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49568200000053

第53章 广播剧(11)

3.适当沉默引来回味无穷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物对话过程中的沉默如果运用得当,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电影理论家李·R.波布克认为,“最后一个声音元素是无声。如果用得巧妙,悄无声息可以比旌鼓齐鸣更有感染力。”贝拉·巴拉兹曾断言:“广播剧则根本不能让我们感到静的深沉程度,因为当我们的收音机里悄无声息时,我们既不能看到无声的动作,整个演出也就等于中止了。广播剧的唯一素材是声音,声音一旦消失,结果就不是静,而是什么也没有了。”众多运用甚至擅长以适当的沉默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真实情绪的广播剧作,都以有力的事实驳斥了巴拉兹的观点。不过,巴拉兹的观点也有可资借鉴的地方。那就是广播剧中的沉默要运用得恰当,而且不能时间过长,违背听众的听觉惯性。否则,人们不仅无法再继续欣赏剧情,而且还会误认为电台的播出出现了事故。

广播剧中适宜的声音“留白”,可以取得与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的韵味悠扬、通篇流畅且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宗白华也认为:“生动之气韵笼罩万物,而空灵无迹;故在画中为空虚与流动。中国画最重空白处。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添实,是海,是天空,却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

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声音的留白像中国画的布白一样,既简练、不饰雕琢,且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被戏剧家称道的“契诃夫式”的停顿,对于广播剧来说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在契诃夫早期的一个剧本《海鸥》中,这种“契诃夫式”的停顿运用得十分典型。下面是老医生多恩和爱慕女演员宁娜的特里勃列夫之间的一段对话:

特里:为什么是热那亚呢?

多恩:在那儿,街上人来人往的,真太妙啦。黄昏的时候,你从旅馆走了出来,整条街上的人挤得个水泄不通。你毫无目的地在人群里东倒西歪,游来游去;你和那些人生活在一块儿了,在心灵上已经和他们合而为一了,你几乎可以相信一种所谓世界的灵魂竟是可能的事情,正跟宁娜查列奇娜亚在您的剧本里所表演的一样。说起来,宁娜查列奇娜亚现在到底在哪儿?她过得还好吗?

特里:也许,还好吧。

多恩:我听说她过着一种很奇特的生活。到底是怎么回事?

特里:说来话长呢,大夫。

多恩:那就长话短说吧。

【停顿】

特里:她从家里逃出去,和特利哥林发生了关系。这您是知道的吧?

多恩:知道。

特里:她生了个孩子,孩子死了,特利哥林厌倦了她。以后,正和可以预料到的那样,他又跑到他的老关系那边去了。不过,说老实的,他从来也没有和他的老关系断绝过,可是,他这种没有性格的人,当然新旧关系都是不肯完全脱手的。就我所知道的揣想起来,宁娜的私生活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失败。

多恩:在舞台上呢?

特里:好像,更坏。她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歇暑地的剧场里初次登台,以后,就跑外省了。那些时,我一直都注意着她,她走到哪里,我也追到哪里。她多半演些大角色,可是,她演得很粗糙,没有味儿,尖着嗓子叫,动作也有些过火。她有时候叫一声倒叫得很够味儿,死也死得很有才气,可是,那不过是有时候罢了。

多恩:那么,她到底还有些才气?

特里:这倒很难说。大概是有的。我去看过她,可是她不愿意见我,旅馆里的佣人也不放我进她房里去。我了解她的心情,所以也没有坚持会见。

【停顿】

特里:我还能给您说些什么呢?后来,当我回家以后,我也接过她的几封信。信都写得很聪明、热情、有趣。她并没有诉苦,可是我却感觉到她是深深不幸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的神经是病态的、过度紧张的。她的想象好像也有点儿混乱了。她自己署名“海鸥”。在普希金的《美人鱼》里,那个磨坊主说他自己是只乌鸦,同样,宁娜在自己的信里也总说自己是只海鸥。她现在就在这儿。

多恩:什么?在这儿?

特里:在镇上,住在旅馆里。她已经在那旅馆里住过五天了。我去见过她,玛利亚伊里依尼奇娜也去过,可是她谁也不见。赛米扬赛米约诺维奇刚说,他昨天下午在离开这儿二俄里的田野里还看见她的。

多恩:是的,我是看见她的。她正朝那面走,往镇上去。我跟她打招呼,还问了她为什么不来看看我们。她说她要来的。

特里:她不会来的。

【停顿】

特里:她父亲和后娘已经不认她了。他们已经派了人到处守着,连屋子也不让她走近一步……大夫,做个哲学家,在纸上谈谈多么容易,在实际生活里可又是多么困难呀!

这三处停顿,以短暂的沉默获得了语言难以尽述的表达效果。一方面,它符合人物特里勃列夫的文人气质,话语含蓄而力求客观,虽然心中对宁娜有着强烈的感情,但是在向人介绍她时,却尽量掩盖着真实情感,尽量轻描淡写地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听众通过人物的短暂沉默,拥有了想象的丰富空间,可以悉心感觉和体会剧中人物没有用明确的言语表露出来的内心情感,仿佛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般贴近。

4.小小潜台词能述千言万语

对话中潜台词的巧妙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广播剧的人物语言应该在这方面好好修炼。前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为潜台词下过这样的定义:“就是角色明显的、内心感觉得到的‘人的精神生活’,它在台词字句底下不断地流动着,随时都在给予台词以根据,赋予台词以生命。”在广播剧中,潜台词是指某些人物的情感、想法不方便或是不能直接表露给对方,但是又难以在对方面前将其压抑在心中,因而只能采取真实意思与表面意思相含混的语言表达方式,顾此而言他,言在此而意在彼。虽然剧中的对方人物对这样的语言浑然不知其真正涵义之所在、之所指,但是,对于人物的倾诉对象和一直关注剧情发展的旁观者———听众来说,却是能够心知肚明的。简单说来,潜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但是却能够被明确感受到的人物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

以古典名著广播剧《陈妙常》为例,陈妙常在听了潘相公一曲《鸷朝飞》之后,几次三番想表明心迹,却又在潘相公的催促下碍于自己女儿家的颜面不能表露:潘必正:姑姐,姑姐怎么含笑不语?

陈妙常:啊?这、这曲子乃是《鸷朝飞》,是叹息孤身无妻的琴曲。潘相公正在年少,怎么弹这个?

潘必正:实不相瞒,学生潘必正实是未曾娶妻。

陈妙常:这……跟我什么相干。

潘必正:妙常姐姐,我没想到,在这幽静宝地遇到了姑姐这样的仙女。我……

陈妙常:潘相公!我心里……

潘必正:姑姐,你心里想的我全知道。快请……

陈妙常:啊,我、我想……

潘必正:姑姐,你怎么想的就怎么……

陈妙常:我想……哎呀,潘相公,我想天近午夜了,相公该回去了。

潘必正:妙常姐姐,我有句心里话……

陈妙常:潘相公!观中清规严谨,老观主不是一再说过吗?

潘必正:啊,是,是。那么,就告辞了。姑姐多多保重玉体。

该剧中运用潜台词更为成功的例子是潘必正被老观主(也是潘的姑妈)逼迫进京赶考,正发愁没机会与陈妙常道别,忽然瞥见陈妙常躲在钟楼之后,于是就假借与姑妈道别之名,实则与陈妙常道别。他的话吞吞吐吐,又常一语双关,虽然明着听话的姑妈觉得他语无伦次,但是暗里听话的心上人陈妙常却对此番真情深深明了。

潘必正:啊,姑妈,您在钟楼这儿停一下,让我给您行大礼拜别!

潘姑妈:哎呀,这又何必呢?不要这样多礼啦!

潘必正:不行,不行,姑妈您老人家在上,受我一拜!

潘姑妈:哎呀,看你这是……

潘必正:姑妈,侄儿就要走了,我有千言万语要对您讲……

潘姑妈:噢,有千言万语。

陈妙常:(独白)相公,我也有万语千言……

潘必正:姑妈催侄儿进京赴试,侄儿可不敢不从。只是和姑……

潘姑妈:啊?

潘必正:噢,和姑妈难舍难分。

潘姑妈:噢,难舍难分。

陈妙常:(独白)相公,你只管说话,眼睛别往我这钟楼上看哪!留神让老观主看出破绽。

潘必正:(独白)我此时心乱,不知该讲些什么。

潘必正:请您放心。您、我的恩情……

潘姑妈:啊?

潘必正:啊,不、不、不、不,您对我的恩情,我永世不忘。

潘姑妈:唉,侄儿,你说到哪儿去了。

陈妙常:(独白)我也忘不了你我海誓山盟。

潘必正:今后您万万珍重,将来我一定来接您!

潘姑妈:接我?

陈妙常:(独白)潘郎,将来是何时呢?

潘必正:倘若命运不济,不能再见姑……

潘姑妈:啊?

潘必正:啊,姑妈,我必、必以死相报!

潘姑妈:唉,侄儿,说的什么话,我不愿意听。

陈妙常:(独白)啊,潘郎,你万万不可这样,万万不可这样。

潘姑妈:啊,快走吧,船在江边等着你哪。

陈妙常:(独白)潘郎……

(二)独白和旁白

1.独白

黑格尔说:“真正的戏剧性在于由剧中人物自己说出在各种旨趣的斗争以及人物性格和情欲的分裂之中的心事话。”独白并不是广播剧这门艺术所独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它同样存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戏剧之中。例如,话剧《雷雨》第二幕中蘩漪的内心独白:“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独白都需要以受众认可的方式出现,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受众发自内心的信任。但是,独白只是一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段,它在真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独白才能在只依靠声音传播的广播剧中得到最充分、最淋漓尽致的发挥。广播剧是纯声音的艺术,它带给人们最多的想象空间,因此,独白这种表现形式在广播剧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在独白里,剧中人物在动作情节的特殊情况之下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对自己表白出来。所以,独白特别在下述情况中获得真正的戏剧地位:人物在内心里回顾此前已发生的那些事情,返躬内省,衡量自己和其他人物的差异和冲突或是自己的内心斗争,或是深思熟虑地决策,或是立即作出决定,采取下一个步骤。”黑格尔的这番话,道出了内心独白在戏剧中的地位和基本作用。

在广播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是指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活动借助有声语言的外化和表露。独白最主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帮助听众深刻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行动走向;二是推动剧情的发展。在内心独白运用得十分出色的前苏联广播剧《埋伏》中,通过耶里谢耶夫政委和法西斯走狗克留柯夫各自倾吐的内心独白,不仅使听众了解了他们各自的心之所想,要采取的下一步行动,而且,将听众仅从两人谈话中难以弄清楚的斯捷潘同志的有无问题、阻止中埋伏的暗号以及屋内有无敌人的情形都介绍得一清二楚。听众不自觉地被剧中人吸引着,同剧中人物一样感受着时间的煎熬,心理的紧张。

耶里谢耶夫:(独白)外面下着雪,白茫茫的一片。情况很不妙,十分糟糕。我现在好比那钓钩上的诱饵,房子肯定被包围了,门厅里还有两个盖世太保。哎呀,尼古拉,尼古拉,为什么你临死还要说话呢?林子里还有一部电台,看来,他们不久前开始注意了。可在城里,我只和报务员联系,他们的情报到此也就断了线了。啊,但愿他们的情报到我身上就断了线。斯捷潘,他今天确实到这儿来。难道彻底失败了?多么可怕的失败呀,几个月的辛苦将要毁于一旦。我怎么能让他们……啊,雪下得真大。总共只有三步远,离窗户才三步远。只要窗帘一拉上,就是不能进屋的暗号,可是怎么才能拉上呢?怎么才能做到呢?唉,束手无策,真烦人哪。(正点钟鸣声)他一小时后到,一小时,我还有一小时。

克留柯夫:(独白)他不说话,他在磨时间。他磨时间干吗?可也是啊,报务员说的没准儿真是胡话,没准儿根本就没有什么斯捷潘同志。要是这样,布洛赫上校是饶不了我的。不对,报务员说的不是胡话。哼哼,不能怀疑,所以耶里谢耶夫政委才这么镇静。哼,他镇静得过分了,他正在思索。

克留柯夫:哎,我说谢尔盖彼得洛维奇,给您再斟点儿茶吗?

耶里谢耶夫:斟吧。

克留柯夫:我自己也斟点儿。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