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南洲翁遗训
4985200000010

第10章 砺心——以冰的理性和火的热情做事 (3)

第三卷 砺心——以冰的理性和火的热情做事 (3)

宝洁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威廉?普罗克特31岁时来到辛辛那提寻找机会。他发现,在这个25万多人口的城市里,制造蜡烛的原料非常丰富,而高质量的蜡烛却十分缺乏。他小时候曾经在英国的蜡烛作坊干活,懂得怎样制造高质量的蜡烛。于是他果断决定创办一家蜡烛工厂。他说服了自己的亲戚——一家小肥皂厂的股东甘布尔,合伙办蜡烛工厂。甘布尔看到制造蜡烛的大好前景,而肥皂工厂在当时是经营惨淡的行业,便毅然退出了肥皂行业。他们俩合伙办起的蜡烛厂就是现在的宝洁公司的前身。

蜡烛使他们赚了一些钱。但是,当洗澡成为时尚,肥皂的需求量大增时,他们又将经营重心转向了肥皂,并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市场。当时,松香是制造肥皂的重要原料,只能从美国南方购买。南北战争爆发前,他们预见到松香的供应将会短缺,便大量购进储存在库房里,结果,当松香的价格上涨15倍,许多肥皂厂不得不停产时,宝洁公司仍然正常生产,渡过了难关。

后来,松香、猪油等原料开始匮乏,宝洁公司首先投入资金研究肥皂的新工艺,他们找到了更易得的原料和更经济的生产工艺,推出了比旧式肥皂更好、更廉价的产品——“象牙肥皂”。此后在科研、广告方面,他们总是捷足先登,这让宝洁公司始终处于日化用品行业的领先地位。

宝洁的成功可视为“因势利动”的最成功案例之一。准确的判断和不断调整的经营策略使宝洁公司始终领先于所在行业的其他公司。

这一案例同时也说明,机遇之门并非只对某人某事敞开,主要是看人们能不能看到机遇并且把握住它。所以,保证决策明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拥有卓识先见,把握住并有效利用机遇。

所谓的卓识先见,就是不断调整、不断构思的结果。这里我们引入“采摘苹果”原理来阐释这一问题。

机遇赋予每个人以同等几率去寻找自己的幸运苹果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收获果实,原因在于此人是否能根据果实的成熟度来选择采摘的最佳时节。有时候你确实抱着一个苹果,但是它已经腐烂了。契机就像这个苹果,当你以为已掌握它时,也要留意不久之后它是否还新鲜;或许又有新的苹果成熟,而你需要不断丢弃腐烂的苹果去采摘新成熟的那些。“采摘苹果”原理要求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时都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避免因为决策失效带来失误。

获得机遇是好事,但是机遇只是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要想真正获得成功,仍然需要不懈奋斗。就像西乡说的那样,“唯以一时之势为利,则功业亦不长久”。所以机遇来临时,要灵活地运用它而不是滥用,审慎地抓住它而不是被它束缚,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成绩,成就自己。

第十二则

知过不仅要改,更要自新。庸碌的人往往纠缠在过错上,患得患失,亡羊不思补牢却终日劳神悔恨。而智者则懂得清醒地面对每一个错误,冷静分析,然后踏过错误继续前行,在西乡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改过之“善”。

【遗训】

改过时,知己之误,即善也。其事可弃而不顾,即踏一步。思悔过,患得失,欲补缮,同碎茶碗集其片者,于事无补也。

【释义】

改正错误的时候,只要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是好的,然后马上将此事抛诸脑后,向前踏出新的一步。如果总是为已经犯下的过失而悔恨,患得患失,为弥补损失而费心劳神,就好像打破茶碗后收集碎片一样,于事无补。

迅速地踏过错误才是改过

人,最难的就是有自知之明,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的缺点、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些人“闻过则喜”,有面对缺点和失误的勇气,并且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会使自己不断进步,趋向完美。有些人“闻过则怒”,对自己的缺点无改过之意,甚至否认自己存在错误,结果,缺点和失误越来越严重,最终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玉微瑕”、“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是很平常的事。有缺点、有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或者是不敢承认缺点与不足,没有正视缺点的勇气,也就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正视缺点,坚决改正缺点,才能使曾经的缺点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为我们提供广阔的进步空间,到那时缺点也就会成生命中的亮点。

在IBM发生的一件事典型地体现出企业对待失败的宽容态度。IBM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经由于在创新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而造成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人提出应立即把他革职开除,而公司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误是创新精神的“副产品”,如果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人。结果,这位高级负责人不但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调任同等重要的职务。公司董事长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他开除,公司岂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后来,这位负责人果然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错误也可以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因为错误可以告诉我们在哪些地方该改变方向。就像上文中曾经犯过错误的高管,正是因为犯下了错误,他才能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方向。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错误打败,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应从失败中、错误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及新的希望。

其实,犯错误未必是件坏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再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西乡也会时常进行自我检讨,对于他人所犯的错误,往往也抱以宽容的态度。比如上野之战,因为大村的失误导致西乡部队受到重创,西乡却并未对此事耿耿于怀,但这并不表示他是一个放纵失误的人。西乡坚持认为,对每个错误都需清醒认识。所谓“改过首当知所以误”,犯了错误要认真分析,知道错在何处,以避免重蹈覆辙。

人们在现实中都追求正确、反对错误,可如果被这种观念束缚就很难进步。犯错是创造性思考必要的副产品,有的时候正是因为人们犯了错才最终走向成功。因此,当出现错误时,我们应该了解错误的潜在价值,然后把错误当做垫脚石,从而产生新的创意。事实上,人类的发明史、发现史到处充满了错误假设和失败观念。哥伦布以为他发现了一条到印度的捷径;开普勒从计算失误中偶然间得出行星间引力的正确概念;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因为不断失败,而知道了上万种不能制造电灯泡的方法。

但是,一个人若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停留在表面认识而不用行动改变,那么正视自己也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敢于承认错误,更需要敢于改正错误。承认是前提,改正则是正视自己的核心。有勇气承认,更要有勇气改正,把改正作为全新的起点,整装待发。

聪明人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人生总会有种种错误、挫折、痛苦和折磨,这时请不要闭锁你的心灵,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布满阴云,不要抛开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要敞开你的心灵,迎接生活中的美好。错误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犯了错误,都要迅速踏过错误,汲取经验教训,不再犯错,这样才是真正的改过。

不为失败找借口

人难免犯错误,西乡隆盛也是如此。某次,有人问他是如何对待人生所犯的错误时,西乡说了这样一番话:“改正错误的时候,只要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是一件好事情。及时改正错误后,马上将此事抛诸脑后,向前踏出新的一步。一个人如果总是为已经犯下的过失而悔恨,患得患失,欲弥补错误造成的损失而费心劳神,也于事无补。”

面对失误,老老实实地承认才是正确的做法。

借口是我们失败,做错事的挡箭牌;是我们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护身符;是我们逃避责任的表现。失败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寻借口。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车时,明确指出要造一个内附8个汽缸的引擎,并指示手下的工程师们马上着手设计。

但其中一个工程师却认为,要在一个引擎中装设8个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对福特说:“天啊,这种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愿意和您打赌,如果谁能设计出来,我宁愿放弃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着答应了他的赌约,他坚信自己的设想:“尽管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车,但无论如何,我想只要多搜集一些资讯,并把它们的长处广泛地加以分析和改进,是完全可以设计和生产出来的。”

后来,通过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引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设计,结果奇迹出现了,工程师们不但成功设计出8个汽缸的引擎,而且还正式生产出来了。

那个工程师对福特先生说:“我愿意履行自己的赌约,放弃一年的薪水。”

此时,福特先生严肃地对他说:“不用了,你可以领走你的薪水,但看来你并不适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个工程师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很不错,但仅仅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妄下结论,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广泛搜集相关资讯。不去寻找方法,只是一味寻找借口。只找借口不找方法的人,是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的。

不找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在做错了事情时,借口是安慰自己的一个漂亮幌子,但这种安慰是有害的,它暗示自己:我克服不了这个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引导下,人们就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会磨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永不找借口是一种美德,也是为人处世、办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学问。不寻找借口,就是永不放弃;不寻找借口,就是锐意进取。

那些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也都只是普通人,他们唯一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忍受了种种挫折。

而那些喜欢为自己的懒惰和失败找借口的人,总是喜欢把“不”、“不是”、“但是”、“没有”这些口头禅挂在嘴边,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不如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干,认真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做,为如何把事情做好寻找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