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德川家康
4986600000016

第16章 心生浮躁时,应回顾困苦之时 (3)

于是,修复原作的双臂成了艺术家、历史学家最神秘也最感兴趣的课题。当时最典型的几种方案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双手拿着胜利花圈;右手捧鸽子,左手持苹果,并放在台座上让它啄食;右手抓住将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着一束头发,正待入浴;与战神站在一起,右手握着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

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出现,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

人生就像维纳斯的雕像一样,因为不圆满而变得富有深意。想要将每一种好处都占尽,到头来只会失去获得的快乐。面对已经有的进步,足以快慰,何必想着要拿个满分,毕竟一蹴而就的事情,是经不起推敲的。

苛求完美是一种心理洁癖,容不得事物有半点瑕疵。实际上,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正是有了缺憾,才使我们整个生命有了追求前进的动力,珍惜缺憾,它就是下一个完美。

如果在学习或者专心做事的时候,有人打扰,你会感到格外愤怒;常常没有必要地对东西进行过多地检查,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经常对自己或他人感到不满,因而经常挑剔自己或他人所做的任何事;不停地想,某件事如果换另一种方式,也许更加理想;经常对自己的服装或居室布置感到不满意而时常变动它们。这些表现足以说明你是一个过于追求完美的人。

每一个人在内心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冲动,当一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残缺体会越深时,他对完美的追求就会越强烈。这种强烈的追求会使人充满理想,但这种强烈的追求一旦破灭,也会使人充满绝望。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皆有瑕疵,人类亦同。我们只能尽最大的能力去使它更完美一些。智者告诉我们,凡事切勿过于苛求,如果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你会活得更快乐!

生活中,有很多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可是到最后却一事无成,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做事非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时,才肯动手去做,然而所有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的。

所以,这些人也只有在等待完美中耗尽他永远无法完美的一生。

在这个世界上,完美也是一件可怕的事物,如果你每做一件事要求务必完美无缺,便会因心理负担的增加而不快乐。当一个人要求别人完美时,自身的缺点便显现无遗。

完美是一座心中的宝塔,你可以在内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赞美它,但你切切不可把它当作一种现实存在,因为这样只会使你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一个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不必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

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我们不妨问一问:“我们真的能做到尽善尽美吗?”既然不行,我们就应该尽快放弃这种想法。

青少年朋友,当你获得一种良好的心态时,你的人生就将朝你希望的方向进行。

学会控制心中的贪欲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苏格拉底

丰臣秀吉是一个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贪欲极强的人,在基本统一了日本之后,不顾国内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和印度。

战争初期,进展顺利,朝鲜军队一败涂地,连朝鲜国王都出逃避难,这更加助长了丰臣秀吉的嚣张气焰。日本兵在朝鲜无恶不作,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后来日本水军遭到了朝鲜著名将领李舜臣的沉重打击,明朝也派兵入朝,与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日寇的进攻,日本陆军在李如松等著名将领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丰臣秀吉不得不谋求和明朝议和。

日本的军事将领小西行长等人,为逃脱罪责,故意谎报军情,导致丰臣秀吉以为日军在朝鲜对明朝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他向明朝政府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议和条件,诸如将明朝公主下嫁日本等。

明政府没有将日本放在眼里,自然没有答应这些要求。事实上,日本使者到了中国后,慑于中国的威势,根本没敢提出那些条件。

然而小西行长等将丰臣秀吉瞒得严严实实,当明朝使者进入日本时,丰臣秀吉以为明朝已经全部答应了他的要求,率领文武官员郑重迎接。

结果在国书中,所有的词句都是对小小岛国的怜悯蔑视,最后居然要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勃然大怒……贪心不足的人,终于遭到了欲望的羞辱。

在这方面,家康也有一个教训。

有一天德川家康出了骏府城,到田中这个地方狩猎,同行的还有茶屋四郎次郎。

狩猎归来,家康叫来茶屋问道:“上方也渐渐变得开化起来了,最近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茶屋回答道:“最近,京都开始流行一种稀奇的料理。”

家康问是什么样的料理,茶屋说是将鲷鱼用芝麻油炸,味道相当不错。

家康便立刻嘱咐家臣,叫他们安排。

没过多久,家臣从渔民家弄来了两条雄鲷鱼和三条雌鲷鱼,立刻按照茶屋所说的方法用芝麻油炸,即做成了那碗著名的天妇罗。

家康尝了一尝,“嗯,味道真不错,真不错。”

他情不自禁吃了很多,因为味道实在太好了,筷子就停不下来了,他从来没有吃得那么饱过。

由于他从来是厉行节俭,粗茶淡饭惯了,这次稍微奢侈了一点,就遭到了惩罚:当晚就肚子不舒服起来,由于胡乱用药,结果酿成了腹心之疾,他也因为这顿饭,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这就像是一种暗喻:人生的许多欲望,腹之欲也好,金钱的欲望也好,都不能不加控制,不然,可能会产生可怕的结果。

永不满足的欲望,一方面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原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的痛苦。

其实欲望有两面性,当人们使用它恶的一面时,它便能使人堕落;当人们使用它积极一面的时候,它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尼采说,意志创造了世界却对人的自身无补,人们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永远受到欲望的煎熬,而这则是人生悲剧的根源。

假如每个人都进入无知无欲的状态,那社会以及整个人类会倒退,甚至再度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之中去。但是这里所说的人不能没有欲望,并不代表人只有欲望,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欲与望的平衡。

有人一生拼搏,渴望用财富来证明自己,但是到头来才发现,欲望让自己忽略了人生的美好,也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我们身边常有人标榜自己无欲无求,其实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缘故,不敢接受任何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人生的暮年,感慨自己一生庸庸碌碌,蹉跎了青春年华。

这样的故事,同样也可以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

丰臣秀吉想要统一日本,这个欲望让他征战沙场,不辞危险,最后成为日本战国史上的一员大将。但是在日本兴盛还未完全实现的时候,他又想征服东亚,这种欲望如同痴人说梦一般,荒唐可笑。

德川家康统治日本之后,尽心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日本国,反而比丰臣秀吉更加成功。

宋学大家程颐曾经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因贪婪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胜枚举。

控制欲望,让我们对自己有更多的期待,但是被欲望控制,灵魂和思想都会因之扭曲。

世界上不乏想要改变世界的人,但是很少有人想着如何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其实就是从驾驭自己的欲望,用客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与外界开始的。

可见,贪婪就是个无底深渊。

贪婪是一种激烈而极端的欲望,是我们内心深处一股令人心满意足,却潜藏着致命危险的热情。

有些人经常与同学攀比彼此的物质条件,比如服饰、文具、自行车,等等。名利心很重,未步入社会就表现出较强的“势利”心理;在生活中只想索取,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自私,遇事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且总希望能完完全全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凡事不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因而经常在更进一步的攫取中迷失自我。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反对贪婪。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听到人们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说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贪婪成性等贬斥贪婪的词汇来。

贪婪是人性的恶习之一,是人性中无法隐藏的重要缺陷之一。

如果一个人有太强的物欲和虚荣心,那么他在行走时,就会因为身背如此重负而寸步难行。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让他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

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水果与蔬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为生了。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乳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单身汉,他带着这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那个单身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向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如果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整个村庄都要搬到山中去了。

原来要禁欲修行,却因为这样那样的欲念打乱了自己的清修,这心又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不仅如此,人的私心、贪婪、嫉妒还常常使人跌倒,重重地跌在自己“恶念”的祸害里。人生有些错误的确无法挽回,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有时应学会放弃。

因此,青少年朋友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物欲,勿让贪婪的种子发芽。这里,我们给出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着自我制约机能的人,同时,他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其次,学会去爱。

一个会关爱别人的人,懂得奉献比占有更幸福。

最后,培养正确的判断力。

一个有正确判断力的人,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相应的,他也就懂得了贪婪地去追求美与善,而尽可能地摒弃丑与恶。

过一种远离奢侈的生活

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一个节俭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订计划。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拿破仑·希尔

家康是一个注重节俭的人,一次,家康在谈话中对家臣本多正信说道:“在年轻的时候,我忙于奔走战场,没有时间来研究学问,所以到老来一无学问。但我曾从他人处学到老子说过的一句话,直到现在也忘不了。那就是‘知足者常乐’。”

家康的处世哲学是朴素俭约。“时时知足”的他厌恶奢侈浪费,不仅是对自己,他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家臣。

即使是外出狩猎家康也并不做特别周到的准备,只带一小撮饭团和梅干,在山野之中,分两三次把它吃完,如果剩下也不会扔掉,就这样再带回去,并且让随行的家臣们也这样做。

节俭是一门智慧,聪明的人因为节俭而更加强大,一味小气的人却因为节俭而损失更多的财富。

德川家康认为不必将家臣安置在宽适的公馆里。因为公馆宽敞的话,免不了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还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好逸恶劳,丧失斗志。德川家康教育他的儿子时,不喜欢别人在一旁护短,把少主看得太娇贵,他觉得从小不吃苦的人,将来也成不了气候。

有一次,江户城内的侍女们抱怨饭菜,说除了咸菜便看不到别的,让人吃不下饭。

德川家康找来了炊事长净庆,告诉他侍女们的抱怨,并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净庆回答道:现在用来做咸菜的萝卜还剩下很多,如果不做成咸菜就会坏掉。

家康一听,立刻说:“这样啊,那么现在盐的咸度就可以了,不用弄甜也没关系。”到头来侍女们照样吃咸菜。

对待家臣和侍女的“抠门”,并没有让他们对主人产生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