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本关于《努力周报》研究的小书,今天终于在键盘上敲出了最后一个句号。算起来,距离上次的《〈独立评论〉研究》的完稿,刚好整整两年的时间。在两年里写出一本不算厚的小册子,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回首往事,这两年的时光里有充实也有悲怆。
在这两年中,这本书的写作在我的心上一直具有特别的分量,特别是今年第一学期原本的教学任务因培养方案调整,改到别的时间,我难得地拥有了无须承担教学工作的一个完整学期,可以支配相对较多的写作时间。若不是这样的话,这本书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
两年中,我的教学依然是重头戏,本科生的课,研究生的课,有的学期一起压下来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在2008、2009年两个学年度均获得学校的教学优秀奖,这两个年度我指导的两名本科生还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奖。
2008年底,借着去上海开会的机会,我去看望我的导师夏东元先生。先生在丽娃河畔他寓所的门口迎接我,随后坐在他家的沙发上,我又一次聆听他的教诲。先生已经90高龄了,但身板硬朗,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健。他告诉我他依然还在进行学术研究,每天都坚持写作。他还记得我家里的一些情况,并亲切地向我询问。此后我研究《努力周报》,同先生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
去年的初冬,我奉学校的差遣,和几位同仁去英国、爱尔兰的三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我曾经有幸在1995年春天的时候到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做过一段时间的访问学者,转眼15年了,第二次跨出国门,对异国他乡还抱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令人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我泛舟康河,摭拾柳叶,诗创作的灵感真的像泉水般涌动。十天的行程中,我写下了九首诗,也算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的一个不小的高峰。今年我的研究生毕业离校,我把其中的一首《康河的波》配上我拍摄的康河风景赠送他们留念。我的诗《十渡的早晨》获北京市写作学会写作杯赛等奖。今年我的诗《幸福是……》发表于《人民政协报》,《月光》和《康河的波》分别为两本大学语文教材作为范文收录采用。
但去年的6月15日,我遭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悲痛,我失去了最亲的亲人——母亲!母亲马荣芝,享年93岁,无疾而终,在她居住的大院里算少数几位高寿者之一了。原本我想在那个暑假回家乡陪她多待些日子,到市场买菜,去树下纳凉,海阔天空地聊家常、谈往事……可一切都永远地成为不可能了。
那些日子我只想着把母亲一生对我们的爱尽可能多地再现给世人,我在个人博客连续发表了十余篇悼念母亲的诗文。我曾一度感到人生无常,情绪消沉,但后来想到母亲疼我们、爱我们就是希望我们更好地生活在世间,所以逐渐地走出了低迷的状态。这本关于《努力周报》的新书撰写和出版,归根结底也是母亲生前对我养育教诲的结果。我愿借此机会告慰母亲在天之灵。我永远深深地感激和怀念伟大的母亲!
沈毅
2010年9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