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楚霸王项羽传
49523200000036

第36章 四面楚歌自刎乌江(4)

周武王曾把部队中的牛都放走,表示从此也不再需要牛车来运送军用物资了。现在您也能把牛都放走,告诉人民从此不用运送军用物资了吗?显然不能。这是第七条原因。天下的能人志士,之所以离开自己的家乡、亲朋,始终跟随着您,不过是想从您这里得到分封的土地,也能成为一一方的诸侯而已。现在如果分封了六国的旧王族,魏、韩、齐、赵、燕、楚等国都重新有了王,那么天下的能人志士只怕会各自回到自己原来的国家中去,服侍自己所在国家的君主,回到自己先人的坟墓旁,与自己从前的亲人朋友一起相处,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谁还能继续跟着您打天下呢?这是第八条原因。况且您即使立了六国后代,如果楚国的不够强大还则罢了,如果楚国强大,他们一定会去追随楚国,绝对不会忠心耿耿地作您的臣下。如果您真的听从他人的劝告,立六国后代的话,只怕您大势去矣。”

刘邦听到这里,一口饭吃不下去,猛地都吐了出来,接着,他的无赖作风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他大骂郦食其:“这个该死的小子,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刘邦马上命令把已经造好的六国大印都毁掉。这个事件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借箸代筹”。

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邦对于分封一事重视起来,他不再考虑分封有功的将军们作诸侯王。刘邦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把天下作为是他自己家的天下了。

刘邦的二哥是一个努力劳动的农民,他的父亲总是把游手好闲的刘邦与他的二哥相提并论,批评刘邦不能增治家业。刘邦平定天下以后,曾在与他的父亲闲谈时,提到当年的往事,他开玩笑地问他的父亲说:“您现在看一看,到底是我开创的家业大,还是我二哥开创的家业大。”这件事足可以证明,刘邦产生了“家天下”的观念。追根溯源,刘邦的这种观念也不是平定天下以后才产生的。

刘邦当时也不是不知道。不封韩信与彭越作诸侯王。他们是不会带着他们的部队来帮助自己的,所以,他才小心翼翼地向张良提出这个问题,想知道张良的意见。

张良对此事早就有一个成熟的想法,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劝刘邦立即撕毁与项羽的和约。只是他以一个谋士的心机,把他自己早就成熟的想法埋在心里,不到刘邦问他,他是不肯自己先说出来的。因为他也知道,封诸侯王这件事只是一时的应急办法,会因此造成许多后患,他不想因此而给自己找来什么麻烦。

刘邦身边最出名的谋士就是张良。在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他感激张良救过自己的命,也感激他为自己争得天下立下了许多功劳,所以封他为留侯。

可是,张良后来却说:“我们家世代作韩国的相国,所以在韩国灭亡以后,我不惜散尽价值万金的家财,为的只是给自己的国家报仇。在博浪行刺秦始皇虽未成功,可也是使天下人为之震动的事情。后来,我就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为帝王的老师。受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臣下来说,我也是享受到了他人所享不到的殊荣了,我自己也感到很知足。我愿意放弃人世的一切事情,学习修道来了此一生。”他从此不再参与政治。这说明张良与刘邦相处时间很多,深深地了解到刘邦外表大度下对他人的那种猜嫉心理。张良是会明哲保身的。所以对封韩信与彭越为诸侯王这样一件大事,不到刘邦战败无可奈何地向他问计的时候,他是不会自己轻易说出来的。

直到此时,张良才说出自己的想法:“目前,我们马上就快要打败楚了,而韩信与彭越还都没有他们自己的封地,您想,他们能来帮助您打项羽吗?如果您现在对他们二人裂土分封,他们马上就会领兵赶来了。就是您裂土分封了,他们还不来帮助您,那样的话,天下的大事至少也是个难以预料而已。如果您可以把从陈地以东一直到大海的土地都封给韩信,把雎阳以北一直到谷城的土地都分封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战,那么,打败楚军也是容易的事情。”

刘邦本也是有此意。见张良也是这么说。他就下定了决心。刘邦派出使者对韩信与彭越公布了他的这一决定:“尽力攻楚,破楚以后,自陈地以东到海归齐王所有,自睢阳以北到谷城归彭相国所有。”

这一回,韩信与彭越的部队很快地就赶到前线来了。他们与刘邦的部队一起,将项羽的人马困在垓下。

历史总是给人们造成许多不可思议的现象。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却在同样的问题上同样地表现着目光短浅。

项羽的人马少,而且都是长久没有得到休整的士兵;刘邦的人马多,还有韩信与彭越带来的部队,都是休整了相当一个时期的生力军。刘邦的部队军需物资不成问题;项羽的军中却已经断粮。

胜败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人的勇气只可以在战场上宣泄,但不可以左右战争的进行。

项羽是英雄,尽管他可以在百万敌军中纵横驰骋,却无法改变当时的战局。

项羽早年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他对他的叔父项梁说的就是,不想学一人敌的东西,他想学万人敌。而最终,他却只是成为一个著名的一人敌英雄。

历史总是充满嘲讽。

以前,项羽惯于在战场上东奔西突。总是项羽把他的敌人打得溃不成军,总是项羽把他的敌人打得闭门不出。今天,在垓下,他才第一次尝到了走投无路的滋味。

他也在痛苦中反思。

为什么?

为什么他会从一个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分封天下的主人,而落到这种四面被围,无救兵也无粮的地步?

项羽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原因就在于他自己。

6楚歌唱散子弟兵

韩信不容项羽想明白他失败的原因,就想出了另一条计策。汉军中选出了不少会唱楚地民歌的人,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派他们在靠近楚军营地的地方,唱楚地的思乡内容的民谣。

项羽听到歌声大吃一惊:“难道是汉军已经攻下我的老家江东了吗?不然的话,在刘邦的部队中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楚地的人呢?”

会唱楚地歌曲的一定就是楚地人吗?

项羽已经被楚地的歌谣弄得六神无主,他的八干子弟兵是什么心情可想而知了。他们跟随项羽东征西杀的日子也不少了,见过的大惊大险也不少了,但他们对项羽的忠心始终不变,但是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是越来越刻骨铭心。被围在垓下时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听到家乡的民谣却使他们思绪万千。想起他们远在家乡的亲人,想起他们离开家时的情景,想起家乡的一切。泪水模糊了这些百战男儿的眼睛。听着听着,目前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变得十分次要起来,他们惟一的愿望就是能回家乡去看一看,能与亲人们见一面,哪怕就是以死为代价,他们认为也是值得的。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荣耀,——是他们使刘邦手下的所有将军望而生畏。他们在不久前还把刘邦本人的部队打得一败涂地。

项羽的军中不少人开小差。

这是自项羽起兵以来,首次出现的大问题。

打不散的江东子弟兵被几支小曲唱散了。

项羽虽然被围在垓下,项羽的部队虽然数量少,项羽的军中虽然绝粮,但没有一个包围他的对手敢小瞧他,没有一个将军敢小瞧他的八干子弟兵。

刘邦手下的将军们没有一个敢于打头阵,向项羽与他的子弟兵发起冲锋。

所以韩信才想起一个攻心的战术。

无情未必真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