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4986500000087

第87章 35忙出结果才有效

不知从何时起,“忙”似乎成为人或者组织成功的标志。如果让人们去描述一家成功的公司,最常见的说法可能就是,所有的人都在忙碌地工作。比如秘书的工作包括准备文件、安排会议,以及其他辅助管理者的任务,所以,这个人一定要很忙才对。但是,这种忙碌的情形,是真实现象的展现,是有价值的吗?

碧珊是个80后女孩,崇尚自我、率性而为,她身上没有丝毫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影子。她刚刚把老板给“炒”了。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碧珊娓娓道来:

“前一段时间公司要搬迁,我负责与业主谈判、签合同,通过招标确定家具商和装修商,还要负责平面设计方案的选择等,事情简直多得成堆。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完成搬家至少需要五个月的时间。那个周扒皮不知道中了哪门子邪,过来就对我甩出一句话:‘你最好在两个月内办好公司的搬迁事宜,如果不能完成,你就另谋高就吧。’我想:他是不是疯了啊?光是室内装修就需要两个月,还有那么多事情,我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在两个月内完成啊!你说这人发号施令的时候考不考虑实际啊?脑袋一拍就给出个时限,根本没想过能不能完成。

“尽管心里不乐意吧,我还是强忍着不满找他沟通,想把具体的工作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跟他讲了一下,争取多一点时间办事。结果他相当傲慢地说:‘你是以前工作拖拖拉拉惯了吧?我告诉你,现在可不像以前了,谁能提高效率谁就有饭吃,不能胜任工作就只能请他走人。’我一听就来气了,好像谁稀罕他那份工作似的。你说这样的老板,你不炒了他,还跟他干什么啊?我当时就甩手走人了事。现在提起来还一肚子火,你说有这样的人吗?”但辞职之后,碧珊的眼里还是有一丝落寞。朋友给她的建议是:“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有些环节没注意。”

碧珊恍然大悟:“前一段时间人事处的人提醒我,现在工作紧急,希望我不要一下班就走,需要加班的时候还是要加班。我说我的工作都完成了,为什么要加班啊?然后就走了。本来嘛,我在8小时内又没有偷懒,该做的我都做了。我又不是卖给这个公司,下班都不能回去了?所以每天一下班,我仍按时回去,尽管办公室里大家都还没有走。下班了嘛,时间是我的,我怎么支配是我的自由。这不是很正常吗?后来上司也跟我说,下班之后大家都没有走,希望我最好能留下来继续工作。但是我没有听他的,还是走了。”

“忙”的实质:你在自己“整”自己

安德鲁·卡耐基很早就说过:“带走我的人,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人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在知识经济时代,职员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这已经是一种共识。不过遗憾的是,职员既可以成为公司的正资产,也可以成为公司的负资产。因为公司里的每个人不是同等优秀的,有一些人,即使是卡耐基也会感到头疼,他们就是那些将忙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作秀上,而没有取得积极结果的职员。

在职场中,很多人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甚至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地忙碌工作。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是忙碌的,在老板眼里就是优秀的。于是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弄得很忙、很紧张。但是,我们有没有冷静地思考过:我们的忙有多少用在了点子上?有多少是可以避免的?忙会给我们带来最大效益吗?一再努力却无法降低的综合成本和人员流失率;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矛盾重重……这一切不是对“忙文化”最好的诠释吗?

有些人之所以加班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问题,上班时间忙不到点子上,瞎忙,忙而无序。更有甚者是他们的素质有问题,故意加班给老板看,事实上是越忙越受到老板的表扬,越表扬人们就会越忙,结果忙而无效。

在现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效率是职业人士创造卓越的关键因素。成功的分野在于工作的高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高效益,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如今企业老板提倡最优化原理,就是以最少的消耗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优秀的业绩。职业人士想尽办法为公司创造利润,这样给公司带来了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的价值。

如果企业倡导“忙文化”,那么职场里的每个人必将为忙而忙。我们应该把工作细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把关注形式转到关注结果上来。

让我们真正有价值地忙起来,而不是为了忙而做没有意义的事。

把“太忙”变为“忙好”

变“太忙”为“忙好”,实际上就是要对自己所忙的事情作一番审视,弄清哪些是真正该忙的,哪些是不该忙的,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忙得有质量、有成效、有影响的事情上。也就是要把重点思维运用到“忙”中。

柯尔森就是一个“忙好”的典范。他非常善于运用重点思维来解决问题。他出身公务员家庭,就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在校期间,学校的各种社交聚会都由他组织。1968年毕业后,他进入温雷索尔旅游公司从事市场调研工作。3年以后,北欧航联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柯尔森先后担任了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司经理。他很快熟悉了各项业务,并且解决了经营中的重点问题。到了1978年,这家中等规模的导游机构已发展成瑞典一流的旅游公司。

柯尔森的经营才华得到了北欧航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对柯尔森进一步委以重任。航联下属的瑞典国内民航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最后甚至无力付清购机款项。1978年,柯尔森调任该公司的总经理,刚刚上任不久,柯尔森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问题症结:国内民航公司所定的收费标准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柯尔森将正午班机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去瑞典湖区、山区的滑雪者和登山野营者。此举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柯尔森主管后的第一年,国内民航公司即扭亏为盈,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这正是柯尔森不断思考,为成功打下了基础。

柯尔森认为,如果停止使用那些大而无用的飞机,公司的客运量还会有进一步的增长。一般旅客都希望乘坐直达班机,但这样庞大的“空中客车”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DC—9客机虽然座位较少,但如果让它们从斯堪的纳维亚的城市直飞伦敦或巴黎,就能赚钱。但是原来的安排是,DC—9客机一般到了哥本哈根客运中心就停飞,旅客不得不转乘巨型“空中客车”。柯尔森把这些“空中客车”撤出航线,仅供包租之用,辟设了奥斯陆——巴黎之类的直达航线。

与此同时,柯尔森的另一举措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重点思维能力,这就是“修旧如新”。市场上的那些新型飞机,没引起柯尔森的兴趣,他说,就乘客的舒适程度而言,从DC—3客机问世之日起,客机在这方面并无多大的改进。他敦促客机制造厂改革机舱的布局,腾出空间来加宽过道,使旅客能随身携带更多的小件行李。柯尔森不会不知道,公司的飞机已使用达14年之久,但是他声称,秘诀在于让旅客觉得客机是新的。北欧航联拿出1500万美元(约为购买一架新DC—9客机所需要费用的65%)来给客机整容翻新,更换内部设施,让班机服务人员换上时髦新装。公司的DC—9客机队将继续使用到1990年左右。靠那些焕然一新的DC—9客机,招徕越来越多的商业旅客。

柯尔森把整个公司划分为很多规模不等的“利润包干中心”,规模大的涉及整个民航客运部门,规模小的仅限于斯德哥尔摩——伦敦一条航线。主管一条线的经理是个有职有权的独立经营者,可以自由决定往返于两大城市之间的班机的时间和航次。

柯尔森鼓励经理们,如果能揽到一笔赚钱的好交易,跨出北欧航联的圈子也行。譬如,欧洲民航营业部最近绕过公司总部,自行将几架福克涡螺飞机租借了出去。而技术部不仅完成了分内的工作,也开始外出寻找业务对象。部门层次重叠、统计报表泛滥成灾的现象已经绝迹。

柯尔森是善于运用重点思维的典范。成功人士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一定会仔细地考虑: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面呢?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呢?

变“太忙”为“忙好”是成功人士的重要习惯,如果一个人不懂得重点思考,就等于毫无主攻目标,最终只能陷入“瞎忙”的状态中。一些取得成功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生活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情中抽出重要的事情,这样,他们等于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原先即使以整个身体的重量也无法移动的事情。

你每天是否也在忙碌?你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吗?一天忙下来你取得了多少成效呢?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处于“瞎忙”的状态中的话,那就抽出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吧!因为“瞎忙”毫无成效,只有“忙好”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