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爱心摇篮·妈妈幸福宝典:妇幼保健知识355问
49609500000029

第29章 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生活(3)

297.什么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发现了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问题。这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出现上述症状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其的表现有: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2)视觉感不良: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觉感不良: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家长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298.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心发生急剧变化,会面临许多矛盾冲突,会感到紧张、焦虑、烦恼、困惑。再加上目前中学生各方面的压力,使得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作为家长,要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变化。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1)人际交往的压力。由于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进行社会交往、有自己亲密的伙伴。但由于自身的原因,如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使他们感到压抑孤独,没有亲密的朋友,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家长应帮助青少年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

(2)性烦恼和性困惑。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予正确的性健康教育。

(3)心理障碍。青少年经常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恐怖症等。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予以重视。

(4)学习压力。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由于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

299.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发脾气是怎么回事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会觉得越来越难以管教。动不动就发脾气,“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稍有不如意就扔东西、大吵大闹……为何孩子们会有如此大的火气呢?如何控制他们的脾气?

坏脾气除了有家长长期溺爱的原因外,还源于青少年产生的“成人感”,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要以独立人格出现;而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这种矛盾和困惑,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中,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在父母面前更易发作。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要以接纳和尊重的口吻,以朋友相处的方式对待他,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允许他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孩子懂得,以他目前的年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做了错事也不是丢面子的事;相反的,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孩子逐渐长大的标志,是值得自豪的事情。让孩子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渐渐长大。

300.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追星行为

追星现象就像孩子上网一样,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正确引导。正确的对待方式是:理解——了解——认同——引导。

(1)理解——理解孩子的这种追星现象是学生中的普遍现象。

(2)了解——家长有必要去了解孩子所想所做,了解孩子在追什么星,迷恋到什么程度,会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了解孩子心中的星是什么样的等。

(3)认同——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现象,关系到是否能打开通畅的交流渠道。家长要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表示认同,先站到孩子这一边,与他就这个问题进行朋友式的聊天,让孩子先能够愉快地接受你和他的交流方式,才能为下一步的顺利交流打下基础。

(4)引导——在与孩子交流中,先做个好听众,认真听孩子说,让孩子痛快地表达出他这方面的看法。家长要以点头的方式表示认同和理解。之后,可以帮孩子分析,偶像的什么品质最吸引他,什么样的星有长久不衰的魅力,才值得人们尊敬和钦佩。和孩子讨论,人们更喜欢偶像的是他取得成功的品质,努力,奋斗的精神,坚韧的毅力等。

总之,在引导阶段,需要家长去好好地灵活把握。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以不要引起孩子反感为原则,否则达不到好的效果。

301.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谈性

在孩子的一生中,对性知识的讲解,父母是最有权威的导师。当孩子问一些性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诚实、自然、简明。这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从而更相信从父母那里获取的性知识。孩子看到父母对他提出的所有问题,都采取自然的态度,那么,他就可以完全放松地把想知道的问题都告诉父母。父母即使不赞同孩子的某些观点,也应考虑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盲目地训斥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问。

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愿意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些性知识,他们认为这是父母关心、信任他们的体现。如果父母采取封闭的态度,或没有心理准备,拒绝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能从互联网、书籍或其他途径来获得想要知道的知识,很可能会受到误导,陷入危险的情况中。

作为父母,还应告诉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性不仅仅是涉及你的身体,还会影响到你整个人生。如果两人真正拥有爱,并不意味双方要发生性关系。

因为你们还没有准备好去承担性问题及随之而来的感情和身体的责任,除非到了一定的年龄去结婚。孩子了解到与性相关的知识后,当真正面临性问题时,就会用比较理性、正确的态度去对待。

302.孩子异性交往是洪水猛兽吗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问题成为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

担心孩子学习分心,担心孩子会上当受骗。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地鼓励与异性的交往,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从积极的意义上看,男女生交往能够起到智力互偿、情感互慰、个性互补、活动互激的作用。作为家长,要做的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怎样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在交往范围上,要注意广度,爱情具有排他性,而友谊则具有包容性,所以要注意广度在交往关系上,要疏而不远。“疏”就是两人交往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远就是交往要亲切、随和,不要给人一种骄傲不可接近的感受。在交往情感上,要喜而不痴,需要把握的心态是:交朋友,建立健康的友谊,而不是对“恋人”的痴情投入。在交往对象上,真而不假。所谓“真”就是真朋友,是为真正的朋友,“假”为假朋友,以友谊为幌子,另有所图。

只要家长正确引导,男女生交往非但不会影响学习,还可能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303.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诸如升学、转学等环境变化,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家长应尽的责任。要适应新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合适的方法,首先要鼓励孩子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引导孩子避免用理想化、完美化的眼光去期待新的环境。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当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大大超过心理承受力时,就容易失去平衡。

当一个人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会对过去产生留恋,而不愿意面对现在和将来。其实,适应也是一种接受,接受过去的一去不返,显示的频频变迁,未来的难以预料。帮助孩子把所有的心与行动放在今天的每分每秒。

面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会带来种种消极情绪,要让孩子及时得到宣泄。

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去问问“长辈”们的成长经历,听听他们的建议,学学他们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同时这也是倾诉自己的烦恼、寻求帮助与分担的大好时机。

总之,当孩子面临新的环境时,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行动起来,准备起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304.孩子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怎么办

如果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烦恼、不愿上学,不愿与同学交往等情况,很可能孩子正陷入抑郁。青春期由于性的成熟,学习的紧张,神经系统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烦恼和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以致发生抑郁症。

得了抑郁症,从表面上看,孩子表情忧伤,说话低沉、缓慢,有气无力,有严重的孤独感;不爱交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心理过程和动作都产生障碍,看不进书去,字写不整齐,感觉做什么也没意思,头痛、胸闷、食欲下降、严重失眠;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还常常产生自卑感、罪恶感,对生活感到失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就要及时地注意,最好能请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诊断一下,而一旦确定是抑郁症,必须尽早治疗。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更多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来看待他遇到的问题。家长是帮助孩子走出抑郁,重新树立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支柱,我们要做的可能不仅仅是将治疗工作交给医生或者是心理咨询师就够了。

305.孩子有出走、自损行为、自杀意念,家长应该怎么办

如今由于来自各方面压力,如今很容易引起抑郁症。而出走、自损行为、自杀意念等,很可能是抑郁的表现。引起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可能有:考试失利,不服管教等。有相当多的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有上述行为的,他们对自我有完美的苛求,一旦考试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即使已经考得很好了,也觉得不理想,不能面对现实,给自己造成压力。另外还有家庭的压力,家长的目标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就会感到恐惧。

发生上述行为的孩子,家长要慎重处理,这个时候,家长不太容易和孩子沟通,孩子更愿意、也更容易与父母以外的人沟通。建议可以去看心理门诊,从孩子和父母两个方面入手,重新建立起亲子关系,引导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家长平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小要对孩子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对他们进行管束是比较难的,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事情,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不要用强势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306.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父母是绝对不能替换的。父、母、子的三角关系,在孩子心里是不容改变、不容侵犯的。

在父母即将离异之前,孩子实际上已经在他们的战火中,受到了烟熏火燎,他们的心灵,开始变得脆弱,善感。家庭战争,不但伤害了夫妻之间的感情,受伤最重的,还有孩子。孩子,无力选择这一切,他们只能逆来顺受,听任父母的摆布。

当家被拆散之后,孩子,同样无力选择跟谁,这一切仍是父母的权力。

对于孩子来说,缺了哪一方,都是一种丧失。在这过程中他的身心健康,在父母有意无意之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会觉得是自己的不好,才引起父母的离异。许多孩子,学业荒废了,性格变得极度孤僻,自卑,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了。当父母寻找到新的伴侣后,他从反对,到不得不接受,经历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斗争,最终只能继续顺从,继续着自己没有选择余地的生活。

因此,不管婚姻的状态如何,双方都应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到,离婚是父母的事情,对于他来说,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都非常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