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经济文化机遇
2010年,宁夏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阿经贸论坛,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更为宁夏在穆斯林产品话语权的取得奠定了基础。发展与穆斯林国家的政治友好和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为红寺堡这一回族聚居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宁夏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沿黄城市带作为今年以来的又一重点发展区域使得一大批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不断崛起,为生态移民的顺利进行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历史发展机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先后实施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异地扶贫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移民,因此积累了大量有关移民的宝贵经验。无论是从组织领导、搬迁方式、资金筹集、项目管理还是后续产业发展规划都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期间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例如节水方式和灌溉方式,这些经验都为生态移民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红寺堡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针对以上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结果,总结得出制约该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分别是经济发展要素、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基础、竞争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
1.要素条件的制约因素
(1)人力资本缺乏
从上面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中人力资源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是制约该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构成经济发展的四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因此人力资本的缺乏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人力资本不仅指数量要多还指质量要高,红寺堡区的人力资源虽然在数量上并不缺乏,但在质量上却相当缺乏,这主要是因为该区主要是农民的聚居地,受教育程度较低,且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因此,要突破人力资本对产业发展的限制,就必须提高该区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2)良性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缺乏
红寺堡处于干旱半干旱风沙带,干旱少雨是气候常态,年降水量少但蒸发量却大,水资源十分短缺,尽管已经建成了蓄水库,但是生产用水几乎都依赖扬黄灌溉,而且多级扬水使得水资源成本极高。根据王志清和戴映辉的分析,红寺堡的供水不能满足需水要求,供水量已不能承载二、三期生态移民工程29。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严重。灌区表土中沙土和风沙土的面积大,占到灌区土壤总面积的41.4%,且这部分沙化的土壤有机含量低,表土有机质含量为1-3g/k。盐渍化严重,红寺堡的盐渍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0.56%到增加到2005年的26.45%。这些自然因素使得该区的第一产业只能发展一些林业,如枸杞、红枣、葡萄等,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
(3)资金不足
虽然红寺堡区开拓了筹资资金的五种渠道,但是除财政拨款外,其他渠道所起的作用不大。截至2011年底,自治区财政下拨工程款只占总投资的21%。招标价与批复的差额造成工程建设缺口资金2518.62万元(其中移民住房缺口1247.4万元,围墙缺口813.22万元,设施农业缺口308万元,土地平整缺口150万元),这就造成了该区产业发展资金的严重不足,从而严重阻碍了该区产业发展,因此,要使产业快速发展,就必须解决缺乏资金的现实。
(4)技术水平发展滞后、技术人员储备不足
技术水平与技术人员储备是影响一国或一地区产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先进的技术与充足技术人员储备会促进一国或一地区产业快速发展。因为先进的技术与充足的人员会提高某产业的生产率,从而降低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得该产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另外,先进的技术还会促进某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使得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反地,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不足的人员储备会制约产业的发展。从上面的环境分来看,红寺堡区技术水平落后,人员储备也不足,这会严重阻碍该区的产业发展。
2.需求市场的制约因素
从环境分析来看,需求市场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市场规模和销售范围小。产品销售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上门”买卖方式,没有相对固定的采购商和销售团队,产品大多数在区内周边市县进行销售,区外贸易一般只涉及到葡萄、甘草以及枸杞产业,产业种类较少,且以西安和内蒙古市场为主,辐射范围小。虽然由于交通便利,红寺堡区依托盐兴公路、滚新公路,分别引资建成罗山商城、清真牛羊肉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红寺堡区综合市场,基本形成沿路“两大商贸经济带”。但是,这些市场由于季节性较强,且本身产业规模不大,导致市场规模较小。
需求市场的另一个制约因素是产品缺乏对外宣传。产品的宣传直接关系的企业的营利能力,从而影响产业的发展。搞好产品的宣传,会提升产品知名度,促进产品销量,是企业利润得以实现,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与农户的访谈中了解到外地采购商对红寺堡知之甚少,导致外地客商来红寺堡的数量极其少,有些村几乎没有,大多数农产品在区内和吴忠市场上销售。从银川到红寺堡的高速路两旁广告牌也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吴忠、青铜峡的广告牌数量较多,且突出显示当地的主要产业,比如青铜峡的葡萄,而没有对红寺堡区特色产业的宣传。
3.产业基础的制约因素
红寺堡区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这体现在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还未建立全面的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以及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数量少,且带动能力不足。第一产业在一国或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但却不应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因为第一产业主要解决的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而人类的需求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第二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而第一产业只需要保持稳定,因此,以第一产业的某些产业作为一地区的主导产业,会限制该地区的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应该选择产业关联度高且对其他产业有带动作用的产业,这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的某些产业,比如建筑业。红寺堡区的主导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的某些产业,比如清真牛羊肉、葡萄、红枣等产业,这些产业虽然与农户的收入直接相关,但是这些产业无法解决农闲时的劳动力,另外,这些产业除进行农产品加工外,无法延伸产业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红寺堡区的龙头企业数量少且带动能力不足,该地区的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尽管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弘德工业园区的投资建设,使得该类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数量依然不多,截止目前只有8家,产业规模较小,原材料以零散采购为主,农户承担着全部的市场风险,两者之间没有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产业链短,对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红寺堡区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根据红寺堡的具体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第二章的结合文献综述,论文选择使用战略分析的方法对红寺堡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一)产业发展战略分析方法
1.确定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
通过实地调研与专家访谈等方法确定影响产业发展可能的所有因素集,然后运用德尔菲法(或其他方法)聘请相关专家对上述因素集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得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四个维度进行划分,分别为优劣势因素集和机会、威胁因素集。
对这四个因素的划分标准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Kotler(1988)的方法,他认为应该根据内部因素的吸引力及其成功的概率来划分机会,根据外部因素的严重性及其概率来划分威胁;根据内部因素的实际水平和重要性来划分优势和劣势。这种分析方法由于划分标准不一致,结果区分不明确。另外一种为比较简单易行的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或头脑风暴法)。王秉安和甘健胜(1995)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机会和威胁是一个正在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他们对系统的影响取决于对其估计的发生强度和发生概率,优势和劣势是系统已经具备的现实存在,它们对系统的影响取决于对其估计的发生强度和重要性。论文采用的是后一种分析方法。
2.各个因素影响力大小的计算(力度的计算)
根据王秉安等人的理论,基于专家对SWOT因素集筛选和打分的结果,利用下面的公式可以得到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将其定义为各个维度上的力度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机会/威胁的力度=估计发生强度×估计发生概率公式1
优势/劣势的力度=估计发生强度×估计重要性公式2
然后根据各个因素的力度计算结果再计算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总威胁力度(T)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S=(i=1,2,3……ns)公式3
W=(j=1,2,2……nw)公式4
O=(k=1,2,3,……no)公式5
T=(l=1,2,3……nt)公式6
3.根据各因素影响力构筑战略四边形
以总优势(S)、总劣势(W)、总机会(O)、总威胁(T)力度值作为四个半维度的坐标值,构成四半维坐标系。
4.计算战略向量(θ,ρ)
四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用战略四边形的重心来确定,重心坐标为P(x,y)=(,),以重心坐标为圆心存在一系列的同心圆,这一系列同心圆又被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对应不同的战略类型。为了更加准确的识别战略类型的具体方位,引入战略方位角变量θ,tagθ=y/x。
确定了战略方位还需要确定在这个方位上的战略强度的大小。战略强度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考虑,正向的战略强度U=O (机会)×S (优势)和负向的战略强度(V)=T (威胁)×W (劣势)。引入战略强度变量ρ=U/U+V。ρ一般以0.5为临界点,当大于临界值时采取开拓型战略,小于临界值时采取保守型战略。
5.战略选择
SWOT战略选择的最终结果为:以θ为方位角,以ρ为战略向量(即选择的半径),坐标为(θ,ρ)的战略判断模型。
(二)红寺堡区产业发展战略实证分析
1.红寺堡区产业发展战略因素分析
发展战略分析首先需要进行定性分析,确定SWOT分析矩阵。论文通过对红寺堡区产业发展的竞争环境的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得到红寺堡区产业发展的SWOT要素集。
2.战略四边形的建立
第一,设计专家打分表。根据王秉安的战略分析模型,将专家评估表分为9个等级,分别为-4,-3,-2,-1,0,1,2,3,4,其中,正值表示优势和机会,负值表示劣势和威胁,0≤重要性≤1,优势和机会对应的因素影响力越大,正值的分值越高,劣势和威胁因素影响力越大,负值的绝对值分值也越大(即分值越低)。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概率表示,共分为10个等级,分别为:10%-100%,该数值越大表示越重要,反之亦然。
第二,选择专家,进行打分。论文研究的是生态移民区的产业发展问题,因此在对评估专家进行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生态移民尤其是红寺堡区的实际情况比较熟悉。按照这样的原则,本研究共选取了15名专家,包括学者教授6人,相关政府专家5人,当地农民4人。
根据专家的打分,假设各个专家的权重相等,计算出估计强度的平均值以及估计重要性的平均值。在此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再计算总优势(S)、总劣势(W)、总机会(O)、总威胁(T)的力度。
第三,战略矩阵的计算。以S、W、O、T为坐标系的四个半轴,构建四半维坐标系。
3.战略向量(θ,ρ)的计算
第一,战略方位角θ。由于tagθ=y/x,0<;θ<;2π,根据θ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我们要选择的战略类型。
tagθ=y/x=0.194/0.289=0.671
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出θ的值为:33.86°
第二,战略强度系数ρ。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战略的两个强度,正强度和负强度,我们引入U(表示正强度)和V(表示负强度)两个变量。U是指优势和机会共同作用的结果,V是指劣势和威胁共同作用的结果,ρ代表战略强度。
U=O×S 公式7
V=T×W 公式8
ρ=U/U+V 公式9
用公式表示并进行计算,结果分别为:U=O×S=2.674×2.621=7.01,
V=T×W=(-1.846)×(-1.518)=2.8,ρ=U/U+V=7.01/9.81=0.714。
4.战略地位的判定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到红寺堡区产业发展在战略类型和战略强度系数中的发展战略定位为A点(0.59,0.714)。
(三)红寺堡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根据论文前面建立的SWOT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红寺堡区产业发展的战略类型方位为θ=33.86°,处在[0,]区域,位于开拓型战略区域中,应该采取实力型战略,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另外,加之战略强度ρ=0.714>;0.5,因此红寺堡区产业发展应该采取积极开拓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