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必知的160条说话技巧
4984700000005

第5章 拐弯艺术,把话说圆(提升篇)

在与人交流当中,说话的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实话实说。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实话实说就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但是实话又不能不说,这种时候就需要转着弯儿说话了。说的话既能够让人觉得顺耳,又能够让人欣然接受。

以迂为直,绕路说服

在交际时,为了达到谈话的目的,有时需要绕一定的弯路才可以实现目标。人们常用的“以迂为直”策略在许多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不失为一种灵活有效的办法。因为它结合明确的目的性与战术的灵活性,避开对方布下的“地雷区”,进攻的路线又带有隐蔽性,并符合对方的心理需求,所以容易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的观点。下面让我们以触龙说服赵太后的例子看看采用“以迂为直”策略的好处。

公元前265年,赵国的赵太后刚执政不久,秦国便发兵前来进攻,于是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相救。但是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坚决不允。赵国危急,群臣纷纷进谏。赵太后依旧坚决地说:“从今日起,有谁再提用长安君做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大臣们便不敢再多说什么。

有一天,左师触龙要面见赵太后。赵太后认为触龙一定是为了劝谏而来,于是她便摆开了吐唾沫的架势。不想触龙慢条斯理地走上前,见了太后,关心地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来见您,我担心太后的玉体,今天特地来看望。最近您过得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喝粥。”触龙又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坚持散步,饭量才有所增加,身体才渐渐好转。”赵太后听触龙每句话都不提人质的事,怒气也渐渐消了。两人于是亲切、融洽地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触龙向赵太后请求道:“我的小儿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爱这个小儿子,恳求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太后赶紧问触龙:“他几岁了?”触龙答:“十五岁。他年岁虽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时,赶紧将他托付给您。”

赵太后听到触龙这些爱怜小儿子的话,深有同感,便忍不住与他闲谈。太后说:“真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呀!”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更甚呢!”太后不服气地说:“不会吧,还是女人更爱小儿子。”

触龙见时机已到,于是把话题引申一步,说道:“老臣认为您爱小儿子爱得不够,远不如您爱女儿那样深。”太后不同意触龙的这个说法。

触龙解释道:“父母爱孩子,必须为孩子作长远的打算。想当初,您送女儿远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可是又祈祷她不要有返国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相继在燕国为王。您为她想得这样长远,这才是真正的爱。”

太后信服地点了点头。

触龙接着说:“您如今虽然赐给长安君许多土地、珠宝,但若不使他有功于赵国,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能自立吗?所以我说,您对长安君不是真的爱护。”

触龙这番话说得赵太后心服口服,于是立即吩咐给长安君准备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并催促齐国出兵。而齐国也很快地就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触龙说服赵太后的方法,便是运用“以迂为直”的策略典范。

有人说,拐弯抹角的话我可不喜欢听,我还是希望别人有什么话就直接告诉我,不然来回绕弯子多耽误大家时间,还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是有时候有些话直接说出来不但让对方接受不了,也会给自己招来祸端。

萍萍经常口无遮拦。这天,她的同事一身簇新地来上班了,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萍萍夸张地大叫一声:“哎呀,今天你穿新衣服了!”同事听了咧嘴一笑,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的感觉呢,萍萍接着说道:“像只灰耗子!”

这样的说法就会很让人下不了台,如果对方穿着确实不是很搭配,你可以婉转表达,或者不发表意见,但这样直白地抛出自己的看法,有可能会让对方记恨,下次也会找机会嘲讽你。记住:得罪人的事或者不好听的话,要尽量绕弯子地让对方明白。

欲抑先扬,避免直接

有时对方提出的要求并不是不合理,但因条件的限制无法予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拒绝的言辞可采用“先承后转”的形式,使其精神上得到一些宽慰,以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愉快。例如,一家公司的经理对一家工厂的厂长说:“让我们公司做你们的经销商,以我们的名气和你们的实力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大品牌,你看怎么样?”厂长回答:“这个设想很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没有成熟。”这样既拒绝了对方,又给自己留了后路。

对对方的请求最好避免一开口就说“不行”,而是要表示理解、同情,然后再据实陈述无法接受的理由,由此获得对方的理解,使其自动放弃请求。

李刚和王静是大学同学,李刚这几年做生意虽说挣了些钱,但也有不少的外债。两人毕业后一直没有来往,一天,王静突然向李刚提出借钱的请求,李刚很犯难,借吧,怕担风险;不借吧,同学一场,又不好拒绝。思忖再三,最后李刚说:“你在困难时找到我,是信任我、瞧得起我,但不巧的是我刚刚买了房子,手头一时没有积蓄,你再等几天,等我过几天结账了,一定借给你。”

有的时候对方可能会很急于成事而相求,但是你确实又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帮助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实际情况和他当时的心情,避免使对方恼羞成怒,造成误会。

拒绝还可以先从感情上表示同情,然后再表明无能为力。

黄女士在民航售票处从事售票工作。由于经济的发展,乘坐飞机的旅客与日俱增,黄女士时常要拒绝很多旅客的订票要求,黄女士每每总是带着非常同情的心情对旅客说:“我知道你们非常需要坐飞机,从感情上说我也十分愿意为你们效劳,让你们如愿以偿,但票已订完了,实在无能为力。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乘坐我们的飞机。”黄女士的一番话,让旅客再也提不出意见来。

先扬后抑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先承后转”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力求避免正面表述,而采用间接拒绝他人的方法。先用肯定的口气去赞赏别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然后再来表达你拒绝的原因,这样你就不会直接伤害对方的感情了,而且还能够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同时也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一般情况来说,你还可以采用下面一些话来表达你的意见:“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只可惜由于……我们不能马上采用它,等情况好了再说吧”“这个主意太好了,但是如果只从眼下的这些条件来看,我们必须要放弃它,我想我们以后肯定是能够用到它的”“我知道你是一个体谅朋友的人,你如果对我不十分信任,认为我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那么你是不会找我的,但是我实在忙不过来了,下次如果有什么事情我一定会尽我的全力来支持你”,等等。

这样的表述虽然最后结果是拒绝别人,但因为赞扬和抬高了对方,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觉得你是个体贴的人。

随机应变,巧转话题

所谓说话要有点“眼力劲儿”,就是指能随机应变地转移话题。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勇敢镇静,诙谐风趣,巧妙地、适时地、适当地转换话题,又妙语惊人,谈吐不凡,便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盲人骑瞎马”,一条道走到“黑”,一个劲地往死胡同里钻,其后果是“夜半临深崖”。

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刘明面见一位企业家,试图向这位总经理推荐“他自己”——到该企业工作。

由于这位总经理见多识广,根本没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放在眼里,没搭上几句话,总经理便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说:“我们这里暂时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这位聪明的小伙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起孔明激孙权的故事来了。于是,他转移话题来对付总经理。他若无其事地说道:“总经理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已完全可以使公司得以成功,外人纵有天大本事,似乎也无须加以利用,再说像我这样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否有成就还是个未知数,与其冒险使用,不如拒之于千里之外,是吗?”

他说到这里故意突然中断,只是微笑着直视总经理,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彼此都保持沉默。总经理终于开口说:“你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小伙子又将了他一军:“噢!抱歉,抱歉,刚才我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说完,小伙子又沉默了。

总经理反而催促他说:“请不要客气。”

于是小伙子将自己的经历、学历及对该企业经营发展规划的看法等系统地告诉了总经理。

经理听完后,态度立刻改变了,由严肃转为慈祥。临走时总经理对这位小伙子说:“小伙子,我决定录用你,明天来上班,请保持过去的热情和毅力,好好在我公司干吧!相信你会有用武之地的。”

如果刘明在面见总经理后不长点“眼力劲儿”,转移话题,是绝对不可能摆脱僵局,不能够力挽狂澜,反败为胜的。

在其他场合说话,同样需要长点“眼力劲儿”,就拿药店为例吧。

每个药店的营业员向顾客提供服务,都需要讲究接待方法。也就是在说话的时候要有点“眼力劲儿”,针对不同的顾客需求,做出相应的回答。在药店的顾客中,女性就占据了“半边天”,营业员如果能接待好女性顾客,则能把销售范围扩大到“半边天”之外,因为那些女性不仅为自己购药,还经常为孩子买药,因为她们毕竟都是家庭主妇,在家里的一些小事情都归她们管理,所以对女性顾客的接待至关重要。

在接待女性顾客的时候,营业员要注意女性的年龄、职业及表情。通过观察,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要求的女性顾客要运用不同的接待方法,而且在与她们交谈的时候要有分寸,还要把进店的每一位顾客都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因为那样就容易极自然地做到主动、热情、文明、周到地服务了。

在一般情况下,妇科用药和儿科用药是女性顾客购买较多的药品。在接待方法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要针对本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才行,特别是对年龄较轻、购药时表情犹豫不决或难以启齿的顾客,要采用低声询问、个别服务的方法。对文化素质较高者,可备好详尽的药品说明书,让其自己看,此时是“无声胜有声”,但需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适时地提示或忠告。对文化程度较低者要主动、热情、文明、周到地介绍药品功效、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如此一来,才能急顾客之所需,真正为顾客做一些事情,赢得顾客信任。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说话要有点“眼儿劲儿”,这样才能获得别人好感,加深别人的印象。

委婉拒酒,妙语应酬

酒桌上的应酬一般人总是免不了。不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同事聚会,席间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想要拒绝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拒酒的话要说得不让劝酒的人觉得你是故意不给面子或者不让其他人觉得你在故意扫大家的兴,就更不是容易的事。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又自然大方的拒酒方式。

比如你可以满脸堆笑,就是不喝。

张力大喜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波也在其中,然而小波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席上,偏偏有人提议小波与张力单独“表示”一下,小波深知自己酒量的大小,忙起身,一个劲地笑,一个劲地说圆场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结果使张力无可奈何。

在筵席上一些“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敬酒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这种“满面笑容,好话说尽”的拒酒术往往能让对方拿你没办法,最后只好作罢。

如果你遇到那种强悍型,动辄说不喝就不是朋友的人,该怎么拒绝呢?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君的朋友吴勇,人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吴勇已经“有言”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

这天在酒席上,吴勇又故技重演,劝小君喝酒,可小君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吴勇听后也不好意思再劝了。

小君使用了和吴勇一样的说话技巧,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小君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弱点予以反击,劝酒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缄口不语。

有时候不妨将自己无法喝酒的实情告诉对方,达到坦白求“从宽”的效果。

赵波去参加一个宴会,王刚好久没与他见面了,坚持要和赵波痛饮三杯。赵波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吃药,已是好久滴酒不沾了,只好请老朋友你多多关照了。好在来日方长,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此言一出,宾客们纷纷赞许,王刚也就只好见好就收了。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表明自己的苦衷,再配上得体的语言,那就能取得劝酒者的谅解,使他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如果自己实在说不出口,怎么办呢?可以考虑让你的女朋友或者妻子出马。

媛媛陪丈夫去参加聚会,酒席上丈夫的好朋友们大有不醉不归的架势。但丈夫身体不好,媛媛担心生性内向的丈夫会一陪到底,而不会适时拒绝。等丈夫三杯白酒下肚,媛媛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对酒席上丈夫的朋友们说:“各位好朋友,我丈夫身体不好,两周前还去过医院,医生特地嘱咐说不能喝酒,可今天见了大家,他高兴,才喝了那么多。既然都是好朋友,你们一定不忍心让他酒喝尽兴了,人却上医院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敬各位一杯,我先干为尽!”

说完,一杯酒就下了媛媛的肚子。丈夫的朋友们听她说得挺在理,又充满感情,再看她豪爽的架势,也就不再劝她丈夫的酒了。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如果女人能帮着丈夫拒酒,不就是帮丈夫解围了吗?当然这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贸然代替丈夫拒酒,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丈夫不豪爽,反而有损丈夫的面子。

不论怎么拒酒,都要讲究方法和表情,不能过于直接和生硬,不然有可能把好心的朋友得罪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借人之名,说你的话

有时想问别人某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不问是肯定不行的,但是直接问也不妥当,这个时候你不妨借别人的口来问自己的问题。

某公司总经理在外地与对方谈判了六天还没有结果,他的秘书想知道谈判究竟进行得如何以及何时能返回,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于是跟经理说:“服务台小姐刚打来电话,说她们有预订机票的服务,问我们是否需要。我们用不用现在回复?”总经理想了一下,回答道:“问一问能不能订后天的票。”秘书于是做好了返程的准备。

这里,秘书用的就是“借不相关的人之口来问自己的问题”的方法。

有些问题自己直接问,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但又无其他人的口可借时,就可以找一个与问题不直接相关的人的名义来问。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向媒体或医生咨询一些关于人际关系或者健康的问题又难以启齿时,可以说:“我的朋友病况如何,请问……”“我的同事请我代问一下……”,其实,这些所谓的“朋友”“同事”可以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人。这种问话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人们的心理障碍,而使问题得以顺畅地表达出来。

生活中有些乖张的人,只有上级才能镇得住。以自己的名义向他提要求,没准会碰一鼻子灰,这时最好借上级的口来问。

比如,出于工作需要,你要去问某一位领导工作进度,而他正好是一个欺软怕硬、专看上级脸色行事的人。这时,你不妨这样问:“王局长让我来问问,你们处的工作报告写好了没有。”这样一问,迫使他不得不以认真的态度来回答问题,而你自己又不会被他压住了气势,因为你的身份已经转换为“传话者”而非“办事者”,纵使他心里不情愿,鉴于领导的压力,也不敢怎么样。

虽然借上级的口来问话,比如“组织上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某某领导一直很关心这个问题”等,听上去官腔十足,但关键时刻,却是对付某些人的撒手锏。

此外,对那些工作比较繁忙的对象或对某些问题有解释能力却故意藏而不露的人,提问时可以借用含义比较广泛而又模糊的“大家”的口来问,如“大家都想了解一下……您能不能给我们说一下”“大家让我来问问……”

一般人都会认为“大家”提的问题是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矛盾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回答得好,则既可以使工作顺利地开展,同时还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所以,借用“大家”的口发问,往往会使对方对问题予以重视。

这一招最有效的场合是采访公众人物时,记者借用“大家”的口来问自己的问题。这样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我才不得不问的。

总之,当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那些想问而又不能以自己之口直接询问的问题,最好借别人之口说出来,这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柔和决策,取代是非

在实际的交往中,有时你可能处于主动地位,有时则可能处于被动的位置。在被动情况下接受对方的提问、质疑时,如何回答、如何表态就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误解、泄密或其他不良后果。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表态。

但是,直率地拒绝表态是失礼的、不当的。正确的办法应该是:表态时尽量避免说“是”或“不是”,既要避开表态,同时又不能有损对方的面子,破坏双方交谈的气氛。

如果别人问你的问题,你必须要回答,可是不论你的回答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对方都能找出反驳的理由,你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用一种柔和的决策,把话语模糊化,以回避一些因为持肯定或者否定态度带来的麻烦。

秦朝末年,楚怀王兵分两路,东路由项羽率领70万兵马,西路由刘邦率10万兵马,同时向关中进发,事先约定:谁先进关,谁为关中王。

结果刘邦先进关中,项羽自恃兵多将广,欲设计害之。项羽自尊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打算让刘邦到南郑去。谋士范增极力反对,他说:“那地方内有重山之固,外有峻岭之险,让刘邦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项羽反问:“那有什么办法杀他呢?”

范增献计说:“等刘邦上朝,大王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去?’如果他愿去,你就说:‘我早知道你愿去,那里是养兵练将、积草屯粮的好地方,你想养足了锐气好与我争天下,对不对?这就证明你有反我之心。绑出去杀了!’如果他不愿意去,你就说:‘我知道你不愿去的,本来楚怀王有约在先,谁先入关谁为关中王,叫你去南郑,你怎么会愿意呢?既然不愿去,就是要在这里反我。与其如此,不如现在就把你杀了。来人,绑出去斩首!’想他刘邦难逃灭顶之灾了。”

一番话说得项羽连连点头称是。密谋之后,项羽便召刘邦上殿。

项羽是个有勇无谋、沉不住气的人,他一见刘邦,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意不愿意去?”

刘邦见项羽问得这么急迫,不免心中纳闷,虽然愿去,但不敢表白。于是他回答说:“大王,臣食君禄,命悬乎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唯大王之命是听。”刘邦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完全出乎项羽的意料,他没听出刘邦到底是想去还是不想去,于是只好说:“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连连拜谢说:“是,臣遵旨。”

刘邦巧妙地利用模糊语言救了自己一命。这里,范增利用“两难选择”,企图陷刘邦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然后假名杀之,其计策真可谓刁毒。然而,刘邦更为高明,他工于心计,见项羽问得急,估计事出有因,于是运用模糊语言应对,并借此表白自己俯首听命于君,这就使项羽不知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无法确定他到底愿意还是不愿意去,当然也就不好杀他了。

因此在遇到一些棘手的事,需要你表态时,要尽量拒绝用“是”或“不是”这样的绝对性字眼,而要采取方法转移或回避表态。

迂回战术,巧问薪酬

薪酬问题一直都是求职和招聘双方洽谈的焦点话题,同时也是求职面试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您的期望薪资大概多少?”“您对我提出的月薪满意吗?”这一系列涉及薪酬的问话,求职者往往苦于回答。一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谈及此问题时往往是羞于启齿,欲说还休。该不该或者敢不敢回答,是一个难点。二是如何把握讨论薪酬的分寸,不破坏自己在面试官心目中的形象,这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而言,你目前的薪资水平是未来老板“出价”的参照,因此大多数老板在面试新员工时都会问到这个问题,恰当的回答很可能对将来的薪资有利。所以,当专业的人事经理问及这一问题时,比较艺术的方法是避免正面回答,而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先不急于报“实价”,以免今后没有迂回或进一步解释的余地,而是先简单地向对方解释一下目前的薪资结构,如可以这样说:“我现在的收入除了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之外,还有奖金、房贴、车贴,等等。”然后顺带说到某几个部分具体多少,这样一来,即便没有直截了当地报出实价,对方只要简单一估算,也就能大致明了。

参加面试的人都知道,人事经理总会问你期望的薪金是多少。这也是求职者的必答题之一,而这恰恰也是令他们比较头疼的难题。在面试中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求职者最好先自己判断一下,对方和你是否真正进入实质性谈判了,一些人事部经理会拿这个问题作为对应聘人进行考察的一种手段。应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一些“外交辞令”,如回答“薪酬不是我的首要考虑因素,我更看重的是在贵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是经过几轮面试,双方已经明确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这时就应当抓住机会,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期望值,如果再拖泥带水、遮遮掩掩,就会错失良机。

目前就业压力相当大,因此工作机会相当重要,但是如果招聘方提供的薪资水平实在难以满足你的要求时,不妨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或许能够让对方重视起来,认真考虑你的要求。

现在许多应试者不懂其中的诀窍,公司还没有表示出要录用,就冒失地和人力资源经理谈薪论酬,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也有些应试者,对薪水要求说得过死,非要××××元,否则就不干,这也是不好的。最好的办法,不仅要给自己留余地,也要给对方留余地,最后获胜的还是自己。

如果面试官非要问你目前的薪资水平,而你目前薪水太少,那么直接回答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正确的回答是顾左右而言他,学会打太极,如巧妙地回答:“我相信公司会根据我的业绩给予合理报酬,以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或者:“钱不是我唯一关心的事,我想先谈谈我对贵公司所能作的贡献。如果您允许的话。”这样将球又踢了回去,由对方来做出决断。

每个雇主在心里对薪水的上下限度都有个底,会经常在那个限度内自由调整,手头也掌握着你所不知的内情。当你不知道对方是怎样想的时候,往往容易自降身价。这样岂不正中其下怀?所以,在你提出任何薪水要求之前,请务必搞清对方能给付的大致价位,以退为进提出反问,如:“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薪酬标准,不知按规定这个岗位的薪酬标准是多少?”这样,不但没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以摸清对方的底。总之,你必须得先开价,而且不要把底线定得太低。

巧妙地询问薪酬是面试的重要一步,只有在薪酬问题上能有灵活的策略,才能在面试中取得成功。

谐音巧用,反贬为褒

谐音,是指利用语言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有意识地使用语句的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谐音的妙用,在于能让人把话说圆而摆脱困境,甚至化险为夷。因为许多字词在特定场合中,用本音是一个意思,而用谐音则成了另一个意思。

从前有个宰相,他有一个名叫薛登的儿子,生得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诡计顿生,喊道:“薛登,你像个老鼠一样胆小,不敢把皇门边上的桶砸碎一只。”

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碎了一只。金盛一看,正中下怀,立即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刻传薛登父子问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碎皇门之桶?”

薛登想了想,反问道:“皇上,您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统)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说。

薛登高兴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天下好,所以,我便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赞道:“好个聪明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金盛一计未成,贼心不死,又进谗言道:“薛登临时胡编,算不得聪明,让我再试他一试。”皇上同意了。

金盛对薛登嘿嘿冷笑道:“薛登,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吗?”

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奔出门外,把皇门边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砸了个粉碎。

皇上喝道:“顽童!这又如何解释?”

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陛下,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

“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祝吾皇江山坚如铁桶。”

皇上高兴极了,下旨封薛登为“神童”。

谐音是一语双关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薛登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把话说圆了。古人有这样的智慧,现代人也并不缺少。

一日,小君请了两位要好的朋友到家中小坐,几人猜拳行令,好不痛快,谈及三兄弟友谊,更是情深意笃。小君掏出好烟,一一给两人点上,然后又点上自己的。谁知当他熄灭火柴扭头准备劝酒时,却见两位朋友拉着脸。小君一寻思:坏了!三个人不能同时用一根火柴点烟,因一根火柴点三次火的谐音是“散伙”。

面对这尴尬的场面,小君并没有用“对不起”“请原谅”等客套话解围,他一笑说:“咱们这地方都说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的意思是‘散伙’,我感到不对。我的解释是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是三个人不分你我,是‘三人一伙’的意思。所以今天我特意用一根火柴点三支烟,我们三人今后永远是一伙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哥们儿,你们说对不对呀!”经小君这么一解释,两位朋友都乐了:“是!我们永远是一伙的。”

小君面对尴尬的局面,遇事不慌,巧妙地用谐音解释了词义,反贬为褒,不仅使误会消除了,而且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有时候出错是不好掩盖的,因为欲盖弥彰。这时候需要的是打破那种不快的气氛,让大家都能够释怀。用谐音把话说圆,就是让大家释怀的一种好方式。

一语双关,引人就范

一语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或谐音的关系,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由于双关含蓄委婉,生动活泼,又幽默诙谐,饶有趣味,能给人以意在言外之感,使人回味无穷。

阿凡提在闹市租了一个店面开理发店,租期为1年。

店主仗着店面是他的,每次剃头都不给钱。有一天店主又来了,阿凡提照例给他剃了光头,边刮脸边问道:“东家,眉毛要不要?”

“废话,当然要!”

阿凡提嗖嗖两刀,把店主的两道浓眉剃下来了,说:“要,就给你吧。”

店主气得说不出话来,埋怨自己不该说“要”。

“喂,胡子要不要?”

“不要,不要!”店主忙说。

阿凡提嗖嗖几刀,把店主苦心蓄养的大胡子刮下来,甩到地上。

阿凡提用双关语,把店主整治得无可奈何。那么,再看看下面这则例子是怎么运用双关语的,又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呢?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作者来到某编辑部,递上自己的作品。编辑看了作品以后问他:“这篇小说是你自己写的?”

“是我自己写的。”年轻人答道,“我构思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整坐了两天才写出来的,写作真苦!”

“啊,伟大的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编辑大发感慨。

听了编辑的话,年轻人赶紧悄悄地离开了编辑部。

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这句话,隐喻着“你抄了契诃夫先生的作品”。其效果远胜于明言快语地指出作品是抄袭的。

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好回答或不能回答时,一语双关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晏子的语言智慧,可以说是流芳千古。有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突然病死,他迁怒于养马人,下令将养马人推出去斩首。

在场的晏子听了,略加一思索,便跪到齐景公面前数落起养马人的“罪状”来了:“大王,您想处死养马人,应该先让他知道他犯了什么罪才行呀!现在让我来列举他的三条罪状,请您听一听。”

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便对着养马人高声说道:“你为君王养马,却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死掉的这匹马又是君王最喜爱的,所以又增加了一条罪状;因为马的死,君王要处死你,这消息如果让老百姓知道了,他们就会怨恨君王,让邻国知道了,他们就会看不起齐国,让君王背上一个重马不重人的恶名,这不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吗?你犯下如此三条大罪,的确应该处以死罪。”

齐景公听完这些话,觉得晏子是句句冲着自己来的,顿有所醒悟地说:“把养马人放了吧!别损害了我仁爱的名声。”

晏子的话表面上处处顺着景公的心意,口口声声数落马夫的罪状,而实际上却是字字句句讽刺齐景公,从反面说出齐景公的错误,点出杀掉马夫的危害是“积怨于百姓,示愚于诸邻”。这种蕴涵大义的弦外之音,齐景公当然还能听得出,只好释放了马夫。

遇到不可理喻的人,善辩者总是一反常态,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在虚顺实逆、明褒暗贬的语言怪招中,收获正面说理难以达到的奇效。

不过一语双关是需要技巧和反应能力的,平常没有环境可能就用不上这个技巧。但是如果有机会运用了,那这样的妙语足以让他人回味无穷。

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中国有句老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一语道破很多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景象和状况。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比如你看到一篇佳作,你被触动了,深深打动了,可是如果有人说,你写篇读后感吧,那你多半是没了兴致,提笔也写不出心中的感受。

不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毕竟只是一个托词,对于朋友家人问的一些问题不好回答了,可以用这句话搪塞过去。然而在公众场合,比如领导提问,记者采访或者像外交官一样代表国家去接受问答,这句托词就起不到作用。

如果对方问了一个让你非常棘手、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该怎么办呢?不回答会显得你无知,若是回答又没有贴切的语言可以描述。这时候你可以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将此道理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能反被动为主动,让对方代替自己回答问题,可以说是人际应对中的较高境界了。我们可以针对对方的提问,举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反请对方说出其中的道理,然后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说明对方的观点正是问题的答案。一个回合下来,对方这个“系铃人”在我方的诱导下不知不觉又成了“解铃人”,使我方得以轻松地摆脱困境。

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都抢着采访他,请他谈谈连任四次的感想。一位年轻记者破例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待,罗斯福没有正面回答年轻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请他吃一块蛋糕。

记者获此殊荣,十分高兴,他很快便把蛋糕吃下去了。接着,总统又请他吃了一块。当记者刚要开口请总统谈谈时,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蛋糕。年轻记者受宠若惊,肚子虽饱了,可是盛情难却,只得勉强吃了下去。

记者正在抹嘴之时,只见罗斯福微笑着对他说:“请再吃一块吧!”

记者实在吃不下去了,便向总统申明。

罗斯福笑着对他说:“不需要我再谈第四次连任的感想吧?刚才您已经亲身体验到了。”

罗斯福没有直接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通过连吃四块蛋糕的感受,体验自己连任四次总统的感想,可谓高明之极。

有时候语言确实很苍白,不足以表达你心里的感受。比如当你登上泰山,来到玉皇顶看见头顶上云雾在太阳的照射下迅速褪去时那种风云变幻的场景时,如果有人在旁边问,谈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吧。你一定会索然无味,连继续欣赏景色的兴致都会消失掉。因为那个时刻,不说话只默默欣赏美景是最好的,你不妨可以说,一会儿欣赏完了,我们再探讨这个话题。

有的话不需要说得很明白,对于不好回答或者不方便说的话,不妨就打个比喻,或者推托一下,彼此也就明白,不会无趣地盘问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