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迁入地看,劳务移民后,移民的金融资本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生产性收入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出务工收入(务工收入有可能多于或少于过去的总收入,但一旦失业,务工收入将为零);转移性收入也将随着农业生产的退出而消失;另外,由于缺乏抵押物和联户担保的基础,移民们在搬迁后也很难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此,劳务移民们在搬迁后可能的金融资本只有其外出务工收入及其储蓄,这将使得其收入结构相对比较脆弱。而从移民支出情况看,移民们在迁入区将面临着支出大幅度增加的状况:例如过去家庭食品消费如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等主要依靠自己生产,而现在基本上依靠市场外购;加上移民们搬进楼房后,取暖费、电费、水费、物业费、垃圾处理费、餐饮等项目支出导致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可能导致其金融资本的减少。
3.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
从迁出地看,由于迁出区多属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运行成本较高的农区,物质资本的存量较少,从这样的地区迁出,理论上可以实现脱贫目标。
从迁入地看,移民们迁入的多为城市、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具备务工的基本条件;移民们在政府的帮助下与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基本上可以保障移民的生计。除此之外,政府还免费为每户移民建设周转房一套,户均40平米,由移民租住(无产权)。但40平米的住房扣除公摊面积后,实际住宅面积仅为35平米左右,很难满足移民的正常需要(如果一个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妇带两个孩子,这个房间布局很难满足移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在目前房价水平下,移民如果想通过自购住房以改善居住环境的话,难度非常大。住房面积偏小可能会影响移民的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保健等方式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的总和。人力资本决定着移民个体使用其他生计资本的能力和水平,是其他四种生计资本相互转化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劳务移民中人力资本的存量和增量尤为重要,而这也恰恰是劳务移民最薄弱的环节所在。
从迁出地看:据统计,到2010年,宁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由于移民本身都是贫困人口,其人力资本的存量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由于受教育水平较低,他们的劳动能力大大低于川区和其他发达地区,也无法实现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相互替代,导致贫困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从迁入地看:“十二五”期间,宁夏南部山区拟搬迁的35万人口中人力资本较高的人口可能选择劳务移民。他们在迁入地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即使这些移民具备宁夏平均受教育水,即8年,而一个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2年,两者的差距为4年,也就是说,一个移民工大约至少要再接受4年的教育培训,其就业能力才可以等同于一个城市劳动者。在目前城镇就业不足、大中专毕业生大量滞留城市的背景下,移民工可能会由于其自身人力资本的短缺而失去竞争优势。即使在政府的安排下,移民们在搬迁初期找到了工作,在市场竞争企业自负盈亏的情况下,移民们也很容易遭受失业的冲击,而这些移民一旦失业,由于自身素质的问题,他们重新就业的难度也比较大。
5.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主体(包括个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其表现形式有社会网络、规范、信任、权威、行动的共识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移民搬迁是对现有社会资本的一种中断,短期内将造成迁入地社会资本的短缺。
从迁出地看: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劳动,人们之间形成了比较深厚的社会资本,表现为密切的人际往来、村里较为一致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一些大姓占主导的村里尤为明显)、个别有权威的村民传统等。劳务移民安置方式将彻底打破村庄内部现有的社会资本。
从迁入地看:劳务移民是在现有的35万贫困人口中由其自愿选择的一种移民方式,只有那些对外交流较多的、能力较强的农民才比较可能选择这种方式。因此,过去的姻亲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将被完全打破,现有的社会资本将面临重构,短期内劳务移民们将面对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双重困难。
四、“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方式下移民可持续生计保障机制与政策建议
以上我们分析了劳务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生计可能产生的影响。从短期看,劳务移民的生计资本水平将有所提高,但由于其本身是贫困人口,因而其生计水平提高的幅度有限。从长期看,劳务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还需要政府从两个方面大力扶持:一是移民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另一个是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生态移民无土安置”方式下移民可持续生计保障机制的构建
1.构建劳务移民就业服务体系,提升移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提高其收入水平
劳务移民首先是贫困人口,因此,移民搬迁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在政府的安排下,这些移民可以在前期进入所在地的产业园、产业基地就业,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要自负盈亏,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可以满足政府要求安排移民就业,而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情况下,移民由于自身素质低于城镇居民将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因此,构建移民就业服务体系,加大移民培训力度和时间跨度,才有可能有效地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1)扶持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通过对国情和宁夏区情的调查,从顶层设计宁夏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区域布局分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搬迁具备迁入地区产业发展要求的移民,从而提高劳务移民与地区产业的对接的可能性。
(2)加大劳务移民培训力度,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
由于移民本身在普通教育方面与城镇居民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劳务移民搬迁后面临着较重的培训任务,这是移民能否与迁入地企业成功对接的关键。由于移民多属成人(成人的在职培训不同于学生在校培训),因而对移民培训应从企业和市场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培训内容也应常培常新,从根本上提高劳务移民的劳动和竞争能力。一些有益的经验是: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确定培训项目,对劳务移民实行“菜单式”和“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以竞争定培训机构(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向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培训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移民,政府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
(3)鼓励移民自主创业。
破除移民“等、靠、要”的思想,从能力上提升移民的素质,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对一些人力资本较高、能力较强的移民,应在信息提供、政策审批、降低就业门槛等方面为其提供方便,鼓励其自主创业。只有树立了自力更生的信念,移民才能在遇到失业等困难的时候积极想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保证其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移民迁入地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个地区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政府应创新社区管理方式、重建移民社区社会资本,为移民在迁入地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