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49606300000030

第30章 我的工作故事:如何做一名好的记者和主持人(1)

主讲人:李潘,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半边天》栏目主持人,《子午书简》栏目制片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于《成都商报》等报刊开设“李潘有约”等专栏,主编《女人有约》丛书,并著有《真不容易》一书,参编《中国当代文学大辞典》、《在电视上读书》。

整理者:宋华、丁曦、王蓓、马晓光

我在浙江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和当时在那里教书的何苏六老师有过一段情谊。今天很高兴可以再次见到他,也很高兴能够见到大家。

我来之前并不知道要讲些什么,来了之后这里的老师告诉我说,举办这样一个讲座的目的是请各行各业的人来聊聊他们的工作,给大家增加一些学院之外、书本之外的新信息。那我就随便聊一聊我的工作。

我的工作分成两大块:在成都电视台的时候做过一些女性节目、谈话节目、综艺节目,比较杂;到中央电视台之后,一个是《读书时间》,一个是《半边天》。《读书时间》是从1995年到2000年,《半边天》是从2000年到现在。我想跟大家说的有很多,但我还是选择了很小的一些事,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会先跟大家讲讲我最近工作中间的一些体会,然后再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和大家交流一下之前提出的那个题目——如何办好一个读书栏目,我很想听听大家的想法和意见。

先说说现在,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半边天》做了一个调查类的节目,每周一的下午播出。这个栏目专门调查与妇女儿童权益相关的事件和案件。在做这种节目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和以前做谈话节目、读书节目不一样的东西。它们可能对于将来要去做记者、主持人或从事新闻工作的你们有所帮助。

如何确定节目选题

说一个具体的案例。我曾经采访过北京女子监狱,监狱长叫李玉华(音),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很关心那些犯人。由于之前我没有接触过那些服刑犯,对她们有一些恐惧,觉得难以想象和不能理解。接触之后发现她们都特正常,甚至一个个都有着“冤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李监狱长告诉我这些犯人都是重刑犯,都有几十年的服刑期,她们90%都是因为家庭暴力进的监狱。就是说,她们都是因为之前在家里遭受了家庭暴力才动手杀死或杀伤她们的丈夫。还有很少数的是因为感情,为了丈夫或男朋友去贪污公款的经济犯罪,但是占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因为家庭暴力进去的。这个就很让我惊讶。

我去之前也在想,什么样的女人会犯重罪,会被判无期徒刑。后来去妇联,她们给我一个调查数据:2005年调查显示,全国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这个数据很恐怖,也就是说几乎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存在家庭暴力。后来去联合国调查,发现家庭暴力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数据显示,有大约36%的女性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这些数据告诉我,在做节目的时候要去找有公共意义、普遍意义的选题,也许这些选题更能影响这个社会。

家庭暴力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选题,它关注的是妇女和儿童权益。在做了一些基本数据调查之后,我们开始关注个案。我开始觉得个案很难找,除了那些已经被关进监狱的人,在外面很难找。但后来才发现,个案非常之多,只不过很难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因为这些都属于家庭隐私,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羞耻感。大量的家庭暴力行为是隐藏在公共视线之外的,要把它们揪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后来我们通过各地妇联、公安部门、电视台的朋友搜集了很多个案,从中选出来一个作为我们的选题。下面就结合这个个案谈谈我个人对于社会性强的、与弱势群体打交道的选题的经验。

这个个案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女主人公小李,14岁被从四川拐卖到这里。被拐卖之前,小李因家庭贫困去成都中医学院边打工边上学,她希望有一天能圆大学梦,于是还自学了会计。因见到有广告招聘会计,前去应聘。接待她的中年妇女声称自己是一个医药公司的,需要一名会计一起去很远的地方收药材。小李正好有学习会计的经历,聊了一会儿觉得合适,就被录用。结果被拐到距离呼和浩特几十公里的一个旗上,那里生活非常贫困。

买家叫申狗小(音),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当她知道自己是被拐卖后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申狗小的妈妈,也就是婆婆,买了当地很难见到的蔬菜给她吃。当地很多同样被拐卖来的妇女前来劝说,女人一辈子不就是嫁人吗,你们家申狗小长得还算不错,身体还健康,你就留下来算了。她就暂时留下了,但中途有三次逃跑都被抓回,最后就只好认命留在当地,怀孕生子,就此生活下去。但是丈夫游手好闲,染上酗酒的毛病就开始打她,经常打得她全身青一块紫一块,惨不忍睹。小李由于特别能干,就被村里看中,当了村里的妇女干部,专门管计划生育。她丈夫追到村干部开会的地方去打她。她由于上过中医学校,又被村小看中去当老师。她又会弹琴,教得特别好。但是她老公又跑到学校去当着学生的面打她。所以,她经常带着伤去上课。她的学生为此还跑去找她老公算账,但是没有用,她老公为人专横。于是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大孩子也十多岁了。

小李想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就带老公到呼和浩特去打工,想让他摆脱酗酒的环境。因为她的丈夫经常喝了酒打她,醒了酒之后就跪地求饶。但是打工生活并没有改变他酗酒的毛病。就在前年,当时她是在纺织厂做缫丝工,老公半夜醉酒回家打她。她第二天还要上班,当被打到又愤怒又烦躁的时候,她顺手拿起修指甲的一把小刀(缫丝工要经常修剪手指,以保持光洁),捅在丈夫身上,正好捅在心脏尖上,所以丈夫被送到医院就死了。这样的情况,按照法律一般会判无期徒刑。当时她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丈夫死了,她又在监狱,这样社会上就又多了两个孤儿没人管。而她就要因为一时之愤在监狱度过余生。这是案子的大致情形和可能的一个结局。

当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妇联也在作努力,希望能够从轻判决,来改变中国因家庭暴力而导致的杀夫案判刑过重的现状。所以我们也选择了这个案件作为节目切入点。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做选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普遍性有多大。如果仅仅是猎奇的东西,那就不要碰它。虽然我们很强调收视率,但是社会性强的选题不一定就没有收视率。社会性强的题目可以带来更多思考,可以发挥的余地就大。这个题目涉及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判决,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社会对它的态度,以及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如果能够意识到它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事件,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接到一个案例,妻子由于长时间遭受家庭暴力,一怒之下把丈夫的生殖器官给割掉了。从媒体角度讲,它的火暴程度大大超过前者,但是从社会角度讲,要去规避过于猎奇、过于血腥的内容。所以我们选择了小李的案例。而且我们想,如果由于媒体和社会的干预,而使这个案件的宣判不同于以往的惯例,我们会有一种媒体介入社会的价值感和成功感。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改变公众看问题的角度,甚至可以改变公共政策。它既然对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行为甚至公共政策都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就要时常想到这可能是干预社会的一个机会。有这个出发点,也许会对做节目有很好的帮助。

进入选题之后的注意事项

在进入选题之后,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点,尊重当事人隐私。他们可能是很弱势的群体。我们跟小李接触时,首先在电话里跟她讲清楚,你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可以不接受,这是你的权利。有什么好处我们会告诉她。有什么不利的因素我们也要告诉她,这是对受害者的基本尊重。不能采用蒙骗的方式,有的台的记者曾经用过这样的方式,但这是比较低级的,没有做到对别人给予基本的尊重。

经过交流,小李认为虽然接受采访对她以后的生活会有影响,但是她还是决定接受采访。原因是呼和浩特妇联给她很多鼓励,一直在帮她打官司。她们告诉小李:如果把她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就能让更多的姐妹免受侵害;如果受到侵害,她们也会知道该去找谁。妇联帮了小李,她也愿意帮助更多的人。在小李的同意下,我们和她签了一个合同。中央电视台有一份明确规定采访人与受访人的责权利的合同,在签署这份合同之后才能采访,而且之前要询问清楚被采访人的要求。小李的要求是不能采访她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对于这个采访是很关键的见证人,如果他们能出面表达,节目的丰富程度、节目的感染力和打击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两个孩子一说到父亲都很憎恶,很同情他们的妈妈,而且也愿意接受采访,为妈妈说话,他们还能补充一些妈妈被虐待的细节。但作为母亲的小李认为,孩子接受采访,在学校会受到歧视,在社会上会很难做人。所以她要求不要采访孩子。我们都做到了。收视率很重要,节目的丰富性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被采访人的尊严和他们的隐私权。这是社会性报道要特别注意的。

第二点,镜头的使用。当时我们在小李身上拍到很多很恐怖的伤痕。有的节目曾经用过这样的镜头:一个被冻掉的脚掌和残废的腿,而且做成片花,反复播出。如果当时有小孩子在场,会吓得捂眼睛的。为了收视率而反复使用这种对观众造成强烈刺激的镜头,是特别没有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这种血腥的镜头应该尽量避免,伤痕的展现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被残害的镜头应该做相应的技术处理,把它淡化掉。比如做黑白色,不要血淋淋的,时间不要太长。对于血腥和暴力镜头的使用一定要控制好。比如暴力或杀人,尽量用一些虚的空镜头。

第三点,文案方面的准备。文案不仅仅指节目的结构,还包括对背景知识的准备。比如家庭暴力的成因——生理和心理方面,以及社会机制等问题。我们之前就采访过很多地方,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北京专门做妇女问题研究的专家,了解到这方面的很多背景。在国外,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专门机构对受害妇女做很深入的研究。而且在法律上,早就突破了中国现状。他们从理论上研究出了一个名词,叫“受虐妇女综合征”,一个受虐待的妇女为什么在家庭里受到虐待而不肯离开,原因是什么,国外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论。如果之前对这套理论不了解也不熟悉,在做报道的时候很可能会走偏。我们之前有个男编导做这类节目采访之后,私下里认为这些受虐待的妇女一定是有一些毛病才会被虐待,比如唠叨,不然怎么会被打?她肯定有毛病,为什么不离婚?其实这些问题在那套理论里都有详细的分析。如果之前不了解,在做节目时偏向一定是有问题的,在剪画面的时候就会受这个错误的主观观念的影响。这个常常是公众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常有的误区,节目制作人员应该首先走出这个误区。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采访了她的邻居,天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人,村委会的同事,学校的同事(老师和校长),还有她的孩子。所有她生活周边所能采访到的人,尽可能地都要去采访。通过深入的实际采访去判断这个女人的为人,而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她是否该打。还有针对为什么不离婚的疑问,也要进行深入采访,这是公众容易产生误区的地方。我反复地问了小李,你问什么不离开他?小李详细地叙述了她在试图离开这个男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你可以看到这个女人的挣扎。从最开始被拐卖到呼和浩特,她逃跑了三次。一次是半夜,大家都熟睡,对她放松了看管,她悄悄地溜出来,但不知道自己在地球的哪个方位。因为当时从呼和浩特出来后转了七八次车,是很小的一个村。她不知道往哪里跑,也不敢往公路上跑,怕遇到村里的人,把她揪回去。于是她就往农田里跑,天快亮的时候碰到一个人,问他呼和浩特怎么走,他给她指了方向。大概走了十几二十个小时,终于逃到了呼和浩特市。第二天经人介绍在一个工地打工,那个工地的小工头居然是她们村的,她一到那个工地,小工头就把消息迅速通知回去了,当天晚上,男方家就把她抓回去了。

如果你有意识,你就会追问这些问题,她就会详细地跟你讲述。作为一个人来说,她为什么有今天这样一个选择,她为什么被打了十年,为什么不走?看了你的节目之后,这些观众才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不走。她最后杀了人,却不应该完全责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