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1)。审得其情,乃立三仪(2),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3),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4)。故郑人取玉也,载司南之车(5),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6)。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者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类一也(7)。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8)。故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9)也。
【注释】
(1)得其所因,以求其情:由于调查对方的心理状态,就要掌握这个人的本性。
(2)三仪:三种境界。
(3)参以立焉,以生奇:假如参考三仪来评论人物,就可以施展卓越的策略。
(4)始于古之所从:并非现在开始的事情,而是自古以来就当作道,人人遵守的事。
(5)司南之车:古人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的确定方位的仪器。
(6)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假如二人有相同的愿望,但两人之间又互相有矛盾而疏远,受害者只能是其中一位。
(7)以察同异之分,类一也:根据这个来判断异同的原因。
(8)墙坏于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墙”又可写作“缡”,是指环绕住宅周围所建的土墙。恰如墙有一点点小裂痕就有崩塌的可能。而树是从有疖处开始腐败的。一般人事也是从同或不同的空隙处发生破裂。
(9)一数:一种术。
【译文】
凡是谋略策划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定要寻找事物的起因,弄清有关的实际情况。审察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三仪即上智、中才、下愚。三仪互相参考运用,便可以产生卓越策略。奇策不是现在才有才开始的事情,而是从古代就开始了的。所以郑国的人挖取玉石,用安装有司南仪的车子装载,是为了明确方向。揣度才干、估量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谋略事情的指南。所以情意相同而关系又亲密,一定是都很成功;有相同的愿望而关系相疏远,是有一方受到了损害;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了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到损害。所以互相有好处就亲近,互相有损害就疏远,这是规律在发挥作用,根据这个来判断异同,同类事物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墙有了裂隙就会造倒塌,木料有了节疤就会造成损毁,这大概也是由于共同的规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所以各种事物遵循一个法度,各种法度遵循一种术。
【原文】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1)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2)。故为强者,积于弱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注释】
(1)三才:指仁人、勇士、智者而言。
(2)事而裁之:谋略家策划适应事物的计谋时,要对此进行巧妙的裁夺。裁是判断、裁夺。
【译文】
有仁义德行的人轻视财物,不能以利益相引诱,可以让他们提供费用;勇猛之士轻视灾难,不能以祸患相恐吓,可以让他们据守危险之地;有智慧的人通达数术,明白事理,不能够以诚信去欺骗,可以展示道理,可以让他们建功立业,这是三种人才。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害怕,贪婪的人容易受诱惑。这要根据事情不同特点巧妙裁夺。所以强大是由弱小积聚而成的,有馀是由不足积累而成,这是道术的运行。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1),因其见以然之(2)。因其说以要之(3),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4)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5),符(6)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7)而无隙(8)者也。正(9)不如奇(10),奇流而不止者也(11)。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注释】
(1)因其疑以变之:根据对方疑问来改变自己的游说内容。
(2)因其见以然之:根据对方的表现来判断其游说活动是否得法。
(3)因其说以要之:根据对方的言辞来归纳其游说要点。
(4)恐:受威胁的感受。
(5)微而正之:(对于即使在恐吓或权威下也不知改变的人)要巧妙地引用证据来证明。微是悄悄。
(6)符:取信一人的证据,为证明而做的符叫割符。
(7)结:结成盟党。
(8)隙:空隙、裂缝。
(9)正:正常的谋略。
(10)奇:出人意料的谋略。
(11)奇流而不止者也:出人意料的谋略是变化不定的。
【译文】
所以表面亲近而内在疏远的就从内在开始游说,内在亲近而外表疏远的就从外表开始游说。因此根据对方疑问作出变化,根据对方表现予以肯定,根据对方观点予以总结,根据对方趋向予以成就,根据对方缺陷予以权衡,根据对方忧患予以排除。经过揣摩研究予以恐吓,提高到一定高度感动他,稍稍引据证实,设符验应证,蒙蔽而阻塞,扰乱而迷惑,这就是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隐秘,隐秘不如同心相结,结为朋党而亲密没有间隙。正常的谋略不如出其不意,出人意料的谋略一出则不可阻止。所以游说人君,一定要陈献奇策;游说臣子,一定要与他讨论其切身利益。
【原文】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1);其身外,其言深者危(2)。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3)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4)也,避而讳之(5)。故阴道而阳取之(6)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7)焉。可知者,可用也(8);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9)。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10)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11)义者,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注释】
(1)其身内,其言外者疏:两个人关系密切,但彼此说话却不投机,这便会互相疏远。
(2)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双方关系疏远,但看上去彼此说话很默契,这便会招来危险。
(3)好:爱好。学而顺之;学习仿效他,顺应他的爱好。
(4)恶(wu):厌恶。
(5)避而讳之:避开他厌恶的东西,为他隐讳。
(6)阴道而阳取之:指用隐秘办法进行而公开获取。
(7)貌者不美……至情托:我们的外貌要表现得中正平和,让别人与我们交心,依靠我们。
(8)可知者,可用也:假如能知道对方的内心,就可以使用。
(9)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的都是很难的事,惟独智者才能做到这点。
(10)言有之:古语有这种说法。
(11)道理达于此:要彻底认清这种道理。
【译文】
本身处于亲密地位却谈论见外的话,关系必然就会疏远,本身关系疏远却谈论深切的话,就会很危险。不要把别人所不愿意的,强加于人;不要用别人所不知道的,去教诲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可以模仿并顺应其爱好;别人有所厌恶,就回避;所以采用隐秘办法进行而公开获取。要除去某事就可以放纵它,放纵的目的在于寻找可乘之机。那些外表不轻易表现喜怒的人,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可知心的人,就可以任用;不能知心的人,善于谋划的人是不会任用他的。所以行事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别人控制就等于命运被别人控制。所以圣德的人行事方法隐秘,愚笨的人行事方法张扬。有智慧的人容易相处,没有智慧的人相处起来很难。看来,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都难以做到,重在有智慧。智慧可以运用到一般人所不能知道的地方,可以运用到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地方。施展才智如果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自己而做;如果不可行,选择事情去做,这是为别人而做。所以前代君王做事贵在隐秘。有这样的说法:“天地自然的造化,在高深玄妙;贤德之人的法则,在隐藏隐匿。不仅仅是忠心、诚信、仁爱、道义,关键的还是正直。”要彻底认清这种道理就可以与人交谈,懂得这些道术就可以辅佐国君治理好国家。
【解析】
本篇讲述了有关计谋的产生、使用和特点,说明如何献计献策和利用他人即交友的问题。
事物的变化是事物本身的发展产生的,这种变化会促使一些人产生一些能够诱使事物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意图,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就要付诸实践,并在具体的环境中合理调整,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贯穿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主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情出发,这是最基本的谋划决策原则。
计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因人而宜决策的原则,就是要按对方的意图或想要解决的问题去制定策略,否则你的决策再完美也是白搭,因为对方不感兴趣。二是因亲疏关系决策的原则,关系近者可以简言、直言,关系远者要细说,有耐心,多说一些得体的话,使对方感到亲切。三是因人主品行决策的原则,贪婪者以金钱诱之,愚蠢者可用欺诈之术,不肖者可给予恐吓,而对于贤良之人,这些均行不通,所以要看人下菜、对症下药。
本篇《鬼谷子》还告诉了我们交友的一些原则:一是要了解对方,先要摸透对方的心性品行,根据其志趣爱好、知识技能、性格脾气等决定交与不交;二是性情平和之人才可交往,因为他们往往心胸坦荡,能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互相照应;三是庸才不可交,因为他无法与你互相帮助,共谋发展。交了朋友后应如何保持朋友的友谊呢?要做到利害一致、荣辱与共、一致对外、共同进步,这样才能不断巩固这份友谊。
本篇隐含了对付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段的“因性制人术”,取信、阻塞、迷惑的“三步制君术”,想要除掉对方而要先纵容他的“欲除故纵术”,暗里用功夫,明里得报答的“阴道阳取术”,做事要善用智谋的“为事贵智术”,处于劣势的弱者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弱变强的“积弱为强术”,等等。
【案例】
事物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变化的事物会产生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谋略,有了谋略,就可以制定出具体而详细的计策,那么用来控制事物,就可以进,也可以退。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狄青撒钱激士气
宋仁宗皇佑年间,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侬智高起兵造反,攻扰邕州、横州、广州(今越南北部及我国西南地区),声势浩大,宋军屡屡进剿,皆失败。
这时,能征善战的大将军、枢密副使狄青自请出战。皇上封他为宣抚使,统领岭南诸军,征剿侬智高。大军进发到桂林一带时,地势险恶,易中埋伏,加上宋军又屡遭失败,故士卒们心中恐惶不安,士气低落,极不宜行军作战。狄青看在眼里,心生一计。岭南一带,当时十分迷信鬼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占卜问鬼神意志,那些当地的宋军士兵也都相信这个。
一天,到一空阔地带,狄青当着数万军士的面,对天设香案祈祷,取百枚铜钱在手,祷告说:“若此次进剿大捷的话,当令这百枚铜钱全是钱面朝上。”那时用的铜钱,只一面有字,称“钱面”。百枚铜钱全部钱面朝上,在概率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可能,所以左右之人急忙劝谏:“大将军慎重!倘若万一不尽人意,会丧失军心。”狄青不听,执意撒钱。数万军士也知道这种可能性极小,非有神灵保佑,不可能出现奇迹,故对这一关系自己性命前途的行动十分关注,屏住呼吸盯着看。只见狄青口中念念有词,将百枚铜钱抛上天空。等落地后众人仔细看去,果然是全部钱面朝上!顿时万众欢腾,欢呼声震耳欲聋,士气大震。狄青命人取来百只大铁钉,将那百枚铜钱钉在地上,外建小屋保护起来,门上贴了封条。狄青许愿:“待凯旋归来,当取下铜钱,祭谢天神。”
于是,大军浩浩荡荡进发,夜渡昆仑关,大破侬智高。
回师撒钱处,狄青让僚属们取下铜钱一看,原来使用的是一种两面都是钱面的铜钱。狄青就这样暗中用手段激发了士气。
郑袖的掩鼻计
战国时期,楚国有王后曰郑袖,美丽聪明而又狠毒,怀王对他十分宠爱。可是,某年魏国为讨好楚国,又给怀王送来一位更加年轻、漂亮的女子,夺去了郑袖之宠。郑袖恨得牙根发痒,决定用计除去此女人,夺回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