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必知的160条说话技巧
4984700000011

第11章 巧妙应对,脱离尴尬境地(提升篇)

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出现难堪尴尬的局面,例如对方故意刁难、被别人误解、不小心说错话等,这时,学会用自我调侃、随机急救、回避话题、避实就虚等恰当幽默的话语摆脱尴尬境地,不但能挽救大家的颜面,而且还能体现你的聪明才智,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

欲盖弥彰,不如自我调侃

由于我们的过失,造成谈话中间出现了难堪,这时我们不要责备他人,而应找找自己的原因,采用自我调侃的方式低调退出。

有一次,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聚在了一起,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所以说起话来更是直来直去。有一位男同学打趣地问一位女同学:“听说你的先生是大老板,什么时候请我们到大酒店吃一顿?”他的话刚说完,这位女同学便不安起来。原来这位女同学的丈夫前不久因发生意外去世了,但这位开玩笑的男同学并不知道,因而玩笑开得过了一点。旁边的一位同学暗示他不要说了,谁知这位男同学偏要说,旁边的那位同学只得告诉他真实的情况。这时这位男同学可谓无地自容,非常尴尬。不过他迅速回过神,先是在自己脸上打了一下,之后调侃地说:“你看我这嘴,几十年过去了,还和当学生时一样没有把门的,不知高低深浅,只知道胡说八道。该打嘴!该打嘴!”女同学见状,虽有说不出的苦涩,但仍大度地原谅了老同学的唐突,苦笑着说:“不知者不为怪,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可以不提它了。”男同学便急忙转换话题,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可以采用自我调侃的办法,表达自己真诚的歉意,而对方也不会喋喋不休地责备我们,相反还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一笑了之。

大多数人制造尴尬都不是出于敌意的,而是由于不小心,这时候,如果你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

1915年,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突然要学开飞机。于是,他命令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只好遵命。

丘吉尔还真有股韧劲,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然而隔行如隔山,他对那么多的仪表总是搞不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英里的航程竟然飞了3个小时。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丘吉尔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的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装作茫然不知,自我解嘲道:“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

在有些尴尬的场合,运用自嘲能使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得到保护,而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的宽容大度。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

背后说人,怎样随机急救

虽然说背后说人是不好的,可人总免不了在一起谈论,言语中免不了要说这个人不对,那个人做了什么糗事,结果却被当事人一下撞到。

听说主管要去参加一个业界的聚会,又是临近午休时间,办公室内几位同事闲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胡乱聊起来,不知不觉就开始说起主管的坏话了。

小杨一向做事认真负责,个性又活泼开朗,在办公室里人缘极好,只是有点冒冒失失,喜欢乘兴搞一番恶作剧。

这次也不例外。当他听到大家都在说主管的坏话时,便趁机起哄:“我也这样认为,主管实在是一个老古董,动不动就拿所谓的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来说教,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是流行、新潮的时代……”

“咦!怎么大家一下变得正经八百,规规矩矩的呢?”当小杨发觉情形不对时,却已大事不妙了,原来主管已经站到了他的身后!

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和很多事。很多时候,人出于交流或其他目的,会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人讲述一些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因此就形成了“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的社会现象。

当你议论他人被当事人听到时,如果你的议论是正面的,那还好说。听到别人在背后夸自己,谁不乐意呢?可一旦你的议论是负面的,在背后说人坏话,被人当场逮住,那你可真够尴尬的!更有甚者,要是因此而被人误认为品行有问题,并让你的“臭名”远扬,那你就倒大霉了!

其实,要化解这种尴尬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你懂得随机应变,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尴尬就会自然而然地离你而去。

某女士上班的单位和丈夫的单位很近,所以每天他们总是约好了在车站碰面,然后搭同一辆公交车回家。一路上,夫妻两人总是喜欢高高兴兴地谈天说地,倒也有一番乐趣。

一天,这位女士一上车,就向丈夫讲起了当天发生的“大事”。

“老公,告诉你呀,今天那个小梁上班迟到了,主任不知怎么搞的,把他当众批评了一顿,你没看见小梁当时的脸色,就跟猪肝一个样……”

她还没说上几句,就发现小梁被下车的人流挤到了她面前。看到这位同事,小梁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表情有点冷漠。

“啊!他肯定听到了我说的话。这下糟了,把一个同事给得罪了。这下该怎么收场呀?”

这位女士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可丈夫却并不知情,还不停地追问:“后来怎么样了?”这更让她感到难堪,一时竟无言以对。过了会儿,她总算想出办法来打圆场了。

“老公,拜托,那本书有好几百页啊!我还没看完呢,后来的事等我看完了再告诉你吧!”她一边说一边悄悄揪了一下丈夫,并递过去一个眼色。丈夫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了。

“小梁,真巧!你也坐这一趟车呀!你看我,光顾着说话,也没介绍一下。小梁,这是我爱人。老公,这是我们公司的同事,我们都叫他小梁,与那本书上的主人公称呼一样呢!”她主动出击,明着打招呼,暗着解释刚才的事。

小梁听了她的话,认为是自己多虑了,便也放松了,与他们聊了起来。一路上,他们谈笑风生,气氛和谐而友好,刚才的紧张和尴尬一扫而光。

不过要注意,切忌背后说人超过限度。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听的人可能会有“这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像这样就已超过限度,说者不但会不愉快,而且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恼怒不已。

切忌不分场合地论人长短。像上述情境中,尽管上司不在,但在办公室内议论上司总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也都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好地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讨论他人的长短。

曲解本意,巧妙回避话题

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提问者一般不直接就问题的本质提出怀疑,而是从其他貌似平常的事物着手,旁敲侧击地进行诱导性询问。这时,我们可以故意装作不懂对方的真正用意,而站在非常表面的、肤浅的层次上曲解其问话,并将这种曲解强加给对方,使对方意识到你的有意误解实际上是在表达委婉的抗议和回避,从而识趣地放弃自己的追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你与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路人皆知的。王蒙当时也十分清楚。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20来岁,而现在我50多岁了。”

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虽然知道对方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但是故意曲解其本意,只是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作答。这个回答虽然也算是“合格”,但实际上没有给对方任何有用的信息,令其大失所望。

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大年初一那天,一大早便出门找伙伴玩去了。玩到中午时分,才发现自己头上的新帽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于是胆战心惊地跑回家去了。母亲发现孩子的帽子丢了,自然很生气,要是在平时少不了要大声呵斥一番,可当天是大年初一,不能骂孩子,于是母亲强忍着怒气没有爆发。可是母亲仍然觉得这不是好兆头,所以心里非常郁闷和生气。

这时隔壁的李叔叔来串门,感觉到了母亲的脸色不太好看,还有孩子的胆怯,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于是笑着说:“孩子的帽子丢了,照我看这可是件好事情,这不恰恰意味着孩子要出头吗?今年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进步,诸事顺利。”孩子的母亲听了以后,连连赞同:“是啊,真对啊,孩子从此就出人头地了。”于是大家都眉开眼笑起来。

帽子丢了,这本来是一件很扫兴的事情,又是在新年的第一天丢东西,一般人都会觉得不吉利。而隔壁的叔叔有自己的解释,他回避了孩子贪玩结果把帽子弄丢了的事实,而强调了帽子是戴在头上,现在帽子没了就说明可以“露头了”,这样一来,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露头的事情上,而忽略了丢东西的事情,一件坏事成了好事。

这种曲解本意的方法,有时候也可以说是“装糊涂”。虽然明明知道对方问的是什么,可就是假装不知道,避开实质,只说些表象的问题。对方通常都会识趣地不再追问。

比如娱乐圈里的很多女明星都不太喜欢别人问年龄问题,可总会有记者想方设法地要问出她的年龄。这时候女星不妨说:“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还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这样一回答,既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年龄,又会让观众觉得这个明星真敬业,从而赢得了观众的喜欢。

我们虽然不是外交家也不是公众人物,可学会回避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也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言语幽默,让你远离尴尬

有时候人际交往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句幽默的话语来打破原有的压抑,活跃气氛。

说笑能极大地缓解尴尬气氛,甚至在笑声中,这种难堪的场面会瞬间消失,以致人们会很快忘却。

如果活动中出现尴尬局面,说句幽默的话更是使双方摆脱窘迫的好办法。例如,两个班级联欢,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于一方的水平低出现了踩脚的情况,说“没关系”这样的礼貌话还可能会加重对方的心理压力,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俩的脚只能找到一个落点了”,就可使双方欢笑而心理放松。

尴尬是在生活中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人们感觉比受到公开的批评还难受,这时主动讲个笑话逗大家笑,绝对是减轻该症状的良方,尤其是在很多人都看着你的时候。

恐怕谁都有当众滑倒的经历,每每回想起来还会感到脸红。摔倒的场面总是很滑稽,难免会引得大家笑,这时你不妨用一种荒诞的逻辑将这种尴尬变成有利因素,从而自然大方地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1944年秋,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给第29步兵师的数百名官兵代表训话。当时,他站在一个泥泞的小山坡上讲话,讲完后转身走向吉普车时突然滑倒,原来肃静严整的队伍轰然暴出一阵笑声。面对突发情况,部队指挥官们十分尴尬,以为艾森豪威尔要发脾气了。岂料,他却幽默地说:“从士兵们的笑声中可以看出,我与士兵们的多次接触,这次是最成功的。”

所以当我们面临尴尬时,千万不要慌张,试着说一些幽默的话语,就会从尴尬中轻松逃脱。

当然,有些幽默可以让自己缓解尴尬,却会伤到别人的自尊,所以幽默虽然好,但也不能滥用。

巴黎的一位剧作家邀请小仲马看他的新剧本的演出。大幕拉开了,戏正在演出,小仲马不断回头,嘴里嘟囔着:“一个,两个,三个……”

“您在干什么?”剧作家纳闷地问。

“我在替您数打瞌睡的人。”小仲马回答说。

过了一些日子,小仲马的剧本《茶花女》上演了。上次请小仲马看戏的那个剧作家又和小仲马坐到了一起。演出开始以后,他也不断回头找,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个打瞌睡的,不过他还是欣喜若狂地跟小仲马说:“亲爱的,你看,你的剧本上演,也有一位打瞌睡的。”

小仲马回头看了一眼,幽默地回答:“您不认识他吗?他上次看您的戏时候睡着了,现在还没醒过来呢。”

小仲马这样的话虽然很幽默,却会给别人带来尴尬。如果关系亲密两人一笑也就过去了,如果关系一般,别人就会记恨在心里。所以运用幽默,也需要注意场合。

童言无忌,如何遮住家丑

周末,单位里的几个同事到家里来玩。女主人玉琴正在热情招待,忙得不亦乐乎。玉琴5岁的小女儿笑笑看到家里来了客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兴奋得手舞足蹈。她一会儿为客人表演歌舞,一会儿模仿模特走秀,把客人逗得哈哈大笑。

笑笑一看大家这么喜欢她,“人来疯”就越发厉害了。她骄傲地站在妈妈的同事面前,奶声奶气地大声问:“叔叔、阿姨,你们能赚很多很多钱吗?”

“当然不能呀!我们都没有笑笑将来赚得多。笑笑将来当大老板,我们全给你打工,好不好?”同事们逗着这个“开心果”。

“我爸爸就是大老板,他能赚很多很多钱,10个大皮箱都装不下!”

“真的?你爸爸是做什么的,我们都去给他打工好不好?”

“我爸爸是做彩旗的,街上飘飘的彩旗全是我爸爸做的。你们会做吗?”

“做彩旗的?”同事们面面相觑,非常不解。

“笑笑,你在胡说些什么呀!”玉琴走出厨房,听到女儿的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开口制止女儿说下去。

“妈妈,我没有胡说,你昨天晚上不是说爸爸‘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吗?你还说爸爸要变天,是白日做梦!妈妈,爸爸是不是认识雷公,不然怎么能够变天呢?”

玉琴尴尬地僵在那里,客人们也不知说什么才好。顿时,屋内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虽然说是童言无忌,可笑笑的话也确实够让人无奈又生气的了。家里的争吵丑事全都暴露在了同事们的面前,如何才能“找块遮羞布”,遮一下这个家丑呢?

其实也不难,有句话叫“假作真时真亦假”,倘若据你察言观色,发现他人的脸色不对,似乎已有几分相信了孩子的话,你觉得不好解释,或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来解释,何不半真半假地承认此事?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逆反心理,你越是解释,他越是不信;如果你干脆承认确有其事,他反而会产生怀疑。所以你不妨利用此等心理,弄他个半信半疑,自己也痛痛快快地下台。比如你可以说:“宝宝,你这个小饶舌鬼,要是你爸和他的彩旗找红旗算账,我看你是站在彩旗那边,还是站在红旗这边?”只要你处之泰然,表现得大大方方的,他人就不会对此事确信无疑,甚至怀疑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小孩子的惊世骇语远不会这么简单地结束。光用虚晃一招来打马虎眼还是不够的。

一个周六的上午,周女士带着她的宝贝儿子——淘淘在儿童乐园里游玩,恰好碰到了单位的一个同事也带女儿——甜甜在此玩。这两个小孩本来就认识,一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一下就玩到一起了。于是,两个大人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一边聊了起来。

“妈妈,妈妈,甜甜说她爷爷、奶奶下个月要来她家过年了,我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不来呢?”两个人正聊得投机,没料到淘淘一蹦一蹦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道。

“爷爷、奶奶去年来过了,今年想休息一下!”周女士轻声细语地向淘淘解释道。

“不对,我知道爷爷、奶奶为什么不来!”

“淘淘真聪明!那你说说看,爷爷、奶奶为什么不来呢?”

“因为我们家没有钱了!”

“哎呀,宝宝真是不得了,连这事都知道!那你是不是要节约一点呀?”

“我才不要呢!妈妈把钱都给外公、外婆了,所以我们家没有钱了,爷爷、奶奶也来不了,妈妈你说是不是?”

听淘淘这么一说,那同事露出了若有所思、似笑非笑的表情。见此情景,周女士知道她的同事已有几分相信了孩子的话。于是,她灵机一动,轻描淡写地顺水推舟起来。

“原来是这样呀!我就说淘淘聪明过人吧,妈妈做了哪些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那当然,我是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谁也别想瞒过俺老孙,哈哈!”

“那悟空,我前两天给爷爷、奶奶寄钱,还给爸爸买衣服,给你买玩具,你的火眼金睛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谁说我没看出来,我……我是想考考妈妈,看妈妈你还记不记得!”

听到这里,同事不禁被逗得大笑起来。

如果被孩子当面揭穿真相,也要注意:切忌随即指责、呵斥,甚至是打骂孩子,如此只会弄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还要切忌极力解释,这样只会显得是欲盖弥彰,更会让家丑外扬。

隐私提问,教你轻松应对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正式场合,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隐私问题被人追问的情况,有时候面试的时候也会被别人追问隐私。

北京某著名高校中文系毕业生罗娟,经系里推荐到一家国企求职,层层考核下来,最后她获得了与招聘单位负责人单独面谈的机会。

“你有男朋友吗?”这位男性负责人突然这样发问。

罗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被这个问题问愣了。她不知如何回答才能让负责人满意,便如实答道:“有。”

“他现在在本地还是在外地?”

“他在办出国手续。”罗娟仍然老实地回答。

“你将来会不会跟他一起出去?”

“我的专业出去了也派不上用场,所以没想过要出去。”

“那你们是不是要分手了?”

“不能这么说,我们的感情很好,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如果你的上级比较喜欢你,你会怎么办?”

“那说明我的工作干得还不错,我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要是你的上级对你有非分之想呢?”

“你们能提出这个问题,我非常感激,这说明贵单位的高层领导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之前我曾在一家公司实习过,就是因为老板有了非分之想,我才愤而辞职的。而当初他们招聘时恰恰没有问到这个问题。两相比较,假若我能应聘进贵单位,就没有理由不去为这个团队殚精竭虑了。”

罗娟不卑不亢的回答和落落大方的态度使她最终赢得了这个职位。

怎样说话,才能既不泄露自己的隐私,又不直接拒绝对方的提问而造成不愉快呢?不妨看看下面几个小故事。

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人称科丽。一次在出席记者招待会时,记者问她有多少件旗袍礼服,科丽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所有的旗袍礼服,都是第一流服装设计师奥吉·立德罗为我设计的。你知道吗?她经常向我提供最新流行的服装样式。”

别人问数量,她却回答是谁设计的,这样的回答明显地属文不对题,然而,那位记者却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对于一些无聊的隐私问题,你完全可以采取答非所问的方法来应付。

有一位女名人准备与一位考古学家结婚。朋友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考古学家?”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对一个女人来说,选择考古学家做丈夫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担心衰老,考古学家对越古老的东西越感兴趣。”

似是而非的回答往往让那些爱探听隐私的人无功而返,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听上去像是在回答对方的问题,但其实并不是对方想要的答案。

歌手毛阿敏演唱了乔羽作词的《思念》之后,有一次问乔羽:“歌是我唱的,可你倒说说,那只蝴蝶究竟是谁啊?”乔羽笑了笑,道:“反正不是你,别人说的都是杜撰。各人有各人的蝴蝶,我可管不了。”

其实,人们都知道那首歌中的“蝴蝶”是有隐喻的,可问题涉及作者的隐私,他当然不愿正面回答。于是他巧妙地在关键词“蝴蝶”前加注“各人有各人”这一模糊性定语,从而将“水”搅浑,让对方陷于猜谜似的迷魂阵中,将那令人难以捉摸的哑谜留给了对方。

这种方法,应答时要对关键词加上某些限制语或修饰性词语,有意使问题变得更加模糊,从而达到有效回避隐私性内容的目的。

如果别人问你的隐私时,也要注意:切忌不沉着冷静,对别人的提问不假思索地乱说一气。同时切忌不随机应变,与别人发生冲突或委曲求全。

回避正题,不做正面反击

很多时候,问令人左右为难的问题的人总是别有用心,他们话中有话。要回答这种问题,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如何选择是个难题,尤其当问题来自于你不能得罪的人,或者在公众场合被问到,更会让你的回答难上加难。下面就针对一些情况介绍几种处理方式。

1.回避正题法

一个美国客人在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后,在一家个体户饭店吃饭,老板娘的一手正宗湘菜让美国游客吃得津津有味。他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突然问道:

“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毛泽东还在,会允许你开店挣钱吗?”

这摆明了是明知故问,美国客人的用意就在于让老板娘做出“不会允许开店”的回答,来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如果老板娘这样回答了,正中他下怀,如果老板娘回答“会允许开店”,又明显与历史不符。总之,无论是肯定回答还是否定回答,都不妥当。

老板娘略作思考后,回答道:

“没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如今,邓小平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好一个令人折服的回答。老板娘回避了正题,使用了模糊的语言,巧妙回答了美国人的问题。一方面没有怠慢外国游客,另一方面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同时还赞扬了如今的富民政策。

这种回避正题的模糊回答,比较适合用于那些不宜完全根据对方的问题来答话的场合,它的关键在于巧妙避开对方问题中的确指性内容,让对方感觉到你没有拒绝他的问题,但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

2.迂回出击法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才子纪晓岚的才能,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你怎么办?”

这实在是不好回答的问题,若回答不去死,则属违抗圣旨;回答去死,未免太冤。怎么回答呢?纪晓岚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说道:“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啊!”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怎样回答都很难,于是他聪明地采用了迂回出击的办法,到最后,反把难题留给了乾隆。乾隆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很自然地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这一招既没有损害乾隆面子,又点出了他的无理之处,还博得了乾隆的夸奖。

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或者无理的要求,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在抓住对方漏洞的前提下,再不动声色地反击,从而反败为胜。

佯装不知,善于避实就虚

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可能遭遇尴尬。尴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应对方式当然也有差别。用语言应对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佯装不知,故说“痴”话,好像这种尴尬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网上有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

一家星级宾馆招聘男性客房服务人员,经理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题目:“假如你无意间把房间推开,看见一位女客一丝不挂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第一位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

第二位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

第三位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结果第三位应聘者被录取了。为什么呢?前两位的回答都让客人有了解不开的尴尬心结,唯有第三位的回答很巧妙。他妙就妙在假装没看清,故作痴呆,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使双方避免了尴尬。

装作没有看见,不仅会让自己有获得工作的机会,有时候还能轻松地化解他人的尴尬。

尚美在一次聚会上第一次穿高跟鞋和超短裙,还化了比较浓的妆。朋友们见到她这样的打扮,一片惊呼,她自然而然成了聚会的焦点。但是年轻人聚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蹦迪。高跟鞋和超短裙肯定是不利于蹦迪的,何况尚美还是第一回穿。开始她不愿意下舞池,后来在朋友们的劝说之下勉强蹦了一会儿,谁知却出了问题,一个鞋跟折断了,短裙也不小心撑裂了。她只好装作没事一样,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座位上。

一个女孩看见了,忙跑过来问她怎么回事,尚美回答说脚扭了。女孩关心地弯下腰去看。“啊,你的鞋跟断了呀。真是的,怎么这么倒霉啊。哇,你的裙子怎么……好了别介意,大家都是朋友,谁都不会笑话你的,我也会给你保密的。你就在这儿坐着好了,待会儿结束了我陪你回家。”说着又下了舞池,留尚美沮丧地坐在那里。

一曲终了,大家都下场了,一个男孩过来坐到了尚美对面。尚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生怕被他发现了,赶忙说脚有点不舒服,说着就把没有断跟的右脚伸到了前面。男孩并不看她的“伤势”,只是叫了两杯饮料,说:“蹦迪很累吧,你看起来挺文弱的,一定小心啊。这种激烈运动连我都浑身湿透了,你肯定更累了。以后多锻炼锻炼,再穿上今天这么漂亮的衣服,那效果肯定超棒!”

两个人聊了半天,男孩始终没有再提起她的“伤”。其实他早就看出是怎么回事了,为了不让尚美太尴尬,他装作不知道,这让尚美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故事里的这个男孩子就是巧妙运用了“佯装不知”、故说“痴”话的技巧,避实就虚,避开鞋子坏掉这件事情,装作没有看见,也让对方感到很轻松。

面子问题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忽然间遇到了很丢面子的事情,即使装作不介意,心里也有个很难解开的疙瘩。所以,说一句“痴”话,故意表示自己没看见,是让当事人释怀、化解尴尬的最好方法。正如卡耐基说的:“往往有这样的人,他们知道别人出了洋相,就主动地去安慰人家,还自以为别人会非常喜欢这种方式,会用感激的目光看着他。其实别人最希望的,还是你不知道他出了洋相,没有嘲讽,也没有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