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国际危机传播
49619200000042

第42章 附录(7)

三、文字报道分析

(一)报道类型与写作手法分析

本文将报道类型分为五类:消息、通讯、事件特写、深度分析、人物特写。在形式上,除了常规的报道,路透社还采用诸如问答形式(Q+A)、最新跟进(Update)、总结报道(Wrrapup)、背景补充(Factbox)、报纸精选(Press Digest)等形式丰富报道的形态。由于在这些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记者先以“最新跟进”等形式快速发布一篇报道,稍后经过编辑再发布一篇内容相同,但形式更丰富(如配图)、结构更清晰的报道,因此,对于这样的报道本文仅收录一次。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通讯社,路透社的报道重点在于快速准确地报道事实,在59篇报道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论或社外评论,因此,虽然在一些通讯和特写中出现了个别记者视角的评论性话语,本文仍不将其作为单独的分类列出。

1.报道类型分析:消息与通讯并重,其他略有涉及

在收录的59篇文章中,消息和通讯占了绝大多数。

消息有31篇,占总数的52%,构成了路透社报道的主体。这些报道快速、及时地对事件的进展和动态进行了跟进,如6月的报道《美国支持韩国面对不可预知的朝鲜》(U.S.Backs South Korea in Face of Unpredictable North Korea),8月的报道《朝鲜证实扣留中国渔民》(North Korea Confirms Chinese Among Detained Fishermen)都属于这类形式。

通讯有23篇,占总数的39%,是消息之外最主要的报道形式。通讯通常比消息报道的内容更详细、丰富,有些通讯是以已发出的消息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和完善,涉及的报道面往往更加宽泛。比如《中国否认军事演习针对美国》(China Denies Military Exercise Aimed at U.S.),《朝鲜表示美国演习对地区构成危险》(North Korea Says U.S.Drills Pose Danger to Region)等报道。

深度分析在统计中出现了三次,都是在7月中旬发表的报道,分别是《分析称朝鲜呼吁举行会谈难被韩国接受》(Analysis-North Korea's Call for Talks Hardly Welcome by South Korea)、《朝鲜会再次发动袭击吗》(Q+A-Is North Korea Going to Strike Again)、《为什么中国对美韩联合军演如此不满》(Q+A-Why Is China so Unhappy with U.S.-South Korea Drills)。后两篇报道为问答形式,文章在一问一答的交流氛围中,对事件的进展、影响、原因等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这两篇文章在分析时还带有一些评论的意味。这几篇深度分析也可归为通讯,但因为较其他通讯,其对事件涉入度更深,每篇报道都可以看做是几篇通讯的综合体,因此单独列出。

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各出现了一次,分别是《韩国向联合国声讨朝鲜公然的挑衅行为》(S.Korea Complains to UN over North's Blatant'Act)和《美国情报总监候选人警告朝鲜会发动更多的袭击》(U.S.Spy Chief-nominee Warns of More North Korean Attacks)。6月的这篇关于韩国向联合国反映朝鲜问题的文章是最接近事件特写的报道,文章以联合国与韩国就天安舰问题的协商为切面,进而深入到美韩军演等问题。而这篇人物通讯的主角是被提名为国家情报总监的美国谍报负责人克拉帕。文章结合他以往的工作经历和背景资料报道了他对韩美关系的相关态度和行为。

2.写作手法分析:着重“中观”视角,纵深与拓展并用

根据美国新闻学家艾英格提炼出的新闻报道的两类写作手法,本文将报道的写作手法分为整体背景式描述和个体插曲式描述。

单独或结合运用这两种写作手法的报道占总数的53%左右,略高于没有采用这两种写作手法的报道。

没有采用这两种写作手法的报道有28篇,消息多以对事实进行简要报道和快速反应为主,多数情况下不需进行过多宏观的扩展和微观的细化,而路透社对美韩联合军演的报道又以消息为主,这就出现了许多没有运用这两种写作手法的报道。另外,诸如《韩国对朝鲜将实施的制裁》(Punishment Options for South Korea on North)这类报道属于总结式消息,更多的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简要回顾,而像《美国与韩国进行反潜海上军事演习》(US,S.Korea Eye Anti-sub,Maritime Drills)这种短消息,篇幅(129字)仅供简要告知事实,没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采用整体背景式写作手法的报道也占据一定分量,有20篇,主要分布在消息和通讯中。上文讲到大部分消息都没有采用这两种写作手法,而剩下的一小部分消息,在报道时,不仅陈述了相关事实,还从事件背景、影响、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延伸,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阅读视野。如《美国和韩国开始军事演习,朝鲜表示抗议》(U.S.,S.Korea Start Military Drills,North Protests)这篇报道就对事件背景和各方态度进行了较为宏观的报道。这样从宏观或纵深背景进行概括性报道的在通讯中也比较常见。

两者兼有的报道主要分布在通讯中。《美国和韩国在暴力的展示中揭开演习的序幕》(U.S.,South Korea Unveil Drills in“Show of Force”)这篇报道即为这种写作手法,一方面以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访韩就韩美关系、朝韩关系发表看法进行个体插曲式描述,另一方面从事态发展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整体背景式描述。此外,人物特写的这篇报道也采取的这种方式,以克拉帕的背景和经历构成整篇报道,使报道行文丰满,逻辑清晰,也使读者能够对克拉帕的行为和态度有更好的认知。

单独运用个体插曲式写作的报道最少见,只有两篇,都为通讯。这主要是因为事件本身的限制。美韩联合军演本身是国家权利体之间的博弈和较量,事件本身宏观属性很强,因此多为对整体局势的报道,很少涉及细腻的、微观的个体情绪,即使涉及个体也多为国家领导人,而国家领导人更多的是作为宏观主体的代表出现,很少有个体插曲式的内容。

(二)信息及信源分析

根据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提出的“信息选择论”,来衡量新闻记者是否对某一新闻信源有特定的偏好或对那些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信息进行倾向性选择。本文对59篇样本内容中所涉及的信源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对信源的统计,分析路透社在对美韩联合军演进行采写时的内容倾向和信息选择倾向。报道中直接或间接引述的信源共有237处。同一篇报道中相同内容的信源仅计一次,不同内容的同一信源分别统计;相同信源在不同报道中出现多次,仍分别统计;对于间接引用的信息,仅统计最初的信源。

1.信源分析:官方信息主导,来源丰富

由分析可以看出,报道中引述的来自美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最多,为89次,占总数的38%左右,远远高于其他信息来源,主要为来自美国国务院、五角大楼等机构的信息。来自韩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有36次,占总数的15%左右,涉及诸如韩国国防研究所(the Korea Institute for Defence Analyses)、朝鲜中央通讯社(KCNA)、韩国联合通讯社(Yonhap)等机构。这两类信源的主体都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信源的比例也显示出美国在事件中的主导地位。值得关注的是,引用中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有32次,占总数的13%左右,这个比例几乎与事件直接参与方韩国持平,甚至高于事件的直接影响方朝鲜,后者的信息仅被引述了28次,在237个信源中仅占10%左右。

无标明具体来源的信息和匿名的信息共有26次,报道中有时引述“一些分析家(a few analysts)”、“朝鲜观察者的本地团体(a local group of North Korea watchers)”、“大多数分析家(most analysts)”等模糊信源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有效性仍有待考证。

除了上述几种信息来源,其他来源的信息都相对较少,来自韩国民间、中国民间和朝鲜民间的信息分别为7次、4次和2次,没有来自美国民间的信息。除了韩国、美国、朝鲜之外,其他国家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被引述过6次,如俄罗斯、日本等。国际组织机构的信源主要来自于联合国,被引述了6次。被提及的其他国家专家及学者有1次,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韩籍学者Hyung-A Kim。

2.信息内容分析:以朝韩关系为核心,多方关系交错复杂

在路透社对美韩联合军演的报道中,除了军演事件本身外,还涉及了多方关系。

关于军演动态和朝韩关系的内容占了六成左右。关于军演的内容,最初多作为纵深的背景内容出现,到7月以后,分量逐渐加重,关于军演的细节、规划、进展等内容逐渐增多;朝韩关系是报道的重点内容,可以说其他的内容基本都是以朝韩关系为核心带来的辐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朝韩双方关系的变化主要围绕天安舰事件展开,这件事情是朝韩关系、朝美关系恶化的关键点,其后的“军演升级”也是此事件的延伸影响。

以朝韩关系为核心,随着美国的介入,朝韩之间的危机事件从两个国家之间的危机逐渐转化为区域的、全球的危机,这使美韩联合军演具有国际危机事件的性质。朝美关系、中美关系、中朝关系以及亚太区域局势都在报道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3.信源与信息内容分析:美国主导信息内容,韩国与中国紧随其后

通过对信源与信息内容的交互分析,可以看到路透社在报道特定主题时,对于信息来源的偏好。

可以看到,来自美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几乎在各个主题中都占主导地位。在关于军演动态、韩美关系、朝美关系、中朝关系、中美关系、区域及全球局势的主题中,来自美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内容甚至占总体内容的一半以上。不仅在以美国为核心的主题中(如军演动态、韩美关系、朝美关系、中美关系)占主要部分,在以韩国为核心的主题中也起主导作用(如朝韩关系、中韩关系)。

来自韩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内容虽然少于美国,但也构成了朝韩关系、中朝关系、背景及历史资料等主题的重要部分。

此外,作为第三方来说,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来自中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内容在军演动态、中朝关系、中美关系中都有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对事件的影响进行报道时,来自这一信源的信息内容构成了最主要的部分。

来自朝鲜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虽然在整体上分量有限,但在大多数主题中也都有贡献,其中在以朝鲜为核心的主题中表现最明显(如朝韩关系、朝美关系、中朝关系)。此外,来自这一信源的信息和来自美国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构成了路透社对朝美关系的报道。

4.信源及引用程度分析:美韩中朝信息运用程度最高

根据对信源引述程度的不同,本文将信源引用程度分为五个等级:简单提及;引用数据或话语;引用,但表示信息有限;表示信息无法获得或无法验证;运用实例或案例。

在这五类中,“引用数据或话语”和“运用实例或案例”这两种引用方式对信源的利用最充分,对丰富报道内容的作用最大。路透社在对美韩联合军演进行报道时,有过半的信源都采用数据或者受访者话语来充实所引用的信息,同时有少部分信源采用举例的方式报道所引用的信息。对这些被充分利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官方及新闻机构、韩国官方及新闻机构、中国官方及新闻机构、朝鲜官方及新闻机构的信息在其中出现最多。

被简单提及的信息主要用于提供基本事实,有74处信息采用此引用方式,这与报道中消息占大多数的情况相吻合。

“引用,但表示信息有限”常出现在官方提供的信息中,有权威性但不充分;“表示信息无法获得或无法验证”这类引用或者仅提供线索,或者信息的准确性有待考证。

综合来看,引用数据、话语或运用案例的信源对报道更具意义。对于信源的使用,绝大多数采用了引用数据和话语的方式,这使报道更具可看性和可信性。

(三)关于第三方报道的分析

当危机事件发生在国家之间时,它更具有向国际危机事件转化的可能性。这一点随着事件的发展,在其影响力度、涉及对象、波及范围等方面都会有所体现。美韩联合军演随着事态的发展,报道涉及的对象、关联事件也随之延伸。下文对路透社报道中涉及的第三方力量和关联事件进行分析。

1.第三方力量分析:亚太力量为主,其他区域略有涉及

本文认为美国和韩国为事件的直接参与方,而这次事件主要的指向对象是朝鲜,因此在分析第三方力量时,没有将朝鲜包含在内。

除了上述三个国家,报道中涉及最多的第三方力量是中国。中国不仅在地理上接近韩国和朝鲜,在政治上和这三个权利主体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中国的态度、立场、举措对事件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中国关注的领域不仅在于联合军演,还包括此前的天安舰事件和中美、中朝关系。因此虽然中国不是美韩联合军演的直接参与者,但却是极为重要的间接参与者。此外,日本和俄罗斯也对事件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这两者关注的焦点除了军演、天安舰事件外,还多涉及朝核六方会谈。

联合国参与的领域主要是对天安舰事件的调查和朝核问题。

其他第三方力量还包括瑞典、泰国、越南、英国、澳大利亚等,涉及的领域除了各方关系外,也包括天安舰事件、联合军演、朝核问题等。

在这些第三方力量中,中国对联合军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这种举动只会激化区域冲突,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和各方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表示美韩联合军演将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构成严重的威胁;日本在制裁朝鲜、进行联合军演上与朝美双方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并且主动要求参与7月的军演;俄罗斯的态度相对温和,对天安舰事件表示谴责,并希望恢复朝核六方会谈;联合国以中立观察的态度为主,在对待天安舰事件上,联合国积极组织调查,但报道认为联合国在考虑到中朝关系的前提下,没有公开指责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