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德川家康
4986600000022

第22章 视怒如敌,悟得合作之道 (1)

德川家康一生注重合作之道,因而很少暴怒过。中医上也讲,怒,是病因学的一个名词,系七情之一。表情因素可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变化,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恼怒过度可引起脏腑气血病变。正所谓 “暴怒伤阴”,“怒伤肝”。脏腑气血病变可出现情绪急躁易怒。可见,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脾气,不仅是理智之举,也是修身养性所需。家康一生戎马却能长寿,与其视怒如敌的态度是分不开的。青少年要想有一番作为,更应该警惕要克制生活中养成的坏脾气,学会与人合作。

借力使力,让成功翻倍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的无边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 茨威格

借力使力、顺势而为、如同行云流水,从而事半功倍。就像太极拳,动作缓慢,看起来没什么威力,其实不然,太极的哲学是“借力打力”,引导别人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引导有害的力量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变有害为有利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注重团队精神,靠着有各种才能的其他成员,个人的力量因此才会更强大。

强大的武田信玄,最先的据点甲斐国位于富士山北面,土地贫瘠,疆土不过二十五石。

但这里的士卒生得强悍,在信玄的训练下愈发威猛。信玄带领这支军队不断蚕食邻国疆土,花费了半辈子时间,最终将百万石土地收入囊中,其中包括信浓、骏河、远江北部、三河东部、上洲西部、飞弹北部、越中南部等地。算上本国甲斐,约有一百二十万石,实力雄厚。

而由于三河东部的南、北设乐郡以及东加茂郡,共三郡四万石土地遭到信玄的侵犯,沦为了武田的势力范围。

家康为了抵御武田的威胁,不得不迅速将三河军撤回本国。远龟元年(1570年)沛川之战时,家康已分得东邻的远江,并在滨松筑城。

“老夫愿与阁下共分今川的领地。”托人给家康捎来此话的正是甲斐的武田信玄。沛川战役的前两年晚秋,信玄首次与二十六岁的家康建立起外交关系。

信玄提议:“以大井川为界,西(远江)归于德川阁下,东(骏河)为老夫所得,如何?”

家康欣然接受。

当年十二月,两家几乎同时举兵入侵今川,各自分东、西部分。氏族流亡他乡。家康手里一下子多出远江二十五万石的疆土,加上本国三河的领土,便能跻身拥有五十多万石的大名行列。家康的身价陡增。

他也正是凭借此番实力参加沛川战役的。家康“东海道第一武士”的称号也是得于沛川战役。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善借别人才学的高手。

一次,在他平定天下大宴群臣时,问在场的文武百官:“各位知道,项羽是有胆识、懂战略战术又英勇善战的将军,我自愧不如。可我能打败他而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高起和王陵大声回答道:“陛下能在胜利后与全体将士共同分享果实,而项羽却嫉妒立功的将领。他不喜欢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打了胜仗也不封赏,得了土地也不肯赐予部下,人心向背这是项羽不如陛下之处。陛下得人心故而胜利,项羽失人心故而失败。”

刘邦却笑着说:“你二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国、爱民、策划军需供给,萧何有万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韩信的专才,我甘拜下风。但我能善任这三杰,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这是我取天下之道。而项羽不懂用人,又不能容人,部下又缺少有才之士,连唯一的贤臣范增他都事事猜忌,处处防备最后弃之不用,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一介莽夫却能成就大业,凭的是什么,是他的才干?是他的谋略?还是他的胆识?都不是,他凭借的是别人的才学。

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一个人很难掌舵事情的变化,只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巩固自己的实力。

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拼打出来的天下,专门修建了一所礼贤馆,对文人们给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当听到他们谈论高深的政治见解时,便会积极采纳他们提出的正确意见。

刘基曾是一个落魄的文人,后来目睹了朱元璋的作为,觉得总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辅佐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朱元璋也是倍加器重刘备。

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设酒席款待刘基,和他对谈。首先朱元璋向他陈述当下局势:

当时,各路起义军占领了元朝大部分地盘,其中势力最强盛的两支分别是湖北的陈友谅和苏州的张士诚。这两个人为了扩大地盘,不断骚扰朱元璋所占据的领地。

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于防备这两个人的掠夺,搞得手忙脚乱。

刘基听完朱元璋的陈述,微微一笑。

他抚摸着胡须,向朱元璋发问:“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

朱元璋被问愣了,木讷地说:“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刘基莞尔一笑,缓缓地说道:“从前有一只猛虎,整天在山林里觅食,有两只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争食。猛虎追那只狼,这只狼就来吃它的东西,再追这只狼,那只狼又吃它的东西。猛虎白白获得了很多美食,最后竟饿死在山中。现在您就好像那只猛虎,而陈、张二人就好像那两只恶狼。如果您想安安稳稳地独坐天下,该怎么办呢?金陵地势险要,但也不过是一只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时,您就可以面南背北占据四海,自立为帝了。”

朱元璋听后,沉默了很久,对刘基说:“恐我不是猛虎,而张、陈乃猛虎耳。”

刘基听罢,一下子站立起来,朗声说道:“主公此言差矣!张士诚龌龊,胸无大志,只求自保,不求进取,有什么英雄气概?可以暂且置之不理。陈友谅野心十足,欲望高,拥有精兵数十万,巨舰几百艘,地势处我上游,经常虎视眈眈,总想侵吞我们,确有猛虎之势,应该认真对付。然而他为人骄傲,自以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将冲锋陷阵还可以,却不是成王霸业的材料。主公虽然如今势力尚弱,但你胸怀大志,如能立志起兵,应先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则如虎豹突起,闻者震撼,得天下有什么难的!”

一番话说得朱元璋热血沸腾,豪情大发,他说:“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终不过饿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视为心腹,事无大小,都要同他商量。

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这就更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从此,在刘基的辅佐下,朱元璋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江山。试想,如果朱元璋不会借用别人的才学,只是一味地冥思苦想,那他的江山恐怕早就在风雨中飘摇了。

别人的才学在表面看来是属于他自己的。但实质上是属于我们大家公有的,所以当我们觉得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应付生存的环境时,不妨也学着刘邦、朱元璋,借别人的智慧为我所用。

任何成就大事业者,都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聪明人。在你没有实力之前要千方百计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学习那些善于借力的成功者。

借力使力不费力也,有这么一句话:“借他人经验自用,平庸的人,以自己的痛苦换取经验,愚笨的人,熬过了痛苦,却忘记了经验。人不要怕穷,要在穷中立志,人不要怕苦,要在苦中进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一定要学会凿壁借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集众家才学于一身,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转敌为友,合作赢天下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韦伯斯特

家康接手治理关东时,政治呈现了一时的空白,当地的强盗、土匪四处打劫。于是家康命人至少要逮捕一名强盗的头目,最终逮捕到一名叫鸢泽的强盗首领。

面对家康,鸢泽胆战心惊,一心祈求家康饶命。

没想到家康爽快地答应了:“好,我不杀你,同时我还赐给你土地和房舍,但是,你和你的部下从此不能再进入江户抢劫,知道吗?”

家康严厉地望着鸢泽。

鸢泽壮着胆子回答道:“那可不行,我的部下虽然可以集合起来,但他们没有正业,还是会去做坏事的,不如由我总管服装的收购,让他们去贩卖,以维持生机,您看如何?”

家康听后,便答应了鸢泽的请求。

鸢泽不但带领部下做起了买卖,同时还一心协助家康捕捉其他的盗贼,有效维护了江户当地的治安。

除此之外,纵观家康一生,他很少独自作战,从做今川义元的附属军队攻打织田信长,到作为东军的核心与丰臣秀吉的遗臣一决雌雄,德川军的对手和盟军在不断变化,这也正说明了德川家康的成长之路。

德川家康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要想赢得天下,首先必须赢得大多数人。

因此他从来不拒绝与人合作,联姻、立誓书、交换人质,在这些外交手段中,他渐渐获得了众多大名的心。

早在德川家康刚刚摆脱人质生活的时候,他与织田信长初次合作。德川家康率军赶到近江,与织田信长并肩作战,然而织田信长并不愿意让他出战,因为家康如果发生意外,将使骏河、远江和三河一带陷入混乱。

加上织田信长的实力,足以应付当时的局势。然而德川家康坚持出战,他甚至质问织田信长:“织田公难道认为,家康的精锐部队无法抵挡朝仓军吗?”

织田信长当时已经初具一统天下的实力,与这样的人合作,绝对不像交朋友这么简单。德川家康必须既要有尊严,也要有实力。冲锋陷阵是武士的尊严,而打败朝仓军,既是在向信长展示实力,也是在为信长保存实力。

在不断扩大的战争中,织田信长的部队才是盟军的主力,舍卒保车,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不过,家康知道自己是“卒”,信长是“车”。

德川家康有着非常明确的团体意识。在一个团体中,清楚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作用,并且懂得舍小我保大局,懂得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这都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个懂得享受集体、寻求共赢的人。只想独自打拼天下,并不会有多大的成绩。

对于团队合作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自我中心。

每个人都容易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同样的道理,如果对方感觉到你重视他,他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没有人会讨厌一个喜欢自己、尊重自己的人。对别人的成绩做出肯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在告诉对方“你很重要”,这样的人更能交到朋友。

然而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视,于是大家就开始疏远他的。只有使别人产生重要的感觉,你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对方当成自己,我需要什么样的配合,就去积极做出相应的配合。

有三个化缘的和尚在一所破寺院里相遇。“这所寺院为什么荒废了?”他们中间有一个人这样问道。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休,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其能,看看谁能最后获得成功。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寺院恢复了往日的壮观。

“都因为我礼佛念经,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都因为我勤加管理,所以事务周全。”乙和尚说。

“都因为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休,寺院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最后,他们得出一致的结论:这里寺院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够把事情做好。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担当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同周围的人相互协作,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