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由来
49612500000024

第24章 称谓的由来(2)

他把许多酋长请到自己在威尔士的要塞——卡那封城堡谈判。在讨论谁将成为威尔士的新统治者时,酋长们提出:他应该是一位威尔士、品行端正,具有王家血统,不会说英语和法语,而且从未错待过任何人,有几位酋长或远或近都与英国历史上某代王朝有点血缘关系,他们私下认为要满足这些条件只能从他们当中挑选。爱德华答应了这些条件,公布当选人的那一天,不仅酋长们翘首以待,而且许多当地居民也赶来看结果。爱德华当众重申了与酋长们商定的条件后,从城堡中把自己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儿子抱到阳台上,宣布说这就是各项要求都符合的威尔士亲王。这个事件发生在1301年。

从此以后,给国王的男性继承人冠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逐渐相沿成习,“威尔士亲王”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唐三藏的由来

“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藏”原指盛放东西的竹箧,因多用以盛放经卷,所以,后来借指为佛教经典。佛典分为经、论、律三部分。经为“经藏”,是佛所说的或经佛同意的教法;论为“论藏”,是解释经的;律为“律藏”,佛教徒应遵守的戒律和规范。这三部合起来,构成了佛教的全部经典,称为“三藏”。后来人们把通晓佛经的人尊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玄奘,俗称唐僧。因其通晓佛经,又被唐王赐予“三藏”的法号,故称“唐三藏”。

孙行者的由来

行者,是佛教寺院里服杂役而未剃发出家者的通称。一般也用它称呼行苦行的僧侣。因孙悟空被唐僧收为徒弟,进了佛门,故称为“孙行者”。

猪八戒的由来

“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是“八关斋戒”,一称“八戒斋”。佛教在家男女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前七种为戒,后一种为斋,故总称“八戒斋”。简称“八戒”。“猪八戒”是猪悟能的绰号。

解放军的由来

“解放”一词始见于《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后来引申为解除束缚,得到自由之意。1937年4月,中共创办了名为《解放》的期刊。

1945年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命令各解放区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日伪武装,实施全线大反攻。12日延安《解放日报》以“延安总部命令各路解放军向翼热辽吉察绥挺进”的总标题公布了这一消息。这是“解放军”一词的首次使用。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为适应战争形势,根据9月中央会议“建设一支五百万的人民解放军”的指示,对全军进行统一编制,将各大战略区域军队分为野战、地方、游击部队,正式规定了团和军分区以上部队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号。由此可知,“解放军”这个称谓,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它的确定是一个历史过程。

“军官”的由来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1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吏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上仍以“文武”相称。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11月14日,练兵处和兵部向朝廷《另定新军官制事宜》的奏折中提出,新军设“三等九级军官”,“上等军官曰都统”“中等军官曰参领”“下等军官曰军校”,这是“军官”一词正式用于官制的开始。但光绪三十一年八月,练兵处和兵部在《续拟陆军人员任职等级及补官体制摘要章程》的奏折中,明确规定,军官主要是指部队和军事机关的指挥官及参谋人员。此制一直被旧中国历届政府所沿用。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实行军衔制以前,有时也称干部为军官。实行军衔制以后,就把在军队中工作的少尉以上干部称为“军官”。

将军的由来

古代没有将军,管民政的叫司徒、管经济的叫司空、管军事的叫司马。由于军队数量很小,天子也只有六军(每军2500人),诸侯最多不超过三军。当时每军的统帅也不叫将军,而叫卿,卿以下叫大夫。大夫以下叫士。

到了春秋时代,诸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增加兵力,因此,大国诸侯常常拥有三军以上的兵力,而编制上他只有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作“将军”,意即将领一军的意思。以后军队数量越来越大,将军也就越来越多了。作战的军队得由一人统率,因此,在将军中选拔出“大将军”或“上将军”来全盘指挥。

到了汉代,军队数量更多,单设一位大将军也管不过来了。于是又出现了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级别。以后,各朝将军的名称虽不尽相同,但将军分成许多级别这一原则却是相通的。

“军衔”的由来

军衔一词在法文中出现于1578年,意思是“等级的台级,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是没有军衔这个词汇的。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军衔制度以后,也没有译作军衔,而是称之为“阶级”“军官佐士兵等级”“军阶”。在制度上将其称为军衔,则是从我军开始的。

各种军衔名称的由来

列兵:来自意大利语。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意大利。指在军队中拿津贴服役的雇佣兵。

上等兵:来自德语。意思是被免除某些列兵勤务的人。这一军衔一般授予部队中优秀的士兵。

军士:来自法语。意思是服役者。军士是作为一种初级指挥员军衔,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法国。军士还分为上士、中士和下士。

准尉:来自南斯拉夫语。这个军衔一般授予从部队中最勇敢的士兵中挑选出来担任旗手的军人。

中尉:来自法语。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法国。当时是指担任副队长的军官。在中尉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少尉和上尉。

少校: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军中年长者和大人。这个军衔最早于16世纪出现在西班牙,通常授予担任营长的军人。

上校: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俄国,意思是指担任团长职务的军官。17世纪30年代,上校被正式指定为一级军衔。在上校的基础上还派生出中校。

将军: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指军中的主要总管。它作为军衔,又被许多国家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

元帅:它是法语词汇。最早用于称呼主管国王马厩的宫廷官员。自从16世纪开始,法国首先将这个词作为军中最高军衔授予最高指挥官。

留学生的由来

“留学生”这一称呼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唐王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停留时间过长,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时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后来,“留学生”这一称呼就一直沿用下来。现在凡是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作“留学生”。

明星的由来

在美国早期的电影中,电影演员的名字是保密的,因为电影制片厂的老板害怕观众认识了这些演员,会导致演员向老板要求更高的工资。尽管这样,影迷们不久还是从银幕上,根据演员们的长相认出了他们。于是,好多寄给“大黑个”,“可怜的埃夫”这样的信像潮水一样涌进电影制片厂。当电影制片厂的老板意识到一个著名的演员可以吸引大批观众时,他们便开始疯狂地为他们的演员们做广告。这样,“电影明星”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就诞生了。当时所树的“明星”是威廉·哈特、卓别林等。

电影的由来

电影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停留原理,用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连续动作固定下来,再连续播放。让人们从心理上认为所播放的是真实的动作。

比如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虽造成双目失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电影的真正产生还要推后到摄影术产生的19世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实现。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这一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电影”这一名称也正式产生了。

记者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是在欧洲的威尼斯诞生的。16世纪的威尼斯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商业活动非常频繁,各国商人、银行家以至达官贵人等都纷纷来到这里,进行商业竞争或享受资本主义的繁华生活。他们聚集在城里,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世界各地消息。这样,有些人便投其所好,专门采集有关政治事件、物价行情、船舶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书成单篇新闻,或刊刻成报纸,然后公开出售。人们根据他们工作的特点,分别称他们为报告记者、手书新闻记者、报纸记者。这些以采集和出卖新闻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

初期记者与编辑、出版人之间并无明确分工,往往集记者、编辑、出版于一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报业逐步发展起来了,各家报纸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一身兼任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报业发展的需要,于是,记者、编辑、出版者便日益分工明确。

商人的由来

“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个朝代,后来被周武王所推翻。周朝建立之初,商朝的遗民地位十分低下,他们既没有政治权力,又没有可耕种的土地,生活非常艰难,而这个时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对产品交换的要求与日俱增。但是,做买卖当时是被人看不起的。周朝的贵族,当然不属于干这种事的;而一般老百姓又要耕种土地,这样,商朝的遗民为了生计,就东奔西跑地做起买卖来,日子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职业。由于当时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是商朝的遗民,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商人”。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尽管这些人当中,有许多并不是商朝的遗民,但是,人们还是称他们为“商人”,称这种职业为商业。

大夫的由来

远在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的官职很多。宋朝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二十二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翰林医痊、翰林医学……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

和尚的由来

人们称职业佛教徒为“和尚”,此名如何得来呢?

原来,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归咎于各种欲望。因此,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寡欲,必须进行修行,忍受人间的一切痛苦。因而,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和”即忍耐,服从。“和”,这是佛教徒所崇尚和必须遵守的。以“和”为“尚”,即是称佛教徒为“和尚”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