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49469900000037

第37章 品牌服装·设计·教育(3)

提问3:刘教授,您好。我对于您举的Boss的例子不是很认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Boss的品牌定位可能在于购买它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实现一种个人的意念,更多的体现它的精神层面。比如说,它体现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Boss把价格降到两三千块,能买得起雅戈尔的人也能买得起Boss,原本的Boss消费者可能就觉得自己的身份被贬低,短期来说它可能会打垮雅戈尔,但是长期对于自己的品牌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不知道我这样说,您有没有什么觉得不认同。

刘晓刚:刚才我说的是假设,我是说如果Boss被逼急了,现在它不急,因为它的利润空间很大,国外的很多品牌都是在中国加工的。如果被逼急了,它的利润空间大大被中国品牌挤压的时候、没办法生存的时候,要与你一搏,就会放下身价,显然对自己的品牌增长确实是不利的,如果放下身价而本土品牌又撑不住那么多年的时候,它还是活下来了,国内很多跟它竞争的品牌却死掉了。我这只是一个比喻,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是真的拼价格,中国的企业是很危险的。

提问4:刘教授,您好。您刚才提倡大家眼高手低,可能我们学生在地方高校上很多文化或者技术上面不如其他高校,但是我们老师很注重培养我们提高眼界和自身创新方面。

然后,您又说现在在地方高校不应该做创新类的东西,我想如果提高眼界就是让我们把自己的眼界开阔到专业技能创新方面,老师也教导我们一定要在创新上面下工夫,这也是服装行业必需的和欠缺的地方。我想说,如果我们地方高校不把这些运用到创新上,那么,我们服装设计应该在哪里才能运用?

刘晓刚:我的这个问题可能很容易受到攻击,我的观点往往和主流媒体提倡的是不一样,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我说的眼高手低,学校的生活只有四年,有效的时间大概只有三年,在这个时间里面你要成为一个人才是不可能的,三年时间不可能把你培养成一个马上独当一面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还不如把眼界提高,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以后,把眼界提高。

我说的并不是纯的理论贬低技术,它有一个比喻的问题,每个人的看法是不同的。眼界提高起码能看得明白东西的好坏,做服装你审美的趣味在哪?不要搞出来的东西工艺非常精,东西很土,那是卖不掉的,宁可品位很高技术差一点还能买卖。

那么,地方院校也好,其他的院校也好,每个院校的背景情况不一样,只能说在你们本来这个学科的基础上尽可能去拔高。具体来说,多开一些能够提高口味的、提高眼界审美这方面的课程,可能学生眼界会拔高一点,就怕两眼一抹黑,看不到东西。现在好就好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靠学校,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自己的,比如说网络,运用网络来学习,这与十年、二十年前发生很大的改变。

学生如果比较主动性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等等开拓自己的眼界。

李运河教授:我们换个频道,刚才同学们提了好几个问题,有柔和的,有尖锐的。我们的刘老师睿智的做了很好的回答。接下来,我们的老师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进行交流?

老师甲:我想刘院长在联合办学还有国际合作这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在这方面提出两个问题:

1.您说的校企互动,您说是形成一种新一轮的互动。服装教育三十年走过来,经历过精英和大众的教育。我们因为社会行业背景比较好,在校企合作这一块也做了一些尝试。

像今天晚上的毕业设计展是企业赞助的形式,还有一些大赛、一些课程方面有一些改革、互动。但是,我想平民的水平可能还是不行的,我想问一下刘院长怎么能够深人进这方面的互动?因为您刚才也讲过要为企业做事,我们怎样为企业做事,怎样互动更深人的进行开展好?当然,目的是培养人才。

2.关于国际合作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可能还是做的不是特别理想,我想问一下你们那里有很多成功经验,在国际合作这一块我们怎样去运作、怎样去操作?

刘晓刚:校企合作其实我觉得温州条件是蛮好的,包括宁波的那些院校也是非常好的,比较羡慕。我们是因为上海找不到企业才去外面找企业。在校企合作之前必须要牢牢记住自己是在为企业服务,这点是蛮难做到的,有时候做的工作不怎么太到位,没有切合企业真正想要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两个人和好,和好的利益点在哪里,都有利益点一定能够好下去,没有利益点或者一方面只是你赢他不赢,他为什么跟你合作,肯定是合作不下去的。听上去像大话一样,但是在很多细节上会体现出来了。

我举个例子,江苏的一家企业,一年要做16个亿的布,非常想做服装,自己没有服装品牌要我们做一个品牌,后来给它从零开始创立一个品牌,也推上去了。在这个过程当中,突然它的一个做形象的团队集体辞职,急得不得了,马上就要开业了,打电话向我求助,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要急,东华大学就是你的后盾,什么事情都由我来解决。随后我开始给他做,他们撂下的活我全部接手,没有加一分钱。有人可能提出来了,工作量加大了,要给一点钱。先不要谈钱,要先帮人家解决问题,他非常感动,我们做完之后尾款二话没说直接就打过来了,接下来谈第二期合作。

比如雅戈尔我们已经做了四期了,他的设计师很多,具体产品不需要我们设计。为了让他的产品有更多的实效性,第三期结束的时候,给他们特别列出一个问卷,问每个看过我们成果的设计师,下一期的设计认为哪些方面还是需要改进的,内容是一样的,做法上希望哪些是有帮助的,哪些是没有帮助的等等,问明白以后再调整方向,让他觉得我们的报告更有效。我们做的是男装趋势报告,它有五个品牌,比较分散,不知道做什么,而且元素会相互打架。我们做的工作像检查一样,规则列出来,他觉得很有效,觉得我们是真诚的。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让他从中得益。

我在学校开科技会议的时候,也讲过这个观点,科研项目分两类,一个是纵向一个是横向。纵向做的很多是浪费的、玩玩的。横向才是看你的水平,横向你能连续三期、四期、五期做下去,你就是厉害的。你的项目企业认为没有用的话,它只上当一次,卖你一个情面,第一次它给你做。 第二次它再也不会找你,企业是非常实在的。考量自己的时候就要看,我做的东西企业真的有用吗?这样就比较稳固了,你的思想一定要想这方面,行为是会跟上去的。

合作办学开始一般是从两校之间建立联系,尤其是公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联系。国外的很多公立学校他们也喜欢跑来跑去,竞争也比较多。私立学校也有一起来谈,谈到以后差不多看哪一点上面相互补缺的东西,从一些小的项目开始,比如课程交流,只要有钱,承担对方的讲课费。随后开始交换学生,看看两校之间的文凭是不是能够承认,他能够承认你的文凭,它再发一个文凭,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学校的背景不一样,我们出去可能自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是中国纺织类里面最大的学校,有一个“最”字在,温大出去就不敢说我是纺织里面最大的一个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这就存在一个门当户对的问题,找一个跟你差不多的,也不是很牛的学校,这在国外很多,先弄起来再说。当然,我们希望攀得越高越好,有的时候是一厢情愿的。国外很多的学校跟中国合作的时候,它有一个标准,就找你一流的学校,同样我们也会有这样的要求,也是希望找一流的学校。

老师乙:刘教授,有国外企业被您引进来了,这方面是怎么运作的?

刘晓刚:第一个引进的是施华洛世奇的企业,已经好几百年的企业,非常好。第一次是与他的一个老板谈合作,谈了以后,他对我谈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他一听,然后说你到我总部来,对我施华洛世奇有更多的了解以后再说。”几个月以后我就到奥地利去,我们去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更细化,他一看我们的合作方案,让他的同事带我参观他的公司以后,连夜修整方案,第二天跟他的高层一拍即合。

欧洲人和你合作他是非常小心的,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合作。他拿一件、两件小事情来试你。他给我们一件小事情,在蒙特卡罗赞助了一个秀,为世界电影明星制作服装的一个秀,用世界各个设计大师用了水钻这个活动,要拿到中国来做展览。施华洛世奇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他希望跟中国一所院校合作,他要找中国最好的院校,居然找到了清华,没有谈成。后来说把合作点放在上海,找上海最好的学校合作就是复旦大学去谈又没有成功。接着找上海服装最有影响的学校就找到我们。进东华搞展览,我们知道这是试探性的活动,他就是掂量掂量有没有基础,我们就用非常规范、很国际化的做法跟他做,做了一次后非常满意。2006年的5月份我们施华洛世奇创意中心就成立,外国人做事情是非常投人的。

这个创意中心就是一间标准教室那么大,但是它内装修到现在来看是全东华最漂亮的,一间小教室花了两百七十万,先请法国设计师来设计,全面推翻,再请一个香港设计师,重新设计,满意了施工,很精细,做得很好。具体合作主要是运用他的水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使用他的水晶,对水晶有认识,以后成为潜在客户,只要用水晶就能想到施华洛世奇,它在中国的水晶业务是占全球业务的10%。

它面临着中国两大地区的竞争,一个号称是温钻,还有就是粵钻,对它的打击很大,这两种钻跟它的钻放在一起比,明显有差异,不放在一起有时候感觉不出来。我们有三个专业可以无偿使用他的水晶,先设计出来感觉不错的话,拿他的水钻做作品,做完作品以后评比,第一名去奥地利实习。有一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世博会向公众展示,就在奥地利馆,奥地利馆的国家馆服装是我们设计的,他们的前财政部长跟我们签约奥地利馆的设计。

院长点评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运河:非常感谢刘教授。刘教授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话题做了一个全面的阐述,我觉得非常感动,考虑的很细。比如说,服装品牌的新认识,服装市场的新机遇。品牌的新认识谈到宏观层面、微观层面以及产品的构成三个层面。提到系列产品、设计元素、设计风格。我听过来,对我们在座的服装学子们以及毕业从事服装设计的这些毕业生们,非常有指导意义,以后我们从事品牌服装从哪里人手几个层面。

服装市场的新机遇谈到经营模式的变革,比如轻公司、快时尚、网络销售、大众参与等等,既对我们在座有些企业界的朋友有指导,同时对我们毕业生接下来从事服装领域的一些品牌的管理、设计运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服装企业的新作为,特别是提到产学研的新思路(政、产、学、研、用、金、介、传)应该说也是刘老师多年在品牌研究和企业合作当中的一种心得,非常的宝贵,拿出来和我们大家共享。最后一点谈到服装教育的新设想,特别准备跟在座的老师做交流,谈到培养、规格以及文化建设,谈得非常深刻、全面,说得非常仔细,百忙当中,给我们带来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