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觉得一阵眩晕,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看看在场别人的表情,他知道这是真的。从办公室出来,约翰觉得自己脚步轻松了许多,心想:“原来我还有希望,这位学者是这么说的,他的预测一向是准确的,我要好好努力!”再看看其余四个人,约翰觉得他们也全部面露喜色。“他们和我没两样。”约翰觉得。
“这位学者说我会成大器的。”约翰一直这么激励自己,很快,他的成绩跃居班级前几名,当然被这位学者点的几位同学也都名列前茅。从此,约翰觉得连老师为他讲解时的目光变得喜悦起来,再也没人说他无可救药了。
得到了鼓舞的约翰开始发奋学习,那些以前对他来说很困难的事情,他都寻求解决它们的办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挑战自己。
17年后,约翰顺利地从哈佛大学数学系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你身上拥有钻石宝藏!你身上的钻石宝藏就是潜力和能力。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只要你不懈地挖掘自己的钻石宝藏,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够做好你想做的一切,你就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然而大部分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世界上有无数庸庸碌碌的人,这些人的体内也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能够激发他们体内的一小部分潜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新大陆,那么他们也能迈向成功。
不要让“不可能”囚禁了自己
史密斯夫人是英国一座乡村中学的文学教师,她性情活泼、和蔼可亲,深受学生爱戴。有一天,她为学生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她让学生们在纸上写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一个十岁的女孩,她在纸上写道,“我无法完整地背出太长的课文”、“我不会骑自行车”、“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别人喜欢我”等。
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述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大约过了10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这时,史密斯夫人用她那习惯的语调宣布这项活动的结束。学生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鞋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史密斯夫人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史密斯夫人走进杂物室,找了一把铁锹。然后,她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
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尺深的洞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放进去,然后又用泥土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所有的“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埋在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了。
这时,史密斯夫人注视着围绕在这块小小的“墓地”周围的31个十多岁的孩子,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史密斯夫人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朝夕相处,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他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
“现在,我们已经把他安葬在了这里,并且为他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他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他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能够继承他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他的名气大,没有他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接下来,史密斯夫人带着学生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打开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从此之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他们都会想到这天所发生的事情,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说来奇怪,从此之后,史密斯夫人所带的那个班级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见“我不能”这种思想对人们产生了多大的制约。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很多人都被“不可能”这三个字囚禁着,不敢正视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导致自身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面对问题,我们不妨试着把自己的“我不能”埋进坟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这样很多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把“不可能”从你的字典里去掉,永远不要消极地认定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要自信地认为你能,再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会发现你的确能做到那些以前你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用对手激发自己的潜能
为自己找一个对手,就是激发人的争强好胜之心,激发人自身的潜能,激励人奋勇向前,顽强拼搏。
1996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这只秃鹰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失去了生存能力。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在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不太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是因为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一份研究资料说,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六倍。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蚌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说到“对手”,我们想到的往往是某种敌意和戒备。但是事实上,“对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和朋友。给自己找一个对手,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确立一个奋斗目标;给自己找一个对手,他可以时时刻刻有意无意对自己起到推动作用,使自己就像走在一条没有后路可退的道路上,只有奋勇直前,勇敢拼搏才会杀出一条出路来。
给自己找的竞争对手,不要太强,太强了会让我们感觉高不可攀,继而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也不能太弱,那样会让自己太轻易地取胜,从而失去了斗志,不利于自己潜能的挖掘。最好的竞争对手,是比我们强一些,在某一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最重要的是,我们能感觉到,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赶超他,这样我们才会更有动力。这样我们才会充分的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的超越自己。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个对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人有了对手,从而有了危机感,你便不得不发愤图强,否则就会被吞灭,被淘汰出局。骆驼找沙漠做对手,才有了它日晒风吹、行走万里的乐观和勇毅。苍鹰找蓝天做对手,才有了搏击长空、声鸣宇宙的壮志和豪情。对手是一支强心针,是一副助推器,可以指引着我们走向成