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说时,我们说了什么
我们有着太多从别人那里拿来的期望,
也有太多从内心衍生出来的欲望,
为了满足期望,实现欲望,
我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左耳听的是风
当我们在听时,我们听到了什么
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
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哪怕是爱情。
《成为简·奥斯汀》
你把那如水的秋波送给了谁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美丽而经典的电影,该片由意大利的超级名模莫尼卡·贝鲁奇扮演女主角玛莲娜。作为本片的女一号,性感尤物玛莲娜是一个嫁给了本地郎的外来姑娘,其无比S的曲线和格外时髦的装扮让她当仁不让地成了西西里这个沿海小镇的镇花,或者说女神。
时刻明目张胆地围绕在女神周围的是一帮骑着单车的少年。跟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男主角雷纳托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当然,特别是对性生活。
这部电影我大概是八年前看的,八年的时间足以洗刷一个人很多的记忆,但该电影却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对其中一幕场景:在配有异国情调的音乐下,画面逐渐由远拉近,视角360°旋转,性感的玛莲娜从尘土飞扬的街角出现,徐徐走来,夹杂着无比肃杀的诱惑。与此同时,镇上的一帮单车男孩儿并排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用如水的秋波跟随着玛莲娜,直到街角尽头,然后男孩儿们立刻骑上单车,抄小路绕到下个路口,等待着玛莲娜的再一次出现。
我在想,如果这个玛莲娜的胸前或臀上贴上一个大大的某品牌商的logo,比如说单车品牌,产品一定疯狂大卖。
有人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被浪费最多的资源不是水,也不是公款,而是人们的目光。
有关这句话,我是这样子理解的。我们每天上班推开家门,宣传单页便如雪花般插在门缝;在等候电梯时墙壁上的海报;然后挤上了交通工具,经过地铁(有地铁电视和平面广告)或公交(车身、站台广告)或的士(的士电视广告)……的多重洗礼,匆匆来到写字楼,按电梯前再看看电梯旁的电视,进电梯后又把目光移动到电梯里的小LED屏……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每天甚至每时都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它们跟踪和监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直接或潜在地影响了我们对产品的购买就这样,我们买了一大堆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的玩意儿,并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压力下,把炽热的目光送给了本不需要它们的地方。
试想,我们是否看手机屏幕的时间多过静静地看一本书?
是否在生活中尽可能找时间去接触陌生人交朋友以获得有价值的关系网,也没有时间看看家人和父母的脸庞?最可悲的是,我们是否一直顾着聚焦眼前的功利得失,而忘了长远的幸福平静……有人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们没有选择。
“以前登那么高是为让别人看得见,后来登那么高是为让自己看得更远。”这句话出自2013年6月不幸遇难的新疆著名登山家杨春风。作为一名登山家,他的遇难却与登山无关,而是扯上了政治他是在巴基斯塔遭塔利班武装人员袭击不幸身亡的。这很可悲,就像是一名英勇的战士,没挂在战场,而是死在花柳病下。
然而,即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些人依旧无怨无悔地向往远方,希望保持目光的纯净。在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喜欢旅游,特别是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山河,并且希望短暂地融入到大自然的清净当中,无忧无虑。这都是因为,在我们内心,其实有一种渴望,渴望把目光从大都市里人来人往的背影中游离出来,移向内心的自己,重新去洗涤自己,还一个最赤裸的真实。
我们对生命越来越漠视,这是一个快烂掉的社会话题,我这里不需要举太多例子,大家只要抽空看看新闻,一月一小闻、半年一大事,当然也可以看看过去不久的旧闻、比比皆是的案子。有的人是真的患了近视眼,眼睛摘掉眼镜就会模糊,口中说的是谎当我们在说时,我们说了什么有些人则戴上眼镜也看不清,或者因为没有时间看远方,或者是不愿意去看远方,抑或是碍于某些淫威,觉得一切都是徒劳。也就是说,我们变得宽容了,对罪恶的宽容,我们眼中的秋波开始不再炽热,我们对生活的神经开始跟大腿一样粗。
在西西里的故事里,女神玛莲娜最后沦落成为人尽可夫的妓女,而且还服务敌国的军人,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都如同我们的生活: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用尽目光去凝视的美好,最后却可能成为被人遗弃的廉价之物。
这算是人生的恶作剧吗,还是当初我们的目光就没有放好?我不清楚,乐观者和悲观者各有其答案。
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天气很热,蓝天很蓝,我坐在除司机外空无一人的公共汽车上,透过窗外,看着公路旁边不远处的大海,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荡漾,如同我荡漾的春心,阵阵的海风拂面而来,带着空旷而清晰的腥味,这种味道记忆中只在电影里出现过。
公交站的终点是学校的大门口,我下了车,拉着行李箱,进入一个彩虹形状的大门,门口的保安微笑着看着我:
“新生报到啊?”我点点头,还之以一个有生之年能给出的最灿烂微笑。
与此同时,我突然发现,在我身后不远处,有一对穿着时尚的女双胞胎正手牵手拉着行李箱迎面走来,她们的面孔逐渐清晰,美丽而动人、纯净而无邪,阳光从她们背后照下,在她们身上形成了一圈亮丽的光晕。我站在原地,看着她们,目光如阳光一般清澈,内心如阳光一样明亮……未来,为我而来。
外貌学院
假如你是一个高挑、性感的妙龄女郎,夏日的午后,清凉的你穿过密集的回头率,来到百货中心的一楼,那里充塞着各种化妆品专柜,你有些应接不暇,更有些眼花缭乱。突然,某个华丽精美的柜台抓住了你的目光,你欣然前往,听从专业导购的一番洗脑,很快便刷卡收货,同某高富帅飘然而去……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购物过程,却暗藏着一个化妆品专柜销售的规则:不管什么原因,顾客一旦来到你的专柜,则表明了购买意图,其他品牌只能驻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待顾客的回心转意,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地主动销售。
也就是说,柜台的形象将会是你的第一撒手锏。唯有形象够好,才能吸引顾客,继而促成销售,收到钱财之所以引用以上这条规则,主要是想说明生活中一个再浅显不过的现象:以貌取人。
说到以貌取人,有些朋友可能会立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大呼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识泰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高手藏民间,草堆里亦能飞出凤凰……但与此同时,据《中国青年报》前不久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以貌取人”非常普遍,还有49.4%的人相信“改变外貌=改变人生”,为此我国每年整形手术高达三百五十万例不可否认,这个数据还有直线攀升的趋势,即便是冒着毁容、残废甚至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也就是说,虽然绝大多数的我们都不希望别人以貌取人、看客下菜、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但在骨子里却都是视觉动物,纯粹地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尤其是“丑”。
本人曾从事过日化行业,所谓的美丽行业和面子工程,深知脸蛋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我们女性同胞,没有一个漂亮的脸蛋,一来很难找到心仪的老公,二来很难勾引到别人的老公,三来还不好意思被自己的老公带出去。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的所有公司都利用女性这一属性,扩大她们的忧虑,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作为一个人最直观的标签,外貌的重要性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比如说情场,各种浪子情圣交际花等等,或帅气逼外貌学院99人,或玉树临风,或风情万种,或妩媚动人无论是《非诚勿扰》还是《百里挑一》,各种相亲场合都是帅哥吃香、美女受捧。如果恰好极品帅哥邂逅白富美女,那更是收视率急飙。
除了情场,职场也不例外。《三联生活周刊》就有报道,美国商界有按一个人的相貌予以赏罚的习惯。因为他们相信,一般长相好的人更有自信,而自信又能带来更好的表现。对此,咱们国家也不甘示弱,一个个面试官似乎都是从“外貌学院”毕业的,通过率的高低直接跟外貌成正比。更有公司直接定出硬指标(如身高、三围),宁可要“潘金莲”,也不要“武大郎”。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容医院的欣欣向荣,各种玩法如垫鼻、隆胸、抽脂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与此同时,在各种公关场合,美人计的推广也是充分利用了世人以貌取人的特点。比如古代的西施,被范蠡这小子用来对付夫差;王允则利用闭月的貂蝉,扳倒了自大的董卓。今日的各种场或各种圈的潜规则更是数不胜数,君不见各种五星级酒店、夜总会、红灯区,到处藏着搬不上台面的规则和潜规则。
有关以貌取人,我这里还想举一个例子。假设现在你有以下三个苹果:
第一个苹果,表面光滑红润,可里面是坏的;
第二个苹果,表面白里透红,里面是好的;
第三个苹果,表面有些瑕疵,里面非常不错。
据调查统计,95.2%的人选择顺序是:先光滑红润,再考口中说的是谎当我们在说时,我们说了什么虑有瑕疵的。至于选定之后能不能发现里面的问题只能靠咬一口才能知道。
举这个例子,是想引出管理学里的一个著名理论:烂苹果理论。其内容就是,上层更愿意提拔那些外表看起来不错的员工,至于是否真的有料,很多时候只有提拔完了之后才能发觉最要命的是,即便是不久后发觉了,往往也不会自我否认,因为没有人愿意向别人证明自己当初的决策是错的。
这也验证了心理学里的“美即好”效应,即美丽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很自然地跟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有关这一效应,即便是圣人孔子也难以避免。他老人家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此话的来源是这样的,话说当年的孔老人家有两个弟子:
一个叫宰予,又帅又能说会道,一见面孔子就对他的印象不错;还有一个弟子叫子羽,身材矮胖得像个球,相貌也是如车祸现场,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难成大器。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子发现宰予好吃懒做,不思上进;而子羽却学习刻苦,作风正派。跟当初的判断完全相反,随即有了以上感叹。
众所周知,在人生的长期理想和短期利益的追逐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筹码。外貌这个分量不轻的筹码其实是一个组合拳,拳法中包括天生的长相、外包装后的形象,还有个人的气质。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指望咱们父母,那就得好好指望一下外貌学院101自我了。形象包装这里就没必要说了,至于提高气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办法。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正能量价值观,带有一种好奇心地见多识广,遇百变而不惊,日夜修炼气场,直到哪天霸气侧漏、“拳法”精湛,实现理想。
最后,假设你是一个温馨、浪漫而且不愚蠢的男人,你来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百货商场,打算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买一套名牌内衣,但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更名牌。
你比较了一下,最后剩下两家店供你挑选,它们的价位都一样,装潢一样,服务也是一样专业。但其中一家店的服务人员,穿得很随便休闲,另外一家店则非常专业地穿着高度统一的服装,结果你会选哪家呢?
口中说的是谎
几年前,纽约时报的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名字叫作《世界是平的》。借用该书的理论,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扁平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在十五分钟内从一个Nobody变成一个Somebody,然后用另一个十五分钟跌落神坛。
近日来,郭美美就成了这么一个媲美于李娜和朱清时的热门词。不过遗憾的是,这个词的发热并不像后两者那样,要么振奋人心,要么破格出新,而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叫骂声、揶揄声、嬉笑声、恍悟声是声声入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很遭罪的“微”名远扬。
风波起源于一起再典型不过的炫富事件,却没法以典型的方式收尾,其中牵涉了红十字会、某公司董事会、若干个二线明星以及婚外情等利害关系,俨然像是顺藤摸瓜,不但摸出了瓜,还摸出了个瓜园,而且里面的瓜个个都是重口味的。
对此,口水和民愤就像是热带雨林的暴雨一样,铺天盖地地打来,湮没了当事妹和当事哥以及当事机构视线的同时,也湮没了事不关己却一直没有沉默的普罗大众当然,这句话的重点是后半部分,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