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宛平枪声卢沟桥事变内幕
49528900000015

第15章 “只许抵抗,不许出击”

7月8日夜间,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喊声、刀枪碰撞声,和着永定河水愤怒的涛声,组成了雄壮的交响乐,回响在卢沟桥的上空。

9日晨曦中,只见铁路桥上下,日军尸横如垒,二十九军的弟兄们身背雪亮的大刀守卫着铁路桥和龙王庙。收复失地的胜利振奋着每一个战士,他们准备直捣丰台日本军营,然后一鼓作气歼灭平津地区的日军,使全国人心大快。但是,战士们万万没有料到,就在9日凌晨3时,也就是他们刚刚收复失地之后,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竟同意与日方谈判交涉,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有利时机。

中国军队收复铁路桥和龙王庙,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后,日军畏我全线出击,假惺惺提议谈判解决,诡称“失踪日兵业已归队,一场误会希望和平解决”。中国方面随即表示同意,派北平市长秦德纯、冀察政委会委员张允荣为谈判代表。日方的谈判代表是松井太久郎、和知鹰二、今井武夫和寺平忠辅。谈判在北平进行。

这时,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和天津市长张自忠也在天津交涉谈判。

9日晨4时,在北平谈判的中日双方代表达成了3条口头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到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以西。(3)城内防务除宛平原有保安队外,并由冀北保安队(即石友三部)派来一部协同担任城防,人数限300人,定于本日上午9时到达接防,并由双方派员监督撤兵。停战协议以口头协议形式出现,是因为日方不愿在书面协议上签字。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日方是在玩弄阴谋诡计,根本不打算履行协议!

日军为什么在9日凌晨提出和平解决事端呢?侵略者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是这样交代的:“当时我军兵力,能够逐步调往前线附近的,只有驻屯在北平附近的步兵约两个大队。天津派来增援的炮兵部队,因为连日下雨,道路泥泞,被阻在通州,无法前进。”“与此相反,冀察军除了在卢沟桥附近永定河左(东)岸合计约有一团兵力外,在北面有西苑驻军两个旅占据着八宝山,其中一部分已进入到卢沟桥西北约3公里的衙门口,在南面有第三十八师常驻在南苑。此外,平汉线方面已从南方向长辛店增援兵力。战争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和紧迫。”“也就是说,日本军部队指挥官可能早发觉,如果开到卢沟桥的部队不寻找什么借口使之后撤,有被处于优势的中国军队包围的危险。”这便是日军提议谈判的目的所在。为达缓兵之目的而议定的协议,侵略者怎么会真正履行呢?果然,日军并不撤回丰台,而是集结在铁路桥以北的永定河东岸和沙岗东侧。

在协议达成后仅仅两个小时,即9日清晨6时,日军旅团长河边正三就撕毁协议,下令炮轰宛平县城。100余发炮弹射向宛平城,直到7时30分才停下来。

北平当局接到宛平的报告,责问日方为何背约炮轰宛平,日军竟然答复说,炮击是为了掩护撤兵。这是日军在停战协议成立后的第一次背约。

9日下午,接防的保安队踪迹不明。北平方面派出联络参谋出西直门到卢沟桥方向侦察查明,清晨4时50分,保安队从驻地出发,行至大井村(位于北平与卢沟桥之间),受到日军阻击,死伤数人。日军故意刁难,重重阻挡,使中国保安队不能按照双方协议前往宛平接防。事后,日方却以天阴雨大,两军对峙难免发生小误会为由,为自己开脱罪责。

经北平方面反复交涉,日军才允许中国保安队派50人接防。这时已是下午6时左右了。在冀察政府的再次努力下,日军同意保安队进入宛平,但只准携带步枪,每人只许带子弹30发,所携带的机关枪则须送回北平。

由于日军的刁难,傍晚7时以后到达宛平的保安队实际上不足200人,而且装备极差。

尽管如此,中国方面还是按照协议将宛平守军全部撤出,退守永定河西岸。

而在日军刁难阻挡保安队的同时,不仅一兵未撤,反而增加兵力,将机械化部队第二大队从通州调到了丰台。

下午3时40分,河边下令第二大队到宛平东北角的沙岗接防,企图利用吉星文团和保安队换防的机会占领宛平城。这是日军第二次违反撤兵协议。

宛平由不足200人的保安队接防后,日军以为万事俱备,只待进城了。得意忘形的河边正三先是要求亲率幕僚“入城慰劳”,遭拒绝后,又派外交人员笠井顾问、广獭秘书和翻译爱泽等3人携带香槟酒前往宛平,故作庆贺和平之姿态。

笠井等离开宛平,王冷斋就接到情报,知道日军二三百人仍留在沙岗一带未撤去。这支日军正是依照河边的命令占据沙岗的第二大队。王冷斋将此情况报告北平说,日军确实未如约撤退,而且有调整部署、向前推进的样子。

秦德纯回答说:双方正在研究善后,果真他们背信毁约,明天正好在会上向日方提出质问。请加强城防守备。

此时,接防的保安队尚未及进晚餐。他们清晨从北平出发,根本没想到短短的15公里路程,会走上整整一天,因此没有准备行军烧饭。他们白天被日军阻挡在大井村,只好由北平保安队用汽车送去午餐。

进入宛平城后,由于忙着接防、布防,直到10日凌晨2时才开始进餐。

2时30分,日军第三次背约,突然开枪攻城,保安队急忙丢下饭碗应战。

9日傍晚,依照协议监视撤兵的委员开始返平。当日方人员中岛弟三郎中佐在城内匆匆欲行时,王冷斋对他说:你系监视撤兵委员,现在发觉日兵并未撤尽,你应负责。中岛无法诿卸,只好答应留在城内。

日军开始攻城后,王冷斋要求中岛与日军旅团司令部联系。日军见自己的监视撤兵委员仍在城内,只好诡称:“实系双方哨兵因误会开枪,日军绝无攻城企图”,停止了射击。日本侵略者一计不成,又准备玩弄另一诡计。

天亮以后,人们看见在沙岗下,日军仍旧搭着四五座帐篷,士兵们忙着架设电话线,沙岗上的日军正在架设炮位,炮口齐指宛平城。铁道旁、涵洞口都有日军在盘问行人。日军非但无撤兵的行动,反而加紧了作战准备。清晨,王冷斋和中岛同车赴北平参加谈判,路过铁路桥涵洞附近,看见日军士兵数人持枪作射击姿势,经过中岛解释才得以通过。

10日上午,秦德纯、冯治安、王冷斋、何基沣等,应日本人的提议,和日方代表樱井、中岛、笠井、斋藤一起召开联席会议。由于松井、今井等均未出席,日方出席会议的4个人中,没有一个人能代表日本军部,显然,日方企图搞无理纠缠,借此拖延时间。

会上,樱井公然提出:“要求中方撤换有关军政指挥官,并向日方赔礼道歉。”

何基沣一听,勃然大怒,指斥说:“这次卢沟桥事件完全是日本有预谋、有计划的侵略行动,是日方集结军队向宛平首先开火,明明是侵略行为,应向我方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侵略,否则就消灭你们!”说罢,拔出小手枪,“啪”的一声放在桌上。

樱井等人吓了一跳,面面相觑,不敢答话。冯治安看着日方代表,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王冷斋接着声明:“我方已遵照停战条款实行撤兵,但日军在铁路桥涵洞、沙岗等部队尚未撤尽,而且昨天夜间又向宛平城袭击,日军此等行为显系破坏停战协定,应即迅速撤退方能保持和平,否则一切后果均当由日方负责。”

斋藤狡辩说:“日本未撤尽的原故,是因为有阵亡日兵尸骸数具尚未觅得,留下这些少数部队以便搜索。”

“搜索尸骸无须这么多兵士,而且也不必携带机关枪。”王冷斋驳斥说。

“因恐受你方袭击,不得不多留部队以资警戒。”斋藤继续诡辩。“如果真为搜索尸骸,我方可以协同办理。”王冷斋又提议,“双方各派委员若干人,组织徒手搜索队向战地各处搜索。”日方代表理屈词穷,不得不表示赞成此议。于是双方开始商议徒手搜索的具体方案。忽然,日方代表樱井等4人,一齐离席到外面打电话,等了很久不见返回。中方代表到外面一查,才知道他们竟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了!

这时,各方报告接踵而至:日军已由天津、通州、古北口、榆关等处,带着火炮、坦克等武器向卢沟桥开来,关外,尚有日军11列火车正向关内开来,其中2列已抵达天津;下午3时,大批日军占领小井村、大井村、五里店,割断电线,检查行人,截断了平卢公路交通;日本国内也正紧张地调兵遣将。这一切都预示着七七事变这一局部冲突,正在向全面战争演变。

这是9日停战协议达成后30个小时内,日军第四次破坏协议,违信背约。至此,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已暴露无遗,他们玩弄一连串的阴谋诡计,达到了缓兵的目的。而冀察政府一味相信和谈,结果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最终一败而不可收拾。

何基沣旅长见日方代表踪迹俱无,又想起昨天晚上军部“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愤愤地说:“对付他们只有像夺铁路桥和龙王庙战役那样,狠狠地揍他们,叫他们知道厉害才行。谈判必然是吃亏上当!”

何基沣的愤恨和不快是有原故的。9日,二十九军官兵的抗日情绪非常高涨。一一○旅旅长何基沣请示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准备于7月10日夜间袭击丰台日军。经冯师长同意,决定乘敌人大部兵力尚未开到的时候,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全歼丰台日军。9日、10日两天,为加强卢沟桥一带的兵力,原驻保定的陈春荣旅一团、东北军五十三军万福麟部的骑兵团及钢甲车两列已开到长辛店一带,使战斗力更加强大,全歼丰台日军一事是稳操胜券的。

但是,9日晚7时左右,张自忠打电话到前线指挥部,向何基沣询问战事情况后,不同意袭击日军,他说:“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如果打起来,有两方面高兴:一方面是共产党,符合了他们的抗日主张;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可以借抗战消灭我们。带兵不怕没有仗打,但是不要为个人去打仗。”

何基沣听了很生气地回答:“现在的情况,不是我们要打日本人,而是日本人要打我们。”

张自忠感到何基沣意志很坚决,不易说服。自己又只是三十八师师长,不是何基沣的直接长官,不好下命令。于是便通过军部给何基沣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严令。从此,卢沟桥的战事完全陷于被动局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