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4987500000029

第29章 下卷 与真理为友 (2)

确立你的内心标准

在纷繁的世界里,忙碌的你是否每天让自己沉静片刻,让自己认真地听一听内心的声音?你的内心又是否始终有一架天平,测量你的一言一行?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听到假话,哪怕是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第四届全国拼字大赛中,南卡罗纳州冠军——11岁的罗莎莉?艾略特一路过关,进入了决赛。当她被问到如何拼“招认”这个字时,她轻柔的南方口音,使得评委们难以判断她说的第一个字母到底是A还是E。

评委们商议了几分钟之后,将录音带倒带后重听,但是仍然无法确定她的发音是A还是E。最后,主评委约翰?洛伊德问罗莎莉:“你的发音是A还是E?”

其实,罗莎莉根据他人的低声议论,已经知道这个字的正确拼法应该是A,但她毫不迟疑地回答,她发音错了,她说的是E。

约翰?洛伊德又和蔼地问罗莎莉:“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完全可以获得冠军的荣誉,为什么还说出了错误的发音?”

罗莎莉回答说:“我愿意做个诚实的孩子。”

当她从台上走下来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为她的诚实而热烈鼓掌。虽没赢得大赛的冠军,但她却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

马克?吐温说过:“有疑问的时候,最好是说实话。”当一种能够依靠说谎而得到的利益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否依然选择内心的准则——诚实,这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偏离了自己的内心。发生在哈佛的一则故事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一天,在医学院进行临床实习时,教授让学生们都不要带听诊器。

在第一位病人的床头边,教授把学生们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病人是沃特金斯先生,”他说,“我已把我们的实习安排向他作了解释,他不会介意的,只要你们需要,尽可以听听他的心脏。他患的是心脏僧帽瓣硬化症。”

关于心脏僧帽瓣硬化症的病理知识,学生们以前早就学过。他们知道这种病的心跳规律是先有一声清晰的强音,接着是两下微弱的杂音。

教授把他的听诊器递给学生们:“你们要仔细听听,沃特金斯先生的心跳强音很明显。”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拿过听诊器,集中精力听诊。“噢,没错,听得很清楚。”大家都点点头说。学生们互相注视着,只见人人都是一脸轻松的表情,学生们很感谢教授能把实习课安排得如此顺利。

这节实习课结束后,学生们来到护士办公室,坐了下来。“你们都听清楚了吗?”教授问。学生们点点头。教授并不多说,慢慢拆开学生们刚用过的那个听诊器。只见他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镊子,用它夹出塞在听诊器里的一团棉球。

原来这是一个失效的听诊器,仅仅是一个摆设而已,根本不可能用它听清什么心脏杂音的。

“再也不要这么做了。”教授说,“如果你们听不到什么声音,就直说好了。如果你们不理解别人在讲什么,就告诉他你确实不明白。本来糊涂却假装清醒,也许能欺骗你们的同事,但对你们自己,还有你们的病人,一点好处也没有。”

显然,这些学生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坦然面对自己,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从而不断进步。

在哈佛人的观念里,始终认为:“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也不要被束缚。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所以,坚定地坚持自己,确立你的内心标准,这样,你的路会愈加宽阔。

与真理为友

“与柏拉图为友,为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是百年哈佛的校训。哈佛告诉学生:要始终与真理为友,无论是在权贵的重压之下还是在众人的非议之中。真理是火把,可以照亮整个世界,是真理的力量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在哈佛,苏格拉底的故事让学子们耳熟能详。

苏格拉底的学生曾向他请教如何获得真理。只见苏格拉底拿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空气中的味道。”然后,他走回讲台,举起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一位学生举手大声说。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从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空气中的气味。”

随后,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下苹果。这一次,除了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突然左右看了看,也慌忙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什么味道也没有。”

发现真理很难,但发现真理后坚持真理更难,尤其是在不被他人认同的情况下;当然,要否决谬误更难,特别在他人都相信那谬误是真理的时候。长久以来,哈佛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无疑是这一标准的核心价值。

哈佛认为:真理高于一切。与真理为友,最通常的意义就在于敢于直面真相,说出真相。每个人一生中都见证过无数真相,但因为这些事与己无关,或者与己有关同时也关系到他人,为了明哲保身免担风险,就选择了沉默。就因这些沉默,人类的良知也渐渐沦丧。

有这样一个关于神父的故事。

神父很苦恼,事情的起因是由于一个男人在他面前作过一次忏悔。“实话相告,我是个杀人犯。”那男人坦白说,他是一起杀人案的真正凶手,而该案的嫌疑犯已被逮捕并判处死刑。神父本应该向警察局报告这件事的真相,可是他的教规严禁将忏悔者的秘密泄露他人。他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就这样保持沉默,一个无辜的人即将冤死,这会使他良心不安。但是要打破教规,这对于发誓将一生献给上帝的他来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他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最后,他决定保持沉默。于是,他来到另一个神父的面前忏悔。“我将眼看着一个无辜的人被处死……”他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位神父朋友也为难了。想来想去,他也决定保持沉默。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他又向另外一个神父忏悔……在刑场上,神父问死囚:“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没有罪,我冤枉!”死囚叫道。“这我知道。”神父回答,“你是无辜的,全国的神父都知道。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为了不受教规的处罚,神父最终说出真相,代价就是一个无辜的人走向刑场。真理是一个响亮而崇高的字眼,需要崇高的心灵去维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站在真理这一边,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与真理为友。往往,在私利面前,我们失去了说出事情真相的勇气。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即使不为人喜欢也在所不惜。”爱因斯坦坚持与真理永远结伴而行,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