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49621400000007

第7章 答题技巧(6)

比如一个考生在写新技术与艺术创作关系的时候,有一段这么写到:

……正是因为《变形金刚2》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从而吸引了观众,这样就使得该片在上映之后激起了又一轮票房的新高。……

这个论据明显太过空泛,作者对《变形金刚2》的作品不甚了解,仅仅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我的意见是进行三个变动:用具体的科技名词来替代“高科技”三个字;“吸引了受众”改成一段具体的描述性语言;“票房的新高”后面加上一个翔实的数据用以佐证。看下文:

……《变形金刚2》所运用的世界顶级三维建模软件Autodesk Maya,使得变形金刚们具有了拟人化的生命力;而用于高速合成、高级图形和客户驱动的交互设计的终极视觉特效系统Autodesk Inferno,则能够为制作者提供一个交互式的三维合成环境以及用于视频、HDTV、2K和4K后期剪辑制作,这些技术完美地运用于山姆和米凯拉在村庄和神殿里被霸天虎追逐的爆炸场景之中。顶级的CG技术成功创造出了大量的数字特效,给受众造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这终于使得《变形金刚2》在上映之后不断激起票房新高,根据国外媒体报道,该片上映10天后在全球范围内总票房已经高达5.089亿美元。

如此一改,论据翔实、专业,论证自然让人信服。

C.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本也可属引证法下的一种子类型,但是由于作品分析法在文艺美学中所运用的重要性和频繁性,这里拿出来单说。

我们看下面这段论述:

审美主体个人的人生体验之变化会影响其对同一物的审美心态。这一点,宋朝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表现得很是明确: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该词分片奇巧,不同于上下阙分成两部分的传统做法,而是贯通合一,在最后一句形成转折,这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之布局类似。作者选取了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做的同一件事情——听雨,虽然这种审美活动是一样的,但少年不识愁滋味,听雨琴瑟更相合;壮年却有离别苦,听雨只觉人自凄;老年万事东流水,听雨方显心境高。因此,由于个人当时际遇之不同,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上面这段论述就是一段比较好的作品分析法的典型。值得注意的是,举出作品之后,不能就立刻煞了尾,而是要紧跟着对作品再扣着论点进行一下分析。

D.数据法

数据论证法,是指运用相关机构所发布的行业调查和报告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使用会使得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比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03亿。新媒体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公民的网络化和网络的公民化将成为社会的一个新特征。

数据法一般要求采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可信度才高,而非随便拿一个数据便上来说事儿,这是大忌。

E.体验法

一般来说,阅卷者特别看重考生的个人看法,因此,在论述某个问题的时候,若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显得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由于每个人的体验经历不同,这里就不再多说。

上述的方法,平时多多练习,在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而不至头晕眼花无所适从。

4.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好的修辞能增文采、能添意趣,能赏心、能悦目。

在我们艺术文论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排比、比喻、移情、双关、设问、反问等。

A.对偶

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比如在论述“形式和内容”一题时用如下的论述: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

或者是:

形式上必须笔法精研,才能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内容上必须情深意厚,才能神聚毫端而天趣自在。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B.排比

排比,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

比如,我在答2006年“艺术与时代关系”这道题时,就用了一个非常优美的超大排比来叙述中国艺术美学的历史精神:

远古的图腾崇拜、殷周的青铜饕餮、先秦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的文人自觉、盛唐的燕乐之音、宋元的山水意境、明清的世俗文艺……

看这个排比修辞,用了一连排偏正式的词组,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从远古到明清,期间跨越了图腾、工艺、音乐、绘画、小说等等各个时代的代表性艺术,就像一幅中国古代艺术画卷一般轻轻地展开在阅卷者的眼前,那种久远的感动、那种世事的沧桑、那种审美的意蕴,读者能不为之感动么?因此,当你要强烈证明自己论点时,最好用排比论证。

C.比喻

比喻,是指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具有相似特点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如:

视觉的饕餮盛宴,大众的集体狂欢。

这里,把视觉文化的丰富比作饕餮盛宴,非常生动。

比喻修辞的作用一般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D.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创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比如:

我欢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我泣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这里,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主观的感情移到大地山河、风云花鸟身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E.双关

双关,是指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比如:

在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感叹,如改说一字千斤,那么这里就有几万斤的沉重吧。

这里,就是利用金和斤的同音,使得语言表达得深意无穷、耐人寻味、印象深刻。

F.设问

设问,是指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修辞手法。

比如在谈文化全球化的问题时,我有这么一段论述:

西方人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可以理解。我们中国人可以吗?我个人明确提出:不可以。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明显地传达作者自己的观点。

G.反问

反问,是指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具体表现为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的修辞手法。

比如在谈文化全球化的问题时,我在论述完中国人不能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后,接着又论述道:

试问,我们能接受多年以后向法国人学习二胡吗?我们能接受多年以后向美国人学习中文吗?

反问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当然,文论写作远不止以上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可以平时自己进行总结和锻炼,争取写出优美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