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49562800000058

第58章 参考文献(2)

二、中文期刊论文

[1]理查德·布朗加特等:《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与教育》(上),莫东江译,《青年研究》1998年第1期。

[2]柴宝勇:《论政党认同与政党领袖的关系》,《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3]陈力丹:《引导舆论的基本方式——说服新闻业务研究》,《新闻知识》1997年第9期。

[4]陈多友、[日]小森阳一:《大众媒体墙与心脑控制》,《开放时代》2007年第5期。

[5]初广志、谢莹莹:《电视政治广告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奥巴马竞选总统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4期。

[6]褚万宗:《新闻与宣传的联系及区别》,《新闻三味》2006年第7期。

[7]段鹏:《政治新闻的控制与沟通》,《现代传播》2010年第3期。

[8][德]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1964)》,汪晖译,《天涯》1997年第3期。

[9]胡亚云:《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0]胡范铸:《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中的语用学转向》,《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

[11]雷颐:《“万岁”故事》,《炎黄春秋》2008年第10期。

[12]李程:《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党报纸》,《国际新闻界》2009年6月上半月。

[13]李宏、刘佳:《传媒政治研究述评》,《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

[14]李宏:《传媒政治研究的几个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5]李蕉:《博客:收复公共失地》,《学术界》2007年第3期。

[16]李元书:《政治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

[17]李一:《说服的过程类型与技巧》,《党政论坛》1988年第2期。

[18]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19]林克勤:《西方报纸专栏的发展及现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20]凌云:《新闻发言人的说服技巧》,《新闻与写作》2008年3期。

[21]刘文科:《政治权力运作中的政治修辞——必要性、普遍性和功能分析评论推荐》,《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

[22]刘小燕:《政府形象传播的理论框架》,《现代传播》2005年第4期。

[23]刘小燕:《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6期。

[24]马敏:《政治象征:概念、结构和特征的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6期。

[25]毛锦钦:《领导者的形象特质及其塑造途径》,《新东方》2005年第10期。

[26]孟建、李晓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理论探析》,《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

[27]南峰:《试论新闻与宣传的主要区别》,《新闻知识》1993年11期。

[28]庞建荣、周流溪:《政治修辞中的闪避回答》,《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29]邱均平:《我国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图书馆杂志》2003年第4期。

[30]任一鸣:《电视媒介与政治行为》,《社会科学》1996年第8期。

[31]宋云伟:《大众传媒与美国政党政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4期。

[32]宋正伟、陈少华:《网络媒介的公共领域——由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谈起》,《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3]唐海江、吴高福:《西方政治媒体化评析》,《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

[34]汪晖、许燕:《“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汪晖教授访谈》,《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35]王嘉瑞、董原:《公共危机与政府形象的关联性》,《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36]王士俊:《政治新闻:涵义、类型及传播特点》,《黑河学刊》2001年第4期。

[37]王科、帅胤:《论政治宣传的平民化问题》,《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38]王绍光、潘毅、潘维等:《共和国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

[39]王世彤、肖雅楠:《突发事件中政府形象的变化分析》,《求索》2006年第6期。

[40]夏雨禾:《民主政治进程中报刊角色的演变》,《新闻知识》2009年第6期。

[41]杨保军:《简论政治对新闻的制导作用》,《理论视野》2008年第11期。

[42]杨阳:《极权政治的逻辑原点与价值基础》,《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43]余波:《网络社会中网络的政治功能以及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影响》,《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4]袁鹰:《我在头脑发热年代写发热文章》,《炎黄春秋》2008年第11期。

[45]叶维丽:《红色大院的女儿们》后语,《炎黄春秋》2008年第11期。

[46]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国际新世界》2003年第2期。

[47]展江:《新闻宣传异同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48]张浩、唐红洁:《论党的形象的内涵、表现与作用》,《理论探索》2007年第3期。

[49]张劲:《借鉴说服技巧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新闻世界》2009年第9期。

[50]张晓峰、荆学民:《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7期。

[51]钟飞:《说服艺术与媒体宣传》,《当代传播》2004年1月

[52]周荣方:《浅论政治性广告传播》,《东南传播》2008年第9期。

[53]朱泰:《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其重塑》,《行政论坛》2005年第1期。

[54]张晓峰:《晚年毛泽东失误的特点与原因的思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55]张晓峰、张放:《传播的正义——中国社会变革与传媒的发展》,《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6]栗贝阳:《西方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06年7月。

[57]赵月枝:《为什么我们今天对西方新闻客观性失望》,《新闻大学》2008年第2期。

[58]赵志立:《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的危机传播》,《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

[59]郑一卉:《我国政治传播研究百年回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0]钟虎妹:《从媒介机理来看新闻传媒影响力及影响力经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61]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3期。

三、外文文献

[1]G.A.Almoud.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Politics.in G.A.Almond&;J.S.Coleman eds.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Princeton:Prince2ton University Press,1960.

[2]Altschull,Heibert.Agents of Power: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in Human Affairs.New York&;London:Longman Press.1984.

[3]Bennett,Lance,W.News:The Politics of Illusion.New York:Longman Inc.,1983.

[4]Conley,Thomas M.Rhetoric in the European Tradi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5]Poul E.Corcoran.Policital Language and Rhetoric,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1979.

[6]Crowley,Sharon.Ancient Rhetorics for Contemporary Students.New York: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1994.

[7]Murray Edelman,Politics as Symbolic Action,Academic Press,1971.

[8]Murray Edelman,The Symbolic Uses of Politic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