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
49482100000018

第18章 情里藏的是讷(3)

这首歌我以前经常会听,反复来听,特别是在郁闷又听了许巍的歌的时候。显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一片天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到达,这就是人生。但至少努力了,我们会离天空更近些。

最后,再引用《蜗居》里面的一句对白来结束本文吧,希望可以给大家更多的触动。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带着你们过另一种生活,不要太多的钱,每天去菜市斤斤计较,为发论文、评职称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为女儿考不上好学校而心焦。也许,这样,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

人患

扎在广州的地铁上,如果你随便逮几个步履匆匆的上班族,问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在没有摄像头的关注下,我想纵使答案如同路边的小吃摊一样千百各一,但其中有一个绝对是异口同声的,那就是广州的人满为患尤其是上下班期间,简直可以用“要命”来形容。

更要命的是,这个“要命”还不是简单的语气加强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动词,尤其是对那些身怀六甲的孕妇,或是带病之身的老人,随时都可能踏上一次致命的乘车之旅。

众所周知,随着城市人口的疯狂涌入,各种资源的急剧稀缺跟日益庞大的人口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所谓地活得更好,或者是别人眼中的更好,人们只能露出狰狞的面孔和瘦弱的胳膊,出现在哄抢板蓝根和食盐的超市门口,或是人潮汹涌的地铁、公交上,抑或是购买奶粉的入关关口以及连夜排队抢学位的幼儿园大门。

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不知不觉形成了一种“抢”的文化,文化中透露出了弱肉强食的野蛮天性。无论是明里较劲还是潜在互掐,我们这种抢都已经超出了文明的范畴说白了,如果说有三个梨分给四个人,孔融让梨就叫作文明,但如果说只有半口梨给四个饿得要死的人,那孔融估计也得变成恐龙去抢了。

在这种情况下,文明唯有让步,野性浮出水面,残酷而现实,优胜而劣汰。孔子当年竭力主张的“温良恭俭让”放到今天只能是被当作笑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日益推崇的狼性文化。

记得小学时,学校每天都例行早操活动,每次做完早操的时候,大家都赶着回教室上课,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信有些读者会有类似的感受那就是挤人堆儿。要知道,学校的楼道非常狭窄,一次只能并行过五个人左右,但每次都有几百号人往楼上冲。有时候还会把人给挤在脚下,供后来者践踏,所幸的是这个人永远不可能是领导或老师,因为他们要么在行政楼,要么提前散场回去。而只要某个不小心被践踏的人不这么短命,这事就永远不会引起关注。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分班级回去。但为什么当时的校长没有想到呢显然,他的智商并不是问题所在,而是说他自己不需要去挤,所以还是像以前那样,他只要高高在上地喊一句“解散”便好,而且一直喊到我小学毕业。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真正说得上话的人不会有恶劣的体验,可是有这种恶劣体验的人往往都是小角色,所以前者并没有改变的迫切性,后者也只能继续被折腾。当然,还有一种心态是,有着恶劣体验的人好不容易挤到优胜组,只会享受优胜的滋味,而不会去改变游戏规则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媳妇熬成婆”的劣根性作祟。

曾经有一阵子,当我挤在地铁的人堆里时,总会幻想着有一天能看到某个精心打扮的美女,身高近乎车模,胸围拼过柳岩,容颜秒杀子怡,被蜂拥而入的人群挤得花容失色,高跟鞋和胸罩一起不知所终。但是挤了多年地铁后,我发现地铁的货色都是清一色跟我一样,男女不分、脸色疲惫、憔悴困倦即便是装扮了的女性也挡不住那副神情,每回到站停车轮到自己下车的就拼命削尖了脑袋往外冲,没轮到的则随着被挤的人流淡定自如地摆动。

后来我知道,这辈子也别想在高峰地铁或公交里看到被挤变形的美女,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资源注定她们可以打的,可以坐某人的私家车,是直接避开高峰期上班……她们跟某些可以改变这种局面的人一样,也跟我小学时的校长一样,属于这个游戏规则里的优胜者,她们有尊严。

以前,我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则新闻,讲的是印度某段地铁的情况,其画面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触目惊心。车门关不上倒也是其次,最恐怖的是人还是挂在车外面的,地铁则依旧高速行走。比起这个场景,广州的挤地铁生活算是无比幸福了当然,这种幸福有着浓厚的阿Q精神。

李海鹏的《佛祖在一号线》非常畅销,书中所指的“一号线”来自北京地铁。据文中所说,在这个一号线上,我们只要花一张两块钱的卡片就可以立马回到1985年,因为地铁里面非常破旧,没有空调,只有破风扇,最主要的是它还特有国有企业的威严,不许乞讨,不许喧哗,不许有伤风化每个隧道口还警示:禁止入洞。此外,播音员也特有意思,让你有一种时间倒转、社会一直忘了进步的感觉。

但是即便是这样,如果可以选择,我依旧希望能够回到二十多年前,而不是如今人满为患的处境中,因为后者让人没有自由的同时也没有了尊严。

有时候,我大眼瞪小眼地跟陌生人挤得“变形”时,总会担心一个这样的场景:某个心理变态的家伙突然引爆一个土制炸弹(说实话,广州早已具备这样心态的人以及自制炸弹的技术),那肯定是无处可逃,或者说有一种病毒是密集空气或皮肤接触传播,估计两天不到就能够覆盖到整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这里是不是应该多了解一下政府的安全措施?比如纽约的地铁安全措施或者是地铁事件。)如你所知,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生命放到了别人手上。这种感觉有点像是在玩过山车,过山车走到最高处时,你感觉你的生命完全不受你控制,一种绝望的感觉油然而生。

作为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在《禁闭》中有一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的本意是指他人给我们造成了恶劣影响,让我们失去了自由,以致浑浑噩噩地存在。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最大的法则就是炼狱和修行,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去经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劫难:上班族的炼狱就是挤公交、地铁;高中生的劫难是考试;富人的劫难是秃顶和肾亏;对于普通人的炼狱就是有个向日葵的心态,面对一切……如果我这样去想的话,未免有些悲观,但起码让我在地铁上觉得好受一些。

众所周知,城市总在不断向前发展虽然若干年后,它一定会沦为一片荒芜,但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很多的文明可以去建设,建设者肯定也会越来越多,起码广州是这样的。记得两年前,我家门口不远的地铁站简直比图书馆还安静;现在我几乎都不敢出门,上下班不用说,周末就更加疯狂,据说未来还有一条线要在这里交会,到时才真正好看呢。

前不久,有人强烈提倡广州允许生二胎的政策,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但恐怕挤在人堆里的人未必会这样想。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有什么想法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生二胎的人不用挤地铁或公交对此,我们除了指望自己早日削尖了脑袋成为这样的阶级,貌似别无他法。

人生

题记:人生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开幕谢幕间、花开花落时,我们已经匆匆走完了几十年,也梦醒了几十回,到最后却发现……到最后才发现……不过是南柯梦一场。

电影《孔雀》里有那么一句话:“爸爸妈妈都说,人这一辈子太短了,可我却想一觉醒来,已经六十多岁了,跟爸妈差不多。”

这句话经不起琢磨,真要琢磨起来就会感到无比的苍凉,也很无奈,有种内心被突然挖空的感觉,激情如同烟花般散尽,恍然一下子老了十几年。当然,如果你正活在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光,或是宏图大展的事业巅峰,你可能会不屑一顾,抑或是一笑而过,觉得那只是不成功人士的矫情而已有关这一点,本人也甚是认同。如果你恰好是以上两种人士,我必须负责任地建议你略过本文,直接看本书的其他文字好了。

游走在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中,我们在证明比别人强的目光下成长,很快就变得不堪重负;品味着人生里的苦辣和酸甜,我们在眼中藏泪却往心中流的乐观下,渐渐地习惯了沉默不语。生活的仓促,成长的悲哀,人生的弹指一挥几十年,无法不留恋,更无法不伤感和感慨。

不管是你还是他,或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便落进了这个尘埃满地色彩斑斓的舞台世界里,也从此踏上了风雨兼程、冷暖自知的人生旅途。就是这条路,独自一人或是谁与相伴,我们都要开始去慢慢尝试各自不同的人生;也就是这样一条充满着荆棘的生活之路,彷徨也好,无助也罢,我们都需要开始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没有退路,更无法停留。

“花落复开,转眼一春;人生如梦,意义何在?”

曾经有多少人这样问过、想过、迷惑过,也找寻过,却都始终难于开悟,无法参透。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人告诉我们:

“人生本为空,无相亦无意”其实,人生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所要做的只是为了给它一个所谓的意义而已。

此语一出,众人哗然,转而沉思,继而顿悟、感叹,最后低头良久不语;抑或是不屑一顾地微笑,转身离开。

试问,在为生活诠释意义的过程中,如何才算是真正地把握了人生?而怎样又算是用心体会了人生呢?孰是孰非,谁又能一语而论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人的临江沉吟、对空感慨却似乎囊括了无数不同人生的无奈结局。

把酒贪欢是一生,忙碌奔波也是一生,纵使真的有“一万年”又能争得几个“朝夕”?纵使“十年一叹空白流”又有多少人能够从此立志恒心把握逝水年华呢?但是,难道我们真正在乎的只是那“转头空”的结局吗?或许,品味人生就是品味过程,而品味过程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