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49560900000090

第90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5)

【阿多诺】

泰奥德·阿多诺,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阿多诺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否定的辩证法》《音乐社会学导论》《美学理论》等。

否定辩证法

阿多诺对从黑格尔到卢卡契所强调的总体性和同一性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的审视,认为总体是虚假的、抽象的社会存在的幻影,是强制把社会现实中无法统一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一体化、整体化,硬要求把不可调和的种种现实矛盾实现统一。黑格尔、卢卡契等人对整体性、总体性、同一性的维护,实际上是对侵犯、消灭差异性、个体性、非同一性的那种强制性社会结构的维护,所以,针对黑格尔的命题“整体是真实的”,指出了“整体是虚假的”反叛性口号,目的在于摧毁强加在客观社会之上的总体性囚牢,以调动具有差异性的千万个体来反抗和否定社会的整体性压抑。他认为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比地狱更坏,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压制的时代,社会强制地消除了人们的个体性与差别性,人从劳动到需要、享受乃至思维,都被现代工业文明整体划一了,人被降低为单纯的原子,使人日趋非人化了。否定辩证法就是如实地揭露现实的人的异化,通过批判、否定现实的总体性,捍卫、争取个体性与非同一性,来拯救人性,消解绝望。

艺术的否定性本质

阿多诺的艺术否定观是建立在他的否定辩证法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的认识,否定性成为艺术(主要指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

1.阿多诺把艺术看成完全不同于现实的、非实存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幻象(不是把艺术形象等同于现实的欺骗性“幻想”),认为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是那种尚不存在的东西,是对现实中尚未存在之物的先期把握。这种经验现实中所无的幻象是一个疏离、相异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它用易逝、谣言和表现性的虚构形象来批判、否定现实的虚假同一的假象,于是,幻象蔑视着现实的统治原则,即专制的总体性、同一性原则,最终达到对既存经验现实的否定,换言之,艺术就是达到社会的社会性逆反现象。在此意义上,阿多诺称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反题”。

2.阿多诺认为,与对现实的异化和非同一性的否定相适应,现代艺术采取分解、零散化的形式原则,因为只有在解体的状态下,客观世界和艺术的形式法则才是可比拟的。艺术应打破传统艺术追求完美性、整体性的幻想,用不完美性、不和谐性、零散性和破碎性的外观来实现其否定现实的本性。这样,艺术的否定性就牺牲了对完美的感性外观的追求,艺术作品把魅力置于其外而走向异样事物(否定现实),艺术作品被塑造得越深刻,它也就否定了人为设置的外观而越难被人们理解。正是这种对美的外观的抛弃,形成了现代艺术“费解”这种区别于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

3.阿多诺提出了“反艺术”的概念。认为现代艺术对美的感性外观的否定是艺术走向衰亡的重要标志。此时,艺术已不再是艺术了,它面临着这个辩证法的挑战,展示出反艺术的美学概念。当然,反艺术并非真正消灭艺术,而是放弃艺术外观美的同时抗议了滋生伪艺术的异化现实,这是一种否定的艺术,艺术作品只有通过确定的否定性的中介才是正确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就在灭亡,通过否定、消解自身的外观而赋予艺术以新的生命。艺术的否定性本质的上述两层含义统一于对异化现实彻底否定的审美乌托邦中:“这种现实的过剩是现实的取消。通过灭绝主体,现实成为无生命的了。这里的转换就是反艺术中的审美瞬间。”而这种瞬间指向未来的政治变革与和谐,否定性是忠实于乌托邦的,它在自身中包容了隐秘的和谐。阿多诺强调真正的审美乌托邦唯有在纯粹否定性中方可获得,一旦落入肯定性中就会堕落为欺骗的幻想。总之,“反艺术”正是通过“消灭”艺术美的外观而使艺术解体,又恰恰在艺术的解体中拯救了艺术。

艺术功能论

从上述艺术本质出发,阿多诺提出了他独特的艺术批判和拯救功能之说。

他认为现代艺术的本质既然是其否定性,那么,其主要功能就是社会批判。他指出,艺术通过追求尚未存在的东西而与既存社会分离、决裂,换言之,“艺术通过其单纯的此在批判了社会”,这里的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工业文明、异化现实和野蛮制度。他把批判的锋芒牢牢对准资本主义异化带来的不幸与灾难,指出艺术作品的社会批判领域就是产生不幸的领域。他以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快乐的日子》《终局》等一系列荒诞剧为例进行剖析,指出这些戏剧中的荒诞不是意义的缺失,而是通过戏拟性的讽喻,把意义放在历史上揭示其虚无性,这正是作品对异化的现代社会的无意义性的深刻批判,所以这种无意义可以成为审美内容和决定性的审美形式。

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拯救功能。拯救功能是批判功能的深化与延伸,批判的目的在于拯救。阿多诺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压抑人,造成人性分裂、异化的社会,人只是非人化和幻想性意识形态。面对这样一个走向野蛮和虚无的社会,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性的补偿来消除绝望,拯救心灵。具有否定性和批判功能的现代艺术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因而获得了拯救人性、拯救现实的功能。艺术能把人们在现实中所丧失的希望,所异化了的人性,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此意义上,艺术就是对被挤掉了的幸福的展示。这样,艺术就补偿性地拯救了人曾真正地、并与具体存在不可分地感受过的东西,拯救了被理智逐出具体存在的东西。

阿多诺所阐述的艺术批判与拯救功能都只是在意识、精神领域的层次上,不具备实践性。他认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已不可能再产生像19世纪下半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革命实践的主体了。因此,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只能采取意识革命和精神批判的形式,艺术对社会的批判就是认识的批判和批判的认识。阿多诺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这种拯救只局限于精神领域,这使他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从精神到精神的唯心史观和审美乌托邦。

文化工业理论

在否定辩证法的基础上,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提出了批判观点。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在大众传媒和日益精巧的技术效应的配合下,大事张扬戴有虚假光环的总体化整合观念。一方面极力掩盖严重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主客体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大批量生产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将情感纳入统一的模式,纳入巧妙包装的意识形态。使人的个性无条件地淹没在平面化的生活方式、时尚化的消费行为和肤浅化的审美趣味之中。文化工业是一场骗局,是一个虚伪的承诺,是一副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假的快乐图画。文化工业用虚假的快乐骗走了、偷换了人们从事更有价值活动的潜能。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地位越是巩固,它就越能概括消费者的需求,文化工业生产、掌握、约束,甚至调节文娱消遣作品,因此为文化进步广开门路。但是商业与娱乐活动原本的密切关系,就表明了娱乐活动本身的意义,是为社会进行辩护。欢乐意味着满意。但是因为这些娱乐消遣作品充斥了整个社会过程,消费者已经变得愚昧无知,从一开始就顺从地放弃对一切作品(包括极无意义的作品)的苛求,按照它们的限制来反思整体,这种盲目的心满意足才会出现。享乐意味着全身心的放松,头脑中什么也不思念,忘记了以权谋私的痛苦和忧伤。这种享乐是以无能为力为基础的,实际上,享乐是一种逃避。但是不像人们所主张的逃避恶劣的现实,而是逃避对恶劣现实进行反抗。娱乐的消遣作品所许诺的解放,是摆脱思想的解放,而不是摆脱消极东西的解放。

【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论解放》《反革命与造反》《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审美之维》等。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艺术)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社会批判论

马尔库塞的文艺思想,是以其人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哲学为理论基础的。这种社会批判哲学立足于人的普遍人性结构,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病态,全在于它压抑、扭曲了人的本性,造成了人性的异化。

首先,他批判资本主义的“消费控制”把人变为“单维人”。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推行的强制性消费,把本不属人的本性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无限度地刺激起来,使人把这种虚假的需求当作真正的需求而无止境地追逐。这造成个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成为物质的附庸而日趋单维化、畸形化,完全为商品拜物教所支配。因此,人与产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了、异化了:不是产品为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相反,是人为了使产品能被消费而存在。这就是晚期资本主义对人的消费控制。

其次,他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的“爱欲”本性的压抑。他认为劳动为大规模地发泄爱欲提供了机会,但现代工业社会的高度自动化、高科技水平和精细分工,使人的劳动越来越单调、单一、机械,日益沦为工具的某个部分,把人的存在分裂成片面的机能,这样,劳动从作为人的爱欲本质的实现,蜕变为对爱欲的压抑,劳动的这种非爱欲化即非人化,是对人的本质的摧残。

再次,他批判资本主义滋长了“攻击性”罪恶。他吸收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生本能(爱欲)与死本能(攻击本能)此消彼长而总能量不变的观点,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由于压抑了爱欲,必然有利于人的攻击本能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攻击性社会,一切侵略、恐怖、迫害、战争都源出于此。人的攻击性原是本能结构之一,它并无固定目标,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却利用与操纵了人的攻击本能,于是,攻击本能越充分发泄,其受控程度也越高。这种被暗中操纵的攻击本能的肆意发泄和无限扩张,是人性异化的另一表征,也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病灶之一。

最后,他对资本主义生态、自然危机也从人性异化角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活来源,也是人的想象、美感与和谐观念的源泉,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保证人性的完满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却为满足片面的物质享受无限制地剥夺、破坏、污染自然,结果切断了人与自然沟通的纽带,反过来自然要压迫、报复人,原本是人性得以实现的天然空间,而今却成为奴役人性的地域。

艺术革命论

马尔库塞的文艺思想与其社会批判论密切相关,他着重从艺术与革命、政治的关系来探讨艺术的本质。

1.他认为艺术创造了与既存现实相异的另一种现实,另一个真实,一个属于未来或理想的不存在的世界,因而具有一种“否定的”总体性,这种对现实的否定性是一种美学上永恒的想象的革命。

2.他批评前苏联美学界贬低人的主体性的机械论倾向,强调“革命的主要前提,即对于根本变革的需求必须扎根在个人的主体性中,扎根在他们的智力和热情中,他们的倾向和目标中”,认为在文化艺术中,主体性“已经变成一种政治力量,用以抗衡侵略性和剥削性的社会化”。因此,很可以作为堡垒来反抗支配人生一切方面的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敌对力量。

3.他认为艺术可以创造一个现实中没有的“虚构世界”来疏离、超越既定现实,而艺术一旦“超越直接的现实,就打破了既成社会关系的物化的客观性,展开了经验的一个新方面:反抗的主体性的再生”。在此意义上,艺术就是反抗。

据此,马尔库塞赋予艺术和审美以一种政治性的革命或造反功能。他认为艺术作品按照它整个的结构来看,就是造反,想和它所描述的世界调和是不可能的;艺术用被压迫者的语言来抗议和拒绝现实社会,如黑人文学特别是黑人抒情诗称得上是完全革命的;它们赋予一种全面的造反以用美学形式表现出来的声音。由于艺术创造出与既存现实相反、为现实所不容的另一种现实,因而遭现存秩序的拒斥,但通过审美,艺术却活在他们反对现存的秩序和现实的造反之中。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尔库塞指出,革命构成了艺术的实质,艺术的人物是永恒的美学的颠覆,艺术在今天反对现存社会的政治斗争中是一种武器,是阶级斗争的必不可少的武器。而且,越到晚年,他越把艺术和审美之维看成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一维,艺术的革命、造反功能甚至成为他晚年理论研究的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