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邺城怪奇事件簿
4951500000119

第119章 失踪案件

程鹏的心里咯噔一下,要是以前他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肯定认为楼主大题小做,或者是编造的故事,可是自己亲身经历了午夜电话铃响,家里空调和热水器失控等事件,程鹏相信这个楼主所写的必然都是真的。

程鹏突然灵机一动,很快的打开一个定位软件,将第一个帖子和后面一个类似的帖子进行分析,等到分析结果出来,程鹏打开一看,两个帖子的发帖人IP竟然都在邺城!难道这真的不是巧合?

程鹏和两个接到过1400844444这个号码来电的人都居住在邺城,这绝对不是什么巧合,某论坛是个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发帖的人更是来自天南海北,可是好巧不巧的,两个自称遭遇过夜半凶灵的楼主都是来自邺城,这简直就和在网上随便加两个QQ,结果都是老乡的概率一样低。

看样子空调和热水器的失控并不是因为电器故障了,程鹏想到刚刚的那个帖子,突然有点不敢回家了,难道真的是凶铃作祟,让家里的电器变成妖怪捣鬼?程鹏一向是个唯物主义者,他赶紧将这个念头排出脑外,思索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程鹏试着通过IP联系上帖子的主人,他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时候,回到办公室的高觉正在无所事事的看着辛主编发来的采访计划,不管怎么样,就算是敷衍,也要把这件事给办了,要不然按照辛主编的性格,高觉背脊上一寒,赶紧将拖延症收起来,仔细查看采访计划。

许正阳的资料高觉大致浏览了一遍,这位许总似乎对发展富康建设公司的那段日子特别有感情,在个人业绩这一栏里浓墨重彩的详细记载了富康建设承建的各个项目,倒是对后来并购证券公司,搞金融集团这一段经历轻描淡写。

这也难怪,搞金融虽然来钱快,但玩着玩着账面上的钱就成了一个虚幻的数字,今天赚的钱不一定能够落到口袋,昨天亏的钱可能明天再赚回来。从头到尾忙活了一年,最终的成功也就是一张财务报表,远不如从事实业有成就感。

特别是建筑业这种行业,每建成一栋大楼,每建成一个广场,都是实打实放在那里的,就算坐在办公室看看照片,也远比看财务报表的成就感要强。

富康建设当年承建了许多邺城的地标建筑,整个邺城的交通枢纽有很多都是富康建设承建的,这家企业也是首家中标地铁建设的邺城本地企业,所以许总的个人经历上,参与邺城城市建设这部分,还特别被秘书标红,让报社在这部分经历上重点提问。

高觉一条一条的浏览下去,想不到这么多车站立交都是富康建设的劳动成果,高觉对这位许总也产生了钦佩之情,从一个三流小施工队,积累技术积累经验,硬是成为了一家享誉省内外的特种交通建设企业,这要比搞商品房开发的地产商强太多了,高觉也收起完成任务的心思,想着好好采访一下这位邺城城建的传奇人物。

“参与邺城地铁一号线全线施工,参与地铁沿线各站点修建”,高觉看到了这一条,眼睛一亮。“卖糕桥车站”正是地铁一号线的终点站,也就是说参与卖糕桥车站建设的建筑公司就有富康建设,那么那晚诡异出租车上的恐怖故事,就发生在富康建设的工地上?

报社之前报道过的隐瞒工人失踪的丑闻,难道也暗指邺城建设这家公司?高觉好像把握住了什么,他连忙在抽屉了找到一本老旧的通讯录,找到了《邺城地铁开工半年,瞒报失踪工人十数人》这篇报道的作者,已经退休了的记者王波的电话。

电话滴滴滴的响着,高觉暗自庆幸王波在退休之后没有换手机,过了好一会儿,一个老者洪亮的声音响起:“你好,请问你找谁?”

面对自己的前辈,高觉恭敬的说道:“您好,请问是王波老先生吗?”

“我就是王波,请问你是?”

高觉抓着电话说道:“您好您好,我是《邺城晚报》的高觉,您还记得我吗?”

电话那头传来王波爽朗的笑声,他说道:“原来是小高啊,记得记得,怎么,找我这个老头子有什么事?对了,听说你升任副主编了,难道报社有什么事要找我?”

高觉连忙客气的说道:“不是不是,是我私人有点事想请教您,是关于您以前写的一篇报道的。”

王波哦了一声,高觉继续说道:“您还记得这篇报道吗?《邺城地铁开工半年,瞒报失踪工人十数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王波的语气没了刚才的热情:“这是我的报道,我要是记得没错,这篇报道是2000年写的吧?那么早的报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高觉连忙说道:“您别误会,坦白跟您讲了吧,我接了个采访任务,要去采访富康集团的总裁许正阳,无意间搜索到了您这篇报道,希望能够向您请假一下,搜集一下采访的素材。”

王波似乎考虑了一会儿,沉默了半天说道:“采访许正阳?难道不是广告部的那种采访吗?你挖这件事不太好吧,要是赞助搞砸了,老头子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高觉听到对方的语气稍稍缓解,还能给自己开玩笑,这才舒了一口气说道:“前辈您别编排我了,我只是想尽量客观的了解一下许正阳,没有别的意思。”

王波接受了这个解释,他说道:“那好吧,反正我一个退休老头子也没事干。你稍等下,我去找下2000年的采访记录本,把当时的情况详细和你说下。”

高觉拿着电话等了几分钟,王波重新举起电话,他说道:“这篇报道其实本来就是凑数的,那一期的社会版临时空了版面,实在是没有其他选择了,汪主编这才刊发了这篇报道。等到报纸印出来,汪主编还在后悔刊发了这条未证实的新闻。”

汪主编是高觉刚入职时候报社的主编,这位主编差不多和王波一齐退休,两人也是私交很好的朋友,高觉继续听王波说道:

“老汪也是一时的气愤,我那篇报道才写好,报社就被寄了恐吓信,老汪一向是吃不了亏的人,正好那一期的版面空了出来,老汪就把这篇报道给刊登了出去。”

果然和高觉想的一样,这是一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报道,所以文章中隐去了相关公司和人员的名字,高觉追问道:“是不是这家施工单位就是富康建设?”

王波记者说道:“是富康建设,也不是富康建设,这么说吧,许正阳是一个很懂得分担风险的人,一个工地上的不同项目,都由不同的子公司来做,这样就算出了事情,只要子公司赔偿就可以了,实在赔不起就直接破产,不会给富康建设造成更大的损失。”

原来是这样,王波继续说道:“失踪的这几个人,都是富康建设下的勘探子公司的员工,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地铁站打勘探井,给挖掘机确认岩层的承重强度和地下水文情况,勘探是工程最开始的环节,如果出了事延误了工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高觉恍然大悟的说道:“所以您采访了这个事件,富康建设就给编辑部寄了恐吓信?”

王波道:“是啊,我当时也没做掩饰工作,直接采访了几个工人和工头,被富康建设的经理知道了后,他还派人堵过我的路,威胁我不要再追这个报道。”

高觉听到了翻页的声音,王波正在查看他的采访笔记,王波看了一会儿说道:“我当时采访了一个工头,两个工人,还有一个项目监理,他们当时都说工地上有工人失踪,但他们都不敢让报道里写上他们的名字,我知道大家讨生活不容易,在报道里也就没写他们的名字。”

高觉疑惑的问道:“有人失踪这么大的事情,还有这么多人证,为什么还会被汪主编认为是证据不确凿的报道?”

王波回答这个问题道:“因为我采访过后,这几个人都不愿意再接受采访,他们又不肯报在采访记录上签字,证据做的不实,自然是不确凿的采访。”

“至于为什么失踪这样的事情还能瞒住,那时候建筑企业很不规范,大部分工人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许多人连暂住证都没有,要是没有同乡关照,那真的是连死了都没人管。失踪的那几个人都是这种没亲没故的个人务工者,所以没有引起警方的注意。”

原来是这样,看来富康集团的崛起之路,也侵染了大量底层工人的血泪,王波有些疑惑的说道:“说起来也奇怪,说的冷血一点,这对于富康建设这种家大业大的公司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地铁一号线又是邺城当时的重点工程,就算有人失踪,那时候的处理方式也就是立个案子,派两三个警察询问一下工友,应当不会让工程暂停的,富康建设又是恐吓我,又是寄恐吓信到编辑部,那才真的惹恼了汪主编,这才刊登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