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
49629600000002

第2章 网络媒体的发展(1)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的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数字化媒体形态,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媒体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媒体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第一节网络媒体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在网络媒体上传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媒体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媒体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因特网高速传播与更新。

目前,人们对网络媒体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网络媒体曾被不严谨地称为“第四媒体”。这种看法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以比特(字节)为媒介的数字化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这种观点源自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有人提出的第四媒体的概念,即“继报刊、广播、电视后出现的互联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网络媒体与互联网画等号。

但是,“第四媒体”的称谓并不严谨,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日本,约定俗成的说法是:报纸是第一媒体、期刊是第二媒体、广播是第三媒体、电视是第四媒体、互联网是第五媒体。因此,“第四媒体”的说法不仅不够科学,还容易在国际传播中被人误解。

在新闻传播界,不少人将网络媒体界定为:基于Internet这个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信息的网站。钱伟刚:《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新闻实践》2000年第7~8期合期。

我们认为,网络媒体如果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是指互联网;如果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则是指各种类型的网站。

在此,我们要特别强调,计算机网络应该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目前流行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等,不应该将网络传播局限于目前的互联网传播。

同理,网络媒体的技术平台也不仅仅是局限于互联网,网络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多种形态。媒体又称媒介、媒质,是承载信息的载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媒体是“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28页。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媒体是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网络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成员。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方向。但是,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我们认为,“新媒体”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去理解:

(1)“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异步进行。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但不等同于在时间上新出现的媒体;其内涵会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但从人类传播史的角度而言应是一个时代范畴,特指“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20世纪30年代的广播、60年代的电视,在当时都是新出现的媒体;21世纪中期的未来媒体相对于现在也是“新”的和先进的,却都不应称其为“新媒体”。

(3)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方向。

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也只能成为信息海量的网络媒体新的组成部分,否则它将面临信息贫乏的难题。在此,我们要特别强调,手机短信只是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初级存在形式,但不是全部,也不代表未来的方向。在中国,许多人误以为手机短信(SMS)就是手机媒体,并称手机短信为“第五媒体”。其实,中国的短信量巨大、短信文化发达是由特定的电信管理体制与收费模式造成的。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极少有人发短信。

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给人类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传播作为联系信息生产、积累和获取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媒体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网络媒体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互联网的发展

在英语中“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简单地讲,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但这并不是对Internet的一种定义,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解释。

从网络通信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含义,它是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一般认为,Internet的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族的国际互联网络;

Internet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Internet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互联网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位于各个节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这个阿帕网就是互联网最早的雏形。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集合”加“通信设施”组成的系统。准确地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早期制造的计算机,一台机器由一人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效率非常低,很快被“计算中心”的模式取代。在计算中心的模式下,一台计算机同时由许多用户使用。计算中心使用户得以共享计算机系统的资源,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使用方式的飞跃。但是,计算中心仍然把用户限制在一个地方和一台机器上。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则把许多计算机或计算中心连接起来,其中每一台计算机都有可能通过网络为任何其他计算机上的用户提供服务。网络使用户脱离地域的分隔和局限,在网络达到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不管是什么用户,也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程序、数据与设备。用户访问千里之外的计算机,就像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

计算机网络按其计算机的分布范围通常被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指那些连接近距离内的计算机网,包括办公室或实验室的网(十米级网)、建筑物的网(百米级网)和校园网(千米级网)。广域网则是指实现计算机远距离连接的网。广域网有城市网(十千米级网)、地区网或行业网(百千米级网)、国家网(千千米级网),甚至洲际(万千米级)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几十万个局域网和几万个广域网。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在网络之间交换信息,又在不同范围内实现网络的相互连接,形成了若干由网络组成的互联网。互联网就是最大的全球互联网,大量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正在源源不断地加入到互联网中。

计算机网络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连接于网络上的供网络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的集合。这些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用来运行用户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资源和服务。网络上的主机也称为节点。另一部分是用来把主机连接在一起并在主机之间传送信息的设施,称为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传输线路和转接部件构成。传输线路是实现信息实际传送的通道。转接部件是处理信息如何传送的处理机。这种处理机或者是专门用来选择线路和传送信息的专用计算机,或者就是借用的主机。从逻辑上看,网络是节点之间通过通道相连的一个连通域。网络的通信方式可以采取点对点信道通信,或者广播信道通信。至于具体的连接,则有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例如,在点对点通信方式下,可以采取星型、环型、树型、全连接型或不规则型结构;在广播通信方式下则可用总线连接、卫星连接、无线电连接以及环型连接。

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之间传送数据和通信是通过一定协议进行的。为了减少设计的复杂性,用高度结构化的方法分层制定协议。当两台计算机通信时,直接表现为应用级别上的服务请求和返回服务结果。从一台主机发出用过程语言表达的服务请求,到把请求转变为在物理线路上传送的比特(Bit)信息流,中间要经过多个层次的转化。在信息到达另一端的目标计算机后,将按相反的次序逐层复原信息,最后变成提交给目标计算机执行服务请求的初始形式。从目标机返回结果时,沿反方向经历同一过程。在网络的层次协议中,每一层协议建立在它的下层协议基础之上,下层为上层服务,实现上层的功能,而服务的细节对上层加以屏蔽。各层协议就是主机之间在各对等层上的对话规则和约定。

网络层次协议的集合组成网络的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计算机网络通信制定了一个七层协议的框架,称为“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作为通用的标准。OSI七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局域网通常只连接同一种类的计算机,在同种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通常比较容易实现。互联网则不同。互联网由于太大,上面的计算机可谓五花八门,因此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互联网采用TCP/IP协议作为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成为当今最大的和最流行的国际性网络,也被人们称为全球信息资源网。从网络通信技术的观点来看,互联网是一个以TCP/IP通信协议连接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从信息资源的观点来看,互联网是一个集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各种资源为一体的供网上用户共享的数据资源网。

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就像讲中文与讲英文的人之间进行对话一样,存在着很大困难。幸好,人们已创造了TCP/IP协议,并使该协议成为互联网中的“世界语”,任何遵守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读懂”另一台遵守同一组协议的计算机发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