯罪侧写员,也不是心理研究人员,我们想知道的只是这个人到底有多危险。所以,如果某个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人格清单”中得分很高——亦即符合的条目都超过了50个,那么研究其身上各种危险人格各占了怎样的比重真的没有必要,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此人的人格已经越过了“正常”的标准线,很可能具有毒害性、不稳定性和危险性,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安危。
比如说,你是很难跟一个情绪极度不稳定的妄想狂一起生活的,因为他们疑心太重,并且稍有不顺心就会爆发出来。与你的安危相比,这个人到底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多一点儿还是妄想型人格多一点儿就没那么重要了。
一位名叫阿曼达的女士给我写信说,刚结婚时她就发觉丈夫有点“怪”。有时候——尤其是当天过得不顺心的时候——他会大发雷霆。她还说,此后几年里,丈夫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也越来越偏执,却毫无缘由。他整天疑神疑鬼,总是查看她手机里的通话记录,甚至用铅笔在她的便签本上涂抹,看看她刚刚在上面写过什么。最后她终于忍受不下去了,因为丈夫的暴力行为逐渐升级,开始时是推搡,后来变成扇耳光,再后来是掐脖子。是的,他要掐死她。
那么,阿曼达的丈夫到底属于什么危险人格呢?是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多一点儿还是妄想型人格多一点儿?这个问题想必会引起心理研究人员和心理治疗师的兴趣。但我要说的是:对这个问题,阿曼达不关心,我不关心,一般人也不该关心。我们不是在一个研究室里生活,可以安全地做试验、轻松地讨论和验证观点。我们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之中:家暴肆虐、孩子或是失踪或被强奸或被杀害、个人安危悬于一线,时间不等人,我们得在只掌握了极少信息的情况下立刻做出决定。总而言之,我们要做到的是“精确”,而非“全面”。如果你非要等到全面掌握了某个危险人格的情况才采取行动,那就太晚了。在本章后面的内容里我会提到苏珊·鲍威尔的事,她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就像阿曼达必须应对眼前的虐待和——用她自己的话说——“疯狂境地”一样,我们也要直面自己的现实。阿曼达的目标是“保命”,而不是去对丈夫的危险行为进行评估、测量、试验。她最关心的不是“我丈夫是80%的这种人格外加20%的那种人格吗”,这种问题还是留给那些狂热的研究人员去分析吧。她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首先要关心的问题是:“我是不是有危险?”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制作“危险人格清单”的根本目的。
大家在对某个人进行危险人格评估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些人格特征的程度是不同的,有轻有重,有起有伏,或者令人厌烦,或者难以忍受,或者难以相处,或者毒害很大,甚至非常危险。并且,其形式和程度也会因环境、压力、机会、情绪的不同而变化。用一个比较贴切的比喻去理解的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收音机的音量:稍稍拧开一点儿音量,里面传出的音乐声音几乎听不到;轻轻调大一点儿音量,音乐声就变得较为清晰了;再调大一点,就有点吵人了;再调大,你会觉得刺耳、无法忍受。声音调到最大时,你的听觉就会受损——这就是真正的危险。这也是判断危险人格的好办法:现在是什么程度,很低,只有些许迹象;中等,令人反感恼火;还是很高,危及我们的健康、幸福和安全?
但是要想“听”到声音,你得首先“打开收音机”才行。危险的迹象不是一下子就能捕获得到的,大多数具有毒害性或危险性的人,其行为都十分隐蔽,不易察觉,并且,他们几乎不跟执法人员打交道,跟心理医生接触的机会更是近乎于无。大多数情况下,其朋友和家人对危险人格并没有防范意识,不知道该留意什么样的迹象,或被其偏爱所蒙蔽。比如说,蒂莫西·麦克维的一个朋友就曾这样说过:“如果你不把他跟‘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联系起来的话,蒂莫西完全就是一副好人的样子。”这句话就能说明一切了。有些人拒绝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者,其双眼已被偏爱所蒙蔽。危险人格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蓬勃发展的。最后我要说的是,关于危险人格还有两个残酷的真相:一是我们只会看到自己愿意看的东西,而对不愿看的视而不见;二是大多数人都戴着面具伪装真实的自己。
在FBI的国家安全事务部门负责罪犯侧写和行为分析工作时,我就意识到,人格类型是很难研究分析的,如果针对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综合型人格,那就更难了。“危险人格清单”的用处正在于此,它能帮助大家将某人的人格特征分类比照,这样就能对其有个清晰的了解。
需要留意的几种综合型危险人格
也许,要了解那些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类型的危险人格的主要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历史、新闻中看看现成的例子,因为在这两个地方,到处都是这种人的恶行恶果。
“有敌人,但我有解决办法。”——妄想型人格+自恋型人格
咱们就从20世纪的事说起,因为当时新闻媒体蓬勃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素材可供借鉴。阿道夫·希特勒就是自恋型人格和妄想型人格的合成体,死在他手上的人有500万至700万。
咱们再把时间拉近一些。20世纪90年代,塞尔维亚共和国前总统、前南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2,他对国外的少数民族,尤其是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为什么怀有恐惧心理?还有同样被称作“波斯尼亚屠夫”的拉特科·姆拉迪奇3,他被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院指控于1995年屠杀了7500名波斯尼亚穆族男子(包括男孩)。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具备自恋型人格(自负而暴力地解决问题)和妄想型人格(眼里到处都是敌人)的双重特征,因此他们的危险性极大。雪上加霜的是,他们还手握一个国家的军队和安保力量,由此就形成了一个最具破坏性的“产物”:拥有无限权力的危险人格。
咱们再看看制造了“奥斯陆爆炸枪击事件”的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2011年7月22日,他炸掉了挪威奥斯陆的一栋政府办公大楼,导致8人死亡;后又到于特岛上朝人群开枪射击,杀死69名青少年。据法庭调查,他也是自恋型人格和妄想型人格的综合体。他认为自己是唯一能从外国人和穆斯林(妄想型人格)手中拯救国家的人(自恋型人格),所以他通过杀戮无辜来表示抗议。布雷维克的事例表明,即使手中没有军权,只要兼具自恋和妄想两种危险人格,并能弄到简易制作的爆炸物或高性能的武器,一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